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低渗化疗液配合全身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86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4例,在MVP方案全身化疗的同时,给予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加蒸馏水(低渗液);对照组42例,单纯给予MVP方案全身化疗。两组均21天为1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44例,CR 5例、PR 26例、NC 10例、PD 3例,总有效率为70.5%(31/44);对照组42例,CR 1例、PR 15例、NC 18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38.1%(16/42)。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χ^2=9.08,P〈0.01,差别非常显著。结论经皮肺穿刺瘤体内低渗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高,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疗效。方法 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进展后,停药行三代化疗药物单药全身化疗2周期后再次口服小分子化合物治疗,评估近期疗效及疾病再次进展时间。结果 1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成治疗,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0例(0%),稳定(SD)12例(85.7%),进展(PD)2例(14.3%),疾病控制率(DC=CR+PR+SD)85.7%,疾病进展时间(TTP)5.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可部分恢复小分子化合物敏感性,副反应可耐受,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研究NP与T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2组,NP治疗组和TP治疗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TP治疗组CR4例,PR10例,SD10例,PD6例,总有效率46.7%,临床获益率80%;NP治疗组CR3例,PR6例,SD10例,PD11例,总有效率30%,临床获益率63.3%;两组均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NP和TP两种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化疗方案均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TP比NP化疗方案的疗效较高,毒剐反应均较轻,耐受性较好,安全可靠,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疗效.方法 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进展后,停药行三代化疗药物单药全身化疗2周期后再次口服小分子化合物治疗,评估近期疗效及疾病再次进展时间.结果 1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成治疗,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0例(0%),稳定(SD)12例(85.7%),进展(PD)2例(14.3%),疾病控制率(DC=CR+PR+SD)85.7%,疾病进展时间(TTP)5.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可部分恢复小分子化合物敏感性,副反应可耐受,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CEA变化水平,探讨其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65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与CEA水平变化。结果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与CEA水平均高于Ⅲ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肺癌化疗后CR、PR、SD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肺癌化疗后病情进展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t=2.16,P<0.05);肺癌化疗后CR、PR组患者的CEA水平明显降低,PD组患者的CEA显著升高。结论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CEA含量的变化可有助于评价疗效,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进展,对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疗效。方法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进展后,停药行三代化疗药物单药全身化疗2周期后再次口服小分子化合物治疗,评估近期疗效及疾病再次进展时间。结果1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成治疗,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0例(0%),稳定(SD)12例(85.7%),进展(PD)2例(14.3%),疾病控制率(DC==CR+PR+SD)85.7%,疾病进展时间(TTP)5.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可部分恢复小分子化合物敏感性,副反应可耐受,治疗可行。  相似文献   

7.
李威 《中国保健》2006,14(4):59-59
目的观察健择加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采用健择加奥沙利铂方案,健择1000mg/m2,d1、d8;奥沙利铂130mg/m2,d1.以上方案均为21d为一周期.结果全组36例患者,其中,CR0例,PR16例,NC7例,PD3例,总有效率为44.4%.结论健择加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少,疗效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62例Ⅲ~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DC-CIK联合NP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NP化疗。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瘤体大小变化、免疫功能和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瘤体变化有效率45.16%,与对照组的32.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瘤体稳定率83.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29%(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应用DC-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瘤体,保护和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W3er4t,胞肺癌患者MR灌注检测肺癌血流入流出率均偏低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置管持续泵入的疗效,方法 42例患者治疗前均行MR灌注检测为流入流出率均偏低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行支气管动脉灌注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给药速度、时间据MR检测流入流出率决定)后,再行支气管动脉置管持续泵入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泵药速度、时间据MR检测流入流出率决定),结果观察组CR9例(41%),PR10例(45.5%),RR(CR﹢PR)86.5%,SD 2例(9.1%),PD 1例(4.5%),对照组CR3例(15%),PR7例(35%),RR(CR﹢PR)50%,SD 5例(25%),PD 5例(25%)。结论 MR检测肺癌血流入流出率均偏低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和动脉置管持续泵入药物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有效率,副反应不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的表面通透性参数(PS)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及化疗早期(第1个化疗周期)的变化,及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80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一线药物进行标准化治疗,分别于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对原发肿瘤进行CT-p检查.在化疗4个周期后对肿瘤进行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并按评价的结果将患者按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各组化疗前与化疗1个周期后PS变化.结果 80例患者中,74例可评价疗效,经过4个周期化疗后患者缓解率为32.4%(24/74),稳定率为78.4%(58/74).CR+ PR组(24例)和SD组(34例)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PS较化疗前明显降低(12.38±1.86比18.13±2.45,13.24±1.97比17.9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16例)患者化疗1个周期后PS较化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早期PS能有效反映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血管灌注情况的变化.在化疗早期可根据PS的变化来预判患者化疗的预后情况,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同步TP方案(泰素+卡铂)化疗联合NP方案(诺维本+顺铂)辅助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005—06/2007—03收治的经病理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细胞学(痰脱落细胞学或肺穿刺细胞学)证实的63例Ⅲ期NSCLC患者(除外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采用动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同步TP方案(泰素+卡铂)化疗联合NP方案(诺维本+顺铂)治疗。结果按WHO通用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28例,无变化7例,进展7例,总有效率77.8%。Ⅲa/Ⅲb分组近期疗效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9)。根据RTOG标准,急性放射性肺炎、食道炎Ⅰ—Ⅱ级反应分别为65%和82%,Ⅲ级反应分别为35%和18%。按照WHO标准,化疗不良反应均在Ⅱ—Ⅲ级内。动态设计IMRT计划在提高肿瘤剂量的同时减少了治疗侧肺容积剂量,有效降低了放射性肺损伤。结论动态调强适形放疗同步,ITP方案化疗联合NP方案辅助化疗治疗Ⅲ期NSCLC方法可行,动态设计IMRT计划有助于减少治疗侧肺容积剂量,提高了TCP,降低了NTCP,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P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恩度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HMGA2及HMGB1含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血清HMGA2及HMGB1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调节HMGA2及HMGB1含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细胞周期素D1和E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索E(cyclin E)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yelin D1和cyclin E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66例)和癌旁正常组织(66例)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yclin D1和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30/66),59.1%(39/6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低分化癌、肿瘤直径〉3cm组cyclin D1的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肿瘤直径≤3cm组cyclin D1的表达率,cyclin E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yclin D1和cyclin E阳性率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cyclin D1和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clin D1表达阳性组的cyclin E阳性表达率高于cyclin D1表达阴性组,cyclin D1和cyclin E双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非双阳性组。结论 女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cyclin D1和cyclin E的过表达,提示cyclin D1和cyolin E可能是肺癌的潜在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活检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肺部肿物与胸壁粘连且高度怀疑肺癌的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结果8例肺部肿块在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活检明确组织学类型。仅有一例患者出现轻微气胸,未作处理。结论彩超定位经皮肺穿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经济便捷等特点,对肺癌的病理学诊断增加一种检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取出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8例肺穿刺病例,分析如何选择活检的最佳层面、进针点及进针深度和角度,抽吸或切割病变组织后送检。结果细胞和(或)组织病理检查报告,肺部恶性肿瘤12例,结核3例,炎性3例,无一例局部出血、气胸、咳血等。结论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并发症小,实用性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3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和费用的关系,控制医疗费用,以减轻病人住院经济负担。方法:回顾性调查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MVP方案、NP和TP方案的疗效和平均费用。结果:MVP方案、NP方案和TP方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别是28.6%、40.9%和38.8%,三者之间未见到明显差异,对于复治的病人NP方案和TP方案比MVP方案疗效高,但NP方案和TP方案之间未见明显差异。MVP方案、NP方案和TP方案平均费用分别为3487.26元、12450.21元和38499.43元。结论:3种化疗方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建议对于初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选择MVP方案,对于复治的病人选择NP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黑色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1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En Vision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内黑色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表达进行检测,分析MIA表达和肿瘤生长、进展、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癌组织内MIA表达和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肺腺癌、肺鳞癌肿瘤组织中MIA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5);肺腺癌、肺鳞癌Ⅱ肿瘤组织中MIA表达显著高于I期肿瘤组织(P<0.05)。结论黑色素瘤抑制性活性蛋白MI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失调,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存在相关性,说明MIA表达失调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参与作用;同时MIA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有关,可将MIA作为临床评估非小细胞肺癌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内病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内病灶的患者资料,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采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明确诊断61例。结果 63例患者超声引导穿刺14例,CT引导穿刺49例。穿刺后结果示:恶性肿瘤共48例,其中原发性肺癌41例(鳞癌17例、腺癌21例、未分化癌3例),由其他部位或器官转移性肿瘤6例,胸膜间皮瘤4例(良性3例,恶性1例),诊断为结核者2例,炎性假瘤8例,不能明确诊断2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6.8%,均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性高、确诊率高的方法,对于肺内病灶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正确选地择超声或CT引导,利用其各自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