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秦  卢光明  许健  蒋伦 《东南国防医药》2005,7(4):260-262,281
目的用16层CT检查评价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方法用16层CT对7例主动脉瘤和6例主动脉夹层行CT平扫和CT血管造影检查,并行MIP和VR重建。结果16层CT检查能准确显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壁情况、腔内血栓和主动脉周围结构.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真假腔和主动脉分支起始部位及状态。结论16层CT是目前诊断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最合适的成像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VE),其中5例因行腔内隔绝术而行DSA,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①21例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6例,Ⅱ型1例,Ⅲ型14例。②18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破裂口以在VR及MPR像上显示较好,特别是在VR像上,能够立体显示破裂口的大小、形态、及与主动脉的关系。③21例夹层中,1例累及右无名动脉,2例肾动脉受累,4例腹腔动脉干受累,11例髂动脉受累(其中1例涉及股动脉)。④14例的假腔内有血栓存在,其中3例的假腔完全被血栓充填。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无创、快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而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结果20例均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显示破121位置18例,显示分支血管受累情况16例,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1例,Ⅲ型11例。出现胸腔积液9例,出现心包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能提供准确的临床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经胸部超声检查,其中CT扫描数据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等,比较两种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检出率、分型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胸部超声检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CT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及破裂口部位,其中主动脉夹层分型为Ⅰ型14例,Ⅱ型4例,Ⅲ型22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通过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并明确分型,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临床主动脉夹层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例经临床及DSA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扫描,结合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CT仿真内镜(CTVE)、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9例显示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夹层范围,19例显示破裂口位置,11例显示重要分支受累情况。结论 MS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显著诊断价值,能快速、准确、无创诊断主动脉夹层,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及优势。方法对临床高度疑似后经手术证实为主动脉夹层的32名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的CTA扫描,并对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 IP)等后处理。结果 32例患者均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开口、范围、内膜瓣的情况、真假腔的大小、假腔内血栓及主动脉主要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肾动脉及髂动脉等)的受累情况,并能显示相应器官的供血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清晰、迅速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其主要分支以及相应器官的供血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急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外伤性胸主动脉损伤(ATAI)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ATAI患者行胸腹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利用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重建处理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8例ATAI患者中,降主动脉破裂2例,主动脉峡部局限性夹层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3例.256层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病变血管征象及解剖关系,如破口的位置、内膜片、真假腔及病变累及的范围等.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以进行快速大范围血管成像,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受检血管,精确显示ATAI的各种征象,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显示并记录18例患者病变血管及部位。结果本组病例中Ⅰ型4例(26.7%),Ⅱ型2例(13.3%),Ⅲ型12例(60%)。主动脉不规则扩张15例(100%),管径最大7.0cm,最小4.5cm,主动脉壁增厚钙化13例(86.7%),内膜钙化内移7例(46.7%),病变主动脉内真假两腔呈不同密度有10例(66.7%)。增强扫描15例(100%)均双腔同时显影,假腔内有附壁血栓11例(73.3%),两腔之间见内膜片15例(100%),内膜破口显示8例(53.3%)。后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病变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辨率高,病变显示清晰,是主动脉夹层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测量主动脉内径,观察主动脉及其分支内膜分离的部位和范围,鉴别真假腔。观察主动脉瓣返流情况,评价左室功能,并与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彩超、MRI及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率分别为65.8%,89.7%及90.0%。彩超能更好地检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功能及心包积液情况。结论彩超检查能正确评价本病受累血管,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疑有或确定有主动脉夹层的31例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使用美国GE lightspeed QX/I型多层螺旋CT(MSCT)行轴位容积扫描,扫描条件:120 kV、300 mA,5 mm准直器,7.5 mm/sec进床速度,HQ或HS扫描模式。重建层厚2.5 mm,重建间隔1.25 mm。用medped envision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80-100 mm,注射流率为2.8~3.0 ml/s。重建后将数据传至GE advantage windows 4.0工作站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CT仿真内窥镜重建(CTVE)及电影分析成像。观察主动脉夹层类型、形态、部位、真假两腔及分支血管的关系。结果发现主动脉夹层23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16例。23例主动脉夹层在轴位图像均可见充盈高密度的真腔和假腔,真腔小而密度略高于假腔,真、假两腔之间的低密度弧型影为撕破的内膜。在MIP、CTVE重建中发现18例主动脉夹层破口,附壁血栓9例,发现主动脉外壁溃疡破口5例,主动脉内膜钙化并内移〉5 mm11例。结论MSCT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前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价值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后处理方法采用容积再现法(VR)、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等处理技术,以VR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其他重组方法作为补充。结果56例主动脉夹层中,主动脉增宽28例(50%),观察到内膜钙化移位22例(39.3%),心包纵隔积血18例(32.1%),胸腔积液12例(21.4%)。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较好的显示真假腔、内膜及受累血管的范围,为手术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夹层动脉瘤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阴影表面显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处理等后处理。结果6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诊断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7例,采用MPR、MIP、SSD、VR重建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进行DeBakey分型及影像特征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67例患者中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13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6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48例,显示真假腔67例(100%),内膜分离移位67例(100%),内膜破口60例(91%),主动脉分支受累35例(52.2%),假腔内血栓形成40例(58.8%)。结论:128层螺旋CT全主动脉造影能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可替代有创性的DSA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实施治疗的30例急性胸痛患者,对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分析患者临床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发现9例冠状动脉狭窄>50%、14例急性肺动脉栓塞、7例发生在胸主动脉夹层;27例患者肺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 HU,29例患者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 HU。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GE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分型、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非心源性胸痛中的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这2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胸痛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分析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结果 30例中诊断为肺栓塞者22例,主动脉夹层者8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满足临床对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可作为诊断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在胸腹主动脉夹层的扫描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疑有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胸腹联合扫描检查,并应用MIP、MPR、SSD和SVR等进行后处理。结果:13例主动脉瘤,1例为真性动脉瘤,12例为动脉夹层,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动脉夹层、破裂口位置和累及范围。结论:胸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影像后处理技术,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起始、破裂口位置和终结部位进行清晰显示,具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腹血管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该院影像科接受检查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胸腹主动脉联合扫描,根据手术结果评价诊断结果,计算灵敏度及特异度,并对不同CTA扫描方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T)等后处理,48例较好地显示了真假腔和主动脉夹层内膜瓣、破口位置和分支血管受累情况。胸腹血管CTA诊断的敏感度96.0%,特异度96.0%,与手术探查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扫描方向、对比剂用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发现,足—头侧扫描及对比剂用量90 mL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血管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手术探查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敏感度、特异度高,诊断结果主要受扫描方式及对比剂用量的影响,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19.
邢会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20-121,12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D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后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结果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中均能明确诊断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真腔强化CT值显著高于假腔(P〈0.05),真腔多被假腔螺旋状包绕.横断面图像上可见“鸟嘴征”样特征,轴位图像上可虬“夹心饼”样特征。图像能明确显示初始破口位置、再破口数目、腔内血栓和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MSCTA可作为AD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7例患有AD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MSCTA进行检查,并将原始数据进行曲面重建(CPR)、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重建(SSD)等技术后处理,分析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影像技术对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MSCTA能快速、准确、安全的诊断AD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协助临床上及时制定相应的方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