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解析方法对粗叶悬钩子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测定。结果:共得到6个化合物,粗叶悬钩子甙(alcesefoliside,1),金丝桃甙(hyperoside,2),3-氧化-6-羟基-柴罗兰醇(vomifoliol,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胡锣卜甙(daucosterol,5),碳三十二醇(dotriacontyl alc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粗叶悬钩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粗叶悬钩子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醇(Ⅰ)、白桦酸(Ⅱ)、蔷薇酸(Ⅲ)、大黄素甲醚(Ⅳ)、肉豆蔻酸(Ⅴ)、β-谷甾醇(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Ⅴ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北柴胡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北柴胡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法和波谱解析方法对北柴胡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 :共得到 8个化合物 :柴胡色原酮酸 (1) ,芦丁 (2 ) ,槲皮素 (3) ,异鼠李素 (4 ) ,异鼠李素 3 O 葡萄糖甙(5 ) ,葛根素 (6 ) ,7,4′ 二羟基 异黄酮 7 O β D 葡萄糖甙 (7) ,色氨酸 (8)。 结论 :化合物 1为新的天然产物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北柴胡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粗叶悬钩子(rubus alceaefolius poir,RAP)中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的含量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灌流前后化学成分差异,研究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药物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3.02±0.25)、(3.42±0.62)、(3.22±0.91)和(2.91±0.92)。[结论]粗叶悬钩子在小肠上段吸收良好,总生物碱中多种成分在肠段可能发生代谢转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叶马蹄香 (AsarummaximumHemsl.)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溶剂提取、色谱法分离大叶马蹄香的化学成分 ,并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大叶马蹄香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 5个黄酮类成分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柚皮素 (Ⅰ ) ,柚皮素 5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Ⅱ ) ,柚皮素 5 ,7 O β D 2吡喃葡萄糖苷 (Ⅲ ) ,4,2′,4′,6′ 四羟基查耳酮 2′ ,4′ 二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IV)和 4,2′ ,4′ ,6′ 四羟基查耳酮 2′ O β D 吡喃葡萄糖苷 (V)。 结论 :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其中化合物Ⅱ ,Ⅳ ,Ⅴ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6.
观察粗叶悬钩子根多糖对肝组织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采用液相竞争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粗叶悬钩子根多糖能明显降低TNF-α的含量,说明粗叶悬钩子根多糖有一定的抗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粗叶悬钩子根部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粗叶悬钩子根部总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 浓度在6.018~108.3μg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A=1548.24X-1.0254,r=0.9995.测得粗叶悬钩子根部总生物碱含量为0.81%,平均回收率为97.82%.RSD为0.82%. 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用于粗叶悬钩子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粗叶悬钩子对实验性肝炎小鼠TNF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中草药粗叶悬钩子防治肝炎的作用,观察了粗叶悬钩子水煎剂(CERA)对CCL4诱发肝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CERA能降低CCL4所致小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TNFα含量,且能改善肝脏病理损伤。结论:CERA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降低TNFα含量,减轻TNFα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是其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野艾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野艾蒿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葡聚糖凝胶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野艾蒿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野艾蒿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7-甲氧基香豆素(1),间羟基苯甲酸(2),异阿魏酸(3),黑麦草内酯(4),medioresinol(5),(+)-丁香树脂醇(6),丁香酸(7),木栓醇(8),咖啡酸(9),香草酸(10),豆甾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贯叶金丝桃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贯叶金丝桃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对贯叶金丝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贯叶金丝桃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萹蓄苷、槲皮苷、异槲皮苷及金丝桃苷.[结论]首次从贯叶金丝桃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异槲皮苷.  相似文献   

11.
舒尔芬片中双氯芬酸钠与磷酸可待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舒尔芬片剂中双氯芬酸钠和磷酸可待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多波长线性回归法,不经分离便可同时测定舒尔芬片剂中双氯芬酸钠和磷酸可待因的含量。计算程序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结果;双氯芬酸钠和磷酸可待因的平均回收率与相对偏差分别为100.14%,0.92%和98.9%,1.2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本法纯化的肠毒素有下列特点:1.纯化毒素与粗制毒素对抗血清呈现单一线条,并与标准抗血清完全融合。2.经免疫电泳、等电点聚焦电泳等方法测定其结果与美国制备肠毒素一致。3.本法所纯化的毒素与自然类毒素未分开,其家兔兰斑试验为IBD/0.002μg,回收率达35%,且杀弧菌抑制试验为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合欢皮(CortexAlbizia)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解析方法对树皮的亲脂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测定。结果:共得6个化合物:(1)1(29羟基二十九碳酸)甘油酯,(2)1(24羟基二十四碳酸)甘油酯,(3)乙酸Δ12乌苏烯3β醇酯,(4)二十二碳酸乙酯,(5)β谷甾醇,(6)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甙。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为首次以单体形式获得,(3)为首次从合欢属植物中获得的乌苏烷型三萜,(4)为首次从合欢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复方氯唑沙宗片中氯唑沙宗与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复方氯唑沙宗片剂中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倍增差示法。结果 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平均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5%、0.82%、100.6%,0.66%(n=5)。结论 本法不经分离可同时测定两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木豆中牡荆甙与异牡荆甙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了解木豆(CajanuscajanL.Milsp)嫩茎叶的化学成分,以溶剂法、结晶法及柱层析法从木豆中将牡荆甙(vitexin)与其异构体异牡荆甙(isovitexin)分离,并以红外光谱法(IR)、紫外光谱法(UV)、质谱法(Ms)、13C谱法(13CNMR)、1H谱法(1HNMR)确定了两者的结构,其中异牡荆甙系首次从木豆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优质的抗人红细胞血型糖蛋白A单克隆抗体(MCAB-GPA)因为该抗体是研制快速全血凝集试剂中双功能抗体的关键成份,为在我国研制能诊断多种疾病的快速全血系列诊断试剂创造条件,方法 首先用MN亚型GPA(购于美国Sigma公司)免疫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细胞技术进行融合和克隆,用EIA和血凝方法进行生物特性鉴定,结果 建立12个MCAB-GPA株,12个抗体株与GPA发生特异性反应。但对A,B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类精浆中一类特异性的抗原成份(精子外套抗原sperm-coatingantigens,SCA)。方法:本实验用已制备得的一株抗人精浆来源的精子外套抗原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D1.在小鼠腹腔增殖生产大量腹水单克隆抗体,通过快速蛋白液相层析仪(FPLC)系统的羟基磷灰石柱,一次性从小鼠腹水中纯化此抗体,并制备免疫亲和层析柱,从精浆中分离到相应的抗原成份。结果:经鉴定该抗原成份分子量为20kD,来源于精囊腺,具有器官特异性。结论:该SCA的提纯,为抗精子避孕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实验材料,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在生殖活动和免疫不孕病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小剂量血脂康、普伐他汀对高血脂病人的长期调脂作用。方法:多中心,195例高血脂病人,分血脂康组[每晚睡前口服血脂康2粒(含他汀类物质6mg)]与普伐他汀组(每晚睡前口服5mg)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两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法检验及x2检验。结果:血脂康与普伐他汀治疗6个月时,TC下降16%及17%,TG下降13%及15%,LDL下降23%及21%;HDL在血脂康组上升2%,在普伐他汀组上升10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 LDL/HDL。两组间比较普伐他汀升 HDL作用较血脂康稍好( P= 0.05)。两组 TC、LDL、LDL/HDL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 TG下降及 HDL升高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康及普伐他汀组降 TC疗效分别为 54. 6%、 68. 4%;升 HDL疗效分别为 49.1%、53. 9 %;降 TG为 46.2 %、40. 8 %。两组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如血脂康和普伐他汀)长期口服治疗成人血脂紊乱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Using techniques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serology, w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HCV diagnotic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 HCV diagnostic materials, anti-HCV EIA diagnostic method, detection of serum HCV RNA,detection of HCV RNA in liver tissue by in situ PCR,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oclonal hybridoma cell line of HCV C33c and NS5a. Successfully prepared diagnostic kits have applied in screening of blood donor, clinical diagnosis,observ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 and research on 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C. After the use of these reagents,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HCV through blood product has been dramatically r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