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联合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5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的APACHEⅡ评分、12h后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4.53±3.58)、(19.37±3.24)分]、初始血乳酸浓度[分别为(6.48±2.37)、(10.37±3.13)mmol/L]、乳酸清除率[分别为(35.27±17.35)%、(15.32±1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明显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并且病死率也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联合APACHEⅡ评分可用于早期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对急性肺损伤(ALI)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AL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60例)与死亡组(14例)患者的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高血乳酸清除率(>10%)组与低血乳酸清除率(≤10%)组患者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APACHEⅡ≤10分(A组)、APACHE Ⅱ 11~20分(B组)、APACHE Ⅱ 21~30分(C组)、APACHE Ⅱ >30分(D组)患者早期血乳酸清除率、病死率及MODS发生率.结果 死亡组APACHE Ⅱ显著高于存活组[(22.5±5.3)分比(16.6±4.2)分](P<0.05).死亡组早期血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存活组[(6.9±3.9)%比(15.8±5.1)%](P<0.05).低血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MODS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乳酸清除率组[36.4%(8/22)比11.5%(6/52)、59.1%(13/22)比36.5% (19/52)](P< 0.05).A组和B组患者病死率、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病死率、MODS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早期血乳酸清除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 Ⅱ可作为反映AL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转归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59例神经危重症患者在入住ICU 24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水平测定.依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11 ~20分)18例、B组(21~30分)29例、C组(>30分)12例,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43例、死亡组16例,比较各组血乳酸水平的差异.结果 A、B、C组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2±2.2)、(7.9±3.3)、(11.8±4.9) mmol/L,B、C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C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或<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3,P< 0.01).结论 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血乳酸水平也相应增高;血乳酸水平与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预测神经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将2017至2019年6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51例脓毒症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生存情况纳入存活组与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入院时、入院后6h的血乳酸水平会显著高于存活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6h乳酸清除率为9.09%,存活组患者的6h乳酸清除率为19.51%,存活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较高(P<0.05).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会直接影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效果,需要提升临床评估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尿肽(BNP)、血乳酸、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判断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确诊脓毒症休克患者61例,入院后即刻,治疗后6,24h检测血乳酸、BNP、cTnI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61例患者中35例存活(存活组),26例死亡(死亡组).死亡组入院后即刻BNP、cTnI、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治疗后6h上述指标与入院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入院后即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治疗后6,24h上述指标均较入院后即刻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4 h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后6h也明显降低[BNP:(478.1±95.3) ng/L比(1025.2±263.3) ng/L;cTnI:(0.9±0.1) μg/L比(2.5±0.4)μg/L;血乳酸:(2.4±0.3) mmol/L比(5.4±2.1) mmol/L; APACHEⅡ评分:(11.4±1.8)分比(15.6±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cTnI、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可反映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老年肺炎患者并发脓毒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乳酸在老年肺炎并发脓毒症中的作用及与疾病危险分级、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5例老年肺炎及50例年轻肺炎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测定各组血乳酸、CR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及不同APACHEⅡ评分组的乳酸值.结果 老年肺炎组脓毒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肺炎组;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为(1.74±0.33)mmol/L和(1.35±0.66)mmol/L,P<0.05;MODS组和非MODS组血乳酸水平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分别为(2.37±0.66)mmol/L和(1.28±0.32)mmol/L,P<0.05;老年肺炎组血乳酸与CRP相关(r=0.279,P<0.05;随APACHEⅡ评分上升,血乳酸进行性升高.结论 老年肺炎易并发脓毒症,血乳酸水平升高可预测肺炎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分析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的效果,以期筛选出有价值的指标协助临床诊疗,降低病死率。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2月198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院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将纳入的19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低乳酸组99例、中乳酸组65例和高乳酸组34例,参考预后分为生存组154例和死亡组44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血乳酸水平工作ROC曲线、影响预后因素的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及乳酸、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低、中乳酸组生存率高于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乳酸组生存率高于中、高乳酸组,死亡率低于中、高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12h、24h、48h,生存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血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脓毒症病情判断、预后评估方面意义重大,能有效反映病情程度、指导临床治疗、预测结局,且检测方便、简捷、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537例老年危重患者,检测人住ICU时静脉血血乳酸水平,计算24 h内APACHEⅡ评分.结果 入院治疗期间死亡率为35.75% (192/537),APACHEⅡ评分为(22.6±12.8)分,血乳酸平均值为(6.84±2.01) mmol/L.APACHEⅡ评分≤10分组的血乳酸水平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11≤APACHEⅡ评分≤30分和>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 ~ 30分组的血乳酸水平和院内死亡率明显低于>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APACHEⅡ评分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475,P<0.05),血乳酸水平与院内死亡率呈正相关(r=0.506,P<0.05).结论 老年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价危重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症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PAF水平;脓毒症患者入院24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其分值分为三组,APACHEⅡ评分<15分为低分组,15~ 20分为中分组,>20分为高分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血清PAF水平变化.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AF水平[(25.32±4.95)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7.75±1.6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血清PAF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15.02±2.91)、(23.32±4.85)、(34.02±6.42)n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PAF水平分别为(20.02±3.71)、(35.43±5.74)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F可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血清PAF水平可初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乳酸清除率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清除率与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0例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休克发生率、入ICU 12 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乳酸在重症感染患者预后中的意义,以期为重症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APACHEⅡ)评分、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测,检测入院开始时、入院后6、12、24、48h血乳酸值,判定治疗后28d内患者预后。结果 28d内患者死亡29例、存活39例,病死率及存活率分别为42.65%、57.35%,机械通气率、APACHEⅡ评分存活组分别为38.24%、(21.38±2.57)分,明显低于死亡组93.10%、(28.94±6.73)分(P<0.05);存活组患者0、6、12、24、48h时血乳酸值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检测血乳酸值>2.5mmol(高乳酸血症)患者病死率为85.71%,明显高于≤2.5mmol者病死率的50.00%(P<0.05);12h时乳酸清除率0时的患者病死率为100.00%、<10.00%时为71.43%、10.00%~30.00%时为63.64%、≥30.00%时为43.48%(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值的水平变化能有助于判断重症感染患者预后,早期血乳酸水平越高、12h乳酸清除率越低则患者越容易出现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揭示血脂水平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记录4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入院后血脂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脂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脓毒症预后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组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分别为(3.92±0.96) mmol/L、( 1.10±0.39) mmol/L、(2.44±0.81)mmol/L、( 1.03±0.27)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0.55) mmol/L、( 1.61±0.42) mmol/L、(2.79±0.47) mmol/L、(1.13±0.1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死亡14例(死亡组),存活26例(存活组),死亡组血浆TC、三酰甘油(TG)、HDL、LDL、载脂蛋白A Ⅰ(ApoA Ⅰ)、ApoB、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33±0.92) mmol/L、(0.81±0.39) mmol/L、( 1.03±0.27) mmol/L、( 1.83±0.68)mmol/L、( 1.03±0.27)g/L、(0.86±0.27) g/L、( 140.0±82.3)×109/L、( 32.00±5.52) g/L,均明显低于存活组的(4.24±0.84) mmol/L、( 1.21±0.44) mmol/L、( 1.25±0.30) mmol/、(2.77±0.68) mmol/L、(1.25±0.13) g/L、(1.13±0.23) g/L、(215.9±101.0)×109/L、(36.12±6.30)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0.5±4.2)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3.8±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血浆HDL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两个危险因素,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6.222和0.337.结论 脓毒症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血浆HDL水平是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一起评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某医院收住ICU的成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共40例,对纳入患者经积极的治疗,测定患者入ICU时(0h)、入ICU后6h、24h血乳酸值,计算6h、24h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时乳酸水平及6h、24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0±19.8)岁;平均APACHEⅡ评分13.5±8.5,血乳酸(9.62±1.99)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4.
王洪武  李景辉  邓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330-4331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8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0h(以诊断休克为研究起点)、6h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好转或死亡为研究终点,按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34);以乳酸清除率10%为标准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10%,n=6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n=25),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 存活组6h血乳酸清除率为(30.5±18.0)%,显著高于死亡组(11.2±13.1)%,P< 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27.9%)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64.0%),P<0.01.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判断预后转归的一个很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表面膜CD14(mCD14)、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R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重症脓毒症患者35例(病例组)和健康志愿者15例(对照组).于入院后第1、3、5天检测其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浓度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结果 病例组患者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分别为(2.61±1.59)%、( 10.25±5.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7±1.53)%、(59.28±14.76)%,血清TNF-α、IL-10浓度分别为(96.66±45.38)、( 149.79±77.15)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2±0.00)、(5.67±2.1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病例组患者死亡10例,存活25例,28d病死率28.6%(10/3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及SOFA评分、APACHEⅡ在入院后第1、3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存活患者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明显高于死亡患者[(5.12±2.03)%比(2.75±0.67)%;(35.12±9.29)%比(13.06±5.87)% ](P< 0.01或<0.05),SOFA评分、APACHEⅡ明显低于死亡患者[(4.48±1.71)分比(10.70±3.16)分;(9.36±5.57)分比(25.60±10.88)分](P<0.01),而两者血清TNF-α、IL-10浓度在入院后第1、3、5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PBMC表面mCD14、HLA-DR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清TNF-α、IL-10浓度在入院后5d内的动态变化不能反映患者疾病的演变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刘伟  王萌炜  刘晓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53-1554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128例危重症患者的血乳酸水平进行分析,并比较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乳酸水平及不同乳酸水平患者不良预后情况.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院时乳酸水平、乳酸峰值、APACHEII评分等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而24 h后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严重乳酸酸中毒组APACHEII评分、休克、MODS和死亡比例均明显高于高乳酸组和乳酸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经过Spcarman相关性分析入院乳酸水平与APACHEII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结论 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对于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152例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将其分为乳酸正常组(血乳酸2.0 mmol/L,n=53)、轻度升高组(2.0 mmol/L≤血乳酸4.0 mmol/L,n=67)和重度升高组(血乳酸≥4.0 mmol/L,n=32),观察三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58)(存活28 d)与存活组(n=94)(存活28 d),分析两组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血乳酸水平以及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结果重度升高组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乳酸正常组与轻度升高组(P0.05);死亡组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能有效评估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牛毅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205-4207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容量复苏在脓毒症诱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患者动脉血乳酸、炎症细胞因子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序贯器官衰竭估计系统(SOFA)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89例脓毒症诱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容量复苏组(41例)和容量复苏并HVHF组(48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以及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1)2组治疗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均逐渐升高;HVHF组治疗后6、12、24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分别为(18.8±10.3)%、(31.64±11.4)%、(39.2±16.4)%]明显高于容量复苏组[分别为(10.7±7.5)%、(14.7±10.3)%、(16.5±10.2)%,P0.05或P0.013]。(2)2组治疗后血清IL-6、PCT、hs-CRP水平均逐渐降低,HVHF组治疗1 d、3 d时均显著低于容量复苏组(PO.05或P0.01)。(3)2组治疗后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治疗7 d时HVHF组显著低于容量复苏组(P0.05和P0.01)。结论 HVHF联合容量复苏能降低脓毒症诱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患者动脉血乳酸、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APACHE I评分、SOFA评分,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联合降钙素原清除率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乳酸浓度和降钙素原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死亡组患者APAHCEII评分为(11.14±2.33),乳酸清除率为(12.11±5.19),降钙素原清除率为(11.54±1.21),均低于存活组的APAHCEII评分、乳酸清除率及降钙素原清除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清除率联合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率的AUC值为0.909,高于两者单项检测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酸清除率和降钙素原清除率联合检测可预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17-218
目的研究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存活组(25例)和死亡组(17例),高血乳酸清除率组(23例)和低血乳酸清除率组(19例)。观察比较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治疗后6 h后血乳酸水平以及血乳酸清除率,比较高、低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呼吸衰竭、死亡及休克情况。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APACHE评分和初始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存活组6 h后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呼吸衰竭率、死亡率及休克率均显著高于高血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在重症肺炎预后效果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显著地反映出患者的炎性状态和疾病严重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