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逯艳梅  李海峰  曹甦 《右江医学》2009,37(4):414-41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体液免疫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P-IgM阳性28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并与2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IgA、IgG、Ig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一周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补体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的水平,对其病情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华干 《右江医学》2012,40(6):823-82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已确诊为MP感染患儿30例设为MP感染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30例设为非MP感染组,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做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MP感染患儿IgG、IgA水平明显低于非MP感染患儿,而IgM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低下,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可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0例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免疫指标水平,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肺炎支原体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M、IgE、IL-18、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8水平与IgE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8、IgE、IgM和外周血管嗜酸性粒细胞升高,IL-18与IgE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及肺炎支原体引起冠心病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0例为冠心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G;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冠心病组MP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MPIgG阳性组血清平均TC、TG、LDL-C水平高于MP Ig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平均HDL-C水平低于MP Ig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影响脂质代谢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毛国庆  冯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25-442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lg)在支原体肺炎发病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IgG、IgA、IgM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IL-23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23水平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和急性期相比,患儿血清中IL-23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IgG、IgM、IgA恢复期高于急性期及对照组,P<0.05,急性期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损伤在儿童MP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IL-23和Ig参与MPP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2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后体内IgM和IgG抗体变化趋势,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医院就诊的MP感染患儿240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100例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140例,根据年龄分为0~<3岁组、3~<6岁组、6~<9岁组、9~<12岁组,动态检测MP感染患儿不同时间的体内IgM和IgG抗体水平。结果 0~7d IgM和IgG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2%和50.5%,8~15d IgM抗体阳性率高达100.0%,IgG抗体阳性率为85.2%,16~30d IgM抗体阳性率逐渐降低,IgG抗体阳性率高达100.0%,随后抗体阳性率开始逐渐降低,维持在80.0%;MPP和RMPP组30d内IgM和IgG抗体水平逐渐升高,30d后开始下降,RMPP患儿30d内IgM抗体水平低,而R...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实验组,9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以及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外周血嗜酸性颗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水平.结果 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7.5%);对照组90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阳性率为(12.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小儿的血清总IgE水平(175.58±45.62)和嗜血酸性颗粒细胞计数为(7.82±5.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4±50.36)和(2.36±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引发的危险原因,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容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两者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肺炎患儿各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日本富士凝集实验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西门子BN特种蛋白仪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结果: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有2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48%;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8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高于MP-IgM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和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5例MPP患儿肺炎支原体(MP)特异IgM、IgA,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及其亚类,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并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同期健康婴幼儿4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重症MPP组患儿的CD3^+、CD4^+细胞数,CD4^+/CD8^+和C3含量小于对照儿,而IgA、IgM、循环免疫复合物(CIC)、CD8^+细胞数高于对照儿,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IgG及亚类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重症MP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D3^+、CD4^+受抑,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C)成分含量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手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G、IgA、Ig M、IC和补体C1q、C4、C3、B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1q、C4、C3、B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G、IgA、IC、C1q、C4、C3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P〈0.05)。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定病情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细胞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56例MP感染患儿和58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IL-12,hs-CRP和IgA、IgM、IgG。结果观察组血清IL-2、IL-12和IgA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观察组血清IL-6、IL-8、hs-CRP、IgM、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结论检测炎性细胞因子、hs-CRP的变化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补体(C)、免疫复合物(IC)、免疫球蛋白(Ig)成分含量变化和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反正常对照组血清IgA、IgG、IgM、C4和C3含量进行检测。结果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C、IgM、IC、C3、C4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PP重症组血清IgA、IgG、IC、C3、C4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或0.05)。结论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判定病情严重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MP—IgM)的临床意义,分析不同时间段MP—IgM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取患儿静脉血,应用MP—IgM试剂盒对218例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几进行MP—IgM检测。结果218例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MP—IgM阳性172例(78.8%),病后第2周阳性89例,第3周阳性52例,第4周阳性31例。MP—IgM阳性出现较晚的患儿有以下特点:①发热时间长,年龄偏小。②肺部体征出现晚,肺部哆音、X线表现消散迟。③常有皮疹、肝脏损害等肺外表现。④联合应用抗生素比例高。⑤对抗生素疗程的依从性好。结论对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动态检测血清中MP—IgM,能够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指导正确选择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和补体C3变化。方法:采用脂质体免疫法测定6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CH50、C3和C4浓度;同时采用SE-ROD IA-MYCOⅡ明胶颗粒法测定所有患儿血清抗MP-IgM,根据抗MP-IgM结果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30例)和非肺炎支原体肺炎组(32例)。结果:MPP组血清CH50、补体C3(11.63±8.01、1.04±0.18)均明显低于非MPP组(18.23±8.49、1.30±0.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血清补体C4(0.31±0.13)与非MPP组(0.32±0.07)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CH50、C3对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支原体感染儿童肺泡灌洗液RT-PCR检测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35例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患儿,检测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P-DNA和血清MP-IgM,根据2项指标的差异和MP-DNA拷贝量的高低,分析MP-DNA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男患儿MP-IgM阳性率低于女患儿,>3~14岁患儿MP-DNA阳性率高于1~3岁患儿,入院前病程≤7 d患儿MP-IgM阳性率低于入院前病程>7 d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中,MP-DNA高拷贝量占85.71%,高于轻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的MP-DNA拷贝量高于轻症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 -PCR 法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MP-DNA拷贝量可为快速确诊和判断患儿病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熊春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30-131,13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与儿童变应性鼻炎发作的关系。方法以门诊随访的67例反复发作变应性鼻炎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例变应性鼻炎缓解期(入选前6个月未发病)为对照组,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IgG和咽拭子支原体快速培养检测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MP感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P感染可能诱发变应性鼻炎发作。并加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肺炎支原体组(MP组)和非肺炎支原体组(哮喘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含量和ET-1水平,并与5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MP组和哮喘组TNF-α与ET-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MP组较哮喘组显著升高(P<0.05);2组TNF-α与ET-1均呈正相关(r=0.976,P<0.05和r=0.741,P<0.01)。结论:TNF-α与ET-1水平高低可作为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