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四川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控成效,为调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四川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消除评价实施方案》的要求,2020年在甘孜州稻城县、雅江县和阿坝州金川县3个县10个高砷村调查改水工程运转情况、水砷含量情况、地砷病患病情况等,开展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消除评价工作。结果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高砷村改水率为100%,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100%,饮用水水砷含量中位数为0.003 mg/L,水砷含量合格率为100%,检查了1 955人,检出病人6人,患病率为0.31%,病人均为轻度,无中、重度病人,未发现新发病人。结论 四川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控措施有效,已达到消除标准,还应继续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确保保持持续消除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大理州境内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分布及发病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8年对大理州开展高砷饮用水水源筛查,2009—2010年对高砷饮用水潜在病区村进行病情调查,2010—2016年对高砷饮用水病区村进行病情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理州12县市中筛查出32个潜在病区村和2个轻度砷中毒病区村,并确诊32例轻度砷中毒(77.75/10万)及5例可疑病例(12.15/10万);34个病区村的30个村已完成改水工程(88.2%),改水工程正常运行率为93.3%(28/30,其中正常供水28个、间歇供水2个)。结论大理州改水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由于存在高砷饮用水潜在病区,且病区中发现少数轻度砷中毒病例,为保障病区村群众身体健康,应加快病区村改水工程进度,提高改水工程正常运行率,加强病情监测和病区改水工程供水情况监测,以消除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进展, 为如期实现消除高砷危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7-8月, 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 对河南省已查明的6个县的26个高砷村进行普查, 了解高砷村改水及改水工程运转情况, 测定居民户饮用水砷含量, 同时调查高砷村常住人口砷中毒病情状况。结果全省26个高砷村已全部改水, 改水率为100.00%;在26个高砷村共调查18个改水工程, 全部正常运转;采集水样26份, 水砷含量均< 0.01 mg/L,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未发现地方性砷中毒病例。结论河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今后应继续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总报告)   总被引:111,自引:3,他引:111  
为查清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基本分布 ,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包括回顾性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病区调查和面上抽样调查 ,搜集掌握病情资料。采用环境化学标准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环境砷水平 ,回顾性调查中利用己有的环境砷资料 ,重点调查与面上抽样现况调查中检测环境砷含量。最后对二者结果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 8省市区 ,40个县旗市 ,受影响人口 2 3 4 3 2 3 8人 ,其中饮水砷 >0 .0 5mg L高砷暴露人口 52 2 566人 ,查出砷中毒 782 1人。内蒙、山西仍为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重病区 ,新疆乌苏市的生产建设兵团与乌苏中的大部分高砷地区集中改水 ,病情减轻。内蒙、山西的一些乡村集中改水降砷效果较好。新确认吉林、宁夏各 1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其中以吉林省病区为典型。新发现山西 11县市、内蒙 1旗、吉林 1市、宁夏 1县、青海 1县和安徽 2县市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新发现北京顺义区仍有饮水高砷暴露乡镇。未发现其它省、市、自治区有饮水高砷暴露地区。确认辽宁省曾报道的饮水高砷点现已消除 ;浙江桐乡市已有的饮水高砷地区现已降至饮水砷卫生标准以下 ;并发现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乡天竺村连续 2 0余年的饮水高砷井自然转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平遥县饮水型砷中毒分布及危害状况,探讨砷中毒病区水砷含量与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汾河流域氟中毒病区南薛靳等12个村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全部居民12 562人进行砷中毒病情普查,并对病区水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砷中毒患者58人,患病率0.50%,水样砷含量在0.029~0.160mg/L之间,且水砷含量与患病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平遥县的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村分布于该县汾河流域氟中毒病区,水井含砷量越高砷中毒患病率也越高,建议今后改水降氟除砷要统筹兼顾,加强饮水监测,对新打的深井应将水砷作为必检项目,采取综合有效措施,防控砷中毒发生。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氟、砷中毒是由于机体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 长期暴露于高氟、高砷环境, 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途径, 摄入过量氟、砷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1]。青海省是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情况较严重的省份, 病区分布广泛, 患病人口较多。长期的现场调查结果显示, 受病区水源、经费投入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在改水降氟除砷措施实施中, 大多数病区仅对居民生活饮用水或人畜饮水进行了水源改换, 而农田灌溉仍使用氟、砷含量超标的水源, 可能存在人群通过农作物(粮食、果蔬等)摄入氟、砷过量的风险。本调查通过对青海省重点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粮食、果蔬中氟、砷含量进行检测, 了解病区居民粮食、果蔬等膳食中的氟、砷摄入量, 为持续控制和消除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群在改水后10 ~ 16年全死因与恶性肿瘤死亡情况,探讨改水对防治砷中毒远期危害的效果。方法:2020年4月,在山西省应县和山阴县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选择在2003年实施改水的病区村作为调查点,以调查点的常住居民作为砷暴露组,并选取非病区村居民作为对照组,调查分析两组人群在20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徽省是否存在水源性高砷区及地方性砷中毒区,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生活饮用水质抽样普查工作的结果,选定天长市、五河县、砀山县为地方性砷中毒重点调查县。采取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每县随机选取15个调查点(自然村)调查水砷含量。对饮水水砷含量超标的调查点进行砷中毒病情现场调查,调查居民超标水井饮用年限、皮肤角化、皮肤脱色、皮肤色沉情况,并检测其家中饮用水水砷、水氟含量及尿砷等。结果共计检测水砷450份,其中15份水砷超标(>0.05mg/L)。对水砷超标较高的五河县临北乡官塘铺行政村宣滩自然村调查,初步诊断发现地方性砷中毒可疑14人,轻度5人。结论安徽省境内发现水源性高砷区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存在。并发现有疑似及轻度病人存在。在发现高砷区中不存在高氟水源和地氟病病区。应尽快在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及地方性砷中毒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南平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及实施改水工程后的防治效果,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福建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开展水厂水氟、末梢水氟、儿童氟斑牙、成人尿氟及改水工程质量调查等项目监测.结果 建阳市3个病区水厂水和末梢水氟含量<0.1 mg/L,延平区、政和县<0.2 mg/L;8~12岁儿童检出氟斑牙可疑患者1例;25岁以上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人群的尿氟浓度几何均值为0.32 mg/L;6个改水工程均属简易小型集中供水,改水率达100.0%,覆盖2 013人,受益率100.0%.结论 南平市6个病区村各项指标均达到基本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标准,以改水降氟和病情监测为主要防制手段,是防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金川县饮水型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金川县砷中毒的病情及流行特征 ,查明引起砷中毒的高砷来源。方法 对经检测饮水砷含量超标的村进行病情调查 ,同时对该村的地理、地貌、饮用水源及环境中砷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测定内环境和外环境介质中砷含量。结果 饮水砷含量检测有 3个共饮泉水源超标 ,最高饮水砷含量达 0 2 87mg/L ,超标 5倍多 ;共调查 375人 ,查出患者 6 2人 ,患病率为 16 5 3% ,其中年龄最小 11岁 ,最大 83岁。结论 四川省存在地方性砷中毒。共饮泉水中砷含量超标是引起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由于没有其他环境砷污染 ,水砷含量高是自然形成的 ,因此属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我省已查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改水降砷防治措施落实和工程运转情况,为进一步落实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6月采用询问法对陕西省商洛市、汉中市和咸阳市每个病区村和高砷水区进行调查,调查改水降砷防治措施落实和工程运转情况,并记录调查人、被调查人的身份和联系方式以便核实;现场查看改水降砷工程水源地,采集水源水水样,采用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AFS-930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依据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在80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中,有61个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已经改水,改水率为76.25%(61/80),未改水的有19个,占23.75%(19/80);检测17份水样,水砷含量在0.000 4~0.008mg/L之间.结论 我省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高砷水区基本实施改水降砷,已改水的自然村水砷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未改水自然村的防治措施,实施全面改水;对于居住分散,一时无法找到合适水源,而现有的供水网络无法纳入的农户,建议实施搬迁,使病区百姓早日脱离高砷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内蒙古赤峰市地方性砷中毒的分布情况,从而为防治和研究提供其依据。方法采用砷斑法及比色法检测水砷含量,并对患者的血、尿、头发进行了检测。结果调查病区人口145人,患病人数97人,患病率为66.9%,均为轻度。结论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穆希嘎乡地区存在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其砷的来源为自然环境中的高砷,赤峰市穆希嘎乡地区的地方性砷中毒为饮水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外环境中砷暴露水平。方法从山西省大同市某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抽取85名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慢性砷中毒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采集暴露人群的日常饮用水、土壤和瓜果蔬菜。日常饮用水和土壤通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定量检测其中砷含量,瓜果蔬菜中的总砷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测定。结果在抽取的85名居民日常饮用水中,水砷范围14.41~90.34μg/L,中位数为43.88μg/L。采集的瓜果蔬菜砷含量范围为0.001~0.771 mg/kg,均数为0.0598 mg/kg,超标率为43.04%,其中瓜果蔬菜中砷超标率呈现叶菜类>根茎类>果菜类的趋势。食用污染严重的叶菜类蔬菜中摄入砷引起的健康风险达到71.77%。本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土壤砷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结论山西省大同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用水、自产瓜果蔬菜砷含量均高,饮用砷污染的水是引起慢性砷中毒的主要因素,通过食用自产瓜果蔬菜染砷这一途径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集中式改水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集中式改水对砷暴露人群的近期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内蒙古包头市缸房营村饮水型砷中毒高发病区,观察改水前和集中式改水1年后砷暴露人群的皮肤损伤恢复情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总砷和形态砷含量;ELISA方法测定尿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 集中式改水1年后砷暴露人群的皮肤损伤有明显恢复;尿总砷和形态砷含量、尿8-OH-dG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 在饮水型中毒病区集中式改水除砷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改水1年使砷暴露人群的皮肤损伤明显改善,DNA氧化损伤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以及历史曾有高砷报道的顺义区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 在全市10个远郊区县进行饮用水井水砷含量的调查,并在历史高砷地区进行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 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除顺义外,水砷含量均小于0.05mg/L。全市的超标率为1.62%。顺义地区的水砷含量超标率为8.06%,最高浓度为0.143mg/L。未发现砷中毒患。结论 北京市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砷中毒患,但仍有潜在型病区存在。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189名砷性皮肤病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砷性皮肤病人群分布特征通过189名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人流行病学调查,以地砷病典型皮肤症状为指标分析发现,砷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各年龄级均有病例发生,随年龄的上升发病率增高,病情也加重,发病率还与饮高砷水年限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高砷地区饮水型砷中毒的病情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年监测高砷地区改水工程进度,并在所有改水工程中随机选择11个监测其运行情况;从高砷区中选择2个自然村作为监测点,对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砷中毒病情调查,同时采集监测点水样,测定饮水含砷量。结果 2011年完成改水工程11个,改水率29.73%,累计完成改水工程29个,累计改水率78.37%;2012年完成改水工程8个,改水率21.62%,累计完成改水工程37个,累计改水率100.00%。2011年11个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其中10个水砷含量合格,合格率为90.91%。2012年11个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水砷含量全部合格。2011年共调查307人,砷中毒9例,检出率为2.93%,均为轻度病例,可疑病例7例(占2.28%);2012年共调查353人,无中毒病例,可疑病例10例(占2.83%)。两年均未发现皮肤癌病例。结论江苏省高砷地区的改水工作基本完成,改水工程正常运转,可疑病人检出率稍有升高,需尽快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病区居民健康的地方病.根据砷源不同,分为饮水型职业性砷中毒、燃煤型职业性砷中毒和职业性砷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主要是由于长期暴露于饮用水中的砷而引起的慢性砷中毒.饮水中的砷还可以通过农田灌溉等引起粮食、土壤等砷浓度的升高,间接危害居民健康.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饮水型砷中毒地区饮用水砷超标,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水砷、沉积物砷含量及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调查,进一步掌握江汉平原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病动态。方法 2010-2013年以江汉平原中部的仙桃市、洪湖市作为典型研究区,水砷、沉积物砷含量检测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砷中毒诊断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结果 2010-2013年间水砷均值呈逐年递减,但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P=0.52);各监测点沉积物砷含量与土层深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4、-0.519、-0.571,P值均0.05)。结论江汉平原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区土层深度与砷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全省地氟病防治措施落实进度和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为政府部门制定地氟、地砷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省饮水型氟中毒、砷中毒防治项目,全部调查工作按照《饮水型氟中毒、砷中毒防治项目技术方案》执行。结果调查降氟改水工程667个,其中正常运行(包括间歇供水)的477个,报废的190个,降氟改水工程合格率47.38%。调查村(屯)居民饮水氟含量均值≤1mg/l的村(屯)652个,占被调查村(屯)数的31.51%;1.0~2.0mg/l的村(屯)915个,占被调查村(屯)数的44.22%;2.0~4.0mg/l的村(屯)444个,占被调查村(屯)数的21.46%;>4.0mg/l的村(屯)58个,占被调查村(屯)数的2.8%。高砷水源筛查村(屯)288个,其中水砷浓度≤0.05mg/l的村(屯)有267个,水砷浓度0.05~0.2mg/l的有8个村(屯)。砷中毒普查8个村(屯),尚未查出地方性砷中毒病人。结论降氟改水工程合格率较低。饮水砷含量少部分地区超标、尚未查出地方性砷中毒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