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查明1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因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通过查阅医生日志和员工缺勤登记表等进行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进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病例肛拭子、粪便和食堂留样食品进行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寻找可疑中毒餐次和可疑食物。结果2013年6月10日12时起,东莞市某公司36名员工陆续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末例病例出现在6月11日22时,流行曲线只出现一个高峰(11日5—8时);36例病例均为公司的生产员工;男15例,女21例,男女比为1:1.4,年龄在22~38岁之间;共采集14例病例的肛拭子和3例病例的粪便,其中13例病例的肛拭子检出肠炎沙门菌,5份6月10日早餐的留样食品及3例病例的粪便均未检出肠炎沙门茵;可疑餐次及食物分析结果显示,6月10日早餐的蛋炒饭为危险食物(OR=16.08,P〈0.01)。结论该事件为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可能是食物存放不当,及厨师加工不当,造成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发生在某幼儿园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索所有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并逐一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幼儿园的饮用水、患者粪便和肛拭子标本及食物留样检测致病菌,分析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共搜索到13例疑似病例,均为教职工,教职工罹患率为46.43%。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4月13日19:00,可疑餐次为其发病当天的食堂午餐,可疑食物为卤牛肉(P0.001)。临床表现以腹泻(100.00%)、腹痛(92.31%)为主,无发热病例;平均潜伏期为11.5 h,与产气荚膜梭菌A型所致的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一致。食堂留样食品和水样的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均阴性,患者粪便、肛拭子标本的诺如病毒、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均阴性。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疑似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食用长时间放置且未经加热的卤牛肉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追查可疑食物和污染环节,为类似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和病人肛拭子标本16份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结果该事件共发病42例,罹患率32.3%(42/130),潜伏期平均14.5h;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伴发热、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经补液抗菌等治疗均康复出院。实验室检测结果:从7份食物和3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肠炎沙门菌(其中盐水鸭的菌落最显著)。相关食品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盐水鸭(OR=5.64)、卤味拼盘(OR=5.00)和蒸猪脚包(OR=6.69)是中毒可疑食品。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该事件是一起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庆阳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危险因素、可疑食品及传播途径,为今后预防此类事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对学生发病情况,可疑餐次、可疑食物暴露情况,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对发病学生呕吐物、肛拭子及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检测、鉴定。结果 6月2日以来,共发病23人,罹患率为2.15%。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学校午餐为可疑餐次(OR=13.77,95%CI:3.53~53.74),烩菜为可疑食物(OR=18.89,95%CI:4.75~75.11),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P=0.003),男女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0)。共检测肛拭子及环境样本21份,肛拭子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阳性8份、氟劳地枸橼酸杆菌阳性1份。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由致泄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和留样制度,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与培训,不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明1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查看医院就诊记录、公司医务室日志以及员工缺勤登记表进行病例搜索;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员工饮食情况进行调查,追溯调查可疑食物贮存和制作的详细过程,找出可能的污染环节。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食品原料、环境样本等进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寻找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2011年7月15日14时起,广州市番禺区某公司有43名员工陆续出现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末例病例发生于2011年7月16日13时。夜班员工罹患率为11.47%(43/375),878名日班员工无发病。木制品车间和涂装车间夜班员工罹患率分别为13.67%(19/139)和13.07%(23/176),明显高于其他车间1.67%(1/60)(P<0.05)。流行曲线呈点源暴露曲线特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7月15日早餐是危险餐次(OR=∞,OR 95%CI=10.58~∞),其中鸡蛋炒米粉是危险食物(OR=∞,OR 95%CI=11.64~∞)。从13例病例的粪便、肛拭子中检出同一血清型的肠炎沙门菌。引起污染的原因很可能为盛装备餐待售鸡蛋炒米粉的钢盆中,有1个曾经盛装过生鸡蛋浆而未清洗。结论该起事件为1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是厨师操作不当,造成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小学食物中毒事件,为类似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和部分病例肛拭子等样品,按GB 4789-2010进行病原菌检测,分析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结果该起食物中毒共发病36例,均为学生,罹患率3.2%。潜伏期平均(20.4±5.5)h,中位数19h(13~38h);主要症状为腹痛(97.2%)、发热(94.4%)、腹泻(91.7%)和呕吐(72.2%),患者经治疗或自行服药后缓解并痊愈,病程2~5d;共检测样品36份,从1份奶油面包、12份病人肛拭子中检出沙门菌;对相关食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证实奶油为可疑食品(OR=5.44)。结论综合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奶油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农家乐婚宴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经过及事故原因,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策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与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603名共同聚餐者中,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病例82人,罹患率13.60%(82/603),其中确诊病例7例、可能病例62例,疑似病例13例;临床特征主要以腹泻(96.34%,79/82)、腹痛(79.27%,65/82)、发热(59.76%,49/82)、恶心(71.95%,59/82)、呕吐(57.32%,47/82)为主;病例有共同就餐史;从5名患者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菌,检出率41.67%(5/12),从1例菜刀涂抹样、8份留样食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突发事件为1起食品安全事故,肠炎沙门菌是此次事件的病原菌,经生熟交叉污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中学28名学生发生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的发病时间和食物进食史进行分析,对患者肛拭子、食堂留样食品及餐具涂抹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所有发病学生均有校食堂共同进食史,罹患率11.11%(28/252)。患者肛拭子沙门菌阳性检测率30%(3/10)。结论这是1起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流行病学及回顾性调查,查找可疑餐次和可疑食物,并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搜索到33名就餐者发病,临床表现以腹泻(100.0%)、腹痛(73.2%)、恶心(58%.3)、呕吐(58.1%)为主,发病集中在餐后32h内。5名病例腹泻便样与2份聚餐留样菜肴(海带)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该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为今后调查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曲线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查找可疑餐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搜索可疑食物,通过采集可疑食物、水和病例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致病因子。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9月8日食用蓝某婚宴上的白切鸡和米饭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63倍(95%CI:1.04-6.66)和2.67倍(95%CI:1.00-7.11),同时食用这两种食物的人发病风险是两样均未食用者的5.29倍(95%CI:1.44-19.45)。1例患者肛拭子标本、米饭扣肉混合样品和藕粉炒木耳样品中检出兰道夫沙门菌(1,3,19:Z29)。结论本次中毒事件由沙门菌引起。污染的食品为米饭、白切鸡、扣肉、藕粉炒木耳。建议相关部门定期对辖区内特别是农村地区居民开展食品安全卫生教育,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宝鸡市一起由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且通过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溯源分析,有效控制事件的发展。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疾病分布,建立病因假设。采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疾病产生的影响,找出危险因素。对病例、留样食物、水源开展相关的病原菌分离培养,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可疑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此次事件共搜索到病例68人,罹患率28.33%(68/240),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呕吐。期间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出现。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鸡腿为引起此次事件的可疑食物。通过实验室检测,在留样食物、患者粪便中均分离出了肠炎沙门氏菌。并通过PFGE分子溯源分析得到鸡腿、患者均为同一株沙门氏菌感染。结论 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应加强对食物储存、运输、销售的管理工作,防止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明一起升学宴食物中毒的原因,确定致病菌,为食物中毒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搜索病例,查找可疑中毒餐次及食物,采集病例及食物样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致病病原和毒力基因,并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鉴定。结果共搜索中毒病例92例,罹患率为46.94%,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93.48%)、腹痛(86.96%)、恶心(39.13%)、呕吐(34.78%)和发热(17.39%),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7h。从3例患者样本(2份粪便、1份肛拭子)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rh阳性且PFGE图谱带型相似性系数为97.4%。10份食品样本中未能检测出致病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6种食物为可疑食物(OR值分别为15.75、10.14、8.44、5.93、5.56、4.71,P均<0.05且OR值95%CI>1),其中夫妻肺片、加州鲈鱼暴露的危险度极高(OR值>10)。结论升学宴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由trh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未能确定可疑食品(夫妻肺片和加州鲈鱼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加强对餐饮单位的监督管理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查明某企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致病因子、可疑食品和风险来源,提供类似事件调查处置和预防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回顾性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餐次及食品,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留样食品、餐饮具外表面及环境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对沙门菌阳性株开展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发现53例病例,罹患率为13.02%(53/407),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100.00%)、发热(90.57%)、腹痛(66.04%)等,部分伴有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流行曲线为单次暴露后点源单峰分布模式。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7月30日午餐就餐者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8.87,95%CI:1.25~62.90),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7月30日午餐的“原味烤鸭”为可疑食物(OR=435.00,95%CI:37.38~5 061.97),剂量-反应关系提示原味烤鸭进食越多,发病风险越高(χ2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某高校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索和溯源,探讨其中毒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方法 对相关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同时对腹泻病原进行检索,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技术进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结果 有流行病学相关病例15例,共分离出9株罗米他沙门氏菌(Salmonella romita,6,7:e,h:1,5),其中4株来自病例,1株来自从业人员,4株来自可疑食品西红柿汤汁。9株菌的生化表型、血清型及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 条带聚类分析显示菌株属于同一克隆。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由罗米他沙门菌引起,PFGE分型技术实现了对不同样品来源的罗米他沙门菌溯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本次事件的调查,及时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呕吐物、可疑食物及环境样本,进行病原菌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学、生化学鉴定及核酸检测。结果本次事件共发现疑似病例53例,其中确诊病例27例。发病潜伏期在5. 5 h^41. 5 h,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相似,以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为主。在23例病例粪便和1份食物中检出鼠伤寒沙门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事件为鼠伤寒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诊断,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中毒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罹患率为2.77%,可疑中毒食物为炖排骨(χ2=5.398,P=0.034),用具涂抹样品可疑细菌学指标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组的意见,此事件是一起由炖排骨引起的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一起布利丹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查明导致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食物种类、致病因子及传染源.方法 在临床诊断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参加宴席且无任何临床症状的50人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并分析导致本次事件的危险食物.结果 本次食物中毒的罹患率为43.4%(132/304),86.0%(43/50)的病例和34.0%(17/50)的对照食用过猪头肉凉拌粉条(OR=12.0,95%CI:4.4~32),进一步对食用过猪头肉凉拌粉条者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趋势x2=21.06,P=0.00.94.0%(47/50)的病例和68.0%(34/50)的对照食用过蘑菇炖鸡(OR=7.4,95%CI:2.0~27),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病例组和对照组食用其余食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猪头肉凉拌粉条和蘑菇炖鸡与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叉生分析,以两种食物均未食用者作为参照,结果 表明,单食用两种食物之一者发病危险度的点值估计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种食物均食用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OR=38,95%CI:4.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份标本检测肠道致病菌中3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猪头肉凉拌粉条检出布利丹沙门菌.结论 该事件是因参加宴席的人食用被布利丹沙门菌污染的猪头肉凉拌粉条或蘑菇炖鸡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其原因可能为食品加工过程不规范所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bacterial pathogen in food and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that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a food poisoning outbreak.Methods All the probable cases that had attended the banquet in a villige of Sichuan province who had developed fever(≥37.5℃),diarrhea (≥3 times/dav)and vomiting since August 1,2009,were identified.A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foods that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food poisoning event.5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robable cases and 50 control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ose without the symptoms.Results The attack rate of this food poisoning event was 43.4%(132/304).86.0%(43/50)of the cases and 34.0%(17/50)of the controls had eaten pork-mixed-vermicelli(OR=12.0,95%CI:4.4-32).Data from further tests showed that dose-effect relation existing between eating pork mixing vermicelli behavior and the incidence rates(Chi-square trend:x2=21.06,P=0.00)of the disease.94.0%(47/50)of the cases and 68.0%(34/50)of the controls had eaten mushroom braising chicken(OR=7.4.95%CI:2.0-27).Data from the crossov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appeared an effect modification between behaviors of eating pork-mixed-vermicelli and eating mushroom braising chicken.Three cases were detected carrying Salmonella blegdam from their anus swabs and the same bacteria type was also detected in the pork-mixed-vermicelli. Conclusion This outbreak of salmonellosis was caused by Salmonella blegdam contaminated pork-mixed-vermicelli or mushroom braising chicken during food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第1起食物中毒是肠炎沙门菌所致;第2起食物中毒为伤寒沙门菌所致。结论2次集体食物中毒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导致的沙门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鸡爪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溯源和耐药分析,为查明这起食物中毒的源头及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食品和患者粪便等标本,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经增菌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对检出的7株沙门氏菌株采用标准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凝集试验,菌株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所得结果用Bio 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最后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7株沙门氏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和发热等症状;从鸡爪中检出沙门氏菌1株,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沙门氏菌6株,通过生化仪鉴定和血清凝集试验显示7株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同为福尔斯布特尔血清型,PFGE显示7株沙门氏菌株同源性为100.0%,药敏结果显示这7株菌株均对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米诺环素)、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耐药。结论该起群体性腹泻、发热、腹痛事件为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大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大众食用购买的熟食前应尽量加热处理后再食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