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四川省开江县1起不明原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查找传染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输入性首代病例汪某与武汉返乡3人通过家庭聚餐、家庭生活等密切接触方式,在无防护措施下引起了本地家庭聚集性疫情,首代病例1例,可疑首代3例,二代病例3例;本地不明原因病例曾某与病例汪某等一行人多次在同时段经过相同道路,且均未戴口罩;病例曾某在潜伏期内通过家庭聚餐感染无症状感染者崔某。结论新冠肺炎存在家庭聚集性传播,其潜伏期存在传染性;采取有效防护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需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凉山州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3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4版)》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使用RT-PCR方法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标本记性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2020-02-04/19发生的该起疫情为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共涉及4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为湖北省Y市输入病例(病例1),其余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均为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发病或检出核酸阳性的最短潜伏期为5 d,最长潜伏期为18 d,平均潜伏期为11.5 d。结论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传染源的传染性强,但由于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及时,后续病例均在隔离点发病,未产生更多的密切接触者,无三代病例出现。因此,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关键在于对密切接触者的及时追踪管理。在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前进行核酸检测以排除无症状感染者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珠海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该起疫情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描述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传播链;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 结果 余某家族4个家庭18人,2020年1月16—21日从武汉分批到珠海并入住GLHT等酒店,1月24日年夜饭聚餐。病例1于1月27日发病,2月12日发现并确诊。2月12—28日17名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间相继有7名人员SARS-CoV-2核酸筛查阳性;解除隔离后第7 d(3月5日)又有2名人员筛查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本次疫情共7例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链分析可能有4代感染者,暴露时间均为集中隔离前。 结论 COVID-19发病前3 d具有传染性,密切接触者暴露后SARS-CoV-2核酸转阳最长时间≥15 d,14 d隔离期不足以排除所有感染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传染性,防止疫情反弹,提出防控建议。方法 收集无症状感染者个案资料和流调报告,采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四川省现有108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主要发现方式为密切接触者筛查、社区筛查和国际交通检疫。无症状感染者的时间分布高峰晚于确诊病例,早期以境内输入和本地感染者为主,后期以输入感染者为主;平均年龄(33.20±17.50)岁,小于确诊病例平均年龄(44.38±16.41)岁(t = - 5.29,P<0.05),50岁以下的无症状感染者占比(79.63%)高于确诊病例(67.90%)(χ2 = 5.96,P<0.05);无症状感染者职业构成与确诊病例构成不同(χ2 = 46.67,P<0.05),学生及幼托儿童占比高于确诊病例 (χ2 = 31.26,P<0.05)。其中4例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引起了本地病例传播,4起传播链二代续发率最高为50.00%。4起传播链的总体感染率为5.45%(9/165)。结论 本省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壮年居多,且具有传染性,及时对高人群和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对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反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多代传播的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病例发病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2月3日,收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感染来源,判定传播代际和传播链。结果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出现3代共10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首发病例通过日常密切接触和聚餐传播给2代病例,2代病例中的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聚餐传播给3代病例。首发病例与2代病例的代间距平均数为4.5 d,3代病例的潜伏期平均数为7.3 d。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总续发率为34.5%,其中2代病例续发率为53.8%,3代病例续发率为18.8%。结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能力强,在家庭内可以通过接触、聚餐等方式快速导致多代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兰州市报告的首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3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报告2例COVID-19疑似病例,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诊疗经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家庭环境、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和转归等情况,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和传播代际。结果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1日,持续29 d,报告9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死亡1例。其中3例为武汉市输入病例,是该起疫情的传染源;二代病例7例,均与3例武汉市输入病例有聚餐史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史,家庭续发率为41.18%(7/17)。9例确诊病例中,潜伏期最长10 d,最短4 d,中位数为9 d。除7例续发病例外,排查到密切接触者24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兰州市报告的首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通过聚餐和(或)日常生活接触在家庭内传播,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一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聚集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日期、隔离日期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1例,此病例共接触36人(家庭内12人,家庭外24人),家庭内2人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COVID-19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Y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初步分析该病潜伏期、传染期、传播能力。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疫情一共发现13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发生四代病例传播,平均代际间隔时间5.08 d,平均潜伏期5.44 d(2~10 d),部分病例发病前2 d已具备传染性;密切接触者中存在一定比例隐性感染者。病例检测时存在需要多次采样检测方能确诊的现象。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能力强,存在潜伏期传播,存在无症状感染,需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追踪观察郴州市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和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采用实时定量荧光方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新冠病毒抗体,并进行传染性分析。结果追踪观察10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5例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感染者;5例持续无症状,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的平均年龄和潜伏期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从时间分布来看,疫情早期以潜伏期感染者为主,中后期则以隐性感染者为主。从暴露来源看,主要为家庭生活暴露。5例潜伏期感染者胸部CT均呈现典型的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但仅有3例表现为轻微的临床症状。共追踪到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264例,其中5例潜伏期感染者的“单密”108例,经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4例,抗体阳性5例;5例隐性感染者的“单密”38例,经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均阴性;两者“混密”118例,核酸和抗体检测阳性12例。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其中潜伏期感染者具有传染性,本研究提示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但有待进一步验证;建议早期同时开展核酸及CT检测,可尽早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  相似文献   

11.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结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报告疫情中涉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累计34人,其中8人为外省探亲人员,1人与确诊病例同航班,抗体IgG为阳性。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外省途经武汉来到本地探访亲友的既往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四川省截至7月20日的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四川省共18个市州报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106起,其中输入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90起,本地病例聚集性疫情16起。疫情涉及病例424例,确诊病例361例,其中死亡2例,无症状感染者63例。病例主要为中青年人群和农民。所有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暴露产生为主(占81.13%)。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2月(占61.32%)。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年龄构成和职业构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四川省以输入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为主,家庭生活接触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应持续做好人群卫生习惯宣传,加强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管理。另外,四川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应对劳务输出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做好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防止劳务输出人员携带病毒导致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庆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探讨其传播模式。方法于2020年2月1日至2月16日在重庆市奉节县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RT-PCR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结果 7例病例及1例无症状感染者来自三个家庭,其中一个家庭为武汉常住人员,返奉后三个家庭多次聚集;123名密切接触者中,确诊病例5例,病原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1例,三个家庭内部的感染率为72.7%,其余密切接触者无异常。结论本起疫情系一起输入性引起密切接触者发生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疫情,证实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传播模式,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可能存在潜在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宁波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控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人口学信息、发病诊疗过程、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理;分析传染源、传播链及病例代际关系。结果该起疫情共报告12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罹患率为16.05%。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85岁,中位数为39岁。临床分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潜伏期为2~13 d,中位数为6.5 d。首例病例(病例1) 2020年1月22日发病,曾于1月20日近距离接触过无症状感染者张某,张某与1月19日宁波市一起佛事集会活动引起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1于1月22—27日多次走亲访友,与24名家庭成员聚餐,导致二代和三代病例各6例。除该家族成员外的密切接触者54人,未检出感染者。结论该起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可能为无症状感染者,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家庭某一成员,后通过家庭聚餐和生活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9):795-799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控制聚集性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家庭中1名确诊病例和2名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疫情发生在一个家庭内,2例无症状感染者B和C为父子关系,均有武汉居住史,2020年1月24日到京后,1名家庭成员(病例A,无症状感染者B的母亲)于2月7日发病,其他2名家庭成员(无症状感染者B的妻子D和哥哥E)均未发病,按密切接触者管理。【结论】无症状感染者是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由于其隐蔽性,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严格筛查和管理可疑暴露人员,及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防止疫情社区传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瑞安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COVID-19疫情防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发病就诊经过、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史等资料,追踪密切接触者,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链及传播代际。结果本起疫情从1月23日发现至2月24日结案经历31 d,共报告11例COVID-19确诊病例,分布于3个家庭,呈家庭聚集性。其中武汉市输入病例1例,为本次疫情的传染源;续发本地病例10例,包括二代病例5例,三代病例1例,四代病例1例,代际不明3例。有明确聚餐引起传播1例,家人同住引起传播4例,偶尔接触并聚餐引起传播2例,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方式不明3例,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染、同一密闭空间气溶胶传播的可能。除10例续发病例外,共排查到密切接触者127人,经过14 d隔离医学观察,检测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核酸均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这是一起由武汉市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聚集性疫情,传播途径主要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也有间接接触、潜伏期传播、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判定,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呼吸道标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例和确诊病例8例.确诊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工作场所及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为改进COVID-19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家美容门诊部工作场所和3户家庭,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中位数32岁。其中员工患病率为9.80%(10/102),家庭患病率为7.70%(5/78),客户患病率为0.58%(1/17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达2个月以上。[结论]引起该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工作场所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未及时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导致点源暴发,并经家庭密切接触或聚餐等方式引起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首起家庭内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四川省首起可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家庭暴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明确诊断。方法 对发生于2003年2月12日的首起家庭暴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发生于四川省广元市某厂,1家3口皆发病,有密切接触史,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鼻和咽拭子,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均未分离到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肺炎衣原体。患者A恢复期血冠状病毒IgM和IgG抗体阳性,患者B恢复期血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患者C急性期血冠状病毒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结论 该起暴发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血清学等均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为四川省首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