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包绕组),40例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包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两组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包绕组术后胰漏分级均为A级胰漏,未见B、C级胰漏,而未包绕组A级胰漏2例,B级胰漏5例,C级胰漏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包绕组出现2例胃排空延迟,而未包绕组出现1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除了1例术后腹腔出血需行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而治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术后住院时间(1.5±3.0天 vs. 17.4±6.8天,P<0.001)及住院费用(106442±16230 vs. 129831±35875元,P<0.001)包绕组较为包绕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方法可以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程度,促进术后胰漏愈合,未增加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胃排空延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侧卧位与仰卧位在急诊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1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资料,手术中分别采用了右侧卧位(A组,n=35)和仰卧位(B组,n=4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中转开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145.5±24.4)min vs (169.0±15.3)min;t=5.308,P<0.001],术中出血更少[(75.3±35.3)mL vs (110.3±50.6)mL;t=3.490,P= 0.0008],中转开腹率更低(2.9% vs 19.6%,χ2=5.127,P=0.024),术后胰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8.6% vs 28.3%,χ2=4.861,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腹腔感染(2.9% vs 6.5%,χ2=0.569,P=0.451)、术后出血(2.9% vs 4.3%,χ2=0.124,P=0.725)、静脉血栓(5.7% vs 10.9%,χ2=0.669,P=0.413)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中采取右侧卧位更有助于术者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实施,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和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79例)和十二指肠镜组(79例),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十二指肠镜组患者实施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等肠胃功能指标以及手术前后PCT、CRP、IL-2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十二指肠镜组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75.7±24.9)mL vs(109.8±13.6)mL]、下床早[(1.9±0.8)d vs (1.5±0.5)d]、住院时间短[(9.8±1.8)d vs (7.2±1.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镜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5.5±9.4)h vs (58.8±16.3)h]、首次排气时间[(22.1±7.6)h vs (34.3±13.2)h]均较腹腔镜组早,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PCT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十二指肠镜组低于腹腔镜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创伤小,并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分为两组:“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组(隧道法组)19例、经前入路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组(前入路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隧道法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断肝时间、断肝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前入路组[(185.53± 59.84)min vs (232.50±62.92)min, (244.74±88.03)mL vs (327.50±154.30)mL, (15.11±5.53)min vs (41.25±21.21)min, (65.26±23.66)mL vs (156.50±69.4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隧道法”腹腔镜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有望成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一种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46例)和河南省人民医院(34例)的80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40)行腹腔镜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灶同期/分期切除手术+术后XELOX方案化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观察组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的临床分期较化疗前明显好转(χ2=5.12,P=0.021),肝转移灶直径缩小[(6.4±3.8)cm vs (4.2±3.0)cm,t=2.74,P=0.008]。两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25.4±61.8)mL vs (842.6±167.1)mL,t=3.33,P=0.001],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47.50%(19/40) vs 12.50%(5/40),χ2=11.67,P<0.001];术后6个月KPS评分高于对照组[(67.38±12.39)vs (51.03±10.55),t=6.35,P<0.001];术后12个月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5.38%(6/39) vs 37.50%(15/40),χ2=4.9,P=0.026],两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7.69%(3/39) vs12.5%(5/40),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老年患者客观缓解率,降低近期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术后功能状态,但会增加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能否在临床推广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近期疗效, 探讨LAPD的手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 2017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施行的102例LAPD和179例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APD组手 术时间显著长于OPD组[(381±67)min vs (245±43)min],但LAPD组术中出血量更少[(186±102)mL vs(322±75)mL],手术切口更小[(8.1±3.9)cm vs (18.9±4.3)cm],术后进流食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及 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无瘤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APD具有与传统OPD手 术相似的安全性和肿瘤根治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LAPD手术时间更长,对术者经验 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施行的79例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97例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LPD组中女41例,男38例,平均(60.8±20.2)岁;OPD组中女38例,男59例,平均(59.4±19.0)岁。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中与术后近期相关指标。结果:TLPD组手术时间[(172.3±47.5)min vs.(196.0±62.1)min,P=0.004]、术中出血量[(192.1±25.2)mL vs.(380.7±76.9)mL,P<0.0001]、下床活动时间[(2.0±0.7)d vs.(3.1±1.1)d,P<0.0001]、排气时间[(4.0±0.5)d vs.(5.7±0.2)d,P<0.0001]、进食时间[(4.8±0.8)d vs.(5.7±1.5)d,P<0.0001]、引流管拔除时间[(9.4±0.9)d vs.(10.3±2.8)d,P=0.001]优于O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胰瘘、胆漏...  相似文献   

8.
内镜胆道取石后LC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两次手术续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最佳手术时间间隔.方法 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观察组在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对照组在72 h后行LC.对比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胆囊标本壶腹区平均中性粒细胞数目,LC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胆囊标本壶腹区平均中性粒细胞数目少[(3.6±1.1)个vs(7.5±1.4)个,t=-13.88,P=0.000],平均手术操作时间短[(21.5±4.8)min vs(36.2±5.1)min,t=-13.31,P=0.000],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44% vs 2.50%,X2=0.000,P=1.000).结论 ERCP+EST与LC的最佳间隔时间是48~72 h.  相似文献   

9.
改良胰空肠吻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胰管与空肠黏膜吻合技术的改进.方法: 回顾1994~2004年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且胰管直径≤2 mm的恶性肿瘤患者61例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取Child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法(A组),32例行胰管与空肠黏膜二点或三点吻合法(B组),比较两组病人胰瘘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A组胰瘘的发生率为24.1%,B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病死率为13.8%, B组病死率为0%,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A, B两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28.7±6.6)d,(19.4±4.6)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细胰管(直径≤2 mm)与空肠黏膜二点或三点吻合法能有效防治术后胰瘘,操作简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细胰管较可靠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腺切除术后胰瘘(POPF)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间施行腹腔镜胰腺手术25例,其中腔镜辅助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LAPD) 10例,完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LDP)15例,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胰瘘防治措施.结果 本组资料中发生POPF5例.胰瘘发生率为20%,其中胰瘘A级2例,胰瘘B级1例,胰瘘C级2例.5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而痊愈.结论 腹腔镜胰腺手术POPF发病率仍然较高.术中、术后对患者的恰当处理是减少POPF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LC术中经静脉注射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ICG)的最佳给药剂量。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至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普通外科收治的行荧光导航LC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通过信封法随机平分至ICG剂量为0.125 mg、0.250 mg、0.500 mg、1.000 mg四组中,观察患者肝外胆管显影时间及显影率、荧光强度及荧光强度对比值。结果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肝脏背景荧光强度亦明显增加;给药20 min时,0.125 mg组、0.250 mg组胆囊管-胆总管(CD-CBD)连接处荧光强度仍较低[(64.149±58.808) vs (101.495±58.247)],0.500 mg组、1.000 mg组CD-CBD连接处荧光强度则相对较高[(160.033±31.835) vs 167.678±43.101)]。此外,0.125 mg组显影时间较长,4组间肝脏[(92±29)s vs(53±30)s vs (33±12)s vs (31±11)s,F=15.500,P<0.05)、CD-CBD连接处[(933±101)s vs (7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汁经口回输在中、重度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224例中、重度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行PTCD减黄:70例行胆汁回输(PTCD+胆汁回输组),80例胆汁不回输(PTCD组);其余74例术前未行PTCD减黄(直接手术组)。结果 PTCD+胆汁回输组较PTCD组和直接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17.2±5.7)d vs (21.5±8.3)d vs (22.8±9.8)d]、排气时间[(47.5±11.6)h vs (54.9±17.0)h vs (56.5±15.9)h]及中心静脉拔管时间[(9.9±2.8)d vs (12.0±3.6)d vs (14.3±6.4)d]短(P<0.05),且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PTCD组和直接手术组[4.28%(3/70) vs 12.50%(10/80) vs 12.16%(9/74),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第10天,PTCD+胆汁回输组C反应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准经皮肝穿刺技术用于肝VIII段小肝癌和脓肿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行肝穿刺治疗的肝VIII段病灶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引导方法不同分为2组:CT+超声组(30例),接受局麻或不插管的静脉麻醉下CT联合超声引导的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射频消融治疗;腔镜+超声组(33例),接受插管的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联合镜下超声引导的肝穿刺置管引流/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肝穿刺治疗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患者手术和疼痛的接受程度。结果 CT+超声组较腔镜+超声组的穿刺时间短[(39.33±6.79)min vs (50.90±5.51)min]、下床时间早[(11.07±3.44)h vs (15.73±3.25)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8.23±1.43)h vs (14.79±3.34)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次数[(1.13±0.35)次 vs (1.09±0.29)次]、穿刺成功率[93.3%(28/30) vs 100.0%(3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肝脓肿穿刺置管(分别为7例和9例)均成功,恶性肿瘤(分别为23例和24例)消融后残留率均为零。CT+超声组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与腔镜+超声组[26.7%(8/30) vs 27.3%(9/33),χ2=0.003,P=0.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疼痛接受程度高于腔镜+超声组[96.7%(29/30) vs 75.7%(2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或不插管的静脉麻醉下CT联合超声引导的精准经皮肝穿刺技术作为肝VIII段小肝癌和脓肿的辅助治疗技术安全可行,可用于≤3.5 cm的病灶穿刺,可以获得与全麻下腹腔镜联合镜下超声引导的肝穿刺技术治相近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接受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在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损伤控制性治疗后手术治疗组(观察组,n=35)和急诊手术治疗组(对照组,n=3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147.57±53.01)min vs (203.42±34.16)min]、术中出血量[(55.28±21.52)mL vs (195.14±51.54)mL]、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6.55±3.68)d vs (8.25±3.51)d]、肠功能恢复时间[(28.25±9.50)h vs (39.85±12.25)h]、进食时间[(35.08±9.58)h vs (46.65±13.96)h]以及住院时间[(12.14±3.47)d vs (18.88±5.75)d]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14.28%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LCBDE+PDC)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术治疗组(LCBDE+PDC组,n=22)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组(ERCP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BMI、结石数目、结石长径、WBC、TBIL、DBIL、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TBIL、DBIL、A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LCBDE+PDC组相比,ERCP组手术时间更短[(26.58±6.59)min vs (79.95±9.95)min]、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更短[(14.18±1.64)h vs (21.59±3.53)h],术后第1天WBC更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结石数量≤2枚及结石长径≤15 mm的患者,采用LCBDE+PDC与ERCP治疗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但ERCP治疗较LCBDE+PDC在总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一体化手术平台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并与序贯二步法ERCP+LC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由台州医院和恩泽医院肝胆胰外科完成治疗的8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在一体化手术平台完成LC联合术中ERCP治疗的37例患者分为A组,完成序贯二步法ERCP+LC治疗的45例患者分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疼痛评分、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术前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16.0±4.5)h vs (19.9±6.0)h]、下床活动时间[(8.4±2.0)h vs (13.4±3.8)h]以及住院时间[(4.7±0.7)d vs (7.4±1.0)d]均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2.7%(1/37) vs 20.0%(9/45)]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体化手术平台行LC联合术中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序贯二步法ERCP+LC效果更好,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且不增加住院费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