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客观缓解率、生存时间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TACE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客观缓解率、生存时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50.00%)较对照组(28.00%)明显提高(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TACE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DSA引导下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TK1和DKK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36例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DSA引导下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125I粒子植入放射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和2生存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量;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和血清中TK1、DKK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4.55%和55.93%,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患者相同指标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10%和89.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调强放疗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同期TP(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强调放疗同期TP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指标、生活质量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84.44%(38/45)高于对照组63.41%(26/41)(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升高,CD8+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升高(P<0.05),CD8+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免疫治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化疗)与研究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各90例,比较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凝血能力等数据信息。结果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4+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树突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治疗中,能够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对小儿哮喘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小儿哮喘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儿行抗感染、抗炎、抗喘、止咳、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第1 s末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能调节患儿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使CD4+、CD4+/CD8+、NK细胞水平上升,CD8+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姑息化疗联合家庭预后意识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晚期肺癌患者76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姑息化疗;研究组在姑息化疗基础上联合家庭预后护理。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疲乏量表(PF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生活质量测定量(QLQ-C30)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456)。结论 姑息化疗联合家庭预后护理能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缓解癌症疲乏,调节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5年随访疗效。方法 2013年8月~2017年2月我院诊治的41例中晚期HB患儿,其中1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CAO化疗方案治疗,另23例在化疗治疗结束后,行HIFU消融治疗。随访5年。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5.2%和8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和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42.5±3.9)%和(1.6±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4±3.5)%和(1.3±0.3),P<0.05】,而CD3+和CD8+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4±5.2)%和(26.1±2.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1±5.9)%和(30.0±2.8)%,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PLC患者被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分别给予仑伐替尼治疗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评估客观缓解率(ORR)和局部控制率(LCR)。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在治疗3月末,两组ORR(42.9%对25.0%)和LCR(78.6%对64.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4+/CD8+细胞比值及细胞PD-1和CTLA-4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aFGF、b...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臭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对于带状疱疹(HZ)急性期老年患者的预后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50例胸背部HZ急性期老年患者,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75例,联合组采用0.2%利多卡因10 ml+臭氧(40μg/ml)5 ml,单一组采用0.2%利多卡因10 ml,随机选择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视觉模拟评分(VAS)、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VAS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联合组VAS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值治疗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差异,以及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4+/CD8+细胞比值差异。 结果病例组化疗前及后的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化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化疗前后病例组患者CD8+(%)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前后CD8+(%)对比,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治疗后,将病例组分为疾病控制组共90例(73.77%),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5例(20.49%),疾病稳定(SD)65例(53.28%);疾病进展(PD)32例(26.23%)。疾病控制组的年龄、性别与疾病进展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与疾病进展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控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著高于疾病进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和PD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AUC面积分别为:0.789、0.823、0.758。通过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CD3+(%)、CD4+(%)、CD4+/CD8+指标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CD3+(%)截止值为65.95(%)(敏感度=83.30%,特异性=78.60%,P=0.021),CD4+(%)截止值为39.81(%)(敏感度=87.30%,特异性=85.20%,P=0.034),CD4+/CD8+截止值为1.250(敏感度=81.20%,特异性=76.70%,P=0.017)。 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呈现紊乱状态。化疗治疗的效果可能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状态有关,提示肺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状态可能成为预测化疗临床效果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脾多肽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病人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SCAP病人,运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联合艾瑞卡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并免疫细胞表面分子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巢式对照研究法,以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研究起点,将接受放化疗+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病例作为阿帕替尼组35例,将与阿帕替尼组基线资料相匹配的接受放化疗+阿帕替尼+艾瑞卡的病例作为阿帕艾瑞组30例。观察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临床预后情况(总生存月数)及血清免疫指标(CD4+ T细胞、Treg细胞及表面分子CD39+、PD-1+)表达情况,并采用生存时间Kaplan-Meier曲线分析CD39、PD-1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结果阿帕艾瑞组平均总生存时间(8.57±1.34)个月长于阿帕替尼组(6.70±0.54)个月,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的CD4+ CD39+、CD4+ PD-1+表达水平均下降,但阿帕艾瑞组的CD4+ CD39+、CD4+ PD-1+表达水平下降幅度高于阿帕替尼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阿帕替尼组和阿帕艾瑞组的Treg+CD39+、Treg+PD-1+表达水平均下降,但阿帕艾瑞组的Treg+CD39+、Treg+PD-1+表达水平下降幅度高于阿帕替尼组(P<0.05)。CD39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5.48±0.34)个月短于CD39阴性表达病例(9.61±1.28)个月(P<0.05)。PD-1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总生存时间(5.44±0.28)个月短于PD-1阴性表达病例(9.89±1.19)个月(P<0.05)。 结论与阿帕替尼辅助放化疗方案比较,阿帕替尼联合艾瑞卡辅助放化疗可获取到更佳总生存时间收益,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相关细胞CD39、PD-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艾瑞卡的恢复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CHB)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前基因组RNA(pgRNA)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结核门诊新确诊的40例CHB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2HRZE/4HR方案进行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n=20)在此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预防性抗病毒,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PBMCs中HBV DNA、HBV RNA表达水平,以及CD3+、CD4+、CD8+T细胞水平,分析HBV DNA、HBV RNA与CD3+、CD4+、CD8+T细胞相关性。结果治疗后2个月,两组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PBMCs中HBV DNA、HBV RNA水平较治疗后2个月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6个月,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2、6个月CD3+、CD4+、CD8+T、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BMCs中HBV DNA、HBV RNA与CD3+、IFN-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PBMCs中HBV pgRNA表达,抑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CHB再激活,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本院确诊并行TACE术的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是否联合CIK治疗分为联合治疗组(CIK+TACE)32例和对照组(TACE)35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生活质量(QOL)改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等指标。结果在CIK首次回输后7 d,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分别为(70.32±2.36)%、(32.18±2.27)%和(1.15±0.05),显著高于CIK细胞治疗前水平[(63.56±2.42)%、(30.34±2.05)%和(0.90±0.05),P<0.05)];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8+细胞比例为(29.35±2.95)%,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33.28±3.14)%,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前后Karuafsky评分分别为(74.6.±12.5)和[(83.4±14.7),P<0.05];联合治疗组部分缓解率为53.1%,与对照组42.9%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PFS为16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个月(P<0.05);CIK治疗后不良反应轻微,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CIK细胞免疫疗法联合TACE术较单纯TACE术治疗,可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失衡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一医院血吸虫病科的12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IgG抗体、IgA抗体、C3补体、C4补体、CD4+细胞比例、CD8+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龄对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CD4+CD25+Foxp3+Treg)、CD4+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年人(20~45岁)、中老年人(50~75岁)及高龄老年人(≥80岁)各40例,分别检测3组外周血CD4+T、CD4+CD25+Foxp3+Treg的绝对计数,并计算后者占前者的百分比,同时检测并比较3组人群外周血IL-2、干扰素-γ(IFN-γ)、TNF-α、IL-10和IL-17水平。结果高龄老年组CD4+T细胞绝对计数较中老年组与青年组显著下降(P<0.05);高龄老年组和中老年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CD4+CD25+Foxp3+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青年组,高龄老年组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IL-2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高龄老年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青年组和中老年组(P<0.05),3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以后人体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绝对计数明显增高,随着增龄,其占CD4+T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高龄老年人外周血CD4+T细胞绝对计数、IL-2、IFN-γ和IL-17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增高,说明老年人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衰老的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辅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胃泌素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1例,根据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加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9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美托洛尔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CD4、CD8水平。 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A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患者CD4水平高于A组(P<0.05)。 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对30例患者行TACE治疗,另30例在行TACE治疗后7天接受CT引导下精准微波消融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在治疗3个月后,TACE治疗患者临床有效率为50%(15/30),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83.3%(25/30,P<0.05);联合治疗患者2 a生存率为70.0%,显著高于TACE治疗组的43.3% (P<0.05);联合治疗患者2 a复发率为10%,显著低于TACE的36.7%(P<0.05);治疗后,联合组外周血CD4+、CD8+、CD4+/CD8+比值、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水平分别为(39.05±4.07)%、(21.35±3.24)%、(1.67±0.21)、(17.91±2.98) u/L,较TACE组的(28.63±3.61)%、(35.12±4.62)%、(0.96±0.11)、(26.03±4.75) u/L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在TACE术后出现一些轻症反应,如腰酸、腹胀、恶心等,予以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均消失。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效果确切。与单用TACE治疗比,可提高长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