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甘肃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探测发病聚集区域。方法 利用甘肃省2009-2013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丙肝的发病率数据, 使用GeoDa分析丙肝在甘肃省县(区)水平上的全局/局部自相关性, 并用SaTScan软件探测其时空聚集特征。结果 2009-2013年甘肃省丙肝发病率存在全局系相关性, 局部自相关性分析, 发病热点区域为金昌市、武威市、张掖市和兰州市部分县(区), 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定西市、陇南市、平凉市、甘南州及酒泉市、庆阳市、白银市、天水市部分县(区)。时空探测结果显示: 2009-2010年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 高发病聚集区为天水市秦州区和麦积区, 低发病聚集区最大可能分布在定西市临洮县和临夏州的部分县(区)。2011-2013年高发病聚集区为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兰州市和白银市的部分县(区), 低发病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陇南市和庆阳市的部分县(区)。结论 2009-2013年甘肃省丙肝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 高发病集聚区和低发病聚集区分布随时间变化, 高发病区域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西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及发病聚集区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 利用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数据, 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 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临夏州、定西部分县区(渭源县、漳县、岷县、安定区), 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定西地区部分县区(陇西县、通渭县)、天水市、平凉市及庆阳市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 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 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LLR=3 031.10, RR=2.27, P<0.001), 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兰州市, 聚集时间为2011-2013年(LLR=1 545.52, RR=0.37, P<0.001)。结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肺结核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发病的时空聚集区。方法 利用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数据,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 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天水、陇南及庆阳的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聚集时间为2012-2013年(RR=3.05,LLR=4 670.995,P< 0.001),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陇东地区,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RR=0.36,LLR=1 980.686,P< 0.001)。结论 甘肃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对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及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制订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GeoDA1.8.16软件,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4-2016年共报告布鲁氏菌病10 630例,发病率由2.91/10万(2 845例)上升到4.03/10万(4 0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9/10万。经趋势χ2检验,年度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72.87,P<0.001)。疫情流行范围已波及到136个县(市、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分别为0.323、0.300、0.179,且均呈空间正相关(均有P<0.05),表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逐年降低(均有P<0.05)。说明2014-2016年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全局空间聚集性呈下降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与高发病率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东部沿海地区则表现为"低-低"聚集。结论 山东省2014-2016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区间布病发病率水平并非随机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和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分析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区)2001-2010年上报的布鲁菌病疫情监测数据以及乌兰察布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布鲁菌病疫情监测资料,旨在了解乌兰察布市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病例诊断均符合《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调查显示,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菌病疫情2001-2010年间呈逐年上升,2010年发病人数发病率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历史较高水平。发病人群是以农民为主,占86.15%,其次是牧民占发病率6.42%。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菌病疫情以畜牧业为主的旗县向其他地区包括城市扩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率、患病率等客观指标,评价乌兰察布市政府近三年采取的人畜间布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为制定和落实相应的人间布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年人间布病基线调查数据为对照,对2011-2013年人间布病血清学筛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和率的显著性检验用χ2检验。结果 2013年布病发病率、患病率分别为96.37/10万和840.35/10万,其中发病率较上年度(1 297.86/10万)下降了92.55%,较2010年(913.92/10万)下降了89.46%;患病率较上年度(2 524.60/10万)下降了66.99%,较2010年(1 051.30/10万)下降了20.07%。结论本地区采取的人畜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间布病发病率、患病率均明显下降。发病率青壮年较多,男性高于女性,畜牧业旗县高于农业旗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福建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病学和时空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R 3.3.1、ArcGIS 10.3.1、GeoDa 1.8.8、SaTScan 9.4.3等软件对福建省2011-2016年布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6年福建省共报告布病319例,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年度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F=11.838,P=0.026)。男女性发病率比为2.50:1。农民和牧民占比为57.37%。漳州市和南平市发病率居前,分别为0.40/10万和0.32/10万。发病区(县)数呈增加趋势(F=13.447,P=0.021),由2011年的12个增加到2016年的28个。福建省2011-2016年布病发病全局Moran''s I为正值(0.045),提示有高值或者低值聚集区的存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高-高(热点)聚集区域分布在漳浦、龙海、龙文等地,高-低聚集区域分布在南安和蕉城等地。时空扫描显示,高发病率区存在3个聚集区,最大可能聚集区以漳浦县为中心,覆盖了云霄、平和、龙海等6个区(县),聚集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RR=7.96,LLR=92.62,P<0.001)。结论 福建省布病疫情趋于严峻,并向非疫区和一般人群蔓延;重点区域的布病防控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2004―2019年中国布鲁菌病(布病)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中国布病发病高危区域的防控政策以及精准管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2004―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布病标准化发病比(standardized morbidity ratio, SMR)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模型对中国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9年中国布病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9年中国布病SMR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且均呈空间正相关,“高-高”聚集区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省份的北方地区,而“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贵州省等南方省份。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气温、相对湿度、耕地面积和牲畜饲养情况与中国布病SMR呈正相关,年末人口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森林面积与中国布病SMR呈负相关。结论 建议针对重点高危区域采取布病防控措施,加强不同畜种间的防疫监测,坚持宣传有关布病的健康知识,提升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疫情及其地区分布特征,根据人间布病疫情轻重在地理位置上标识划分病区。方法以2005-2012年全市11个旗县布病网络报告病人的详细资料为依据,按照以乡镇为单位统计各旗县8年累计布病报告病例数,以乡镇人口总数为基数,统计全市每个旗县各个乡镇的累计布病报告率。按照各乡镇累计布病报告率的高低,划分病区的轻重,在乌兰察布市地图上用各种颜色在相应的地理位置上标明病区的轻重程度。结果全市11个旗县104个乡镇8年共累计报告布病病例20 178例,全市人口2 866 361人,全市累计布病报告率为0.70%。其中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化德县、商都县、察右中旗累计布病报告率较高分别为1.90%、1.24%、1.21%、1.17%、0.90%;凉城县、集宁区、丰镇市、察右前旗、卓资县、兴和县累计布病报告率较低分别为0.20%、0.22%、0.31%、0.38%、0.38%、0.40%,累计布病报告率均在0.50%以下。前山地区累计布病报告率0.31%(5 345/1 697 183)与后山地区累计布病报告率1.27%(14 833/1 169 178)比较,χ2=9004.90,P0.05。根据以乡镇为单位统计累计布病报告率,按照其累计布病报告率的不同,将104个乡镇划分为1~5级,其中极轻度的有50个乡镇,轻度的有20个乡镇,中度的有12个乡镇,重度的有9个乡镇,极重度的有13个乡镇。结论后山地区比前山地区布病疫情较重,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病区对乌兰察布市的各个旗县根据不同的疫情现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划分布病疫情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10):761-765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分析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分布模式,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甘肃省2013年各区(县)肺结核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314,Z(I)=4.673,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金昌市以西的河西地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兰州市部分地区、定西市安定区、平凉市与庆阳市相连地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0.05);不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河西地区(LLR=364.83,RR=1.888,P=0.001),且与局部空间自相关高-高关联模式区域相似。结论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河西及陇南部分地区为甘肃省肺结核发病聚集区域,是肺结核的重点防控地区。  相似文献   

11.
四子王旗是乌兰察布市所辖的一个旗,位于内蒙古中部大青山的北部,50-60年代是布病流行的重病区。经过多年的防治,在90年代得到了基本控制,年新发病人将至零。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在本世纪初又出现布病的流行和暴发,近年新发病人每年达400以上,为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布病在四子王旗的流行特点,对门诊就诊的有完整记录的522例布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山东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以2004-2012年山东省疾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收集的1 802例实验室确诊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专题制图、空间聚集性分析及时间聚集性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4-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由0.038 2/10万(35例)上升至0.620 5/10万(598例),年均发病率为0.211 1/10万。集中度分布M=0.375 3,3-6月高发(56.27%,1 014/1 802)。布病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为0.198 901(P=0.000 120),表明布病发病率在全省范围内存在空间正相关性。2006、2007、2009-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为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发现8个县(区)为“高高”(HH)聚集,经LISA可视化显示,山东省西南部和北部为高发区,与发病率较高地区空间分布一致。一类聚集区是以鄄城县为中心点、辐射半径为33.83 km,RR=9.78;二类聚集区是以滨州市滨城区为中心点、辐射半径为62.78 km,RR=4.99,8处HH区均在两类聚集区域内。结论 2004-2012年山东省布病发病率上升明显,3-6月为流行高峰期,各县(区)发病率水平的空间分布非完全随机性,存在空间正相关,具有明显聚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的空间聚集性。方法收集中国2013年分县(区、市、旗,下同)乙脑报告病例数、常住人口数、县级行政边界地理数据等,采用空间统计软件(Geo DA 1.66)分析乙脑病例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性,采用时间-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 Tscan9.41)进行回顾性时空扫描统计。结果中国2013年共报告乙脑2178例,796个县有病例报告。全局和局部自相关莫兰指数(Moran's I值)均为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高聚集区215个县,低-低聚集区44个县,高-低聚集区64个县,低-高聚集区37个县。乙脑病例存在6个时空聚集性。结论中国2013年乙脑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性分析可为乙脑发病影响因素研究及完善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建立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数据库,采用ArcGIS 10.5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分析和结果的可视化呈现,应用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在东西方向上呈微弱的"U"形分布;乙脑报告发病率由南向北显著下降,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西部地区;HFRS报告发病率东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南部地区略高于北部地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布病主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19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4-2015年,次要聚集区位于河西地区,包含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乙脑聚集区位于中部、东南部地区,包含32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7-2018年;HFRS主要聚集区位于定西市岷县,聚集时间为2018年,次要聚集区位于东部地区,包含8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8年。结论 2014-2018年甘肃省3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重点地区应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当前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特点与规律的统计与分析,为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本市2015-2016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全市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本市人间布病报告病例数1 339例,发病率70.72/10万,分别较2015年的(750例和39.88/10万)上升了78.53%和77.33%.结论 本市布病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并且出现由后山地区(畜牧业旗县)向前山地区(非畜牧业旗县)蔓延的新态势,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及时掌握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点,为控制布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本市2013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 2013年本市发病率22.71/10万,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487例,比去年(1 195例)减少708例,报告病例数下降了59.25%。结论 2013年各旗县市区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例数和发病率较2012年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下降,证明本地区采取的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治项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3-2018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分布特征,探索热点、冷点聚集区域,为本地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ArcGIS 10.5和GeoDa 1.6软件对甘肃省2013-2018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发病热点区域。结果 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发病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略高于东部地区;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2013-2018年布病报告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242、0.487、0.424、0.460、0.427和0.468(P<0.01),提示布病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热点县(区)数有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以北地区;河西地区(武威市、张掖市、金昌市和酒泉市)热点县(区)数有上升趋势。冷点区域主要在甘肃省东部、东南部和中部以南地区。结论 2013-2018年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东、中部地区热点县(区)数有下降趋势,河西地区热点县(区)数有上升趋势,应成为今后布病防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淮安市食管癌发病时空分布特征,为食管癌的规范化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2009 - 2015年淮安市食管癌发病数据,计算发病率及空间自相关性,采用时空扫描统计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9 - 2015年淮安市食管癌发病率呈波动变化,平均发病率为66.07/10万。纯空间扫描统计发现2个食管癌发病聚集区,分别是洪泽区和淮安区;时空扫描探测到的一类聚集区为洪泽区,聚集时间为2012年,二类聚集区为淮安区,聚集时间为2010 - 2011年。男女性的扫描结果与总体食管癌发病时空扫描结果相似,男性聚集区范围大于女性,聚集时间多为2009 - 2012年。结论 淮安市食管癌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探索出的高发区域能够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风险因素与食管癌发病的关联提供基础,对淮安市食管癌区域性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为做好本地区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CDC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布病的人群、地区、年龄、时间的分布特征。结果 (1)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布病发病率6.7/万,5年间发病呈波浪形;年龄发病特征集中在20~50岁,其中40岁发病人数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下降;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26∶1),职业分布特征以牧民及饲养人员最多占74.51%,其次兽医占11.24%,屠宰皮毛加工占8..88%,其他占5.41%(χ2=460.5,P<0.005)。(2)2009-2013年新疆兵团第九师东线团场发病率明显高于西线团场及170团(χ2=50.53,P<0.005),(3)发病多集中5-6月份。结论 新疆兵团第九师各团场40岁左右的男性牧民是布病的高发人群;20~50岁的牧民及饲养人员是预防控制布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全国各省地市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和不同时间段聚集程度变化,为识别乙肝重点防控区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全国2005~2014年乙肝监测数据在地市级分布水平上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全国2005~2014年乙肝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除2006年较2005年有所上升外,其他年份报告发病率较前一年均有所下降。全国地市级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4年Moran's I系数分别为0.33、0.41、0.5、0.42、0.4、0.36、0.43、0.41、0.38和0.34(P均0.01)。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2005~2009年32个高-高(HH)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和宁夏等省份,河南省部分地级市形成孤立的HH聚集区,8个低-低(LL)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和江苏省;2010~2014年34个HH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和宁夏等省份,河南、云南、广东和福建省的部分地市形成孤立的HH聚集区,21个LL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和浙江省。结论 2005~2014年乙肝的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市乙肝发病存在聚集性。HH聚集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的省份,LL聚集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