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中国学生社会资本改变对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影响,为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所用数据均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为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调查(the COVID-19 impact on lifestyle change survey,COINLICS),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封控一月后,8 870名BMI不变/增加的学生中,BMI不变的学生5 939例,占比67.0%,BMI增加的学生2 931例,占比33.0%。个人社会资本、新冠肺炎疫情前BMI以及体力活动水平均是封控后BMI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社会资本的得分降低是学生BMI增加的危险因素(OR=1.005,95%CI:1.001~1.011);以新冠肺炎疫情前正常BMI的学生为参考,BMI为超重的学生封控一月后BMI增加风险更高(OR=1.123,95%CI:1.079~1.169);与体力活动不变相比,体力活动减少的学生(OR=1.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四川省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我省医疗服务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本研究以2021年6月—2022年6月四川省医疗机构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安德森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我省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选择就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脑出血恢复期患者1 8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仅35.0%的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影响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选择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是居住地在农村(OR=1.87,95%CI:1.02~3.43,P=0.010)、保险类型为新农合(OR=3.71,95%CI:1.96~7.05,P<0.001)、认为我国医疗系统主观评价好(OR=2.69,95%CI:1.58~4.60,P=0.006)、自我健康评价越好(P trend <0.001)。影响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选择综合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是患者年龄越大(Ptrend=0.018)和家庭年收入越高(P trend<0.001)。结论 四川省脑出血恢复期大部分患者受年龄、居住地、保险类型等的影响选择综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部分大学生新冠肺炎防治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优化大学生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法,网络邀请成都市10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包含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正确回答率≥80%者视为具备新冠肺炎防治健康素养;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2 315份,其中有效问卷2 137份,有效率为92.31%。成都市2 137名大学生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水平为74.78%,知识、态度、行为素养水平分别为69.77%、79.64%和77.45%。新冠肺炎总体健康素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高于女生(OR=2.43,95%CI:1.73~3.41);与大一学生相比,大四及以上学生最高(OR=1.96,95%CI:1.08~3.56);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OR=33.59,95%CI:24.5~46.05);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OR=1.88,95%CI:1.4~2.51);与家庭月收入<3 000元的学生相比,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学生最高(OR=7.72,95%CI:4.37~13.64)。结论 成都市2 137名大学生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总体较好,但知识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加强对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非医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小学生新冠肺炎防控健康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防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12所小学.依托"问卷星"平台,被抽中学校的班主任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发问卷链接给学生,共调查8569名小学生.结果 武汉市小学生新冠肺炎防控健康行为具备率为39.3%,其中戴口罩、手卫生和其他健康行为水平分别为53.4%,42.0%和7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女生、年级为三四和五六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的小学生具备新冠肺炎防控总体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更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1.13(1.04~1.24),1.18(1.06~1.31),1.58(1.41~1.75),1.62(1.00~2.62),P值均<0.05];与父亲职业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小学生相比,父亲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小学生具备新冠肺炎防控总体健康行为的可能性更低[OR值(OR值95%CI)分别为0.78(0.61 ~0.99),0.72(0.58~0.90),P值均<0.05].结论 武汉市小学生新冠肺炎防控健康行为水平不高,应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湖北省武汉市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戴口罩的行为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5-9日分层整群抽取武汉市2所大学的学生,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网络电子问卷调查。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了3 966名大学生,86.94%的大学生能够每次出门戴口罩,其中女生(88.93%)高于男生(83.9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大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行为的因素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调查时所在地和调查时对居住地疫情的了解情况。其中,女生(与男生比较,OR=1.597,95%CI:1.264~2.016)、大四及以上年级(与大一比较,OR=1.392,95%CI:1.025~1.890)、居住在城市(与农村比较,OR=3.394,95%CI:2.727~4.225)的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的比例更高,而医学类专业(与人文社科类比较,OR=0.740,95%CI:0.559~0.981)、填表时未在武汉(与在武汉市比较,湖北省内其他地区OR=0.401,95%CI:0.257~0.627;湖北相邻省OR=0.265,95%CI:0.157~0.447;其他地区OR=0.485,95%CI:0.303~0.777)和对居住地疫情不清楚(与已知居住地有感染患者的学生相比,OR=0.683,95%CI:0.495~0.941)的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的比例更低。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武汉地区大学生绝大部分能够坚持每次出门戴口罩;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出门戴口罩行为,相关部门和学校可采取积极干预策略,宣传普及科学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产生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提升该群体心理防护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2月下旬,采用方便抽样法和滚雪球抽样法抽取江苏、河南两省1196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问卷开展网络调查。结果 19.6%的调查对象有焦虑症状。是否采取调整生活方式、玩手机和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倾诉、学习提升自我和寻求专业心理健康帮助对不良情绪缓解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经常交流组相比,从不与家人朋友交流疫情相关信息(OR=3.160,95%CI:1.149~8.691)的大学生更易焦虑;规律作息(OR=0.301,95%CI:0.143~0.631)、一般关注(OR=0.326,95%CI:0.142~0.748)或很关注疫情(OR=0.584,95%CI:0.362~0.941)的大学生更不易焦虑;两周内外出1~6次(OR=2.746,95%CI:1.423~5.301)或外出6次以上(OR=1.950,95%CI:0.999~3.807)和偶尔暴露(OR=3.712,95%CI:2.076~6.638)或经常暴露于创伤信息中(OR=2.251,95%CI:1.350~3.752)是产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比例较高,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良好社会支持、居家防护等行为可有效降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旨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职业人群防护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人群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2020年大兴区健康素养监测项目,对7类职业人群(3392)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行为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新冠肺炎防护行为总分为7,其中61.2%的职业人群达到了7分。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B=-0.11,95%CI:-0.16~-0.07)、文化程度(B=0.21,95%CI:0.14~0.27)、新冠知识知晓(B=0.22,95%CI:0.20~0.24)、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B=0.08,95%CI:0.05~0.11)、自我焦虑感(B=-0.06,95%CI:-0.09~-0.02)、自评健康(B=-0.07,95%CI:-0.12~-0.01)、新冠经历(B=0.34,95%CI:0.27~0.41)是影响职业人群防护行为采纳的影响因素,全部变量可解释职业人群防护行为采纳变异量的28.2%。结论 北京市职业人群新冠肺炎防护行为的采纳情况较好,其中个人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高水平比例为18.21%(785名),中水平为56.92%(2 454名),低水平为24.87%(1 072名)。农村地区初中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63.49%),防护态度积极率为74.25%,良好防护行为具备率为8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健康素养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OR=4.85,95%CI=3.80~6.18)、防护态度积极率(OR=44.07,95%CI=24.57~79.05)、防护行为具备率(OR=25.99,95%CI=19.67~34.35)均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成都市儿童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成都市2013-05/08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156例手足口病病例和从未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的195名无发热、出疹症状的儿童,制定统一调查问卷,进行电话调查,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居住地为农村(OR=1.88,95%CI:1.11,3.18)、无幼儿专用饮水杯(OR=2.49,95%CI:1.11,5.63)、喜欢啃玩具和吃手(OR=2.05,95%CI:1.24,3.41)、发病前7 d接触过患者(OR=10.78,95%CI:3.68,31.56)或周围有病例存在(OR=3.30,95%CI:1.64,6.65)和儿童娱乐场所暴露史(OR=1.93,95%CI:1.09,3.42)为危险因素;接种过轮状疫苗(OR=0.36,95%CI:0.17,0.77)为保护因素。结论幼儿良好的卫生环境和卫生行为、减少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机会、手足口病患儿的有效管理和健康教育、有效落实儿童娱乐场所的消毒工作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各医疗机构投入到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受疫情及相关因素影响,医疗机构中普通患者就诊量骤减,患者的诊疗需求挤压效应明显。随着大部分地区疫情得到较好控制,普通的就诊需求逐渐放开。笔者以某三甲定点救治综合医院接诊现状为例,提出了疫情期间应对就诊高峰的四大防控原则,并分别从门诊及住院两方面,分析做好应对普通就诊高峰的应急措施,为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健康素养对江西省居民自我防护行为的影响,针对性采取措施以提升江西省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12个地区2 882位居民的健康素养及新冠防护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健康素养与新冠疫情防护行为之间的关联,检验水准α= 0.05。结果 2021年江西省居民健康素养合格率为15.37%;5类自我防护行为中做到减少不必要聚会、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回家后洗手、保持1 m社交距离、外出规范佩戴口罩的比例依次为84.87%、82.48%、81.78 %、64.75%和43.20%;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以上的居民做到外出规范佩戴口罩(OR = 1.319,95%CI:1.052~1.654)、外出回家后洗手(OR = 2.818,95%CI:2.235~3.552)、减少不必要聚会(OR = 4.124,95%CI: 3.218~5.285)、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OR =4.885,95%CI:3.837~6.220)、保持1 m社交距离 (OR = 3.128,95%CI:2.536~3.858)的可能性均高于低于基本健康素养水平者。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阶段江西省居民的个体防护意识相对较强,健康素养越高,居民做到自我防护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健康素养与居民自我防护行为之间存在关联,为提升江西省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就医师生对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0—12月在北京某医学院校医院就诊的师生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用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信息包括基本特征及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比较不同特征师生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招募575名调查对象,534人(93.19%)愿意在新冠疫苗上市后接种疫苗,其中学生332人(92.22%)、教师202人(9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认为新冠疫苗在疫情防控中有帮助的学生(OR=5.49,95%CI:2.15~14.01,P0.01)和教师(OR=20.42,95%CI:2.45~169.97,P0.01)接种新冠疫苗的意愿较高。新冠疫苗的产地会影响教师的接种意愿(OR=7.68,95%CI:1.84~32.05,P0.01)。学生和教师对于接种新冠疫苗的主要担忧因素分别为担心疫苗的不良反应(学生63.33%、教师70.70%)和疫苗效果不好(学生26.94%、教师22.33%)。结论医学院校师生有较好医学知识背景,就诊师生较其他人群具有高的患病风险意识,此类人群具有较高的新冠疫苗接种意愿。新冠疫苗对疫情防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在实施新冠疫苗接种时,权威机构应该加强新冠疫苗重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普教育,增强人们对接种新冠疫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武汉市中学生防疫健康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1月,分层随机抽取武汉市洪山区、东西湖区、东湖高新区各1所中学,共调查4 531名中学生。依托“问卷星”平台,学校通过QQ或微信群发送问卷二维码,调查学生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结果  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知晓率为71.46%(3 238名),新冠肺炎防控行为具备率为55.99%(2 537名),父、母职业为医护人员的中学生新冠肺炎防控行为具备率高于父母为其他职业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具备率随年级的增高呈下降趋势,而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高呈上升趋势(P值均 < 0.05)。女生防控健康知识具备率较男生高。与“基本不关注疫情”相比,“疫情关注度关注度有所下降”、“关注度跟2020年一样”的中学生防控健康知识的具备率可能性更高;与初一学生比,高一、高二、高三学生防控健康知识具备率的可能性更低[OR值(OR值95%CI)分别为1.24(1.09~1.43), 2.56(1.54~4.25), 3.30(1.99~5.48), 0.49(0.39~0.62), 0.45(0.36~0.57), 0.63(0.46~0.88)]。而在健康行为具备率方面,母亲是本科、收入在8 001~15 000和15 000元以上、“疫情关注度有所下降”、“关注度跟2020年一样”、“以前没打算学医疫情中的所见所闻立志学医”、“本来打算学医疫情后更加坚定”的中学生更有可能具备健康行为[OR值(OR值95%CI)分别为1.29(1.04~1.60), 1.39(1.07~1.82), 1.74(1.32~2.29), 1.77(1.06~2.96), 3.47(2.08~5.81)];高二学生防控健康行为具备的可能性更低[OR值(OR值95%CI)为0.74(0.60~0.90)](P值均 < 0.05)。老师讲授、家庭交流和手机端排在获取新冠疫情的渠道前3位。  结论  武汉市中学生新冠肺炎防控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具备率还有提升空间,应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以来,给人类健康、生活带来了新的极大挑战。本文通过回顾文献,综合分析肥胖与新冠肺炎疫情存在耦合作用,肥胖会引起人体的慢性炎症、呼吸系统障碍、维生素D和其他微量营养素缺乏以及菌群失调,从而影响COVID-19的易感性、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机体对新冠疫苗的反应。COVID-19疫情会引起心理压力、睡眠障碍、久坐行为增多、快餐和过度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从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和生理心理三个层面产生影响,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目前全球超过50%的人口超重或肥胖,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快速增加到4.7亿以上。根据公共卫生防控理论,本文提出以合理膳食行动为核心的综合方案是防控肥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化策略。[营养学报,2022,44(6):613-61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合肥市高新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信念、行为(KAP)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采用网上调查和面对面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4 000名居民开展调查,应用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居民KAP得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KAP得分总体较高,总分20分,得分中位数19分,得分率为92.89%。影响居民KAP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户籍、学历、接种史、单位、收入等,其中男性(OR=1.163,95%CI:1.003~1.347)、有接种史(OR=2.683,95%CI:1.983~3.629)、高学历(OR=1.635,95%CI:1.527~1.751)、本地户籍(OR=1.210,95%CI:1.034~1.416))、20~59岁(OR=1.635,95%CI:1.527~1.751)与居民KAP得分较高相关。结论 合肥市高新区居民对新冠肺炎防控KAP水平较高,体现相关部门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冠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月24日—3月2日广州市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者相关的密切接触者共2 593人,收集密切接触者一般人口学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等信息。比较不同转归密切接触者的人口学和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27例转归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阳性检测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6.71%(127/346);与关联病例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为家庭亲属关系(88.98%,113/127);最主要的接触地点为家中(81.89%,104/127);90.55%(115/127)的密接感染者与关联病例经常接触,主要接触方式依次是同餐、同住、同屋,分别占84.25%(107/127)、69.29%(88/127)和60.63%(77/1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人亲属关系(OR=4.331,95%CI=1.009~17.063))、同餐(OR=2.030,95%CI=1.037~3.975)、年龄(OR=1.205,95%CI=1.095~1.326)和经常接触(OR=5.516,95%CI=3.180~9.569)是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提倡家庭内个人卫生习惯、加强物表消毒、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及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切断家庭内传播的重要措施。建立密接者管理的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可指导分类管理、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出现流感样症状首次就诊情况,探讨影响流感样病例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首诊医院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院首诊工作、推进双向转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部分流感样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就诊特点等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0例流感样病例患者中,首先选择前往县区及以下医疗机构者就诊者仅有232例,占比38.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意愿(OR=3.900,95%CI=2.319~6.535)、交通方式(OR=4.666 4,95%CI=2.049~10.282)、候诊时间(OR=2.132,95%CI=1.352~3.356)是影响患者选择基层医院作为首诊医疗机构的主要因素。结论该区流感样病例首诊选择基层医院的就诊率不高,应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就诊意愿、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等,提高患者基层医院首诊就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下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1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确诊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诊断机构就诊正确率、诊断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1年河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104例,其中恶性疟40例、三日疟9例、间日疟11例、卵形疟40例、混合感染4例;男性占96.15%(100/104),女性占3.85%(4/104),平均(40.08±9.25)岁,以农民为主;县级以下、县级、地市级及省级就诊机构在初诊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7,P=0.004);24 h内疟疾报告及时率为100.00%,3天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完成率分别为95.95%(2020年)和96.67%(2021年)、7天内疫点调查处置率分别为92.00%(2020年)和100.00%(2021年)。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和2021年底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做好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在2021年11—12月面向上海市12所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913名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疫情发生初期大学生对于防控政策的了解度为(2.93±0.94)分,信息判断力为(3.10±0.89)分,对于疫情防控的满意度为(4.11±1.09)分,配合度为(4.31±0.96)分,传播意愿为(3.91±1.15)分;至2021年底,防控政策了解度为(2.95±0.98)分,信息判断力为(3.77±0.94)分,疫情防控满意度为(4.22±1.10)分,配合度为(4.36±0.99)分,传播意愿为(3.97±1.20)分,不同阶段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知信行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科门类为社科类(OR=0.62)、理科类(OR=0.62),健康状况自评为较好(OR=0.62)、一般(OR=0.28)与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根据合理的健康信息改变健康行为”中选择“比较符合”(OR=3.31)与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上海大学生疫情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测评“较高”(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健康素养得分>80)者占79.4%,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自评“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82.6%。  结论  上海大学生群体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至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知信行改变较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需针对不同特点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传播,筑牢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屏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截至2020-03-11-24时四川省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所有病例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对四川省截至2020-03-11报告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四川省报告确诊病例539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79例。其中(危)重症病例88例,死亡3人,(危)重症率为16.33%,病死率为0.56%。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在20~59岁(77.70%),普通型为主(63.01%);42.19%的确诊病例来自隔离观察者。全省共有21个市(州)的103县(市、区)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波及183个县的55.74%。流行曲线显示在1月2日至1月16日出现零星病例,1月17日至1月22日逐步上升,1月23日至2月4日到达高峰平台期。全省84.76%的聚集性疫情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结论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迅速,在采取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疫情蔓延、国内陆续复工复产,需动态调整防控策略,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