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中医院校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的意义。方法:介绍中医院校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的建设基本情况,凸显"中西医并举,突出中医特色"的教学理念在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建设中的作用。结果:建立中医院校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有助于医学生在掌握西医急救技术的同时,还能够熟练运用中医针灸急救知识进行辨证施治,突出中西医结合急救的特色。结论:将急救医学模拟教学基地办成集教学、科研、培训及考核于一体新模式,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结合当前的"互联网+"应用,分析和探讨在医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学信息研究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医学信息研究的服务对象、目标和服务空间,组建医学信息行业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路径,为推动我国综合型特色化前瞻性国家医学与健康高端智库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在未来中国医学甚至是世界医学的发展的调查中有着绝对的优势,中医在应对慢性病以及老年病方面具有优势,西医在研究的内容、思路等方面等具有优势。未来中国发展的优势就中西医结合为主流。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调查,概述了中西医结合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卫生经济研究》2014,(9):F0004-F0004
学科建设 目前,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群——老年医学:浙江省医学重点实验室——老年医学;三个省医学重点学科:老年医学、危重病医学、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三个省中医重点专科:颈椎病推拿专科、骨质疏松症专科、中西医结合重症感染专科。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独有的一大优势。40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在治疗急腹症、骨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宫外孕等疾病的医疗技术方面,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中西医结合集中了祖国医学精华,以一种独特的东方新医学理论为世界医学书写了新篇章。目前西方医学先进国家已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热及中医、针灸热,其目的都是想从中国医学宝库中摄取营养,发展和丰富他们的医疗事业。我国作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发生和发展基地的创始者,理应为此做出重大贡献。下面就医院如何搞好中西医结合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精神,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保障和维护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加强科学引领作用,推动医学科学进步,全面关注医学基础研究、医学临床发展、医学科学前沿技术,《现代养生》杂志将结合办刊宗旨和本刊的学科特点,重点关注中西医现代养生科学;关注中医现代化发展;关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王德全(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612560)中西医结合是一门新兴医学,是我国同时存在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的历史产物。中西医结合工作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有其特定的无可取代的优势。1加强领导是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在基础理论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二者应互相取长补短.非典型肺炎属中医"温病"的范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显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越性在很多方面引人注目,已有的临床经验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发展现状,重点对"互联网+"中医医疗的两种不同模式进行对比,深入剖析目前"互联网+"中医医疗面临的瓶颈,并提出建议:推动中医诊疗技术革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互联网+"中医医疗医保政策,健全"互联网+"中医医疗法律规范,加强中医药教育、培养公众线上诊疗习惯.  相似文献   

10.
《长寿》1995,(6)
周文泉教授现年54岁,男性,任国家中医老年病专科医疗中心建设执行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及清宫医案研究室主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已30余年,先后对肾病、心血管疾病、清代宫廷医学、老年医学及养生康复学进行了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1.
统一新医学,一个全球范畴的概念,以中医和西医的对峙为起点,以中西医结合为契机,是中西医结合的最终目标。时空医学是21世纪的新兴医学,在它身上可见统一新医学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在协同创新情景下,为适应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应遵循中医人才成长特殊规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潜力中医学人才,结合PBL教学等新手段,探索"中医经典回归临床的案例"教学方法;构建全新中医专业学位创新人才教学试范建设区,培养适应医学新模式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贯通以临床基地带动经典课程学习、理论提高和素质养成,构建课程学习与临床实践综合考核制度,基础训练、技能强化、名师指导三段一体,以推动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试验区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3.
选择1O个中西医结合单病种,制定临床路径并纳入电子病历管理。分析发现,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费用、住院床日明显下降;中医辩证治疗率、中医治疗参与率、效益分析、医生满意度显著提高。规范的临床路径,可以体现中西医结合并有效提高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14.
会议速递     
中医微创医学大会暨中西医结合脊柱医学分会年会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微创医学大会暨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分会年会8月19日在大庆市召开。本届大会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黑龙江省现代中医药微创研究院、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承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大庆市政府、大庆市卫生局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5.
师宾  张红伟 《中国保健》2007,15(22):64-65
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医学各部门的相互渗透.中西医学由于理论的差异性,其诊疗思维也存在明显的不同.重视整体与证异同的中医学与重视局部器官、细胞形态病理的西医学,对于同一病人而言,具有明显的可相融性和可互补性.在现阶段中医理论尚无重大研究突破之前,这种有机的互补可以"各取所长",真正体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原则.并认为解决好中西医并重发展的关键首先是互相正视对方的存在,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是优势互补性的结合[1];中医发展应集中发展优势,以自身的理论特色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走专科发展道路,且专家必专,不应无病不治;同时应彻底改变现行教学体制,让每一个医学生都系统地接受中西医学教育,医学不分中西,并重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兼具中医与预防理念的结合型人才培养途径。方法通过信息检索法调研国内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预防专业情况,基于文献研究、专家共识法构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中医药特色课程群,通过问卷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结果我国共15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相关专业,主要通过《中医学》、《中药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中医预防思维。自2013年起,浙江中医药大学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构建中医药特色课群体系,开发能体现学科融合与交叉的《中医预防医学》创新课程,并取得一定成效。在课程结束一年后对学生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对所学内容亦持积极态度,53. 52%学生认为中医保健技术对很多疾病有确切效果,30. 99%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会主动向患者推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讨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治未病"理念与预防医学相结合,可为社区及公共卫生领域提供交叉型人才,有利于我国中西医结合疾病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科这个在综合医院相对特殊的科室如何搞好发展建设,剖析和论述了中医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要继承发扬中医特色,凭借自身诊治特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注重中医专科建设,做到病有专治,治有特色;搞好中西医结合,积累并丰富中西医的结合层次和内涵;要有正确的定位定向,从而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使祖国医学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西药结合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甚至是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中西医结合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所以,有人指出,21世纪的医学发展主流是中西医结合。但是,在我们周围还存在着片面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方面的不合理情况,特别是在县、镇、乡卫生院、村诊所(室)多见,如把中医西医化应用,中药和西药的不合理联用,中药提取剂的中医化等不合理应用,以下分别简要叙述。1把中医西医化应用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经过千百年的总结,才得到今天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技术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  相似文献   

19.
柳爱兰 《现代保健》2011,(24):92-93
目的对产妇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建立、完善规范高质量的护理程序,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优势,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方法2011年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产科计划性剖宫产80例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整体护理,试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l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路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改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何竞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710-2710
目的 研究以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AMI)进行治疗的临床路径的建立以及评价工作.方法 以AMI的临床治疗指南与益气活血方法为基础,对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MI的临床路径的具体建设分析,并评价临床路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路径(CP)对AMI的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 基于益气活血的治疗理念,对AMI患者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路径,可以显著节省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提高医院对AMI治疗的管理以及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