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玲  李艳秋 《新中医》2012,(5):149-150
施今墨先生(1881-1969),浙江萧山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自幼跟随其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先生学中医。施老一生从医60余年,专心医业,精研医术。笔者拜读了《施今墨医案解读》[1]及《施今墨对药》[2]后,感叹施今墨先生精于辨证,善用对药。处方时常常双药并书,或同物分部而施,  相似文献   

2.
祝谌予教授早年拜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又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深受施今墨先生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影响,把老师提出的“中医改进之方法,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他途”的学术思想,作为终身实践并为之奋力的目标。他主编的《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先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和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等书著和文章中,都留下了祝谌予教授禀承施今墨先生的思想,为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断求索与不断奋斗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自西医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清末民国初年时,中医就受了西医的影响,在中医界便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并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医学衷中参西录》等著作行之于世。尔后,如名中医陆渊雷及先师施今墨等,均主张中西医结合。施今墨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倡  相似文献   

4.
黄朝富 《新中医》1993,25(2):3-5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究员董德懋老中医(1912~)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早年曾师事于施今墨先生,并执教于华北国医学院、创办了《中医杂志》。先后历任中华全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内科专家董德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董德懋先生早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医杂志》主编、名誉主编、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他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继承施今墨先生的学术思想中敢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以脾胃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体系。他擅长针灸,造诣颇深,坚持针药并施,在京津一带有“金针董德懋”之美誉。董德懋先生自20世纪40年代起即从事中医期刊的编辑工作,曾创办《中国医药月刊》、《中医学杂志》。他先后主编《北京中医》、《中医杂志》,为中医事业的复兴昌盛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施今墨先生为建国前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以擅长诊治内、妇科疑难杂病著称 ,名闻遐迩。 195 8年由我在北京市文史资料上初稿 ,以后其弟子及子女们陆续发表文章 ,施氏门婿及弟子的祝谌予整理施先生的临证经验 ,建国前有《祝选施今墨医案》,建国后有《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属于中药配伍应用的范畴 ,但又别于一般的中药配伍应用 ,有的一阴一阳 ,有的一脏一腑 ,有的一气一血 ,有的一表一里 ,有的寒热并用…… ,开阖相济 ,动静相随 ,升降相承 ,正反相辅 ,配合巧妙 ,疗效卓著。195 8年祝谌予先生在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务长带学生实习时 ,…  相似文献   

7.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医术精湛 ,疗效卓著 ,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六十余载的从医生涯中 ,施老全力倡导教育办学培养人才 ,开门诊、办医院为群众服务 ;走改革之路 ,推行中西结合、辨证辨病结合之道。余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时 ,施老之婿祝谌予老师为我的导师 ,经他举荐 ,前往施府拜师学医 ,侍诊左右 ,聆听教诲。回顾往事 ,历历在目 ,深感恩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难能可贵。在二位老人家相继谢世的今天 ,以《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为蓝本 ,著成《施今墨医案解读》一书 ,以缅怀恩师、弘扬施派学术思想。现从中精…  相似文献   

8.
<正>吕景山(1934—),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担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所针灸科主任、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针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省分会常务理事、山西省针灸学会理事长等职。其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等。吕老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已达半个世纪,精  相似文献   

9.
施今墨先生作为近代最伟大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改革家之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施今墨先生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为风雨飘摇中的中医界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也为近代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施今墨先生医德高尚,倡导墨子的"兼爱"精神,学术上持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倡导中西医结合,主动学习他人的学术,努力将自己的学术传播给更多人,反对中医的门户之见。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施今墨学术流派在继承中有发展,传播中有创新,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对药又称药对,系应用相互依赖或相互制约的一对药组方,以增强临床疗效。《施今墨对药》为著名老中医施今墨的得意门生吕景山编写,继承了施今墨、祝谌予二老的学术思想,填补了对药的空白,对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意义。目前许多眼病西医尚无特殊治疗,患者因目疾饱受痛苦,而中医眼科在治疗某些眼病时效果明显,许多医家在临证时总结出了自己常用的对药,但古今眼科专著以及相关资料缺少有关对药的系统记载和专门论述。通过对《施今墨对药》的研读学习,将其对中医药宝库传承及发扬之处进行阐述,并论述了《施今墨对药》对当今眼科临床及用药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正>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是具有革命精神的近代医家.施氏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学验俱丰,教学相长,临证严慎,方药精效,擅长内科.平生主张中西汇通,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曾创办华北国医学院,门墙桃李,代有继人.《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乃其代表作之一,试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施今墨先生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施今墨先生,从事中医工作六十余载,精于歧黄,博采众长,医术精湛,学验俱丰,临证谨严,复方多法,遣药精专,疗效卓著。施氏对中医事业的卓越贡献,享有盛名,且蜚声  相似文献   

13.
吕景山教授,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原所长、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主任,著名针灸学家,首届"山西名医".吕师早年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总结提出了"施今墨对药"的临床应用,后在"对药"经验的启迪下,结合临证体会,提出了"对穴"的概念,并编撰出版了《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1].笔者曾经有幸随吕师侍诊,深为吕师对穴临床疗效所震撼,每于临床运用,颇为效验,现在辑录于下.  相似文献   

14.
施今墨(1881—1969),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中西医结合卫生事业倡导者、实践者。兹将施今墨先生诊疗糖尿病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抗老防衰丹》系根据我国名中医施今墨先生抗老系列方巾《补固精气保护脏腑综合方》,精选地道药材,进行科学调配、研制生产加工而成。由天然动植物药材:黄精、首乌、枸杞、紫河车、龙眼肉、葡萄干、莲子、芡实、桑椹、山药等组成。经临床观察和药理  相似文献   

16.
林虹  李翔 《河南中医》2011,31(8):882-883
由施今墨先生门生所著<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记载了施今墨数十年临床经验之精华,其中所载的解郁疏肝之理气药对、化瘀行血之活血药对以及安神安眠之宁心药对对于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施今墨“对药”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已故前贤,一代名医施今墨先生,“刻苦攻读,博览医籍,精通歧黄,发奋行医六十余载,古今中西无不搜求,寒热燥湿,实地体验,医理通彻,实践丰富,疗效卓著。”(《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勇于突破,开拓创新,数十年为探索中西医结合之新途径不遗余力。夙志以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兴办华北国医学院,桃李满天下。施老临证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施老善于组方,精于配伍……特别善于双药合用,世称“施氏对药”。临床用之颇多实  相似文献   

18.
祝谌予老师谢世一年多了 ,我作为他的学生深深地怀念他。祝老生前曾任北京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 )首任教务长、金匮教研室主任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 ,第七、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祝老学贯中西。他师从施今墨先生学习中医 ,施今墨先生为北平四大名医之一 ,学成后又留学日本学习西医。他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 ,辨病辨证论治 ,继承弘扬并重。他强调以卓著疗效取信于民 ,证实中医的科学性 ,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北京中医学院创建于 1 956年。那时的办学条件甚差 ,一无校舍 ,二无教材 ,设备简陋 ,师资匮乏 ,…  相似文献   

19.
洪文旭  洪冷 《山西中医》2002,18(3):60-61
施今墨先生 (1881- 196 9)为近代中医学家 ,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学验宏富 ,桃李满园。吕景山教授曾师从施老 ,得其真传 ,在总结名医经验方面 ,独辟蹊径 ,尤对老师之“对药”研究颇深 ,先后撰写《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和《施今墨对药》,后者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连续印刷8次 ,深受读者欢迎 ,成为“军医版畅销书”,他又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 ,第二版于今年初出版。全书分为 2 4章 ,收录对药 370余对 ,涉及药物 336种 ,大部分对药为 2味 ,亦有 3味~ 4味者 ,其中还包括传统中成药 (如六一散、黛蛤散、黑锡丹、左金丸、磁朱丸 )等 …  相似文献   

20.
当代医学绳墨施今墨先生,从事中医工作六十余年,博览医籍,通彻医理,疗效卓著。凡遇有疑难杂证,必参中西医理、穷源竟委,敢于突破,勇于创立新法新方,每奏奇效。其中对痹证(风湿病)的治疗尤具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