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交互作用是空间视觉的一个重要和普遍的特征,它适合于形状的知觉,使特征聚合成形状,而且它被认为在视觉神经系统的侧向交互连接中有他们的神经基础。空间交互作用可能是抑制(降低敏感度)或者是易化(提高敏感度)。最近的研究显示弱视患者在完成需要将局部特征整合到整体知觉对象的这种任务时,表现是异常的。U.Polat et al(2005)在大样本的弱视和正常受试者中,测量利用Gabor斑测量共线性侧向交互作用。应用侧向掩蔽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在距离中心视标不同的距离上显示有高对比度的条栅,然后测量对中心视标的对比度察觉域值。对于正常受试者,空间交互作用模式在所有空间频率上都是确定不变的,但是在弱视受试者中,就表现为异常的空间交互作用,并且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表现更明显的缺陷。这些异常是依赖散光轴向的(在子午线性弱视中),而且在斜视性弱视比在屈光参差性弱视中表现更显著。空间交互作用是不依赖对比度察觉域值的。因此,弱视患者在观察某些具有一定参数设置的刺激时没有异常表现,而在其他的刺激上却表现异常。U.Polat et al(2005)研究得出,弱视患者的空间交互的可塑性可以通过重复实践中央-侧翼任务实现。所有的受试者都表现出训练后游标视力的提高。Petrov,Y et al.(2007)发现在方向辨别任务中,外侧掩蔽比内侧掩蔽更有效。特别地,在对比度察觉任务中并无观察到各向异性,它通常被用于测量周边抑制。各向异性的掩蔽,被定义为拥挤,只在小尺度内观察到(在视力限度的octave内),周边抑制在所有尺度内都被观察到。因此认为拥挤和周边抑制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空间交互作用是空间视觉的一个重要和普遍的特征,它适合于形状的知觉,使特征聚合成形状,而且它被认为在视觉神经系统的侧向交互连接中有他们的神经基础。空间交互作用可能是抑制(降低敏感度)或者是易化(提高敏感度)。最近的研究显示弱视患者在完成需要将局部特征整合到整体知觉对象的这种任务时,表现是异常的。U.Polat et al(2005)在大样本的弱视和正常受试者中,测量利用Gabor斑测量共线性侧向交互作用。应用侧向掩蔽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在距离中心视标不同的距离上显示有高对比度的条栅,然后测量对中心视标的对比度察觉域值。对于正常受试者,空间交互作用模式在所有空间频率上都是确定不变的,但是在弱视受试者中,就表现为异常的空间交互作用,并且随着空间频率的增加而表现更明显的缺陷。这些异常是依赖散光轴向的(在子午线性弱视中),而且在斜视性弱视比在屈光参差性弱视中表现更显著。空间交互作用是不依赖对比度察觉域值的。因此,弱视患者在观察某些具有一定参数设置的刺激时没有异常表现,而在其他的刺激上却表现异常。U.Polat et al(2005)研究得出,弱视患者的空间交互的可塑性可以通过重复实践中央-侧翼任务实现。所有的受试者都表现出训练后游标视力的提高。Petrov,Y et al.(2007)发现在方向辨别任务中,外侧掩蔽比内侧掩蔽更有效。特别地,在对比度察觉任务中并无观察到各向异性,它通常被用于测量周边抑制。各向异性的掩蔽,被定义为拥挤,只在小尺度内观察到(在视力限度的octave内),周边抑制在所有尺度内都被观察到。因此认为拥挤和周边抑制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交互作用的估计及其应用(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互作用(interaction)是两个或多个相互依存的因素起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效应,如交互作用显著,说明各个因素不是独立的,一个因素的水平改变时与它有交互影响的因素的效应也有了改变。相反的,如果交互影响不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数学能力儿童的视觉空间识记特征, 探讨其关联性, 为改善儿童数学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 用本顿视觉测试A、C、D法对42例数学能力好的儿童和40例数学能力差的儿童进行测试及对比研究。结果 数学能力高分组的儿童视觉保持测验得分明显高于数学能力低分组的儿童(P<0.05), 数学能力不同的儿童其视觉空间识记特征与数学能力各因子具有特定的关系。两组儿童的数学能力均与视觉记忆相关(P<0.05), 而数学能力低的儿童亦受视觉重构能力的影响(P<0.05)。儿童的视觉空间识记特征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儿童的视觉空间加工能力中的视觉记忆和视觉结构能力对数学学习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病例对照研究常采用条件或非条件logistic分析,生存资料分析常采用Cox比例模型,但多数文献仅纳入主效应模型,然而广义线性模型不同于一般线性模型,其交互作用分为相乘交互与相加交互作用,前者只有统计学意义而后者更符合生物学意义。笔者以SAS 9.4软件编写宏,在计算logistic与Cox相乘交互项同时计算交互对比度、归因比、交互作用指数指标及利用Wald、Delta、PL(profile likelihood) 3种方法的可信区间评价相加交互作用,便于临床流行病学与遗传学大数据分析相乘相加交互作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21,(1):43-44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多媒体视觉训练,观察组采用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视觉敏感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8.5%(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觉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左旋多巴联合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和视觉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视觉生活质量。方法分别测量评估行LASIK的66例患者132眼术前和术后各期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和主观视觉生活质量(QIR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2)术后3个月内,彗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而三叶草像差、四叶草像差和高阶散光则无明显改变。(3)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在各频段均下降,术后3个月可恢复至术前水平,甚至在某些频段较术前还有提高。(4)主观视觉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患者主观视功能和便利性较术前有了提高,术后3个月满意度也有了提高;而主觉症状和顾虑则无明显改变。结论(1)近视LASIK后患者拥有良好的视觉生活质量。(2)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是短暂的,可以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立体视觉缺损对弱视儿童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采集了257例弱视患者的立体视觉及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边界对比敏感度和光栅视力数据,并用SPSS及MatLab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成人弱视中有立体视觉组(立体视≤800 s)弱视眼的视力、游标视力和边界对比敏感度与无立体视觉组(立体视>800 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P=0.006 2,P=0.031 8);②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弱视儿童中有立体视觉组弱视眼的视力与无立体视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③在相同的光栅视力水平下,弱视儿童中有立体视觉组弱视眼的游标视力、边界对比敏感度与无立体视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 8,P=0.260 2)。结论:弱视儿童弱视眼的视力在无立体视觉的情况下缺损更严重,而游标视力和对比敏感度无显著的变化。但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后,无立体视觉的弱视患者弱视眼的游标视力显著差于有立体视觉的患者。因此,在弱视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无立体视觉的患儿,当弱视眼的视力恢复到一定水平后,应该积极配合立体视觉训练,以助于弱视眼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一生中,视觉功能的表现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升的。通过感知觉学习获得的提高包括:对比度察觉、方向辨别、游标视力,深度感知,运动感知和模式辨别等。学习效果通常是经由某些视觉任务、刺激物特征和方位方向的特别训练体现出来,它显示出即使是成人大脑都有很大的神经可塑性。感知觉学习对于我们器官内的知觉系统有相当长的"改变维持期",它能促进知觉系统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最新研究证明感知觉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弱视儿童的视觉能力。文中首先阐述了感知觉学习的神经基础及其机制,介绍了弱视治疗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重点介绍感知觉学习如何提高弱视儿童的视觉能力,以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1)DennisMLevi的位置辨别任务训练方法,(2)虚拟现实用于实现双眼交互弱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性别与高血压交互作用对铁路企业职工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影响。方法 以甘肃省某铁路企业59 112名有2020年健康检查数据的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2×4叉生分析表获得性别与高血压对IFG各自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基于相加模型计算交互作用相关指标,包括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通过交互项哑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获得协方差矩阵,输入Andersson编制的公式进行假设检验。结果 该企业检出IFG职工3 772例,总检出率为6.38%,男性检出率为7.3%,女性为2.8%,性别对IFG的单独效应OR01(95%CI)为2.444(2.137~2.795);高血压对IFG的单独效应OR10(95%CI)为3.326(2.554~4.332);性别与高血压对IFG的联合效应OR11(95%CI)为6.208(5.408~7.125),性别与高血压对IFG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95%CI)为1.437(0.586~2.288);S(...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据显示,人类大脑皮层和视皮层的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到了成人期也在继续发育。视觉功能的成熟期是一个不断延展的过程。我们编译的三篇文章:《儿童视觉发育的健康干预》、《空间与时间对比敏感度是你看到一个模糊世界的关键衡量尺度吗?》、《用脑与认知的基础研究热点之一:感知觉学习提高青少年视觉质量与认知能力》(之二下期登出)报道了国际视觉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受到广泛重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文探讨了178例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据显示,人类大脑皮层和视皮层的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到了成人期也在继续发育。视觉功能的成熟期是一个不断延展的过程。我们编译的三篇文章:《儿童视觉发育的健康干预》、《空间与时间对比敏感度是你看到一个模糊世界的关键衡量尺度吗?》、《用脑与认知的基础研究热点之一:感知觉学习提高青少年视觉质量与认知能力》(之二下期登出)报道了国际视觉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受到广泛重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文探讨了178例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视觉训练对弱视患儿视觉恢复及立体视觉重建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1月治疗的弱视患儿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如配镜、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视觉训练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对比敏感度、神经行为能力。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高于对照组(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的患儿治疗效果更佳。观察组儿童空间对比敏感度提高值(0.39±0.22)优于对照组(0.13±0.31)(P0.05)。观察组托腹抬头、拉起坐直、跨越反射、踏步反射等项目(20、21、19、17例)均优于对照组(8、9、7、6例)(P0.05)。结论视觉训练提高了弱视患儿的立体视觉重建功能,并提高了其治疗积极性和顺应性,视力得到了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4基因538T/C(BMP4 538T/C)变异与NOG基因615G/C(NOG 615G/C)变异之间交互作用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生中的意义。方法:从两家综合性医院中选择200名nsCL/P患者和200名对照,两组在年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状况方面相匹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BMP4538T/C、NOG 615G/C的多态性;运用相加模型分析BMP4 538T/C与NOG 615G/C变异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父母亲怀孕时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后,BMP4 538T/C与NOG 615G/C变异之间对nsCL/P患病具有正交互作用,归因交互效应2.05,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46.28%,纯因子间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59.77%,交互效应指数2.49。结论:BMP4538T/C与NOG 615G/C变异之间交互作用在该研究人群nsCL/P患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工作记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觉图形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脑反应特征及其差异。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6~12岁102例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PI)59例,多动/冲动型(HI)20例,混合型(CT)23例〕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视觉图形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①ADHD儿童视觉图形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P<0.01)。②PI型、CT型ADHD儿童视觉图形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PI型、CT型ADHD儿童在图形记忆正确数、相反顺序点圆数低于HI型ADHD儿童(P<0.05)。结论:不同亚型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视觉图形记忆、视觉空间记忆处理能力不足,执行功能损害,而且各亚型之间的损害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噪声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中国汉族人群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失(ONHL)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以广州市2 400名接触40 h等效声级(L_(EX,W))为75.0~120.0 dB(A)的汉族工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纯音测听结果和累积噪声暴露量,采用模型法确定易感组和耐受组人群(分别为201和202人),采集其周围静脉血抽提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检测SOD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噪声接触强度与SOD交互作用。结果校正性别和重金属、粉尘、高温接触等混杂因素后,携带rs2040724 AG或GG基因型的人群交互携带rs4880(CC+CT)基因型时,罹患ONHL的风险均高于交互携带rs2040724 AA与rs4880 TT基因型者(P0.05);携带rs10432782 GT或GG基因型的人群交互携带rs4880(CC+CT)基因型时,罹患ONHL的风险均高于交互携带rs10432782 TT与rs4880 TT基因型者(P0.05);L_(EX,W)≥85 dB(A)人群中,交互携带rs2040724 GG与rs4880位点携带(CC+CT)基因型的人群罹患ONHL的风险高于L_(EX,W)85 dB(A)、交互携带rs2040724 AA和rs4880 TT基因型者(P0.01);交互携带rs10432782 GT或GG与rs4880(CC+CT)基因型的人群罹患ONHL的风险高于L_(EX,W)85 dB(A)、交互携带rs10432782 TT与rs4880 TT基因型者(P0.0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噪声接触强度、SOD1(rs2040724、rs10432782)、SOD2(rs4880)三者在影响ONHL易感性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衰弱状况与社会参与及其交互作用对抑郁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中4 521名≥60岁老年人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并将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作为2个交互项,调整混杂因素,评价衰弱状况和社会参与交互作用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结果 有抑郁症状者1 414人(31.27%)。抑郁与非抑郁老年人在性别(χ2 = 49.237,P<0.001)、年龄(χ2 = 119.612,P<0.001)、婚姻状况(χ2 = 14.016,P<0.001)、文化程度(χ2 = 50.851,P<0.001)、居住地(χ2 = 32.584,P<0.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OR = 2.457,95%CI:1.384~3.532)和衰弱前期(OR = 1.201,95%CI:1.121~1.289)、衰弱(OR = 1.860,95%CI:1.290~1.976)是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显示,衰弱与社会隔离对老年人抑郁发生存在相乘(P交互<0.001)和相加交互作用(OR = 7.715,95%CI:5.426~12.062),RERI(95%CI)、API(95%CI)、Index S(95%CI)分别为1.137(0.252~1.807)、0.316(0.158~0.476)、3.972(1.639~4.665)。结论 衰弱和社会隔离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BGTA(backward genotype-trait association)算法结合通路分析策略探索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广泛的遗传交互作用。方法采用GAW19(genetic analysis workshop 19)中无相关人群外显子测序数据及真实高血压表型数据,在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中选择高血压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通路中的遗传变异作为候选变异,采用两阶段的BGTA算法进行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并构建交互网络图,并与随机森林联合决策树方法结果比较。结果 BGTA两阶段分别筛选出76个(含61个低频)和56个(含44个低频)高血压相关遗传变异(P0.10)。logistic回归验证有16对无主效应的变异间交互作用(P0.05)。第一阶段随机森林基于MDG(mean decrease Gini)和MDA(mean decrease accuracy)分别筛选出35个(含0个低频)和69个(含30个低频)遗传变异,第二阶段决策树基于MDG和MDA分别筛选出5个和7个遗传变异,未发现低频变异。logistic回归验证了7对无主效应交互(P0.05)。结论两阶段BGTA在探索RAAS通路遗传变异交互作用与高血压关联时,比随机森林联合决策树方法发现更多无主效应交互作用。将BGTA算法和生物学通路分析方法结合应用于复杂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可提高关联变异的识别能力,为了解复杂疾病的遗传结构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高血压家族史与受教育程度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对昆山市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样本数据通过复杂加权后估计高血压患病率。采用非线性混合模型估计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及归因交互效应百分比(The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AP)来评价相加交互作用。结果有效调查8 529人,加权后高血压患病率为16.28%(95%CI:15.18%~17.37%),其中男性为19.47%(95%CI:17.72%~21.22%),女性为13.59%(95%CI:12.21%~14.97%)。不仅有高血压家族史(OR=1.12,95%CI:1.11~1.14)和低教育程度(OR=1.09,95%CI:1.07~1.12)与高血压患病存在统计学关联;且两者相乘交互效应的参数估计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02)。未发现低教育程度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相加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有统计学关联(RERI=-0.636,95%CI:-1.236~-0.037;AP=-0.333,95%CI:-0.712~0.046;S=0.589,95%CI:0.331~1.048)。结论昆山市常住居民中高血压较为流行,有高血压家族史和低教育程度与高血压患病存在关联,未发现两者相加交互作用与高血压患病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中TBX5基因、MTHFR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就诊的单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环境因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并计算OR(95%CI),利用多因子降维法(MDR)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孕期情绪状态是先天性心脏病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基因-基因交互作用MDR模型筛选中,1阶与2阶交互作用最佳预测模型交叉验证一致性均不高,基因-环境交互作用MDR模型筛选中,最优交互模型是孕母情绪状态、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与TBX5基因rs883079位点多态,该模型的拟合均衡准确性为0.685,检测均衡准确性为0.613,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TBX5基因rs883079、MTHFR基因rs1801133和rs1801131位点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关联,MTHFR和TBX5基因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交互作用不明显。结论孕母情绪状态MTHFR基因和TBX5基因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具有显著交互效应,可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