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草汇》曰:“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本草正》曰:“附子,……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本草汇言》亦云:“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越之火自熄矣。”虞抟亦指出:“附子……引温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不少方剂学专著中。也有某某方中,以“肉桂、附子引火归原”的字样。笔者认为,肉桂、附子虽能“引火归原”,但这种作用只能在复方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未有哪个方单用肉桂、附子就能“引火归原”,也就是说,用肉桂、附子“引火归原”离不开补肾阴药,这是由肾的生理、病理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正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其性大热,味辛、甘,归属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等功效~[1]。《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肉桂在临床中多用于治疗阳虚证,《本草求真》称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然而其作为温里药,相较于同类功效的药物则在理气剂中的应用更为多见,如行气剂中的橘核  相似文献   

3.
魏宝华 《中医杂志》2003,44(2):91-91
肉苁蓉,《吴普本草》谓甘温、酸咸无毒,入肾、大肠经。《本经》曰:“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别录》谓:“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日华子本草》谓:“治男子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笔者临证近30年,常应用此药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佳,兹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4.
<正> 有人认为官桂就是调味用的桂皮,有些书也这样记载,如八○年版全国统编教材《中草药学》中肉桂项下记有“有谓官桂者,来源较为复杂……通常供作佐食调味用”字样。笔者认为,这样说是不确切的。所谓官桂即肉桂。其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的干燥树皮。肉桂的别名很多,如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大桂(《唐本草》)、辣桂(《仁斋直指方》)、玉桂(《本草求  相似文献   

5.
黄连、肉桂、酸枣仁,是临床常用治疗心火亢盛不寐的小方.仝小林院士认为,黄连入心经,长于清心火以安神,临床常用剂量为3~6 g;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补火助阳,引火归原,与黄连配伍,能交通心肾,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临床常用剂量为1~3 g;酸枣仁味酸,性敛,有助于"阳入阴",且使已入之阳不轻易外出故亦能防治早...  相似文献   

6.
正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植物肉桂之干皮或粗枝皮,其性味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根据文献研究,因功效除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外,还有温里祛风、温阳化气、调理气血、引火归原等。譬如《本草蒙荃》云:"肉桂木桂性热,堪疗下焦寒冷,并秋冬腹疼,泄贲豚,利水道"[1]。《本草纲目》云:"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2]。《用药心得十讲》:"肉  相似文献   

7.
<正>海藻也称落首、海萝。《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苦,寒"。《名医别录》曰其"味咸,无毒"。《药性论》载"咸,有小毒"。《本草新编》云"入脾"。《本草求真》曰"入肾"。《本草再新》载"入肺、胃二经"。《神农本草经》云"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本草便读》曰"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  相似文献   

8.
苁蓉不仅能补肾阳,也可补阴滋液。叶天士氏说,苁蓉甘温滑润,能滋元阴之不足;甘温益气,所以补中茎玉茎也;甘溢润阴,故养五脏阴者,宗筋也;甘温养肝血,所以强阴;色黑入肾,补益精髓,精足则气充,故益精气(《本草三家合注·苁蓉》)。余认为,苁  相似文献   

9.
<正> 芍药汤出自《医学六书》,由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肉桂组成。是临床治疗湿热泻痢证的常用方。然后世多将其中之肉桂弃而不用,实为憾事,试谈用之之理。肉桂为樟科常绿乔木肉桂之树皮,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温肾补阳,散寒止痛,引火归源,畅营卫,调气血之功。多以治疗命门火衰之阳痿,宫冷不孕,及脾肾阳虚,脘腹冷痛,冲任虚寒之痛经。对于有热者多虑其性大热而戒之,何以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呢?其理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肉桂主治痢疾古人早已记载,明代《本草  相似文献   

10.
青蒿味苦微辛 ,性寒、无毒。气禀芳香 ,其药性平和 ,副作用小。《滇南本草》载 :“入脾、胃”。《本草纲目》载 :“入少阳、厥阴血分”。《本草新编》载 :“入胃、肝、心、肾四经”。青蒿含有苦味质、挥发油和青蒿碱、维生素A。其水浸剂 (1:3)在试管内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代本草多谓牛膝“性善下行”,如《本草经疏》载牛膝“走而能补 ,性善下行”,《本草通玄》《本经逢原》《药品化义》《本草衍义补遗》均有类似记载 ,但对牛膝“下行”的涵义 ,以及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历代本草均未做详细的解释。为便于中医教学及指导处方用药 ,笔者对其涵义及临床意义总结如下。1 引药下行直达病所牛膝可做药引 ,引导它药药力下行至身体下半部分 ,治疗“病在下”的疾患。如《本草衍义补遗》载“……能引诸药下行”,《药品化义》谓“……用之入肾”。《本草经疏》言“性善下行 ,故入肝肾”。《医学衷中参西录》言“用药欲…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现代药理和临床应用的综合比较分析挖掘肉桂的潜在功能;方法:检索《普济方》数据库获得含肉桂古方所治病症和方剂数量,与历代本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的肉桂功用对较,揭示肉桂古今功用异同,经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佐证,确认肉桂的潜在功能;结果:检索《普济方》数据库获得含肉桂古方5937首和病症62类1338种,分析历代本草学文献梳理肉桂功用14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记比较确认潜在功能6个,再经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应用佐证,最终确定肉桂的潜在功能5个。结论: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的基本功用外,肉桂还具有平肝息风、活血消癥、托毒生肌、息风止痉、祛风止痒功能,其止血功能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正>肉桂,原名菌桂、牡桂,始见于《唐本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谓"菌桂,叶似柿叶者是"。肉桂是樟科Cinna-momum属中以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主的肉桂组植物,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多于秋季剥取,刮去栓皮,阴干。全株有芳香气,叶互生,《神农本草经》记载"味  相似文献   

14.
交泰丸抗抑郁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敏  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2012,29(1):101-104
交泰丸组方出自《韩氏医通》,方名出自清代.王士雄《四科简要方.安神》,曰:"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方中黄连大苦大寒,入心经,生用且用量较大,意在清心降火除烦,为君药;肉桂辛甘大热,入肾经,性主下行,引火归元,化气生津,其用量为黄连的十分之一,意在制约黄连的苦寒,又不助火。两药合用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治疗怔  相似文献   

15.
<正>蒋燕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0余年,现为北京市朝阳区第2批著名中医药专家下基层工作指导老师。现将其应用阳和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阳和汤方解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著《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鹿角胶、麻黄、白芥子、炮姜炭及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用于治疗鹤膝风,贴骨疽及其它阴疽。方中熟地黄滋养阴血,填精益髓。鹿角胶温补精血,既可使已亏之阴血速生又可助肾中之微阳。肉桂大辛大热,温阳之余尚可行气血而通经  相似文献   

16.
试论肾主水司二阴并及肾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肾司前后二阴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两者互为表里,肾司前后二阴,《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即前阴(尿道口、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前阴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排泄粪便的通道。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但须依赖肾的气化...  相似文献   

17.
1.应如何理解苦味药的“坚阴”作用?“坚阴”可理解为使阴液坚强起来,但不是甘味药的直接补阴作用,故类似于补,但又非同于补。《内经》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本草备要》云“苦能泄热而坚阴,泻中有补也”,  相似文献   

18.
牡蛎为海生介类药物,其质重,咸涩而凉,归肝、胆、肾三经。重可去怯,咸能软坚,涩可收敛,故功擅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海药本草》谓其:“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伤寒论》中用牡蛎有6方(次)。该药在方中的配伍作用,除“同龙骨入  相似文献   

19.
竹茹《本草再新》:"味甘辛,性微寒,无毒。"《本草求真》:"入肺、胃。"《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本草经解》:"入膀胱、脾经。"《药品化义》:"入胆、胃二经。"笔者临床善用竹茹组方治疗重病、久病之呕吐,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大蓟出自《本草经集注》。为菊科(Compositae)管状花亚科菜蓟族(Cvnareae)蓟属(Cirsium Mill.)植物C.japonicum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和根。其性凉,味苦甘。对于大蓟的归经认识较不统一:《滇南本草》:“入肝、脾、肾三经”,《本草新编》:“入肺、脾经”。现多数医家认为人肝、脾经。《中药大辞典》言其有:“凉血,止血,祛痰,消痈肿。治吐血,衄血,尿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