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再灌注早期应用腺苷对离体缺血鼠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体大鼠工作心脏模拟体外循环缺血停搏120分钟,观察复灌早期1μmol/L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示实验组心功能恢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酶释放减少,冠脉流量增加;再灌45分钟,心肌ATP含量明显回升。提示复灌早期,腺苷通过改善心肌灌注,增加ATP生成等对映血再灌注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柯俊  孙宗全  付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2):1476-1477,I0021
目的探讨特异性Na^+/H^+交换抑制剂卡立泊来德(Cariporide)加入停搏液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即对照组(停搏液为改良St.ThomasⅡ停搏液)和实验组(停搏液为加入Cariporide的改良St.ThomasⅡ停搏液)。离体鼠心在改良Langendorff灌注模型上30min预灌注,60min停搏,30rain再灌注,监测心脏缺血前及复灌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酶CK—MB、LDH变化,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评价心肌保护效果。结果再灌注后,实验组心功能、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酶CK—MB、LDH的漏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异性Na^+/H^+交换抑制剂Cariporide作为停搏液的辅剂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低温缺血心肌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观察超前缺血(preconditioningwithischemia,PCI)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发现(1)心肌细胞经PCI后,其ATP含量及培养液LDH无明显变化;(2)经PCI诱地的心肌细胞,持续3h缺糖,缺氧,其ATP消耗较对照组显著减少,(3)复灌期PCI组ATP含量增加,LDH下降,(4)在各时相(Ca^++)i与对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在离体鼠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异丙酚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rff离体鼠心脏模型,将30只SD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用K-H液恒温恒压持续往离体鼠心脏主动脉逆行流80分钟;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用K-H液预灌注20分钟,常温全心停灌30分钟,再用K-H液恢复灌注30分钟。50μmol/L异丙酚组(PI组)、25μmol/L异丙酚组(P2组)和脂肪乳剂组(IN组)从预灌第1  相似文献   

5.
地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细胞生化、心脏收缩性能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来探讨地氟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Langendorff离休大鼠心脏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各10只,常温全心停灌30分钟,再灌注30分钟。结果 停灌前给1MAC的地氟醚可以明显降低心肌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和减轻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损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抑肽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索大剂量抑肽酶对缺血再灌注离体鼠心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抑肽酶组(A),对照组(B)。制成离体鼠心工作模型,分别用含有抑肽酶(1×106KIU/L)和不含抑制肽酶的克氏液灌注30min,缺血停搏40min,复灌30min。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肌磷酸激酶含量、心脏干湿重比,对心肌超微结构作定性观察。结果 再灌注后,A组心功能、冠脉流量的恢复、超微结构的改善明显优于B组,肌磷酸激酶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大剂量抑肽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丙泊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具有两重性,多数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使心肌功能得到恢复,损伤的结构得到修复。但是有时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心肌功能恢复,反而加重心脏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ischmia—reperfusion injury)。临床上,心肌再灌注损伤常出现在心肺复苏、体外循环、动脉搭桥术后,表现为心功能低下、严  相似文献   

8.
滤除白细胞含血心肌保护液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滤除白细胞含血心肌保护液对心肌再藻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20例心肺转流术患者,采用中度低温含血心肌保护液持续顺行灌注,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未用白细胞滤过器;实验组:于含血心肌保护液通路加用白细胞滤过器。测定实验组滤过前、后血细胞的变化,升主动脉阻断前5分种、升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1小时两组血清丙二醛水平,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应用持续左心功能监测术后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地氟醚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地氟醚预处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0例心肌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地氟醚观察组与芬太尼对照组,观察血浆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化,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细胞形态变化及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观察组再灌注后血浆LPO与CK-MB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SOD活性相对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阿米洛利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例心内直视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10)和实验组(Ⅱ组,n=10)。Ⅰ组采用冷高钾停搏液,Ⅱ组于停搏液中加入阿米洛利(amiloride)。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自动复跳率和心房颤动转窦率高,血流动力学恢复好,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轻及CPK释放量少。提示Na+—H+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具有明显抗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吗啡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目的 探讨吗啡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TTC染色梗死心肌。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吗啡对冠脉流量(CF)、心率(HR)、左室压力(LVP)、左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LVP/dtmax)及心梗范围的影响,并观察纳洛酮和glibenclamide对吗啡作用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离体大鼠心脏的CF、HR、LVP和LVP/dtmax显著下降(P<0.01)。缺血前给予吗啡可以使缺血/再灌注后HR、LVP和LVP/dtmax显著恢复(P<0.01),心梗范围显著缩小(P<0.01)。吗啡不能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离体大鼠心脏的CF(P>0.05)。分别给予纳洛酮和glibenclamide可以完全取消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 吗啡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吗啡是通过心肌局部的阿片受体及心肌细胞的KATP通道介导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对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组(RP组).经胸骨下段切口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监测心电、左心室压力,比较心律失常评分、左心室压力变化率、左心室压峰值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等.结果 再灌注早期RP组心律失常评分为(1.50±0.97),与IR组(2.33±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的左心室压峰值及变化率均介于S组与IR组之间,但与I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S组的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P与IR及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心肌缺血期肢体缺血处理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减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KCOs)吡那地尔(Pinacidil)药物预处理对常温及低温犬体外循环(CPB)晶体高钾停搏液间断灌注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18条犬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条,分别建立犬的常温及低温CPB全心缺血Pinacidil预处理模型。对照组(A组):低温CPB,主动脉根部灌注4℃St.Thomas停搏液(K~+16mmol/L)10ml/kg,阻断30min复灌一次(1/2首量);B组:常温CPB,主动脉根部灌注37℃含氧Pinacidil液(0.083mg/kg);C组:低温CPB,主动脉根部灌注液同B组。三组心脏均接受60min缺血和30min再灌注。阻断主动脉前,开放后15min、30min测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循环5min,阻断循环30min、60min及开放循环20min于左心室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腺苷酸含量。结果 再灌注期间C组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好于A、B组(P<0.01),而B组又较A组好(P<0.01)。缺血及再灌注期间C组心肌的ATP含量也明显高于A、B组(P<0.01),B组又高于A组(P<0.01)。结论 Pinacidil预处理时对CPB下缺血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低温的效果优于常温。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单独应用冷停博液与缺血预适应及冷停博液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3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7只),均在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实验组在阻断循环前实施5分钟-10分钟方案的缺血预适 ,对照组只进行转机和冷停博液灌注,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阻断循环后阻断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冠脉梗阻模型,在开放主动脉交楹开前降支阻断带,模拟CABG过程。结果:缺血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适应对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停灌/再灌组(I/R);预适应组(IPC);后处理组(Post-con);预适应加后处理组(IPC+Post-con),行Langendorff心脏灌流。观测血流动力学,心肌梗死面积,CK、LDH、SOD、MDA,超微结构,细胞凋亡,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I/R比较,IPC、Post-con和IPC+Post-con均能显著减小梗死面积(分别为:46.34±2.80,24.20±2.31、24.40±2.39、25.58±3.15,P〈0.01),减少凋亡指数(分别为:1.84±0.44,1.02±0.41、1、10±0、37、0.96±0.27,P〈0.05),且3组之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和Post-con均能改善心脏缺血再灌注后的梗死面积,抗凋亡,但两者联合应用并不能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缺血预处理对肠源性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E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正常对照组。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0和乳酸脱氢酶(LDH);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用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复灌早期细胞增殖与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和假手术组(SO),利用肝原位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复灌后0、1、2、4 h取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肝细胞Ki67抗原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在复灌后0、1 h,IP组肝细胞Ki67表达率明显增高[(28.86±6.34)%比(19.40±5.35)%,(46.82±9.80)%比(22.40±5.08)%,P<0.05],同时可见IR组复灌后2h Cy- clinD1蛋白始有表达,而IP组在复灌开始时即有表达。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促进肝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细胞增殖与Cyclin D1的表达,可能是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前列地尔乳剂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脂肪乳剂 (Lipo PGE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的影响。方法 应用Langendorff鼠心脏灌注模型 ,将 3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 (A组 )、再灌注时K H液加Lipo PGE1组 (B组 )、停跳液中加Lipo PGE1组 (C组 ) ,各组分别平衡灌注 2 0min后灌注冷晶体停搏液 ,2 5℃缺血 5 0min ,再灌注 60min ,观察比较各组心肌I/R前后心率 (HR )、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力变化速率 (△dp/dt)、冠脉流量 (CF)、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 (CPK)、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及再灌注后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和ATP含量的变化、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Lipo PGE1改善心肌I/R后的收缩功能、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ATP含量 ,促进SOD活性恢复 ,减少心肌细胞CPK和LDH的漏出及MDA的生成 ,减轻了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 Lipo PGE1通过其抗氧化和扩张冠脉作用可减轻MI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