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亚临床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社区干预效果。方法对60例符合亚临床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家长进行社区健康促进干预。结果干预组患儿的BAL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比对照组明显下降,t=5.525,P<0.001。结论积极的健康干预,对减少亚临床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提高治愈率具有贯彻抓早、抓小、抓彻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检的11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详细的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并取指尖血进行BALP的检查,结合BALP检验结果,明确诊断。结果:试验组大于250μ/L的患儿有30例,占27.2%;对照组大于250μ/L的患儿有6例,占5.4%,两组婴幼儿BALP测定的含量差异明显。试验组排除佝偻病患儿有48例,亚临床诊断22例,明确诊断佝偻病的有34例,占总数的30.9%;对照组排除佝偻病诊断患儿有88例,亚临床诊断14例,明确诊断佝偻病的有8例,占总数的7.2%。结论: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密切的关系,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预防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本辖区内6所公立普通小学1~3年级(6~11岁)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学生进行ADHD筛查,将诊断为ADHD患儿及其家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短效盐酸哌甲酯片并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及教师进行系统授课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家长和教师对ADHD知识的知晓率变化情况,以及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纳入ADHD患儿71例、家长71对、教师31名,试验组纳入ADHD患儿68例、家长68对、教师34名,两组患儿、家长及教师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教师及家长对儿童ADHD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教师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均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的家长与试验组教师和家长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SNAP-IV量表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ADHD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维生素D缺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儿科住院的11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按血BALP结果分为3组,正常组(< 200 U/L)18例,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组(200~250 U/L)33例,佝偻病组(> 250 U/L)67例?对3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11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BALP正常的18例(15.3%),BALP 200~250 U/L的33例(28%),BALP > 250 U/L的67例(56.7%)?毛细支气管炎合并佝偻病患儿住院时间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较正常组及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常合并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可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程延长,在临床上应加强对这个年龄段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生活习惯养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生活习惯及遵循医嘱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均有提高,该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敏 《大家健康》2014,(1):355-35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将我社区在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登记的11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疾病知识知晓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感染科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猩红热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猩红热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施以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感染科知信行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家长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后,两组家长疾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家长的屈服和回避得分均低于干预前,面对得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屈服和回避得分低于对照组,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感染科的猩红热患儿家长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其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其应对方式,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本辖区内6所公立普通小学1~3年级(6~11岁)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学生进行ADHD筛查,将诊断为ADHD的患儿及其家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短效盐酸哌甲酯片并对其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及教师进行系统授课培训。观察培训前后家长和教师对ADHD知识的知晓率变化情况,采用《斯诺佩评估量表》(简称SNAP-IV量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纳入ADHD患儿71例、家长71对、教师31名,试验组纳入ADHD患儿68例、家长68对、教师34名,两组患儿、家长及教师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教师及家长对儿童ADHD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教师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的家长与试验组教师和家长对ADHD知识知晓率状况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SNAP-IV量表得分均有明显下降,且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医教结合模式对儿童ADHD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头部亚低温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前后神经行为情况(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1%比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BN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头部亚低温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HIE患儿护理中,可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神经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佝偻病简易诊断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液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与分析临床表现,探讨婴幼儿佝偻病简易临床诊断的指标及其价值.方法有维生素D摄入不足病史和佝偻病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的0~3岁儿童83名,测定末梢血BALP含量,对BALP含量≥250U*L-1并出现骨骼改变的小儿,给予英康利1支(含维生素D30万IU)口服,1个月后复查血BALP含量.结果婴幼儿年龄越小,BALP阳性率越高;BALP阳性与骨骼改变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患儿BALP检测的敏感度高于骨骼检查;骨骼改变以次要体征肋外翻和前囟门增大为主,伴骨骼改变的婴幼儿经维生素D治疗效果明显.结论维生素D缺乏病史、佝偻病症状和BALP阳性3个指标可作为婴幼儿佝偻病活动期的简易诊断指标,骨骼改变不宜分主要和次要体征,骨骼改变可作为佝偻病激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进行干预的和未干预治疗的亚临床型佝偻病进行比较和评估。方法 对 6个月~ 2岁的健康儿童进行登记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 (BLAP)测定 ,将BLAP >2 0 0IU/L的亚临床型佝偻病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治疗组进行干预治疗 6个月后复查和统计 ,2组比较佝偻病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结果 亚临床型佝偻病发病率为 2 3 8% ;佝偻病发病情况 :2组儿童中佝偻病症状相比较 ,多汗、夜惊发生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烦躁不安这一症状的差异不如前 2者明显 (P <0 0 5 ) ;在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中 ,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下呼吸道感染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及时发现和治疗亚临床型佝偻病不仅可以降低越冬后因光照不足而发展为佝偻病的机率 ,而且可以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能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483例可疑维生素D缺乏的3岁内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12个月组(n=275),13~24个月组(n=136),25~36个月组(n=72),对比三组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分析佝偻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 :0~12个月组患病率为50.5%,13~24个月组患病率为39.7%,25~36个月组患病率为23.6%,三组比较0~12个月组患病率高于13~24个月组,而13~24个月组患病率高于25~36个月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12个月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为50.5%(139/275),13-24个月组为39.7%(54/136),25~36个月组为23.6%(17/7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儿童佝偻病主要症状与体征为方颅、肋膈沟,发病率45.7%,其次为单纯神经精神症状及枕秃,发病率21.4%,第三为方颅、肋膈沟合并鸡胸、肋串珠,发病率16.7%;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出生体重、孕周、双胎、喂养方式、正常添加辅食、合理补充维生素D、光照时间、营养不良、肥胖、晒照皮肤面积、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留守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重在预防,而了解其影响因素对于针对性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宁市江南区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佝偻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全年在该社区进行健康检查的3678名0~3岁儿童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母亲进行佝偻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佝偻病的患病率为27.3%,佝偻病患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其发病与母亲孕期缺VitD、早产、出生低体重、喂养方式、日光照射时间及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佝偻病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佝偻病的预防知识,合理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报道1987~1989年广西阳朔县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的效果.结果:(1)婴儿期早期综合防治后发病率比防治前下降了95.1%,病期均为轻型,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保护率为86.1%,三种投药法效果差别不大,采用每季投药法简便易行.(2)胎儿期投药预防效果不明显.(3)婴幼儿期综合防治后发病率比防治前下降了68.1%,病期也均属轻型.  相似文献   

15.
张炬光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33-1234
目的评价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66例婴幼儿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 966例婴幼儿中检出佝偻病治疗水平132例,阳性检出率为13.66%。其中,男孩检测617例,检出佝偻病治疗水平70例,阳性检出率为11.35%;女孩检测349例,检出佝偻病治疗水平62例,阳性检出率为17.77%。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检测方法简单,能够为佝偻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晚发性佝偻病及锌缺乏的关系。方法 观察 1994年 9月至 1996年 11月间 6 0例 5岁以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 5 6例健康儿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锌含量及左腕骨X线放大摄影片的骨龄发育。结果 观察组血清钙、磷、锌较对照组低 ,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 37例合并晚发性佝偻病 ,31例合并锌缺乏症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经应用VitD3、锌剂治疗后其血清钙、磷、碱性酶、锌及左腕骨X线异常于 3个月内恢复 ,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表明做好晚发性佝偻病及锌缺乏症的防治是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实施效果评价。方法收集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4年与2015年两年儿童保健门诊参加健康体检的215例0-36个月儿童的体检档案,其中2014年体检儿童107例定义为对照组,2015年体检儿童108例定义为观察组。2015年1月开始对观察组儿童实施健康管理规范。比较两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贫血及佝偻病的发病率变化。结果观察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贫血及佝偻病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0-36个月儿童应用儿童健康管理规范进行健康档案管理,显著改善了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效减少了儿童贫血、佝偻病的发病率,值得各基层社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儿,年龄5~14岁,均有间歇性下肢疼痛,曾被误诊为生长痛。经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确诊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本组应用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总异常率分别为86%(74/86)和54%(4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3,P〈0.01),有效率为100%。结论 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以间歇性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生长痛。血清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可作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效果。方法我院采取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年。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5.01%)较对照组(11.17%)明显下降,而且没有发生中重症病儿。结论应用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方法选自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本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年龄≤3岁,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分布与观察组无差别的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共86例,作为对照组,作临床评估及BAIP检查,必要时作腕骨X线摄片检查。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BALP,判定有无佝偻病及是否为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结果观察组中佝偻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15.0315,P〈0.01)。结论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维生素D缺乏亚临床状态有关,对于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佝偻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