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指妇女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消失,真菌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真菌学检查又示阳性者为VVC复发,如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者则称RVVC;是目前妇科常见的多发性、顽固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吴展  蒋琰瑛  祝建军 《浙江医学》2006,28(3):210-21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病引起的一种常见外阴阴道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患者在VVC的基础上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1年内发作4次或以上称为RVVC。VVC患者经治疗后5%-10%复发。现对我院门诊的RVVC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 ,采用念珠菌直接镜检和培养的方法将 15 6例患者中阳性者分为 RVVC组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VC)组 ,阴性者为对照组 ,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克霉唑乳酸配方阴道栓和制霉菌素治疗 RVVC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使用抗生素、阴道冲洗、口服避孕药、妊娠是 RVVC的危险因素 ,克霉唑乳酸配方阴道栓可有效预防 RVVC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虞丰  周晔  何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3):2921-2923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耐药情况。方法运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594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14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480例。结果114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104株(91.22%),光滑念珠菌6株(5.26%),热带念珠菌3株(2.63%),近光滑念珠菌1株(0.88%),与VV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的念珠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98.25%)>两性霉素(97.37%)>酮康唑(55.26%)>咪康唑和伊曲康唑(36.84%)>氟康唑(23.68%)>特比奈芬(10.53%)。RVVC与VVC组比较,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0.1);酮康唑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RVVC组优于VVC组;咪康唑和特奈比芬的敏感率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RVVC组明显低于VVC组。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其次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光滑念珠菌等。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鉴于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建议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药物,临床治疗VVC必须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首次发作或首次就诊是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时期,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赵金云  张居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3):1124-1126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一种复杂形式,系指12个月中确实发作4次或4次以上有症状的VVC[1]。据估计5%的成年妇女患有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通过实验室检查、镜检加培养确诊为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7月健康体检的女性、VVC患者、RVVC患者各20例,采集阴道灌洗液,半定量RT-PCR测定MBL-mRNA表达情况。结果:阴道局部MBL-mRNA的表达VVC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RVVC患者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结论:VVC患者阴道局部MBL-mRNA高表达说明MBL参与了局部免疫反应,其在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阴道局部MBL-mRNA的低表达可能和RVVC反复发作不易治疗有关,提示有必要对MBL水平低下者进行MBL临床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每年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4次及以上或发生与抗生素治疗无关的VVC3次以上者称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病(recarrent voulvovaginal candidiasrs RVVC)有5%的妇女反复发生VVC,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我科门诊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疗RVVC30例,本文着重对病人的门诊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阴道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量的差异以及NETs含量对阴道炎病程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10月30日期间在杭州市妇产医院就诊的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已婚妇女193例进行研究,其中单纯性VVC患者120例,RVVC患者73例。 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阴道涂片中均找到NETs,单纯性VVC患者治疗前NETs+级41例,++级60例,+++级19例,RVVC患者治疗前NETs +级50例,++级20例,+++级3例,2组比较,单纯性VVC组患者NETs平均含量高于R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32,P<0.05)。单纯性VVC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复查,NETs+级41例,念珠菌转阴患者30例,转阴率为73.17%,NETs ++级患者60例,念珠菌转阴患者56例,转阴率为93.33%,NETs +++级患者19例,念珠菌转阴患者18例,转阴率为94.73%,NETs ++级、+++级患者治疗后7 d念珠菌转阴率高于NETs+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6.774,均P<0.05)。 结论 NETs参与念珠菌阴道炎的免疫反应,念珠菌阴道炎的治愈时间及复发和NETs形成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局部免疫状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局部免疫状态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和R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gE的浓度及IFN-γ、IL-4的表达水平,以健康体检妇女为对照组。结果:①IgE浓度测定:RVVC组IgE浓度明显高于VVC组和对照组(P〈0.05),VVC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因子测定:VVC和复发VVC的妇女阴道灌洗液中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VVC组较VVC组的IL-4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FN-γ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局部免疫状态异常可能与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VC(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同RVVC(复发性VV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患者12365例,针对所有患者实施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在该研究的12365例患者中。患有VVC疾病的患者例数为500例(4.04%);表现出RVVC患者例数为30例(0.24%)。针对VVC患者以及RVVC患者认真实施调查登记以及相关分析。结果针对RVVC患者同VVC患者二者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选择激素、选择抗生素、选择避孕药、实施替代治疗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出现RVVC的情况同患者表现出局部免疫异常具有密切的关系。针对以往用药进行分析发现,RVVC患者同VVC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患有VVC疾病或者表现出RVVC的情况后,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患者出现RVVC同患者出现局部免疫异常表现出一定的关联,对此针对RVVC患者,需要合理选择敏感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实施疗程巩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的方法(在常规抗真菌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方剂"扶正抗菌方"口服治疗两个月),能否有效提高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的远期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对RVVC患者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就诊的生育年龄的RVVC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取敏感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及巩固治疗,疗程为半年.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疗组在巩固治疗的初期加用中药方剂"扶正抗菌方"治疗两个月.患者开始治疗前及巩固治疗开始后的2个月末采集阴道灌洗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阴道局部IL-4及IFN-γ浓度.结果至2010年6月,共有90例完成随访,其中综合治疗组46例、对照组44例,随访率为86.5%.随访时间最短17个月,最长41个月.在17~41个月的随访中,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41.3%、65.9%,综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8.5±2.9)月、(2.6±2.2)月,综合治疗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IFN-γ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IFN-γ及IL-4水平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扶正抗菌方"能明显改善RVVC患者阴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功能,使复发率显著降低,复发时间显著延长,有效提高RVVC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依据。方法120例患者依据病史分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RVVC)60例(病例组),偶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者(VVC)60例(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120株念珠茵中白念珠茵占80.83%,非白念珠茵占19.17%。RVVC组中自念珠茵占73.33%;VVC组中为白念珠茵占88.33%,RVVC组白念珠菌所占比例明显低于V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氏0,05)。60株RVVC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3.33%、95.00%。结论白念珠茵仍是VVC、RVVC的主要致病菌,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发病的危险因素和相应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断治疗RVV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230例RVVC患者为RVVC组,以同期收治的248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为VVC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VVC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比较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四种RVVC常规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及药敏性.结果 与VVC组相比,RVVC组有更高的比例有未控制的糖尿病、阴道病史、流产史、抗生素应用频次高、口服避孕药、应用免疫抑制剂、偏好紧身化纤内裤、长期使用护垫和宫内节育器,且有阴道反复冲洗及长期焦虑抑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未控制的糖尿病、阴道病史、流产史、和抗生素应用频次高、口服避孕药、免疫抑制剂应用、紧身化纤内裤、护垫长期使用和宫内节育器是RVV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以两性霉素B最优,且与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的药敏性最高,且与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VC的易感因素复杂多样,包括疾病史、用药史和不良行为习惯等.RVVC的临床治疗药物应用方案并不一致,但临床医师应重视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针对RVVC发病危险因素对症治疗,从而提高RVVC的治愈率,减少RVVC的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同时进行支原体检测与相应治疗,探讨支原体感染对诱发RVVC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3年收治的250例诊断为RVV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0例)与对照组(150例),实验组入组同时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实验组RVVC合并支原体阳性者(实验1组)同时予常规抗真菌及抗支原体治疗,实验组RVVC合并支原体阴性者(实验2组)仅给予抗真菌治疗;对照组不检测支原体,治疗仅给予常规抗真菌治疗。结果实验组中,69%患者(69例)同时合并支原体感染,2者同时治疗后治愈率为92.75%(64例);实验组中支原体阴性者,治愈率为90.32%(28例);对照组治愈率为40.67%(61例)。实验1、2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对诱发女性生殖道RVVC有一定作用,给予同时治疗可以降低RVVC复发率。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刘朝晖  廖秦平 《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34-1234,1237
目的 了解中国妇科/计划生育门诊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及复发性VVC(RVVC)的发病情况及两者发病相关因素、既往用药和本次用药治疗的比较。方法 对全国14家医院妇产科同天就诊的3590名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真菌学镜检,对VVC患者及RVVC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和分析。结果 (1)3590名患者当中,VVC、RVVC的发病率分别为11.60%和0.58%。(2)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相比,在卫生习惯或应用激素、抗生素、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特殊性,它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3)在既往的用药中,RVVC患者与普通VVC患者在应用局部药物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的几率要高于普通VVC患者。结论 VVC尤其是RVVC对妇女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R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的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应该对RVVC的患者尽可能选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一定要长疗程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7.
女性STD患者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清  吴丹  农光鲜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0):1279-1281
目的探讨女性STD患者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复发原因及与STD的相关性。方法对130例RVVC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性病检查,对350例女性STD患者只进行性病检查。结果RVVC复发因素在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较频、患病后未禁止性生活、合并其他STD、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中所占比例较高;各种性病阴道念珠菌检出率以尖锐湿疣最高(72.31%),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最低(26.53%、19.05%)。两组阴道念珠菌培养,主要分离出白念珠菌(75.38%,81.55%),非白念珠菌有上升趋势,分别为26.15%和1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性传播是RVVC复发的重要因素。RVVC与STD具有明显相关性,故在RVVC确诊之前必须常规作性病检查,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阴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VVC患者5例、RVVC患者5例及健康育龄期女性2例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样品中细菌总DNA,扩增16S r RNA V4区基因,比较三组的菌属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VVC患者乳杆菌属比例显著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菌群Alpha多样性也明显增加(P0.05)。RVVC患者乳杆菌属主要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约占80%。结论 VVC组阴道菌群乳杆菌属比例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丰富度增加。RVVC组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