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子和护理对策。方法:NICU扩建后,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更新,针对2002年6月~2005年8月院内感染存在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结果:2005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病人院内感染率较2002年6月-2005年8月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玉霞 《中外医疗》2010,29(10):76-76,79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做好NICU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对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及NICU的管理水平至管重要。本文分析探讨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讨论医院内感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4年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以来,十分重视其监控工作。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所以了解我院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对我院3年来NICU的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成立NICU,总面积为60平方米,床位12张。设备较陈旧,布局不合理,床间距不符合院内感染要求,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院内感染率比较高。共发生的25例院内感染中,肺炎10例,占40%;肠炎7例,占28%;脐炎3例,占12%;鹅口疮3例,占12%;其他2例,占8%。2006年经过改进,NICU总面积达到了130平方米,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得到了更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见表1。表12004年2006年院内感染发病率比较年度新生儿例数院内感染数院内感染率(%)20041822513.72006715577.9注:2004年与2006年感染率比较,P<0.05。2NICU感染的高危因素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 200例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发生感染的概率、部位以及病种等进行统计,对重症监护室内的医疗设备、空气、医护人员的手部等消毒情况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1 200例新生儿中出现感染的患儿有58例(4.83%),男女患儿院内发生感染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最高,为34.48%(20例),其次是下呼吸道感染18.97%(11例),胃肠道感染15.52%(9例)。消毒合格率最低的为推车表面48.00%,其次是工作人员手部60.00%;合格率为100.00%的有床上用品、负压引流瓶以及湿化瓶。不同疾病新生儿院内感染概率最高的为败血症20.00%,其次为活力不足6.67%,吸入性肺炎5.41%。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应进行有效的护理,尤其是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肠道护理,做好消毒工作,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防治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控制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针对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科学施护,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率。结论 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韦丽飞 《华夏医学》2003,16(2):246-248
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 ,伴有感染甚至多重感染及对感染具有高度易感性 ,如不做好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会增加院内感染率。我科监护室在 1999年曾连续发生 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 1例绿脓杆菌院内感染 ,感染率是 10 .11%。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加强管理 ,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现对 1999~2 0 0 0年监护室内的空气、物表、器械及医务人员手上微生物检查结果及患者的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监护室收治患者 2 67例 ,其中进行机械通气 3 2例 ,病种分布为呼吸衰竭 4 7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65例 ,肺性脑病 16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病人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近年来收治的86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危险因素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道,发生率分别为53.5%、24.4%、15.1%;经积极对症护理,高龄、ICU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较多、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使用时间较长等均是导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感染均消失。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感染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新生儿危重病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正确有效地预防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大大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方法通过对临床住院新生儿患儿进行调查.结果查找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结论新生儿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医源性感染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医学》2018,(3):262-263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600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为24.6%,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护理人员配备、护理决策等因素有关。结论合理配备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对病房环境进行严格管理,提高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带来弊端的意识等措施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影  乔艳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220-220
目的:调查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帮助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方法:通过对长春某医院重症监护室(NICU)1990年度相对隔离室改进后与20H03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的比较,以及1990年度院内重症监护室感染疾病的分布,制定加强在职教育,加强呼吸道管理、基础护理,强化医院消毒效果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防治措施,减少NICU患儿院内感染的机会,应用临床信息系统提高护理质量。结果:科学性、先进性的预防控制管理网络,降低了院内感染率。结论:NICU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监控区域。对病室的改制,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了院内感发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158-161
目的 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8 年1—12月未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时设为对照组,将我院2019 年1—12 月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后设为试验组,统计两个时间段院内感染总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目标性检测与防控情况及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情况,分析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院内感染中的预防与控制效果。结果 ①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0.66%,试验组发生率为0.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多重耐药菌感染检出率为0.61%,高于对照组的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比较,在限制级抗生素送检率和特殊级抗生素送检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的ICU 目标性监测感染率和新生儿病房感染监测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设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尤其是对ICU 和新生儿病房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平台开设还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预防和控制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宁  杨雪松 《中国医院》2008,12(11):10-12
目的:预防与控制手术患者手术后的医院感染,降低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方法:加强手术器械消毒供应质量管理、手术室内部的医院感染管理、临床科室对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及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目标监测五个方面的工作,多部门、多科室紧密协作,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结果:通过全过程质量控制,降低了手术患者的感染率。结论: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多个层面,诸多环节,需要医院各相关部门、科室紧密协作,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绿色医疗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都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改善就诊环境,保障清洁的医疗和畅通的医疗服务流程,减少病人在医院内的感染风险,减少医源性感染和伤害,以保障医患安全,是医院感染管理和绿色医疗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本文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和绿色医疗的关系,以及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应该关注和改进的九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达到实现绿色医疗要求,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两个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8月1周内发生的8例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两个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例次感染率由28.12%下降到12.50%。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35.0%上升到80.0%。结论医疗设备污染及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可能是这次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强化手卫生、环境及设备消毒能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综合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采取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调查,用AS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监测对象共907例,发生医院感染204例(21.03%),223例次(22.99%)。其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4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6.70‰;经ASIS调整后的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0‰,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7.80‰。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27.76‰,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率8.40‰,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2.00‰。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大芬 《西部医学》2009,21(4):679-680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和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对策。方法对发生医院感染的151例ICU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0.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约占60%,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为主,并与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等有关。结论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作为重点部门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易感因素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控制和减少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新华 《中国医院》2006,10(9):54-55
论述和总结了医院通过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类型及相应的病原菌分布,查找感染的途径及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提供管理对策。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并结合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某院近3年≥60岁的住院患者1 370例,按照设计表格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出院后再次进行回顾调查。结果感染患者69例,感染率为5.04%;感染例次70例,平均感染例次率5.11%;患者年龄均偏大,原发疾病较多,病情较重,住院时间较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泌尿道和胃肠道感染次之。真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尿路感染患者中导尿操作者发生比例高,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比较普遍。结论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呼吸道感染高发,是医院感染监测、预防的重点人群。对原发疾病复杂、施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要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开展有效监测可明确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减少感染提供预防策略,最终使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将近年在国际医院评价中出现的一种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追踪评价方法,引入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评价,介绍了追踪方法学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医院感染的病例追踪内容,医院感染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追踪评价和建立追踪评价的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应用追踪方法学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意义进行了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将2016.06.01日-2017.06.01日在本院口腔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时间分成两组,50例一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针对性防控措施.对比两组院内感染情况和各项指标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空气质量、消毒液、器械使用、手部卫生合格率依次为100.00%、98.00%、100.00%、98.00%,都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从制度、器材、药品、环境等方面加强防控有利于控制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