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普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胃内pH的影响,研究其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及治疗措施。方法胃镜确诊DU病人30例,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艾普拉唑10mg,每日晨起口服1次;B组:艾普拉唑20mg,每日分2次口服(晨起及下午4时);C组:艾普拉唑20mg,每日分2次口服(晨起及下午4时)+法莫替丁40mg临睡前口服。所有病人用药治疗第5天连续24小时监测胃内pH值。结果与A组pH(4.8±0.6;4.6±0.8﹚比较,B组、C组病人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夜间pH<4.0的时间百分比A组(28.4±28.9﹚明显增高﹙P<0.05)。NAB发生情况A组5例,较B组2例,C组0例明显增多(P<0.05)。结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的抑酸作用强,抑酸作用随剂量增加呈递增现象,在使用艾普拉唑基础上夜间睡前服用法莫替丁,能明显减少NAB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夜间酸突破(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 NAB)发生的规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控制NAB的效率。方法 病例选自经本院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120例随机分配入4个治疗组各30例:A组奥美拉唑 20mg 每天1次;B组奥美拉唑 20mg 每天2次;C组奥美拉唑40mg 静脉推注,每12小时1次;D组奥美拉唑 20mg 每天2次,雷尼替叮 150mg 睡前口服。在第5天对入组患者进行24 h胃内及食管下段pH监测。结果 ⑴ 四组胃内24 h和夜间PH<4所占的时段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组与B、C、D三组差异有显著性,B、C、D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⑵ 四组NAB发生率(A组 76.9%, B组23.3%, C组16.7%,D组13.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组与B、C、D三组差异有显著性,B、C、D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⑶四组间NAB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⑷四组NAB发生的起始时间均较集中在22:00-0:00。结论 增加质子泵抑制剂用量或联用H2受体拮抗剂可使NAB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无论哪种不同治疗方案NAB一旦发生,其持续时间没有差异,NAB多发生在凌晨。  相似文献   

3.
成凤干 《吉林医学》2007,28(9):1117-111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商品名:瑞波特)治疗夜间酸突破现象的疗效。方法:对具有治疗夜间酸突破现象的患者行胃镜诊断,症状采用分级方法进行记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雷贝拉唑),对照组(奥美拉唑),共4周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NAB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3%(P<0.01)。结论:雷贝拉唑治疗NAB有效,可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夜间酸突破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并探讨防治的方法.方法 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B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40 mg, 1次/d;C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20 mg,2次/d;D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 +静脉滴注西咪替丁600 mg,1次/晚,于第6天早上监测患者24 h胃内pH值.结果 (1)D组患者无NAB发生,A组只有1例发生,C组有3例,B组有5例,D组NAB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2)4组患者的24 h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4 h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D组显著高于B、C组(P<0.01);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及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显著低于B、C组(P<0.01).24 h平均胃内pH值及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胃内pH值D组高于A组(P<0.05),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低于A组(P<0.05).(3)A、B、C、D 4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5%(1/20)、20%(4/20)、15%(3/20)和0,4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B组>C组>A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中单用奥美拉唑标准剂量多发生NAB,增加奥美拉唑用药次数、剂量及联用西米替丁可以降低NAB的发生,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例1,男,49岁。主因呃逆5d于2006年2月4日11:25入院。患者自诉5d前因进食凉食后出现呃逆、反酸,偶有恶心、呕吐,并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无腹痛、腹泻,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在当地诊所给予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查胃镜示食管溃疡(下段)、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院后曾查胸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左肺下叶支气管扩张。头颅CT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抑酸、氯丙嗪肌注后,患者1d后呃逆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胃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往往以抑酸为主体,而抑酸治疗往往又伴随一个较长的疗程。众所周知,胃酸是具有其生理作用的,长期的抑酸治疗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抑酸药物如何用?联合用药还是单独用药?剂量多少?疗程多长?这些问题为众多消化科医师所困惑!也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希望《中国消化内镜》能刊载一些如何正确使用抑酸药物的指导性文章。  相似文献   

7.
胃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往往以抑酸为主体,而抑酸治疗往往又伴随一个较长的疗程。众所周知,胃酸是具有其生理作用的,长期的抑酸治疗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抑酸药物如何用?联合用药还是单独用药?剂量多少?疗程多长?这些问题为众多消化科医师所困惑!也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希望《中国消化内镜》能刊载一些如何正确使用抑酸药物的指导性文章。基于此,《中国消化内镜》邀请了多位消化领域知名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座谈,共同提出了适度抑酸这一概念,并于2008年2、4、6、8、10、12期《中国消化内镜》上特辟专栏,就这一概念进行探讨和交流。此专栏拟请专家撰文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希望对广大临床医师在抑酸治疗方面能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也提供一个供广大读者讨论的平台,如广大读者在抑酸治疗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或不同的临床心得,欢迎给编辑部来信或来电,《中国消化内镜》期待您的参与!此栏目得到了众多消化内科专家和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贲门癌术后隧道式吻合和套入式吻合酸返流情况 ;方法 :对 2 1例隧道式和18例套入式食管下段、贲门癌患者术后 4~ 8周分别行胃镜、食管压力测定 ,食管 2 4hpH值监测并计算其症状指数 ;结果 :隧道式较之套入式吻合术病人在症状指数、吻合口压力、食管总的 2 4hpH <4的百分率、卧位pH <4的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食管下段贲门癌手术中 ,隧道式吻合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崔岩 《当代医学》2008,(15):138-139
目的 评价延胡胃安胶囊的疗效和对夜间酸突破现象(NAB)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四组.A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C、D组:在A、B两组的基础上分别加服延胡胃安胶囊(由云南保元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结果 (1)四组患者平均胃内pH值,平均中位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中位pH值及症状积分下降率比较:C组和D组明显优于A组和B组,A、B组之间,C、D组之间无差异.(2)NAB的发生率:G、D两组明显低于A、B两组(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具有相同的疗效,都不能避免NAB的发生.但在使用两者的基础上分别加服延胡胃安胶囊则能明显减少NA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希 《中国现代医生》2014,(14):138-14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活检胃窦组织快速尿素酶法及14C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监测,对监测确诊为Hp阳性的90例GERSD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进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服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诊断问卷评分(RDQ)、NAB发生率以及夜间22 h至次日8 h内pH<4.0占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 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AT)基因突变与食管癌及结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 SSCP及DNA同位素测序等技术 ,对 17例食管癌和 15例结肠癌患者的AT基因第 41~ 5 1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15例结肠癌标本的SSCP带型与正常对照组织无差异 ;17例食管癌标本中有 1例SSCP带型比正常对照组织多一条带 ,测序发现 ,该例标本在AT基因第 49外显子发生单碱基缺失。结论 :AT基因突变可能与某些类型的食管癌发病有关 ,但尚不能判断与结肠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李俊  张辉 《中外医疗》2009,28(1):54-55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患者述情情况的差异性。方法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分别对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患者述情情况进行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TAS量表的总分和因子1、因子3得分与胃溃疡患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述情障碍较胃溃疡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13.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的情况,了解两者的相关性。方法经胃镜、24h食道pH监测、^14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将50名Hp阳性不伴GERD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两组,A组(根除Hp组);B组(对照组):单纯抑酸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Hp根除及GERD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2%。疗程结束1周后,Hp根除者与对照组GERD发生率均为0;疗程结束3个月后,Hp根除患者中GERD发生率为8.7%,对照组GERD发生率为8.3%,两组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不会显著增加或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提示幽门螺杆菌可能既不具有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作用,也不具有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无明显相关性。溃疡治愈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可能与强抑酸剂停用后酸分泌反跳作用强化有关,而与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食管下段和胃迷走神经分布,对119例成人尸体进行解剖观察,并结合临床给予分型。结果:前、后干位膈上形成单干,高度分别(?)4.1±1.43cm,(?)2.5±:1.25cm,前干经裂孔时位食管前区,后干89.3%位右后区。119例中Ⅰ型50.4%,Ⅱ型5.04%,Ⅲ型32.8%,Ⅳ型11.76%。胃底支出现率:前干80%,后干59.6%,后者距膈下(?)1.6±0.88cm发出。测量80例鸦爪支起点距幽门中点距离,前支为7.05±1.44cm,后者8.11±1.57cm,后者略高。119例中解剖变异表现为:(1)前干缺如;(2)腹腔丛返回支;(3)前拉氏神经起源于肝支;(4)贲门小弯侧形成神经膨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新疆库尔勒不同地区、性别、民族、生活环境成年人消化性溃疡(PU)的检出率及与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感染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内地和大西北地区PU与HP感染的流行特点.方法:2000年7~12月对北京、库尔勒(塔里木石油工人)两地有上腹不适症状的患者1 802例,年龄在14~86岁,进行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和快速尿素酶(HPRUT)实验;取胃窦、胃体黏膜做病理(Giemsa染色)找HP,我院除上述方法外,还采用13C呼气实验,判断HP的感染.结果:(1)北京汉族、库尔勒汉族和维族患者十二指肠球溃疡(DU)检出率分别为9.2%、18.1%和23.1%(P<0.01);胃溃疡(GU)检出率分别为2.2%、5.0%和7.7%(P<0.01).(2)北京汉族、库尔勒汉族和维族男性患者DU检出率分别为10.3%、25.6%和25.0%(P<0.01);GU检出率分别为0.6%、8.1%和8.3%(P<0.01);女性的DU检出率分别为7.7%、8.7%、和19.7%(P<0.01);GU检出率分别为4.3%、1.1%、和6.6%(P<0.01).(3)北京汉族、库尔勒汉族和维族DU患者合并H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72%、84.4%和92.3%(P>0.05);GU患者合并H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50.0%、63.6%和75.0%(P>0.05).结论:库尔勒地区的PU患者检出率高于我院的PU患者检出率;两地相同性别间的PU检出率不同,库尔勒地区男性PU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北京PU患者;库尔勒地区女性PU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北京PU患者;两地间PU患者中合并HP感染的检出率相同,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地区不同、性别、民族不同和社会环境不同其PU的发病率不同,其病因是多层次、多因素、多水平的.  相似文献   

16.
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其影像诊断的关系(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分型与内镜、钡餐造影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钡餐造影、CT和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11例均为早期食管癌,鳞癌lO例,腺癌1例。病理分型:4例乳头型,4例斑块型,2例糜烂型,1例平坦型(隐伏型)。术前内镜检查发现病变10例,1例平坦型未发现。食管钡餐造影显示病变7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3例,另l例为平坦型。CT检查示食管壁异常5例,其中隆起型、斑块型各2例,另1例为平坦型。结论 内镜发现早期食管癌优于食管钡餐造影和CT。而食管钡餐造影和CT又为内镜和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下肢静脉曲张与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关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我院自1990年10月-2000年12月间共对452例(580条肢体)下肢静脉曲线患者进行了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其中男性276人,女性176人,年龄20-85岁,平均51岁,下肢静脉曲张病变分轻,中,重三度,深静脉返流的程度以Kistner标准分为5级,结果:580条肢体的造影结果经χ^2检验P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肢静脉曲张病变程度与伴随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程度无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与餐后低氧的关系。方法51例COPD急性加重期后的患者连续监测就餐前后SpO2,同时记录饮食情况并换算为各营养素的量。结果营养不良组COPD患者餐后SpO2低于餐前,降低幅度超过3%(P<0.05),进餐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物质摄入减少。SpO2变化与单位体质量总热量的摄入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度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与患者进餐后发生的缺氧、低氧血症有关,在营养支持中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干预就餐引起的相关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尿酸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沛艳  谢忠艳  薛凡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17-820
尿酸是嘌呤的代谢终产物,主要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再分泌,最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极少部分可由肠系膜细胞分泌入肠腔中。尿酸在机体内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尿酸是体内的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对细胞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产生促氧化作用,高尿酸可促进LDL氧化,增加脂质过氧化、氧自由基生成等。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加,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威胁着人类健康长寿,值得重视,应积极防治。本文就人肾脏尿酸的转运机制、转运体的机制及其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血瘀证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纳入的45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本信息和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及下肢动脉病变临床诊查。辨证分型为兼血瘀证组和无血瘀证组。对其中147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病变相关指标检测。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血瘀证之间的关系。结果近7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血瘀证。兼血瘀证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LEA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瘀证组(P〈0.01)。血瘀对DLEAD危险度估计的OR值为4.737。兼血瘀证组外周动脉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瘀证组(P〈0.01)。结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合并有血瘀。血瘀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