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发生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LADA患者102例,采用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及温度觉联合神经肌电图检测DPN的发生情况后分为DPN组(合并DPN者,n=49)和非DPN组(未合并DPN者,n=53),以同期2型DM(T2DM)合并DPN住院患者为对照组(n=49),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DM家族史、舒张压和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收集2组LADA患者住院期间DM并发症和合并症资料;分别抽取3组患者空腹及馒头餐试验后2 h静脉血,全血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离血清后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3组患者血清空腹C肽(FCP)和餐后2 h C肽(PC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酸酶抗体(GADA)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ADA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DPN组比较,DPN组LADA患者DM病程较长、PCP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DPN组LADA患者年龄较小,DM病程较短,HbA1c、FBG及HDL-C水平较高,BMI、收缩压、FCP、PCP、TG、SUA、CysC及RBP水平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病程(OR=1.129,95%CI为1.026~1.243)和PCP(OR=0.513,95%CI为0.270~0.975)是LADA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结论 较长DM病程、较低PCP的LADA患者更易发生DP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DPN分为T2DM组和DPN组,每组50例,并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GFAP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并分析DPN患者GFAP水平与空腹血糖、HbA1c及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空腹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T2DM组和DPN组,对照组、T2DM组、DPN组GFAP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DPN组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均慢于对照组,MMCV、PMCV均慢于T2DM组(均P<0.05)。DPN组患者血清GFAP水平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MMCV、PMCV、MSCV和PSCV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T2DM合并DPN患者GFAP水平升高,其可反映T2DM患者神经系统损伤情况,有助于DPN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C肽(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糖水平与2型糖尿病(T2MD)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分析其对T2MD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331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97例)和无并发症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服糖后不同时间C-P、血糖和HbA1c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HbA1c、C-P水平对T2DM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T2DM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2DM患者空腹C-P、FBG以及服糖后1、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组患者服糖后1、2、3 h的C-P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服糖后3 h血糖和HbA1c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均P<0.05)。服糖后1、2、3 h的C-P水平以及HbA1c水平对T2DM并发症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联合检测相对于单项检测对T2DM并发症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C-P和HbA1c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症发生有关,对T2DM患者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以通过动态观察两者水平变化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过程中脂代谢、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9例健康体检者(A组)以及4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B组)、48例单纯T2DM患者(C组)、46例T2DM合并1种慢性并发症患者(D组)、44例T2DM合并2种或以上慢性并发症患者(E组)的身高、体重以及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0 h Ins)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BMI、HDL-C、TG、FPG、HbA1c、0 h Ins及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HbA1c、TG、FPG和HDL-C是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346、3.654、5.219、4.561、1.813)。结论 T2DM患者血脂、血糖水平、Homa-IR和BMI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病情进展而呈现递增趋势。控制血脂和血糖水平可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血糖控制不佳T2DM合并肥胖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和BMI。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BMI、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28%,低于对照组10.26%(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改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徐欢  胡欣  温玉洁  莫子韶 《广西医学》2015,37(3):341-343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40例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T2DM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连用12周. 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FPG、2hPG、空腹C肽、HbA1c、BM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上述各指标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联素、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 例患者平均HbA1c、体重由治疗前的8.6%、74.4 kg,下降至治疗12周后的7.6%、71.1 kg,分别减少了1.0%、3.3 kg. HbA1c下降幅度与患者治疗前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既往使用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治疗期间无低血糖、无胰腺炎及不良免疫反应等发生. 结论 利拉鲁肽对血糖控制不佳超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体重,改善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40例确诊T2DM患者,其中120例单纯T2DM患者(DM组)和120例合并DPN患者(DPN组)。采集空腹8 h静脉血,采用电阻抗法计数外周血细胞,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酶法检测血脂,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比较2组各指标水平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与DM组比较,DPN组NLR值、中性粒细胞、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尿微量白蛋白(mAlb)、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显着增高(P<0.05),而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2 hPG、mAlb、TG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独立危险因素。当NLR切点为1.64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65和0.583。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NLR升高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可作为早期DPN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3—10月在本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接受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120例(T2DM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内糖尿病的控制目标,把T2DM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HbA1c≤7.0%)和疗效较差组(HbA1c>7.0%)两组,每组各6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员6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分别检测各组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血清铁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并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R、HOMA-β)。对比各组之间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三组BMI、血清铁蛋白、空腹胰岛素、HbA1c、TG、TC、HLD-C及HOMA-I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BMI、空腹胰岛素、HbA1c、TG、TC、HLD-C及HOMA-IR呈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2型糖尿病非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42例,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结果DPN组与DM组单因素比较,DPN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较DM组均升高,DPN组的2 h胰岛素(2h Ins)明显低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胰岛素(Ins)、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DPN做应变量,以单因素比较有差异的指标做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 A1c、ACR为DPN的危险因素。结论 DPN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病程、Hb Alc、AC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肌肉痉挛的频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9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36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肌肉痉挛量表评估的结果,分为肌肉痉挛组(n=65)、无肌肉痉挛组(n=71)。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压(MAP)、糖尿病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以及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总钙(Ca)、镁(Mg)、维生素D(VIT-D)水平等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合并肌肉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 47.8%(65/13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痉挛,其血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无肌肉痉挛患者(P=0.023),糖尿病病程亦明显延长(P=0.045);两组年龄、性别、吸烟率、饮酒率、BMI、MAP及血糖、HbA1c、空腹C肽、Scr、Ca、Mg、VIT-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长(OR=1.068,95%CI:1.008~1.131)和低血白蛋白水...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国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56-135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检查。结果:通过检查分析,病程、FPG、2hINS、FCP、2hCP、PBG、TG都有明显差异(P<0.05),TC、HDL、LDL差异不明显(P>0.05),62例T1DM患者中出现28例DPN,24例T2DM糖尿病患者中出现7例DPN。结论:DPN的影响因素较多,年龄、病程是DPN的主要危险因素,较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预防DP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处方饮食与单一处方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实行个体化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单一处方饮食+胰岛素治疗。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结果 营养干预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三餐后最大血糖波动幅度、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处方饮食可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监测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 病变(DP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T2DM住 院患者80例,通过测定振动感觉阈值(VPT)联合神经传导速度(NCV)诊断为DPN的患者60例,其余20例为 单纯T2DM组。60例DPN患者再通过有无肢体麻木、烧灼感、疼痛等症状分为有症状DPN组29例和无症状DPN 组31例。比较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 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 (APOb)水平;比较3组患者NO、AGEs水平差异。结果:有症状DPN组的FPG、PPG、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无 症状DPN及单纯T2DM患者( P <0.01)。无症状DPN组的FPG、PPG、HbA1c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患者( P <0.05)。 3组患者的TG、TC、LDL-c、HDL-c、APOa、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纯T2DM组比,DPN组 血清NO均明显下降,AGEs水平明显升高( P <0.01);2组DPN患者血清NO、AGE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临床上早期无症状DPN发病率高,NO、AGEs是其重要的生物信号和效应分子,早期检测有助 于了解神经病变的程度。控制血糖对减少DPN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不同胰岛素抵抗(IR)状态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存在IR分为IR组(n=60)和非IR组(n=30,A组),IR组又随机分为IR胰岛素治疗组(n=30,B组)和IR联合治疗组(n=30,C组),3组均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C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检测并分析3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 B、C 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显著长于A组,达标胰岛素日用量显著多于A组(P<0.05)。3组治疗后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2周后有4例患者血糖未达标,其余2组患者血糖均达标。3组患者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C肽、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CP)]均显著升高,IR指数[HOMA-IR(CP)]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HOMA-IR(CP)、HOMA-islet(CP)的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应进行胰岛β细胞功能、IR的评估,给予个体化治疗,对于存在IR的患者,在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同时,应积极给予胰岛素增敏剂,以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旨在建立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大鼠模型。方法 26只雄性SD大鼠经过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2)。模型组给予D12451高糖高脂饲料(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占比35%,脂肪的热量占比45%)喂养6周诱导胰岛素抵抗,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随后模型组按体质量给予3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缓冲液腹腔注射诱导胰腺特异性损伤,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缓冲液,48 h后测定模型组大鼠的随机血糖,大于16.7 mmol/L即认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造模成功。评价T2DM大鼠的一般特征,包括体质量、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定期监测其热痛阈的变化,判断早期DPN出现的时间,最后测定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率。结果 模型组大鼠经过高糖高脂饮食喂养6周联合STZ腹腔注射后,T2DM造模成功。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01),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均明显受损(分别为P<0.001,P=0.002)。模型建立成功后第17天,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热痛觉过敏(P=0.004),两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结论 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大鼠6周联合35 mg/kg的STZ腹腔注射可成功诱导T2DM模型,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缺乏,此模型在第17天左右出现早期DPN,其中小纤维的损害早于大纤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强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抑制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25例,强化血糖、血压控制;B组12例,A组基础上加用强化血脂治疗;C组20例和D组15例,在B组基础上分别加用维生素E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结果 A组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水平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浓度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均<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逐步校正年龄、性别、BMI、WHR、血糖和血压后,较高水平的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浓度与强化控制血脂相关(P<0.01).结论 强化控制血脂较未强化控制血脂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肥胖抑制素水平升高,肥胖抑制素可能与脂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107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48例口服阿斯匹林100mg/晚;B组59例维持原抗糖尿病治疗方案.经过12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血清hs-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INS)、空腹C肽、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FBG、HbA1c、INS、C肽、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hs-CRP降低(P<0.05),UAER升高,但P>0.05;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s-CRP、UAER升高(P<0.01).B组较A组hs-CRP、UAER升高(P<0.01).结论阿斯匹林可以降低T2DM患者血清hs-CRP,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52例T2DM 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神经病变组(DPN组,n=107)和非神经病变组(NDPN组,n=245),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Cys-c与VPT,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ACR)和血糖血压等指标的关系。将T2DM患者以Cys-c上四分位为切点分为高Cys-c组(n=89)和低Cys-c组(n=263),比较两组间神经病变患病率及VPT水平。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ys-c预测T2DM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佳界值。结果:DPN组血清Cys-c水平明显高于NDPN组(1.04±0.43 vs 0.80±0.25 mg/L,P<0.01)。T2DM患者血清Cys-c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ld urea nitrogen ,BUN) ,ACR,VPT﹑脉压(pulse pressure,P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ount,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呈正相关(分别r=0.410,0.115,0.613,0.433,0.291,0.300,0.156,0.129,0.282,0.314,0.236,分别P<0.05或P<0.01);与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DBP),eGFR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呈负相关 (r=−0.135,−0.647,−0.114,分别P<0.05或P<0.01)。校正性别,年龄,BMI,ACR和eGFR后,T2DM患者Cys-c与VPT仍呈明显正相关(r=0.235,P<0.01)。VPT,年龄,SCr﹑eGFR,PP ,ACR和HbA1C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Cys-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高Cys-c组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和VPT水平明显高于低Cys-c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ys-c和HbA1C是预测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ROC曲线显示:Cys-c界值为0.996 mg/L时,预测T2DM发生DPN的敏感度为43.9%,特异度为83.7%,ROC曲线下面积为0.663。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VPT关系密切,Cys-c>0.996 mg/L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增加,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肾病、高龄及高血糖或高血压所致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224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分为T2DM合并NAFL组(136例)和T2DM未合并NAFL组(88例),检测2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T2DM合并NAFL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游离脂肪酸、糖化血红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密度脂蛋白-C、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T2DM未合并NAFL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C较T2DM未合并NAFL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基础胰岛素的疗效,以及两者对患者其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77例)和基础胰岛素组(76例),分别在原有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或甘精胰岛素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基线时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以及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脂肪变性情况[用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表示]。结果 基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HDL-C、LDL-C、CAP值、基础疾病和用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基线时下降(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空腹胰岛素、BMI、CAP值均低于基础胰岛素组(P<0.05、P<0.01)。经过6个月的治疗,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和基础胰岛素组血脂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能达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的降糖效果,但加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患者在体质量、高胰岛素血症及肝脂肪变性方面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