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住院及门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进行单用贝那普利(10~20 mg/d),单用阿法骨化醇(0.5 μg/d)以及联合贝那普利(10~20 mg/d)和阿法骨化醇(0.5 μg/d)治疗,血压均控制在125/75 mm Hg以下,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3组患者的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血钾、血钙等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 120例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如高血压、低血压、高钾等)发生.治疗前3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血钾、血钙、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治疗后3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更明显,与贝那普利组及阿法骨化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和阿法骨化醇均能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但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林艺  陈朝荣  江强  蔡潇阳  庄乙君 《重庆医学》2015,(15):2108-2110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 )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 PNS患者80例,分为常规激素治疗对照组和阿法骨化醇预防治疗观察组,每组40例。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前甲状腺素原(iPTH)的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骨密度(BMD)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BALP、TRACP 、1,25‐(OH)2D3和 i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LP、TRACP和 iPTH显著升高(P<0.05),1,25‐(OH)2D3显著减低,治疗后观察组BALP、TRACP和 iPTH无显著改变(P>0.05),1,25‐(OH)2D3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和髋骨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腰椎和髋骨BMD显著减低(P<0.05),观察组腰椎和髋骨BMD则无显著改变(P>0.05)。治疗后对照组平均骨痛评分(1.32±0.27)显著高于观察组(0.5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法骨化醇可以预防PNS激素治疗过程中骨质疏松的发生,显著降低骨转换,缓解治疗期间激素诱发的骨痛。  相似文献   

4.
骨化三醇对1~2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巨发  朱燕妮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25-252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是否存在微炎症状态以及骨化三醇对其影响。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门诊或住院的1~2期慢性肾脏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治疗,0.5μg/次,1次/d,疗程均为12周;另选择体检中心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3组受检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营养学指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离子、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2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营养学指标(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骨化三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明显降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的血肌酐、血红蛋白、PTH水平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骨化三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降低尿蛋白量。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DN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延缓DN进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DN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DN是糖尿病进展过程中,炎性反应因子、内分泌紊乱、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引发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肾脏损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微炎症状态与铁超负荷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对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尚待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600mg/d静滴治疗,均治疗14天,另选择健康对照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mALB)定量、血清肌酐、空腹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经硫辛酸治疗后,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hs-CRP、IL-6、TNF-α、24h m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硫辛酸可显著减少尿mALB排泄,同时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
张树荣  王琦  包曹歆  李鹏 《北京医学》2000,22(2):124-125
慢性肾衰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钙磷代谢紊乱和甲状旁腺素(PTH)异常,为观察国产阿法骨化醇的疗效,我们选择了25例慢性肾衰患者,观察其服药前后血清钙、磷、PTH和骨钙素(BGP)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2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通络方,12周后比较2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及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糖、尿素氮(BUN)、肌酐(Scr)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UAE、CRP、TNF-α水平均降低(P<0.05~0.01),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过程均未出现肾功能恶化。结论 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降低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减少蛋白尿,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微炎症状态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从而延缓了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23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DN1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DN2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DN1、DN2组均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并在随访中维持血糖、血压良好控制.DN2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150 mg/d,辛伐他汀40 mg/d,疗程1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等的变化.结果 DN1组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无差异(P>0.05),而DN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TG、TC、白蛋白/Cr、UAER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DN2组与DN1组比较ALB/Cr、UAER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CRP、IL-6、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N1组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DN2组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与DN1组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DN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且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早期DN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0.
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 (BMD)减低、骨的微细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 ,使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点的疾病。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疼痛、提高骨量 ,改善功能 ,预防骨折 ,其治疗应有计划并定时监测。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我们对 12 5例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活性维生素D3 (阿法骨化醇 )治疗 ,以探讨其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12 5例 ,均为我科门诊病例 ,男 4 5例 ,女80例 ,年龄 5 0~ 92岁 ,平均 5 7岁 ,经我院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 ,均较同年龄阶段正常老年人骨密度减低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9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糖尿病组(DM组,43例)和DN组(48例),同时选取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水平,同时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 (1)DN组、DM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3+、CD8+T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上述指标与DM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DN组、DM组患者血清sICAM-1、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FMD较DM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细胞免疫异常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为DN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免疫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血压正常的96例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厄贝沙坦组(A组,48例)和厄贝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组(B组,48例).A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150 mg,1次/d;B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治疗.均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高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细胞比容)、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尿总蛋白及尿清蛋白排泄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能有效降低24 h尿总蛋白及尿清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新胜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923-1925
细胞因子是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肽。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脏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脏间质病变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姚翡  吴晨光 《医学综述》2008,14(5):733-735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新成员,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体内组织广泛表达并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中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除了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外,还具有胰岛素增敏之外的作用如降低蛋白尿、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系膜增生、抑制间质纤维化、保护足细胞等。仅就TZDs对糖尿病肾病的直接肾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5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成血脂康组(28例)和安慰剂组(28例),另外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DN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血脂康组加用血脂康0.6 g/次,3次/d;安慰剂组加用外形相同含淀粉的胶囊,0.6 g/次,3次/d,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3组受试者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脂康组和安慰剂组早期DN患者TG、TC、LDL-C、V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SOD显著下降,MDA水平上升(P<0.05);血脂康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G、TC、LDL-C、VLDL-C、MDA水平及UAE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DL-C水平及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安慰剂处理前、后患者血脂、血清SOD、MDA及UAE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存在血脂紊乱和氧化应激,血脂康可调节早期DN患者血脂紊乱,并改善氧化应激,降低UAER,对早期DN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三者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 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 μg/min )30例,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 μg/min)32例;另选健康体检正常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UAE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血清内脂素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低于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脂素和CRP分别与病程、收缩压(SBP)、HbA1c、FPG、TG、TC、LDL-C、BUN、SCr、UAER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脂联素与病程、SBP、BUN、SCr、UAER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RP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可能对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清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合并Ⅲ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d,治疗1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清蛋白/尿肌酐(ACR)、血电解质(钾、钠)、血肌酐(SCr)等。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38例和40例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FBG、2 hPBG、收缩压、舒张压、HbA1c、TG、LDL-C、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CR与治疗前比较[(110±111)mg/g与(82±68)m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C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5±47)mg/g与(85±59)mg/g],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及尿微量清蛋白(MAU)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7例为单纯糖尿病患者,48例为早期DN患者。将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贝前列素钠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再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ys-C、尿MAU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早期DN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贝前列素钠治疗组患者血清Cys-C、尿MAU及UAER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DN患者即存在血清Cys-C水平升高;贝前列素钠治疗能显著降低早期DN患者血清Cys-C及尿MAU水平,对早期DN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临床血生化指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2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米沙坦组另给予替米沙坦40 mg/d,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替米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UAER〔(61±26)mg/L与(98±38)mg/L〕、HO-MA-IR〔(3.17±0.66)与(3.60±0.87)〕、血浆Hcy水平〔(11.7±2.9)μmol/L与(14.4±2.8)μmol/L〕显著下降(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颈动脉IMT〔(0.88±0.20)mm与(0.99±0.24)mm〕显著降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AER与Hcy(β=0.383,P<0.01)、病程(β=0.340,P<0.01)、颈动脉IMT(β=0.224,P<0.01)及HOMA-IR(β=0.201,P<0.01)呈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替米沙坦能改善早期DN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减少UAER,具有独立于降压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