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巨发  朱燕妮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25-252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是否存在微炎症状态以及骨化三醇对其影响。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门诊或住院的1~2期慢性肾脏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治疗,0.5μg/次,1次/d,疗程均为12周;另选择体检中心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3组受检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营养学指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钙离子、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2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营养学指标(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骨化三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明显降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的血肌酐、血红蛋白、PTH水平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骨化三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降低尿蛋白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 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UTP)、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血钾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UTP、SCr、Cystatin C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UTP、SCr、Cystatin C及血清TNF-α、MCP-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肾康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UTP、SCr、Cystatin C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TNF-α、MCP-1、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及氧化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MHD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胶丸,0.50μg/d口服治疗。均治疗12周,均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他汀类药物。另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浆丙二醛(MDA)、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受检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血浆MDA、GSH-PX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及血浆MDA水平均升高,血浆GSH-PX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化三醇治疗12周后,3组受检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血浆MDA、GSH-PX水平比较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TNF-α及血浆MDA水平均降低,血浆GSH-PX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12周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及血浆MDA、GSH-PX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微炎症及氧化性应激状态,骨化三醇治疗可以显著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及氧化性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静  方芳  汪奇  毕海青 《浙江医学》2023,45(7):740-743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KD)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DKD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肾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比7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而肌酐清除率(Ccr)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C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对DKD血液透析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600mg/d静滴治疗,均治疗14天,另选择健康对照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mALB)定量、血清肌酐、空腹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经硫辛酸治疗后,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hs-CRP、IL-6、TNF-α、24h m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硫辛酸可显著减少尿mALB排泄,同时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的微炎症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其与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单纯糖尿病患者(26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患者(40例)的一般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分别比较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TNF-α、IL-6、IL-18、CRP水平的差异;探讨TNF-α、IL-6、IL-18、CRP的水平与患者肾虚证、湿热证、痰浊证、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L-18、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IL-6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IL-18与湿热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与湿热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患者IL-6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IL-18、TNF-α与中医湿热证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沙坦,连用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FBG、UAER、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BG、UAER、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BG、UAER、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D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尿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量)和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糖水平及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骨化三醇治疗DN的效果优于替米沙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复方α酮酸片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非透析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非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1),将采用复方α酮酸片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9).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BUN、SCr、Ccr、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NF-α、IL-6、BUN、SCr、TG、TC均低于治疗前,Ccr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α酮酸片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非透析糖尿病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血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屯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1.2 g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8 d;对照组给予1.2 g血塞通针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治疗28 d。同期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措施。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3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28 d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UAER水平分别为(160±28)mg和(106±24)m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樱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513-1515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和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40例),另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降钙素原(PCT)以及营养学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及24h尿蛋白、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s-CRP、HCY,血浆PCT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营养学指标(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羟苯磺酸钙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RP、HCY、PCT水平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明显升高。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以及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羟苯磺酸钙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减轻蛋白尿,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几丁质酶1和热休克蛋白72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5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61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64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血清几丁质酶1、热休克蛋白72及肾功能相关指标,并作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几丁质酶1、热休克蛋白72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糖尿病无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几丁质酶1、热休克蛋白72、尿酸(U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无肾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几丁质酶1、热休克蛋白72与UA、HbA1c呈正相关(P?<0.05)。几丁质酶1与热休克蛋白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和0.815,敏感性和特异性均>0.7。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几丁质酶1与热休克蛋白72水平升高,且与肾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两者有助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血清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及其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方法测定42例正常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41例2型糖尿病肾病(UAER>20μg/min)患者的血清CRp的含量,并与4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的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2型糖尿病肾病组的CRP值高于正常人组,也高于糖尿病组(均为P<0.01).结论血清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肾病组(n=50)与糖尿病无肾损伤组(n=20),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检测3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Cys C和Hcy。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肌酐、尿素氮、UAER及Cys C水平高于糖尿病无肾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无肾损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的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Cys C和Hcy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损害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尿胱抑素C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小管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各30例。同时随机选择此阶段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被检者的尿胱抑素C检查结果。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尿胱抑素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尿胱抑素C不断上升,疾病程度越严重,尿胱抑素C检出值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尿胱抑素C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小管早期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较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从而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并以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肾病组与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蛋白尿的增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也相应增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从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2型糖尿病患者(DM)70例分为无DN组、早期DN组、临床DN组。选健康无痛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及临床DN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浆各值水平。结果:临床DN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血浆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AngⅡ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临床DN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可使血浆丙二醛(MD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下降,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T2DM患者37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8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earson法检验患者SUA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UAER和CIMT的相关因素。结果 男性T2DM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均与UAER相关;在校正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后,相关性仍然存在(男性:r=0.24, P<0.01;女性:r=0.29, P<0.01)。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与CIMT相关(r=0.29, 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是T2DM患者UAER(男性:β=0.16,P<0.05;女性:β=0.20,P<0.05)及女性T2DM患者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β=0.16,P<0.05)。结论 SUA在T2DM患者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控制S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0例单纯糖尿病者(A组)、60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者(B组)和60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者(C组),检测并比较4组受检者的血压、血糖、血脂、C肽、尿微量清蛋白等水平及颈动脉IMT,分析与颈动脉IMT相关的指标。结果对照组、A组、B组和C组受检者的颈动脉IMT分别为(0.63±0.11)、(0.89±0.20)、(1.03±0.23)、(1.37±0.26)mm,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90,P<0.01)。且B、C组受检者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及A组,且C组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与尿清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 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早期应用颈部B超测定颈动脉IMT对诊断T2DM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冰宣  王青 《西部医学》2012,24(11):2084-2085
目的分析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后尿巨细胞病毒DNA(HVMV-DN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成人52例作为对照组,依据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对其进行分组,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尿HCMV—DNA含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HCMV阳性例数为5例,高于对照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尿HCMV阳性率为3.70%,中度肾功能不全为37.50%,重度肾功能不全为44.44%,不同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容易发生HCMV感染,除了和自身抵抗力及免疫抑制荆治疗有关外,还与患者自身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