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463例狂犬病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狂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目前尚无治疗药物 ,死亡率几乎为 10 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宠物热日益升温 ,而“健康犬”的带毒率为 3 92 %~17 9% 〔1,2〕,患狂犬病的可能性亦随之增加。而预防发病的关键措施是开展有效的狂犬疫苗预防接种 ,快速、敏感的检测免疫者抗体情况也是非常必要的。现将 2 4 6 3例狂犬疫苗免疫后抗体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被犬等动物咬伤或抓伤者 ,常规 5针肌注狂犬疫苗 ,最后一针免疫后 15~ 2 0d ,采静脉血检测抗体 ,对阴性者再 0 ,7d加强免疫两针 ,15~ 2 0d后复检抗体。1 2…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早死"现象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Biancou等[1]认为疫苗接种与发生狂犬病"早死"现象有关.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应答具有两重性:其特异性抗体既具有保护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也有促进机体发生免疫病理的一面.为了解狂犬病"早死"现象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本文对2例狂犬病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掌握湖南省农村地区狂犬病暴露率变化,研究暴露及其影响因素,为湖南省今后农村狂犬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4个县的4个行政村,对4个村的全部村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狂犬病暴露相关情况,釆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狂犬病暴露因素.结果 1533户5636...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狂犬病潜伏期及病例暴露后生存与风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004—2009年河南省狂犬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l5.0建立数据库,进行Cox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狂犬病潜伏期为正偏态分布,调查显示平均潜伏期为60d。病例暴露后总的生存率变化趋势是,40d时病例累计生存率约为50%,60d时累计生存率约为35%,80d时累计生存率约为10%,120d时的累计生存率几近为零。累计风险量随暴露后时间逐渐增高,120d时达到风险高峰,之后形成一风险平台。暴露后60d以内男性病例累计生存率要高于女性病例,60d以后则低于女性。个案调查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在暴露后50d以内,男性累计生存率均高于女性,且30d以内差异有显著性(P〈O.05)。50d之后,男性累积生存率逐渐低于女性,第70d时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狂犬病潜伏期为正偏态分布,病例暴露后120d时发病累积风险达到最高,且60d内女性发病风险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清远市狂犬病131例及流行因素分析广东省清远市地病办冼焕初,潘桂英广东省清远市原是广东省狂犬病发病较多的地区之一,1988年建市以后,狠抓了犬类的管、免、灭综合措施,全市狂犬病疫情得到控制。但在1988~1992年仍发生131例患者,现分析如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 例临床狂犬病病例, 男性22 岁, 发病3 天出现三恐症状, 继而四肢撑于床上, 口中流涎,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追述病史, 8 岁时曾被犬咬伤左臂, 留有疤痕, 当时未作处理, 以后未密切接触过犬或与犬类有关的食品和物品。为确诊长潜伏期的狂犬病, 采取一系列实验研究, 采集死者脑海马回, 应用单克隆抗体 ( Mc Ab) 作酶联免疫反应和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 仅几小时即检测到病毒抗原, 达到快速诊断。为确证检测结果, 用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分离病毒,获得病毒株, 并进一步鉴定。从而为长达14 年潜伏期的狂犬病病例找到了病原, 对防病措施的落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狂犬病疫情快速回升,不少舆论说狂犬病毒潜伏期长达10多年甚至20多年,使很多被犬咬伤的人产生恐慌。其实,人被带有狂犬病毒的犬咬后,狂犬病毒潜伏期大部分只有1~3个月,只有少数长达几年。而且目前研究迹象表明,狂犬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正在缩短。所谓长达10多年、20多年的潜伏期限,是一些疫苗公司为争夺市场而作的宣传。按照国际上的惯例,一般被犬咬伤后,10 d内如果犬没有发狂犬病,人可以基本排除自己得狂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收集105例狂犬病完整的流行病学个案资料,分析流行特征,为本市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病例个案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并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季节以7-12月份为高峰;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其发病比例为2.2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55.24%;本市人狂犬病病例传染源以家犬为主,占93.33%;暴露后伤口未作任何处理和接种疫苗的占63.81%,自行处理或不规范处理伤口和无及时接种疫苗的占20.00%,及时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但发病的仅占病例数的7.62%。暴露后潜伏期最短13d,最长1153d,平均潜伏期78.56d。结论建议进一步加强犬类的"管、免、灭";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使人们在被带狂犬病毒的犬类咬伤后及时获得狂犬病暴露后的免疫预防;尽可能地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开展暴露前免疫,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济宁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济宁市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因素,为防控狂犬病提供科学对策.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统计分析. 结果 2006~2007年济宁市发生狂犬病49例,均死亡.患者以农民为主,占89.80%(44/49),患病原因以犬咬伤为主,占97.96%(48/49),77.55%(38/49)的病例为Ⅲ级暴露,暴露后55.1%(27/49)的病例伤口未做任何处理,79.59%(39/49)的病例未注射狂犬病疫苗,无1例及时注射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结论 济宁市狂犬病发病以农村居民为主,与暴露人群未能及时规范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或未完成全程免疫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转移因子增强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转移因子(TF)作为人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佐剂的可能性。方法分为单针免疫和多针免疫方案。单针免疫是用疫苗或用疫苗加胸腺肽1针免疫;多针免疫按常规5针免疫程序(即0、3、7、14、30天各注射1针)。加TF组按3针免疫程序(即0、7、30天各注射1针)和4针免疫程序(即0、3、7、30d各注射1针),3组狂犬病疫苗均为0.2ml/只,肌肉注射;TF与疫苗混合后肌肉注射。结果单针加入TF(3mg/只)后免疫,在免疫后第7天抗体阳转,效价达1:86。此外,加入TF(3mg/只)后免疫5针可达到5针常规疫苗免疫效果。结论TF作为人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佐剂可增强狂犬病疫苗免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和分析河南省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并整理河南省1951-2015年人间狂犬病疫情相关资料,对2007-2015年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河南省人间狂犬病上世纪80年代曾严重流行、90年代得到有效控制。本世纪初以来疫情上升明显,近10年又有下降趋势。病例以农村地区居民为主,男多于女,多为35-65岁组及15岁以下组人群。7-9月份是发病高峰期。豫东和豫南是人间狂犬病病例较为集中区域。病例平均潜伏期为60 d,平均病程为3 d。病例暴露后约45.9%未作任何伤口处理,76.5%未曾接种疫苗,伤口肉眼可见出血的占93.6%,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仅为0.64%。传染源98.7%是犬只,其中非栓养犬占82.1%以上。犬只狂犬病毒感染率为0.63%~6.00%。农村地区犬只免疫率为0.64%,人犬比值平均为6.50。结论 河南省是狂犬病流行地区,应开展以农村地区为重点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狂犬病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及是否接种疫苗进行判别分析。方法对2004-2009年河南省狂犬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对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及疫苗接种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Fisher线形判别函数判别结果显示,病例暴露后高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51.0%,中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34.2%,低发病风险判别正确率为67.7%。未接种疫苗者判别正确率为85.1%,接种疫苗者判别正确率为74.5%。结论狂犬病病例暴露后发病风险的判别分析符合率较低,暴露后是否接种疫苗判别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人用狂犬病疫苗能否作为目前应用的快速诊断狂犬病毒抗原的ELISA试剂盒的阳性对照。方法在对四川省犬只唾液和脑组织进行狂犬病带毒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时,同时加用人用狂犬病疫苗作阳性对照,比较试剂盒中标准阳性对照与抗原阳性对照的差异。结果①人用狂犬病疫苗作为阳性对照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为100%,诊断粗符合率和调整一致性也均为100%。②标准阳性对照和抗原阳性对照的阳性率间没有差异。结论人用狂犬病疫苗稳定性较好,可用作ELISA抗原检测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16.
总结和分析广西1951-2010年狂犬病流行情况,探讨疫情流行规律和发病特点,为狂犬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HTH]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1-2010年广西狂犬病疫情资料和病例个案表进行统计分析。[HTH]结果60年间广西共报告17 210例狂犬病病例,发病流行强度高,每隔10年左右出现1次流行高峰;疫源地流行范围逐年扩大,并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往西扩散的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犬为主要传染源,病例以头面部、上肢和Ⅲ级暴露为主;潜伏期平均为63 d;部分病例虽及时采取正确的暴露后预防处置,但仍然在免疫期间或全程接种后出现发病的现象,狂犬病暴露门诊监测点数据显示,接种后发病率为2.75/10万;2006-2010年外观健康犬脑狂犬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9%、0.93%、0.91%、0.40%和0.00%。[HTH]结论广西狂犬病疫情持续高发并呈周期性流行;犬密度高、免疫率低、外观健康犬只带毒率高、人群暴露率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和接种疫苗费用高是狂犬病高发的重要因素;狂犬病自然疫源地的持续扩大蔓延、传染源源头管理不力和综合防制措施落实不到位,是近年我区狂犬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加强组织领导和多部门合作,根据广西实际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综合措施并认真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控制广西狂犬病疫情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7.
Vero细胞是WHO认可的疫苗生产用细胞,已成为全世界疫苗生产推荐的细胞基质.因其易于生长、可在微载体的发酵罐中大规模扩增、可模式化培养且在限定代次内细胞性状比较稳定的特点,受到疫苗研发与生产工作者的青睐.Vero细胞正式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也有40多年的时间,对狂犬病疫苗的推广使用和狂犬病的预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Hermesh T  Moltedo B  López CB  Moran TM 《Viruses》2010,2(11):2541-2558
Respiratory viruses cause disease in humans characterized by an abrupt onset of symptoms. Studies in humans and animal models have shown that symptoms are not immediate and appear days or even weeks after infection. Since the initial symptoms are a manifestation of virus recognition by elements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early virus replication must go largely undetected. The interval between infec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symptoms is called 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is widely used as a clinical score. While incubation periods have been described for many virus infection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or this asymptomatic phase has not been comprehensively documented. Here we review stud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pathogenic respiratory RNA viruses and the host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mechanisms used by viruses to inhibit immunity. We discuss the concept of the "stealth phase", defined as the time between infection and the earliest detectable inflammatory response. We propose that the "stealth phase" phenomenon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suppression of symptoms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results from viral antagonism that inhibits major pathways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allowing an extended time of unhindered virus re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