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4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后并发症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右侧胸腔积液41例,腹水17例,腹腔出血4例,肝门部脓肿,肝动脉血栓,门静脉血栓,肝静脉血栓,胆总管狭窄及肝癌腹发各1例,成功进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5例及肝活检21例,误诊肝动脉血栓形成(假阳性)1例。结论:彩超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肝动脉血栓形成诊断假阳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管管腔重建相关性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肝移植术后共有16例相关并发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狭窄4例,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肝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PTA)或内支架治疗,肝动脉血栓形成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行溶栓、支架置入及分流道栓塞治疗,胆管吻合口狭窄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获技术成功,治疗均有效,有效率为100%。4例肝动脉狭窄1例单纯PTA有效,3例行支架置入术后有效,血流恢复。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术后血栓消失,血流恢复通畅。1例门静脉并发症治疗后血流恢复,灌注增加。9例胆管吻合口狭窄2例行PTA有效,7例置入支架后有效。随访0.5~17个月无复发,5例死于原发病进展或系统并发症,与该并发症或介入治疗无关。结论:介入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肝移植管腔重建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LT)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2月我院12例肝移植术后经影像学证实的肝动脉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包括肝动脉血栓形成(HAT)5例,肝动脉狭窄(HAS)3例,HAS合并HAT 2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AP)合并HAS 2例,对肝动脉血栓形成、肝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及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者行介入治疗。结果成功治疗10例,技术包括导管内溶栓(CD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stent placement),技术成功率83%(10/12)。1例在PTA过程中破裂,成功植入覆膜支架,1例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少量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两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降低(P0.01)。随访2~24个月,2例因术后再狭窄和急性血栓形成再次介入治疗,余患者未出现介入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既而死亡的重要原因。肝动脉血管造影(以下简称DSA)是诊断肝动脉血栓的金标准,但条件限制其广泛开展。超声造影无创、便捷、无肝肾毒性,重复性佳等特点,其在诊断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一例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早期肝脏超声造影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进一步通过DSA明确诊断,继而动脉溶栓得到及时救治,为临床医生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并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目的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1993年9月~1996年6月施行了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2例发生了动脉栓塞,造成肝脏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失败。本文就肝移植术后并发动脉栓塞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认为细致的术后病情观察,动态监测肝动脉血流状况及“T”管引出胆汁的质量是早期诊断肝动脉栓塞的关键,而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对提高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燕  张梅  周琛云  卢强  蔡迪明 《华西医学》2006,21(4):710-7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活体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了21例活体供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超声诊断肝动脉栓塞2例并分别被手术及血管造影证实,误诊肝动脉栓塞1例,被尸体解剖证实,无漏诊病例。误诊肝动狭窄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早期发现肝动脉栓塞并评价治疗效果,但需注意排出肝动脉栓塞及肝动脉狭窄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检测指标包括肝动脉及左右分支的峰值速度(HAPV)、阻力指数(RI)、加速度及加速时间,门静脉平均流速,肝实质及胆管回声。结果6例经手术或造影证实为血管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肝动脉狭窄2例,肝动脉痉挛1例,门静脉狭窄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肝动脉狭窄处的高速高阻血流并伴有湍流,而狭窄远端峰值速度〈40cm/s,RI〈0.5,加速时间〉0.08s,加速度〈300cm/s^2,1例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门部无动脉血流信号;6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胆管结石并扩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2001年1月~2012年1月施行了一千余例原位肝移植,术后1例发生了肝右动脉栓塞,经手术治疗后再通。本文就肝移植术后并发动脉栓塞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认为细致的术后病情观察、动态监测肝动脉血流状况是早期诊断肝动脉栓塞的关键,而肝动脉栓塞的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对提高肝移植的临床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动脉舒张期异常血流状况在预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中是否有意义。方法 对2000年8月至2003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术的54例术后可测及肝动脉信号患者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肝动脉舒张期的血流状况将探测结果分为3类:舒张期正向血流,舒张期反向血流和舒张期无血流信号。同时对所有病例的门静脉血流状况进行多普勒分析。结果 54例中12例出现舒张期异常血流,其中4例表现为舒张期反向血流,8例表现为舒张期无血流信号。12例中1例有肝动脉吻合口狭窄,无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者。所有病例的门静脉血流未见异常。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舒张期无血流或反向血流与肝动脉血栓形成之间没有相关性,肝动脉舒张期无血流或反向血流不能作为预测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CDFI检查资料.结果55例OLT术后患者中,CDFI发现血管并发症患者7例(13%):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肝门部肝动脉和肝内左右分支均未见彩色血流信号,1例门静脉右后叶支血栓形成,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门静脉肝动脉动静脉漏1例,肝静脉血栓形成1例,4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4/7,5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部分肝移植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正确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技术在围手术期小儿部分肝移植血流动力学监测中价值,寻找可靠的方法及早发现肝移植血管并发症。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对5例小儿部分肝移植病例的受体及供体进行术前评价,术中指导及术后监测,参照国外文献标准,重点观察受体术后肝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包括肝脏动、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变化,及时发现血管狭窄及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5例小儿部分肝移植病例,手术顺利,术后CDFI即时发现门静脉血栓1例,肝静脉狭窄1例,经过再次手术取栓及狭窄处球囊扩张后,两例血流灌注恢复正常,未发现肝动脉狭窄及血栓。结论:应用CDFI监测各项血流指标,可以确定活体肝移植手术适应症,术中指导手术方式并实时观察血管吻合情况和血流灌注情况,术后及早发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肝脏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意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成为肝移植手术非常关键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确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技术在肝移植血管并发症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对26例肝移植病例(7例小儿部分肝移植及19例成人肝移植)进行术前评价,术中指导及术后监测,重点观察受体术后至少180d内肝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肝脏动、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变化,及时发现血管狭窄及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 26例肝移植病例,术后CDFI及时发现肝动脉狭窄(HAS)1例及肝动脉血栓(HAT)1例,经过血管造影证实。发现门静脉血栓1例,肝静脉狭窄2例,经过再次手术取栓及狭窄处球囊扩张后,血流灌注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CDFI监测各项血流指标,对于术后早期发现肝脏血管狭窄及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3例实施肝移植术后临床拟诊胆道并发症患者,以二维超声检查移植肝内外胆管及肝周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动脉血流,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超声检出胆道梗阻者10例(其中2例行超声引导PTC);胆漏者3例(其中2例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有肝动脉血栓并发胆道梗阻者3例.结论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采用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价值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8例移植后5例肾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静脉血栓,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作出初步诊断,其中5例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诊断。5例移植肾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分别随访6,8,20,36,40个月,1例出现再狭窄,随访血肌酐维持在130~160μmol/L之间,其余4例移植肾狭窄无复发,随访血肌酐均正常。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经动脉鞘放入支架释放系统释放带膜支架后动脉瘤消失,目前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例肾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后血栓消失,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5d后血肌酐降至210μmol/L,此后患者血肌酐维持在200~250μmol/L。8例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说明肾移植后血管并发症治疗可选用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We assessed the usefulness of routine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repercussions in patient prognosis. Seventeen confirmed cases of early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initially diagnosed by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10 of them before clinical indication) were review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Doppler ultrasonographic studies in the first 3 day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Twelve cases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70.6%) were detected by this early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ll 10 unsuspected cases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nd 5 of the 7 cases diagnosed after clinical indication were treated by revascularization. Grafts were salvaged in 80% of asymptomatic patients and in 42.8% of symptomatic patients. Furthermore, biliary complications were less serious in the first group. In conclusion,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performed routinely in the first 3 day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ay permit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even before clinical indications. This allows hepatic artery repermeabilization before liver function damage, improving graft rescue and patient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EUS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3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定期行常规超声检查,对其中疑有肝动脉病变的39例进一步行CEUS检查。 结果 39例中,CEUS诊断4例肝动脉血栓(HAT),其中2例合并大范围肝坏死,1例伴侧支循环形成;8例为肝动脉狭窄(HAS);1例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HAP)。HAT、HAS及HAP发病率分别为2.96%(4/135)、5.93%(8/135)及0.74%(1/135)。 结论 CEUS可提高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超声发现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灵敏度比较高,但对血管吻合口的直接显示较困难,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血管解剖的显示及并发症的诊断优于多普勒超声。目的:观察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形态的显示及其对并发症的评估。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对象:选择2004-01/2006-12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收治的11例男性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年龄40~58岁,平均49岁。术前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例,重症肝硬化9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测证实,其中9例行原位经典式肝移植,2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对1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均用磁共振快速自选回波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常规扫描、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3D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MRA成像后,迅速采用与平扫FLASH T1WI抑脂序列完全相同参数行轴面和冠状面扫描。根据ECST法计算血管直径狭窄率S(S=[(D-d)/D]×100%),d为最狭窄处内径,D为该处正常管径。判断狭窄的程度:直径狭窄率S在0~30%为正常范围;31%~50%为轻度狭窄;51%~85%为中度狭窄;86%~100%为重度狭窄。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同时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磁共振血管造影观察肝移植术后血管形态及对并发症的评估结果。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纳入患者1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3例肝动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口通畅,其中1例供体门静脉管径略小于受体门静脉,1例肝移植术后早期MRT2WI图像见到门静脉周围高信号,持续3周后消失。其余8例中,2例肝动脉过长迂曲,2例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2例门静脉轻度狭窄,位于吻合口,且门静脉供体段与受体段的管径不相等,门静脉肝内分支均正常,2例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而其下腔静脉未见异常。1例下腔静脉血栓,磁共振血管造影表现为高信号血管腔内椭圆形低无信号区。2例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患者半年后肝静脉末梢分支扩张程度降低,但仍有轻度扩张,下腔静脉血栓治疗1月后复查血栓消失。②多普勒超声检测:1例肝动脉过长迂曲合并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诊断为肝动脉过长迂曲,例门静脉轻度狭窄1例诊断为正常,1例诊断为可疑狭窄。未发现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其余诊断与磁共振血管造影相符。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肝移植术后血管解剖并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