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中胆道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亮芳 《普外临床》1991,6(5):280-281
  相似文献   

2.
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32年Mirizzi首先介绍了术中胆道造影,对提高胆道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起了良好作用。本院1982年2月至1983年4月行术中胆道造影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36~78岁。现就其结果及临床使用价值报告如下: 方法患者经麻醉后在其背后相当于肝胆区的手术台上放置一张10×12cmX线片盒。随即常规消毒行右上腹直肌切口进腹探查,先结扎切断胆囊动脉,再游离出胆囊管,用3号丝线尽量距离胆总管予以结扎,避免小结石滑入胆总管或造影剂返流入胆囊。然后在胆囊管上切开一小口,安插连接注射器并灌满生理盐水、尖端有侧孔的聚乙烯导管。将其伸入胆总管大约1.5cm,再用3号丝线结扎塑料导管固定之。经抽吸有胆汁顺利回流肯定导管位置正确后,调换连接装有造影剂的注射器,在注入25~30%泛影葡胺溶液20ml的同时拍摄X线片。有些病例的胆囊管有部分闭塞,可先用探  相似文献   

3.
术中胆道造影预防胆道残留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2~1983年对97例胆道疾患认真进行手术清除病灶,然后做术中造影,发现20例有残留病变(表1),占20.62%。经清除残留结石、左肝外侧叶切除和胆道内引流(包括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空肠胆管十二指肠间置术等)均一次完成病灶清除。其中58例置T管,术后经T管再复查造影,只有1例(1.92%)在胆总管末端残留直径0.3cm结石一枚。同期另有44例在清除胆道病变时,未做术中造影,术后复查发现残留病变9例,占20.45%。包括胆总管下端残留结石2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Oddi′s括约肌纤维化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胆囊管残留过长2例。另2例为肝内、外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462例胆囊切除术中非明总管切开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操作难度、耗时及并发症率等方面对胆囊穿刺胆道造影、胆囊切除前胆囊管置管造影、胆囊切除后胆囊管置管造影及胆(肝)总管穿刺造影等四种造影方法进行讨论。提示胆囊切除前胆囊管置管造影为理想的方法.胆(肝)总管穿刺术后胆漏危险较大.但在其他方法失败时成为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术中胆道造影在胆道结石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在降低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和避免胆道损伤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将我院从 1988~ 1998年间收治的 32 4例胆道结石病人进行术中胆道造影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88年至 1998年间共收治行术中胆道造影的胆道结石病人 32 4例。其中男 142例 ,女 182例。年龄 2 5~ 76岁。病程 2~ 15年。1.2 方法 所有病人都进行术中胆道造影 ,造影剂为 2 0 %~ 2 5 %泛影葡胺 2 0~ 40 ml。方法为 :1胆囊管残端插管造影186例 :切除胆囊后 ,于胆囊管残端插入细硅胶管 ,注入造影剂。 2术中 T…  相似文献   

6.
胆囊结石术中胆道造影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胆道手术中为确定是否需要作总胆管探查,术中胆道造影有时是一项必须的辅助诊断手段.通常的途径是在胆囊管插入套管,注入造影剂,而术中总胆管直接穿刺胆道造影可避免在胆囊管套管插入中固有的技术困难,且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其方法如下:取右肋缘下切口进腹,为防止模糊的阴影来自敷料或因敷料的移动致导管移动,可不作内脏填塞或仅作少量的填塞(如仅在右结肠旁沟).用心型牵开器(Harrington)或手轻轻地牵拉肝十二指肠韧带,暴露肝门组织,考虑到解剖上的变异,应轻柔地牵拉胆囊,以证实总胆管和胆囊管的连接处以及总胆管的走行.切开腹膜,暴露总胆管1~2cm,用一根经过改良的23号头皮静脉针,连接于装有30ml造影剂(5%的泛影钠)的注射器,推出一些排气,用Adson氏钳夹住静脉针的一翼,成钝角直接穿刺总胆管并插入套  相似文献   

8.
对于部分胆道系统疾患病史资料及术前检查可疑,但因设备因素及经济原因不能明确者,行术中胆道造影(IOC),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术中胆道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我院自 1997年 10月至 2 0 0 0年 9月间行胆道手术 118例 ,有 5 6例做了术中胆道造影 (IOC)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女 32例 ,男 2 4例 ,年龄 2 1~ 78岁 ,平均年龄 5 2岁。具有相对胆道探查指征的 32例中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2 2例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9例 ,Mirizzi综合征 1例 ;具有绝对胆道探查指征的 2 4例中 :胆总管内扪及多发结石伴阻塞性黄疸 18例 ,胆总管扩张未扪及结石但伴阻塞性黄疸 6例。1.2 胆道探查指征分类情况1.2 .1 具相对胆道探查指征 :黄疸史 6…  相似文献   

10.
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和价值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外科(201805)张庆宝胆道影像为胆道疾患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已被外科临床医生普遍接受,但术中胆道造影在基层医院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1992年以来的78例疑肝外胆道梗阻、有总胆管探查指征的手术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11.
术中胆道造影自1931年Mirizzi首先提出后,不断推广并加以改进。随着以后术中胆道镜的开展,术中胆道造影相对减少。但术中胆道造影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至今仍有它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价值。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0年5月共行胆道手术2452例,其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共460例。本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间应用一种简便的方法行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总共83例。除了2例胆囊管闭塞外,其余81例均插管造影成功。平均插管造影时间仪8min,操作简便,插管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单纯胆囊结石术中胆道造影的体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单纯胆囊结石术中胆道造影的体会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10073)毛羽,李善瀛我科于1991~1992年,对104例胆囊结石患者施行了术中胆道造影。现对其结果及意义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991~1993年,我们连续对104例无胆管炎表现、无黄疸史、术前B...  相似文献   

14.
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及其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胆石症术中行胆道造影,可提高胆道手术的质量,减少残石的遗留,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被外科医生所认识,但仍未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对术中行胆道造影与没行胆道造影的病例进行比较,并对其价值和适应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术中胆道造影是一有效的诊断措施,它可发现意外的胆总管结石,降低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减少残余结石发生率并显示胆管的解剖情况。因而,自1931年Mirizzi介绍以来,已被广泛地采用。但文献报道中令人失望的胆道造影竟高达30~40%,如此高的失败率与技术因素有关。本文为了明确术中胆道造影的最佳技术条件,作了两项体外实验研究。实验一的目的是评价不同技术条件下曝光片发现胆石的精确度。其方法是用长8cm,厚0.4mm,内径分别为6、13和20mm,通常用作Penrose引流的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胆道造影及联合应用胆道镜治疗胆石病,以减少术后结石残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1月至2008年12月间50例胆道结石手术中胆道造影及联合应用胆道镜的资料。结果本组50例胆道结石手术均行术中胆道造影及联合应用胆道镜检查,术后胆道残余结石4例,残石率为8%。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及联合应用胆道镜可明显降低术后残石率,为防治胆道残余结石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800例胆囊结石具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行术中胆道造影。获得满意效果。造影发现阳性结石患者300例,阳性率占37.5%。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讨论,充分肯定了术中胆道造影对于直接了解胆道系统解剖及预防术后残余结石,避免胆道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等方面的临床价值。同时提出了术中胆道造影的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间398例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40例,胆囊管内结石3例,胆道畸形54例,胆道损伤6例。均予相应治疗,无死亡。结论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能显著降低胆道结石残留和及时发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54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底我院共施行胆道手术2336例次,选样性术中胆道造影546例次(23.37%)。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女1524例,男812例。年龄13~89岁。术前诊断胆囊结石1919例,胆总筲及肝胆筲结石417例。术中经胆囊颈管造影207例次(10.79%),经T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