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的钼靶X线片。结果 79例乳腺癌发病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X线直接征象中肿块45例,局限致密19例,毛刺19例,结构紊乱5例,单纯钙化7例,肿块内见钙化者21例,间接征象中脂肪层浑浊34例,皮肤改变27例,乳头凹陷27例,乳头消失3例,血管增多增粗25例,腋下淋巴结增大16例。结论钼靶摄影对于发现乳腺微小钙化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结最大径未达到诊断标准的实性小淋巴结也可以是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炎性乳腺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炎性乳腺癌X线的征象.提高钼靶X线对炎性乳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诊断为炎性乳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10例炎性乳腺癌4例表现为弥漫性致密阴影,3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肿块,3例表现为结构差;8例表现为皮肤增厚,5例伴有皮下脂肪浑浊,4例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伴有漏斗征,2例有多个针尖样钙化点,2例伴有毛刺样改变。结论炎性乳腺癌的主要X线表现:界线不清的大片状致密阴影或肿块影,皮下脂肪层混浊.皮肤向心性增厚。常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漏斗征、针尖样钙化点及毛刺样改变。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30例钼靶X线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评价钼靶X线机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30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征象中,肿块20例,占66.7%;钙化11例,占36.7%;局部结构紊乱6例,占20.0%;相邻组织器官改变者(包括血管增多变形、乳头凹陷、皮肤局限性增厚)10例,占33.3%。结论:乳腺内肿块是乳腺癌的最常见的基本X线征象,钼靶X线机是乳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征象.结果:26例乳腺癌患者中,X线均显示恶性征象,乳腺癌的常见征象为肿块、钙化、血供增加、结构扭曲、彗星征、皮肤增厚和凹陷、牛角征、乳头回缩及淋巴结增大等.结论:乳腺癌常见的钼靶X线征象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诊断时应仔细观察,综合分析各种征象,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李玉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21-3722
目的探讨乳腺癌数字钼靶X线片特征表现,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1例患者常规斜位和轴位片,观察分析乳房密度、边缘和内部密度、肿块形态、间接征象。结果 61例患者中,X线显示肿块52例,伴毛刺31例,钙化29例,不对称密度增高伴有结构紊乱7例,血管征16例,局部皮肤和乳状凹陷8例,有导管征牵拉征8例。结论乳腺癌数字钼靶X线拍摄片直接与间接征象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很重要意义,应用数字钼靶X线片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钼靶X线对肿块显示不明确的乳腺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钼靶片中未见明确肿块的乳腺癌X线表现。材料与方法 收集31例钼靶片中未见明确肿块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与钼靶X线资料,并与同期72例有明确肿块乳腺癌的资料对比分析。常规摄取侧位与轴位片,根据触诊情况加摄内外斜位或其他斜位片。结果 钼靶片中未见明确肿块乳腺癌发生于致密型或其它腺体结构丰富的乳房中。X线表现:局部密度增高12例,局部结构紊乱7例,钙化8例,皮肤增厚9例,皮肤乳头凹陷4例。除了局部密度增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外,其余征象均无显著性差异(P>0.5)。3例因未见任何征象而漏诊。结论 局部密度增高、结构紊乱、钙化、皮肤增厚、皮肤乳头凹陷是诊断钼靶X线片中未见明确肿块乳腺癌的重要依据。正确的摄片方法和优质提照片是发现这些征象的前题。临床疑有乳腺癌而X线片上未见任何征象者,应及时加做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总结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征象,肿块172例,占86%;钙化70例,占35%;导管扩张22例,占11%;X线测量前肿块比值小于临床,170例,占85%;血管增粗、增多48例,占24%;水肿60例,占30%;皮肤增厚及收缩20例,占10%;乳晕增厚64例,占32%;乳头凹陷40例,占20%;腋下淋巴结肿大50例,占25%。结论:钼钯X线机是乳腺癌检查的首选,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非肿块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此类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的非肿块型乳腺癌病例的钼靶X线征象及其病理资料.结果:微钙化23例;结构扭曲9例;局灶性不对称致密5例;弥漫性改变1例.结论:微钙化、结构扭曲、局灶性不对称及单侧弥漫性改变等均是非肿块型乳腺癌重要的X线征象,注重这些征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减少这类乳腺癌的漏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钼铑双靶X线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4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乳腺癌征象:结节状肿块23例;钙化17例,X线未见明确肿块或结节而钙化灶为惟一恶性征象2例;非对称性密度增高12例;局限性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2例。结论①肿块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②微细钙化仍是早期乳腺癌重要的诊断依据,甚至比直接征象(肿块)更具特异性;③非对称性局限性致密、乳腺结构局部扭曲紊乱,在排除炎性反应和手术史后,应考虑乳腺癌可能;④除恶性钙化外,大于两种间接征象并存时,应高度重视,予以进一步检查或短期复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大摄影技术在钼靶X线未发现肿块的乳腺癌的X线征象中的应用,提高靶X线对乳腹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通过对94例经病理证实钼靶无肿块型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常规钼靶摄影技术与放大摄影技术显示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94例乳腺癌全部采用常规钼靶X线摄影技术显示结构紊乱31例(合并皮肤增厚7例),钙化53例(合并皮肤增厚1例),结构紊乱伴钙化5例,阴性5例。而采用放大摄影技术显示常规摄影技术不能显示的微钙化57例,结构紊乱27例,结构紊乱伴钙化9例,阴性1例。结论 通过对钼靶无肿块型乳腺癌X线征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放大摄影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7例病灶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4例,良性病变2例,1例未发现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3%。根据文献和本研究中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将17例病变分为5类:实性肿块型(6例),导管扩张型(5例),结构紊乱型(4例),囊性病灶型(1例),其他类型(1例)。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多样,充分认识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减少误诊,结合钼靶及乳腺导管内镜检查可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乳腺癌的乳肿计算机X线摄影(CR)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乳腺癌患者的X线征象.结果:20例乳腺癌患者中,X线均显示恶性征象,乳腺癌常见征象为.肿块形态、边缘毛刺形态、钙化、血供增加、结构扭曲、批复增厚和凹陷,乳头回缩及淋巴结增大等.结论: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CR)在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诊断要仔细地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各种征象,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DBMRI)诊断为BI-RADS4类病灶中的良恶性比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经DBMRI诊断为BI-RADS4类的781例患者的资料,参照美国放射学BI-RADS分类标准.结合我院临床经验,认为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两项指标,一项表现为非良性.则将病灶归为BI-RADS4类。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为BI-RADS4类病灶中的良恶性比例及“误诊”原因。结果:DBMRI诊断的781例患者的781个BI-RADS4类病灶(BI-RADS4A类301个,BI-RADS4B类226个,BI-RADS4C类254个),病理结果均提示异常.检测灵敏度达100%。其中,病理证实为良性的病灶共457个,恶性病灶共324个。DBMRI考虑为良性fBI-RADS4A类),而病理结果为恶性的病灶(27个)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37.04%)和导管原位癌(33.33%);DBMRI考虑为恶性(BI-RADS4B、4C类),而病理结果为良性的病灶(457个)主要为纤维腺瘤(32.24%)、乳腺腺病(27.87%)及导管内乳头状瘤(25.68%)。结论:DBMRI因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高对比度.能为临床BI-RADS4类亚分类病灶的不同处理提供依据。然而DBMRI仍存在其局限性,对于非肿块样病灶性质的判定仍较困难。建议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一定要结合乳嚎Y线髓韶亩榆杏棍高苴诊断准确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高频超声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 32例恶性肿块,微钙化30例,占93.75%;粗钙化2例,占6.25%。22例良性肿块,微钙化4例,占18.18%;粗钙化13例,占59.09%;弧形钙化5例,占22.73%。结论超声检查可有效识别乳腺病变内的微钙化,特别是恶性病变,其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大汗腺癌的MRI及乳腺X线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3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大汗腺癌共19例(平均年龄66.8岁,范围51~87岁)。19例中行MRI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各13例,其中接受2种检查者7例。分析病灶在MRI上的形态学特征、动态增强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乳腺X线表现。结果在乳腺X线上,13例中肿块8例、结构扭曲4例、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肿块边缘模糊者7例,毛刺者1例;4例伴有微小钙化。在MRI上,13例中10例表现为肿块样强化、3例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肿块边缘毛刺者6例,不规则者4例。3例非肿块样强化的分布类型分别为区域性强化1例、多区域性强化1例、弥漫性强化1例。TIC为平台型者1例、流出型者12例。结论乳腺大汗腺癌在X线上多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肿块,在MRI上多表现为毛刺状边缘的肿块,TIC多为流出型。乳腺大汗腺癌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恶性肿瘤的征象,无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迫式超声弹性成像是否适用于中国东北女性及乳腺病灶深度、大小、脂肪层厚度、乳房厚度对弹性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对272例患者共326个乳腺病灶进行检查来评价图像质量。设定满意与不满意弹性图像的标准。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测量指标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在326个病灶中,300个(92%)获得了满意图像,26个(8%)未获得满意图像。单因素分析显示:不满意组乳腺病灶深层及浅层距皮距离、病灶前方脂肪层厚度、病灶所在位置乳房厚度均大于满意组(P均〈0.05)。有62个病灶深层距皮距离为2.1~2.5cm,66个浅层距皮距离为1.6~2-3cm,不满意组病灶大于满意组,两组病灶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浅层距皮距离(OR:8.999,P=0.012)及病灶所在位置乳房厚度(OR:38.669,P=0.000)是影响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压迫式超声弹性成像适用于中国东北女性。病灶浅层距皮越深、病灶所在位置乳房越厚,图像质量越不好。在偏深病灶中,较大病灶容易获得满意图像。其中.病灶所在位置乳房厚度是较病灶浅层距皮距离影响弹性图像质量的更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特征 ,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3 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钼靶摄取乳腺轴、斜位片 ,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主要X线表现 :3 7例中显示肿块影 3 3例 ,占 89.2 % ;显示毛刺状改变 18例 ,占 48.6% ;细小钙化如精盐样 12例 ,占 3 2 .4% ;所显示肿块较临床触诊扪及为小 2 6例 ,占显示肿块病例的78.8%。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较特征性表现 ,乳腺钼靶检查是诊断此病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 ,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伟  沈钧康  周丽娟 《华西医学》2012,(11):1652-1655
目的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中的影像学表现,提高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08年1月-2010年10月313例行FFDM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乳腺X线片,由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X线片观察并分析,参照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进行分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FFDM检查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析误诊和漏诊的原因。结果病理结果显示,313例乳腺标本中,乳腺癌194例,乳腺良性病变119例。在乳腺恶性病变中,X线主要表现为单纯肿块型83例,钙化型95例,结构扭曲6例,不对称致密影8例,乳腺内弥漫性腺体结构模糊2例。X线诊断假阳性18例,假阴性20例。FFDM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约89.2%、84.9%、87.7%、90.6%、82.8%。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肿块的边缘形态、微小钙化等类似于恶性;漏诊的主要原因是乳腺腺体致密、不对称致密影及微小结构扭曲。结论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块晕冕征的出现与其他相关征象的关系,以及其在乳腺癌X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9月经病理证实、X线表现为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94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3.1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照摄双侧乳腺X线内外斜位(MLO)及头尾位(CC)。在肿块周围晕冕征象显示最明显的位置测量其宽度。结果 X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21例、分叶状肿块25例、不规则形肿块48例。边缘有毛刺者48例,肿块伴有钙化39例。乳腺癌肿块周围晕冕征的出现率达70.2%,宽度为4~12 mm,平均为8.3 mm。晕冕征较易出现在退化的脂肪型乳腺,且退化性乳腺中晕冕征多为完整,而非退化性乳腺中晕冕征多为部分,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不同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的肿块中均可出现,其中T1、T2、T3的阳性率分别为79.3%、64.7%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7);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为47.6%、分叶状肿块为68.0%、不规则形肿块为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边缘有毛刺的肿块,其阳性率达87.5%,明显高于边缘清晰无毛刺征象的52.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肿块伴钙化与不伴钙化的晕冕征阳性率分别为74.4%和67.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9)。结论晕冕征是肿块周围带状密度减低区域,宽窄不一,可作为辅助征象在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