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两院对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 5 4例行介入治疗 ,现将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5 4例原发性肝癌并门脉癌栓患者 ,男 43例 ,女 11例 ,年龄 2 8~ 6 1岁 ,平均 5 1岁。全部病例均作肝动脉造影 ,AFP测定及CT或超声检查 ,证实为原发性肝癌。其中巨块型 2 4例、结节型 2 8例、弥漫型 2例 ,病灶最大约 15cm×2 5cm ,最小约 3cm× 3cm ,门脉主干癌栓 18例 ,以左支或右支为主 36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法作肝动脉造影 ,将导管超选择进入肝叶动脉或肝固有动脉 ,根据肝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肝癌门脉癌栓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应用彩超对37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门脉癌栓好发于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多见于弥漫型和巨块型肝癌,超声显示门脉管腔内孤立的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并伴有肝动脉扩张。结论彩超对门脉癌栓的检出率较高,对肝癌的诊断和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1976年Goldsteim等报道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以来,它已成为目前非手术治疗肝癌的最有效手段。但国内外学者报道中门脉内继发癌栓者,常被列为肝动脉栓塞的禁忌症。我院1990年以来在136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中,44例并发门脉内癌栓。本组35例门脉内癌栓的直径≤0.8cm。进行了肝动脉栓塞加化疗,收到一定的疗效。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33例,女2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4岁。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右上腹痛、纳差、消瘦、肝脾肿大等,每例均作了肝功能、AFP、B超检查及肝动脉造影检查。本组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各种检查结果,均符合1977年制定的全国肝癌诊断标准。35例根据B超检查显示门脉主干宽1.1~1.2c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盱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情况,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门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11/11;门脉支架置入成功率10/11;发生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1例.支架中位通畅期5.7个月(1~18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1、4/11、2/11.结论:对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但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开通门脉主干及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门脉,结合TACE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氩超冷刀手术系统(Argon surper-cryosurgery system,ASSS)治疗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的方法和研究氩超冷手术(ASS)治疗后癌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2例“无法外科治疗”的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病人中单纯ASS治疗9例,减体手术切除癌肿+ASS+门静脉置泵1例,巨块癌肿切除+ASS+门静脉置泵2例,<5.0 cm癌肿切除+ASS+肝动脉置泵1例,ASS治疗+肝动脉置泵3例,ASS治疗+门静脉置泵6例。结果 成功治疗22例,并发症有 ASSS枪穿刺孔出血、胸腔积液、胆汁漏、肝昏迷,但均治愈。所有病例随访均生存,最长已生存11个月。结论 (1)ASSS 为“无法外科治疗”的晚期巨块多灶型肝癌提供新的治疗途径。(2)在ASS治疗中,应注意其治疗的适应症,以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李麦福 《中原医刊》2005,32(4):12-13
目的探讨对22例中晚期巨块型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肝功能差或动静脉瘘的患者行肝段动脉分次栓塞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病例采用肝段动脉分次栓塞术,间隔3~4周行第2次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9例肿瘤缩小,其中8例缩小50%以上。9例有门脉癌栓的病人中,7例癌栓缩小,门脉较前通畅,2例癌栓消失。本组患者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27.3%、9.0%。本组病例无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肝段动脉分次栓塞术1年生存率与文献报道相近,近期疗效显著,且对非癌肝组织损伤少,副作用轻,适合于肝功能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25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9月~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251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肝癌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1)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2)肿瘤大小、数量与门脉癌栓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的临床分级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肿瘤直径大于5cm,门脉癌栓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肿瘤多发者其门脉癌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肿瘤多发者的疗效明显低于单发者。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病期的肝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配合其他疗法能使疗效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肝癌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脉癌栓,而侵犯下腔静脉则相对少见。有关对下腔静脉癌栓的CT表现和特征的研究与报道甚少。本文收集14例肝癌并下腔静脉癌栓病例,重点分析下腔静脉癌栓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PHC 284例,总结严重肝功能失代偿与PHC患者年龄、肝硬化情况、TACE治疗次数、肿瘤类型和门静脉分支癌栓的相关性.结果 284例PHC患者TACE术后发生严重肝功能失代偿者39例,其中60岁以上者占74.4%;有肝硬化或TACE治疗2次以上病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或TACE治疗1次病例(P<0.005),巨块型PHC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节型和块状型中非巨块型者(P<0.01),门静脉分支癌栓和无门静脉癌栓PHC患者经TACE治疗后严重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门静脉主干癌栓形成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P<0.05).结论 老年、有肝硬化基础、TACE治疗2次以上、巨块型PHC和门静脉主干癌栓的PHC,TACE术后严重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4例肝内静脉内实质团块进行二维和彩色CDFI检查,并与部位及血流进行分析.结果 64例门静脉阻塞患者,肝癌伴门静脉癌栓56例,巨块型28例,结节型24例,弥漫型4例,病变直径2-10cm.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手术后,门静脉血栓8例.癌栓在主干20例,右支+主干10例,主干+左支+右支10例,主干+右支6例,左支6例,右支4例.门静脉血栓8例,位于主干及左支内.结论 二维超声+CDFI检查肝内门静脉系统阻塞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癌门脉癌栓(PVTT)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应用超声对85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者进行图像观察。结果 PXTT弥漫型肝癌发生率最高,巨块型次之,结节型出现率最低;肿块呈多叶分布者发生率高,左叶分布比右叶发生率高。PVTT形成后以门脉主干分布最多,其次为左支,右支最少。癌栓的声像图表现:门脉内或其分支内单和(或)多个结节状、絮状光团,回声多为低或中等,细小致密,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光团边界多不规则,呈菜花样改变或条索状改变。结论超声诊断PVTT价值较高,敏感性亦高,超声检查为门脉癌栓检出之首选,对弥漫型肝癌的诊断价值亦大。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召青  黄义林  王庆伟  张敬涛 《吉林医学》2010,31(16):2495-249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伴有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4例伴有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动脉造影和化疗栓塞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ChildA级15例,B级9例,24例共行TA-CE65次。结果:本组24例肝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或染色明显,均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后2~4周,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9例肝内原发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5例肝内原发病灶内碘油明显流失;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组11例,沉积不良组1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98个月,其中18个月的生存期18.25%;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伴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门脉癌栓内碘油沉积良好提示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介入治疗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经皮经肝门静脉化疗栓塞。20例为团块型,10例为结节型,其中直径大于10cm9例,5-10cm19例,小于5cm 2例。肿瘤位于右肝叶23例,肝左叶5例,左右叶2例。门静脉癌栓位于右支17例,左支4例,右支+主干5例,左支+主干2例,左右支+主干2例。结果:治疗后门静脉癌栓消失和缩小21例,占70%,肝瘤缩小23例,占76.7%。术后随访,半年、一年、两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0%、6.6%。结论:经皮经肝动一门脉双重介入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多期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在肝癌合并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肝癌合并癌栓MSCT门静脉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各种角度及厚度的VR,同时同层多期对比观察,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瘤栓、邻近肿瘤对门脉的侵犯和门脉的侧支血管;MPR较直观显示癌栓整体形态、范围及管腔变窄程度。结论MSCT肝增强扫描后门静脉重建技术是显示肝癌合并癌栓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祝堂 《中外医疗》2008,27(32):42-42
目的 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51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随访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肝癌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 (1)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明显;(2)肿瘤大小、数量与门脉癌栓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的临床分级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肿瘤直径>5cm,门脉癌栓发生率明显增加,且肿瘤多发者其门脉癌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肿瘤多发者的疗效明显低于单发者.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病期的肝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配合其他疗法能使疗效得以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运用螺旋CT观察36例合并门脉癌栓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门脉癌栓的变化。随访3~20月。结果显示:双螺旋CT扫描能准确估计门静脉内癌栓的分布范围;经TACE治疗后14例门脉癌栓内有碘油存积,28例癌栓缩小;20例累计生存率达一年。提示TACE对门脉癌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肝癌门脉癌栓(PVTT)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应用超声对85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者进行图像观察。结果 PVTT弥漫型肝癌发生率最高,巨块型次之,结节型出现率最低;肿块呈多叶分布者发生率高,左叶分布比右叶发生率高。PVTT形成后以门脉主干分布最多,其次为左支,右支最少。癌栓的声像图表现:门脉内或其分支内单和(或)多个结节状、絮状光团,回声多为低或中等,细小致密,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光团边界多不规则,呈菜花样改变或条索状改变。结论超声诊断PVTT价值较高,敏感性亦高,超声检查为门脉癌栓检出之首选,对弥漫型肝癌的诊断价值亦大。  相似文献   

18.
报告2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病人肝动脉造影的X线表现,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肝癌并门脉癌栓并非栓塞治疗的禁忌症,伴门脉侧支循环者治疗是安全的。27例治疗效果也说明了肝动脉栓塞治疗优于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2年4月以来对1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巨块型中晚期肝癌,用介入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及化疗栓塞。其中5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HAI)联合肝内注射无水酒精(PAI),初见疗效,简报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7例中男15例,女2例,年龄33~62岁。经临床检查,AFP、B超、CT诊断为巨块型肝癌。肿瘤直径<5cm2例,5cm~10cm10例,>10cm5例。合并门脉瘤栓3例,腹水1例。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氏法,每例均经受二次插管治疗。根据超选程度,将本组病例按以下方法分组治疗:(1)5例化疗(HAI)加明胶海绵栓塞(HAE-  相似文献   

20.
肝癌继发门静脉瘤栓,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极大。故对瘤栓的检出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二维超声显示肝内癌肿病变以及门脉内栓子的同时。能显示门脉血流的形态变化以及肝动脉系统的血流、结构变化。本文通过对28例肝癌继发门静脉瘤栓的探查,探讨CDFI与二维超声显像特点以及对门脉瘤栓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