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孩子逐渐长大,不能让孩子老是像“尾巴”一样跟着父母,在此告诉父母,通过让孩子学会购物,可以锻炼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 相似文献
4.
5.
6.
7.
曾经,在美国一家森林公园里,生活着一群梅花鹿,它们充分地享受着人们提供的食物,整天无忧无虑,安逸而舒适。谁知没过几年,梅花鹿的数量急剧减少,剩下的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后来,有位专家想出了一个另类的的办法,他在鹿园区放了几只狼。 相似文献
8.
9.
有三句话,你一定要教会孩子。这三句话很重要,但也很简单,谁都会说。但大部分孩子从没有对父母说过。当然,如果你反思一下,你会惊愕地发现,原来你也很少或从没有对父母说过。
这三句话是:谢谢你、对不起、我爱你。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家长都意识到表扬孩子的重要性,可是不少家长困惑地说"我们也表扬了不少呀,可是效果甚微.是我们的表扬不得法吗?我们应该怎么样表扬孩子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案例一:扬扬兴冲冲地把他认真画了一下午的绘画作品《小白兔的晚会》拿给正在看电视的妈妈看.妈妈看了一眼,竖起大拇指说"你画得真不错!"效果评价:表扬笼统、模糊、空洞.案例点评:孩子画了一下午,只换得妈的一句"你画得真不错".这种表扬法过于抽象、概括、简单、空泛,只是对结果的总体性评价.至少孩子不知道哪儿画得不错.这不利于今后的努力,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同时,这种简单表扬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更起不到强化作用了. 相似文献
11.
前些年,杨澜曾经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12.
前些年,杨澜曾经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万般呵护,不如让孩子学会自护。记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哪里看到的这句话了,只是如今细细品来,觉得其中大有道理。 相似文献
14.
一个家庭聚会上,两位母亲正在聊天,突然3岁的莹莹哭丧着脸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玮玮不让我玩卡片。”妈妈擦着莹莹的眼泪,轻声说:“那你就去玩其它玩具。你看,有积木、图书,还有汽车,这么多玩具,为什么一定要玩卡片?”这时,玮妈妈的脸色不好看了,她大声对玮玮喊道:“玮玮,快把卡片给莹莹玩。” 相似文献
15.
16.
17.
春节期间,大多数孩子都能从长辈那里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有些孩子到手的数额可达几千元,那么孩子的压岁钱该怎么花?放在父母手里是否真安全春节,孩子每去一个亲戚朋友家,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都要发一个红包,名为"压岁钱",实则是考验家长的亲情关系和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师父问道:“师父您平时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