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建立能够同时检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 MDRAB)多个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反应体系,了解MDRAB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及感染控制MDRAB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方法 针对MDRAB 4种耐药基因blaoxa-23、blaAde-B、blaint-1及blaISCR-1分别设计4对引物,设计反应条件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同时检测这4种耐药基因,并采用建立的多重PCR反应体系检测临床分离MD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检测4种MDRAB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反应体系,临床分离68株MDRAB耐药基因检测显示,1株同时携带有4种耐药基因,5株携带有blaAde-B、blaint-1及blaISCR-1,62株携带有blaoxa-23和blaAde-B。结论 多重PCR可以快速、高效、低成本检测MDRAB携带的耐药基因,多重PCR检测显示blaoxa-23及blaAde-B 是MDRAB携带的主要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对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及耐消毒剂基因qac E△1的携带率,为医院实施有效的消毒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估MDRAB对常用消毒剂酒精、含氯消毒剂和碘伏的敏感性,对比分析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模式与消毒剂耐药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MDRAB中耐消毒剂基因qac E△1的携带率。结果 MDRAB对酒精、含氯消毒剂和碘伏的MBC值分别为40%、125 mg/L~250 mg/L、7.81 mg/L,MIC值分别为30%、15.625 mg/L~31.25 mg/L和7.81 mg/L;结合菌株对抗生素耐药模式,发现消毒剂抗性与抗生素耐药性无关。MDRAB的耐消毒剂基因qac E△1的总检出率为57.69%。结论MDRAB中耐消毒剂基因qac E△1的携带率高,处理MDRAB污染的环境和皮肤消毒,应减少季胺盐类和双胍类消毒剂等低效消毒剂的使用,选择中效以上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避免消毒失败造成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该院儿科和河北省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治疗儿童携带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使用效率、减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试验,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完全抑制区的直径包括纸片的直径。抑菌环大小判读参照M100,并报告测试的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4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多重耐药菌72株,泛耐药菌24株,非多重耐药菌46株。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碳氢酶烯类、氨基糖甙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41.00%~99.00%,多粘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为0。结论:儿科病房分离的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提高,通过耐药性分析建议临床联合用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陈辉英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6):1429-1430,143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患者耐药性鲍氏不动杆菌携带消毒剂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株进行消毒剂qacE△1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20株鲍氏不动杆菌检测到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 20株,检出率为100%。结论: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性鲍氏不动杆菌消毒剂耐药基因检出率高,提示临床抗药菌株可能也对消毒剂存在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 l1)存在情况。方法:76株临床分离菌株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acE△1-sul1基因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1)。结果:抗菌药物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35.52%、头孢哌酮/舒巴坦(SCF)57.89%、头孢他啶(CAZ)31.57%、头孢吡肟(FEP)34.21%、亚胺培南(IPM)33.39%、阿米卡星(AK)36.84%、环丙沙星(C IP)23.68%。76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qacE△1-su lⅠ基因阳性62株(81.58%),intⅠ1基因阳性64株(84.21%)。qacE△1-su lⅠ基因和intⅠ1基因具有相关性。结论:烧伤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有非常高的耐药率,并且qacE△1-su l1基因携带率较高,这和qacE△1-su l1基因与Ⅰ类整合酶基因整合在一起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某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该院临床分离的26株IRAB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blaKPC、blaNDM-1、blaOXA-23、blaOXA-50、blaOXA-51、blaOXA-58)、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Ⅰ、aac(6'')-Ⅰ、armA]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携带情况。结果 26株IRAB均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和OXA-51,检出率为100%,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Ⅰ、aac(6'')-Ⅰ和armA检出率均为96.15%,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基因携带率为65.38%。临床分离IRAB菌株92.31%来源于患者的痰液。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IRAB多数携带相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需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逐年升高,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明显增高。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机制、分型检测方法及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邵阳市中心医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DNA同源性与耐药性,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该院的流行状况。方法DNA同源性分析:收集该院2009年1—6月份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肠杆菌科间一致重复序列PCR方法;药敏试验:采用VITEK一2细菌鉴定仪器法与KB法确定药敏结果。结果DNA同源性分析结果:4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测出4种电泳条带数目位置完全相同的克隆株,其中A型11株,B型11株,C型9株,D型9株。菌株分布在该院外科、内科、ICU、新生儿科四个病区,10个科室。普通病室与ICU病室均存在A、B、c、D4种型别克隆株感染。药敏试验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仅为5%,4种克隆株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5%,A、B、C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较敏感,但D型克隆株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明显降低;4种克隆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75.0%,显著高于文献报道的耐药率。4种克隆株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7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达60%以上,较多克隆株的耐药率已达100%。结论A、B、C、D4种克隆株在该院未见明显集中流行趋势,呈散在分布特点。4种克隆株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临床检出的56例鲍曼不动杆菌标本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OXA-51、OXA-23、OXA-24、OXA-58、VIM、SHV、GES、IMP和TEM共9种耐药基因的检测;从中选择44株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56株检出泛耐药株38株,不同病区泛耐药与非泛耐药株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菌株对常用抗生素除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外,耐药率均大于60.00%。56株经PCR检出OXA-51 49例(87.50%)、OXA-23 46例(82.14%)、OXA-58 1例(1.79%)、TEM 56例(100.00%)、VIM 45例(80.36%)、GES 16例(28.57%)及SHV 4例(7.14%);未检出OXA-24和IMP。44株经PFGE共分为14个型,其中A型20株,为主要流行株;B型5株,C型8株,剩余菌株为互不相同型。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ICU和呼吸科居多,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OXA-51,OXA-23,TEM和VIM为主要耐药基因。近半数菌株以同源形式传播,交叉感染现象严重,应引起重视和采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携带β-内酰胺酶(bla)基因、整合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它们的亲缘性关系.方法 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对50株PDR-AB进行各种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DNAMAN软件进行基因的树状结构的构建和亲缘性分析.结果 50株PDR-AB共检测耐药基因21种,TEM、SHV、PER、VEB-1、CTX-M-1、ADC、IMP-1、IMP-2、VIM-2、OXA-23、OXA-24、IntI1、IntI2、IntI3、qnrAm、qnrBm、qnrS、qepA、gyrA突变基因、parC突变基因、Aac(6')-1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100%、86%、0、38%、100%、100%、76%、88%、86%、0、98%、22%、2%、6%、60%、6%、0、100%、100%、76%.50株PDR-AB间具有一定的亲缘性.结论 PDR-AB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导致其对常用药物均耐药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加强有效的监测工作来控制PDR-AB传播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临床分离的625株鲍氏不动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头孢他啶等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收集的625株鲍氏不动杆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40.0%,分别为27.7%、37.3%、40.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耐药宰约为60.0%;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70.0%,分别为71.2%、72.6%、77.0%、81.1%;2009年以来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迅速增加.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淮南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卢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采用K-β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β内酰胺酶基因型。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100%)、头孢吡肟(87.5%)、阿米卡星(87.5%)和舒普深(84.4%)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卢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TEM—1阳性率100%(32/32),SHV—12阳性40%(12/32),OXA-2阳性12.5%(4/32),CTX-M各型均阴性,VEB和PER均阴性。结论:淮南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至少存在3种不同类型的卢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OXA-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 2009-2011年3年流行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性标本的采集、分离培养与菌株鉴定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操作;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推荐的K-B法,参照CLSI 2009-2011年制定的最新折点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5版本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3年ICU流行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3年来鲍氏不动杆菌分别检出泛耐药菌株14、18、25株,分别占14.3%、15.5%、16.2%;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达72.4%~78.6%;耐药率均>4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而敏感率均>8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增长幅度较大的药物是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最高检出部位是呼吸道占65.8%.结论 临床微生物室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室联手,对医院流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动态性监测,每季度向全院公示1次,严防ICU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9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液标本中;神经外科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30%(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要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预防标准,控制其引发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研究其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 共检出1193株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痰液标本分布率最高,占79.5%;感染分布以ICU为主,占20.0%,其次为呼吸内科,占18.7%;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特卡西林/克拉维酸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不断增高,可能与临床滥用抗菌药物有关,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环境的消毒,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的现状.方法 选择70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回顾分析其感染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 70例患者中,存活51例(72.9%),死亡19例(27.1%).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68.5%)和伤口(8.5%),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危重症患者是鲍曼不动杆菌的易感人群;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单一或联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医院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4年3—4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细菌室分离的3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并应用聚类分析软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37株为临床菌株,主要分离自ICU患者的痰液样本。3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检出率分别为74.4%、56.4%和25.6%,未检到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未检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检出中介菌株9株(中介率23.1%)。耐药率在70%以上的其他抗菌药物依次为环丙沙星(82.1%)、头孢曲松(79.5%)、庆大霉素(76.9%)、头孢吡肟(74.4%)、亚胺培南(7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1.8%)。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3.5%。PFGE电泳图谱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17型,其中以外科ICU流行性最为广泛,主要包括A型、C型、J型、M型等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其次为内科ICU和新生儿ICU,流行菌株以O型、P型为主。部分病区之间、吸引器开关与患者之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一致的同源性。结论浙江大学金华医院的CRAB、MDRAB、XDRAB菌株检出率较高,在部分ICU病区呈暴发流行,以A型、C型、J型菌株流行最广,吸引器开关可能为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8.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同源性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流行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耐药谱特征及其同源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MDR-AB分离自2007年5月,4株系住ICU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4株系病房物体表面;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8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株痰标本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酶烯类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经DNA分型同为A型,另4株物体表面的鲍氏不动杆菌经DNA分型亦同为A型,8株有高度同源性,证实为同一克隆株.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株,同一克隆株在不同感染个体间的相互传播导致了ICU内感染的流行;1号株可能是交叉感染的源头,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未到位,尤其是手卫生问题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郑颖  陈亮  鲁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6):3918-3919,3938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ICU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耐药性,为医师抗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3所综合医院ICU分离的367株MDRAB耐药性进行了监测与统计分析;采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依据CLSI最新折点判断结果为敏感、中介、耐药,数据统计应用WHONET 5.5软件处理。结果 ICU分离的367株MDRAB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占67.6%;MDRAB耐药率>40.0%的药物包括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耐药率<3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ICU分离的MDRAB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加强执行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MDRAB纳入医院重点监控菌,实施医院多药耐药菌株预警制度,以警示临床医师,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变迁,为临床治疗及预防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8-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的病区分布与耐药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有逐年增多趋势,该菌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大多来自痰及咽拭子标本;2008-2010年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上升最明显的是头孢曲松,从57.55%上升至96.07%,至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除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3种抗菌药物外,耐药率均>50.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逐年增多,应重视多药耐药菌的预防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