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保护机制。方法实验时油酸组(OA)及参麦组(SM)采用经尾静脉注射油酸(0.1ml/kg),建立大鼠ALI模型,正常对照组(NS)注射氯化钠,SM组在注射油酸后注射参麦注射液2ml/只,按时相观察和采集标本。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及细胞粘附因子-1(ICAM-1)的改变,检测动脉血氧变化、肺组织湿干重比率(W/D)等指标。结果与NS组比较,OA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W/D值显著升高(P〈0.05),肺损伤明显加重,ICAM-1的表达显著升高,且随着时间的延伸,ICAM-1的表达逐渐升高。与相应的OA组比较,SM组低氧血症改善,W/D值显著下降(P〈0.05),肺损伤减轻,ICAM-1的表达减少。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减轻肺损伤,降低肺组织ICAM-1的表达,对早期防治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的表达变化及美洛昔康对兔急性肺损伤干预的机制。方法将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内毒素致伤组(B组)、内毒素致伤及美洛昔康干预组(C组),每组8只。B组用ET(700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方法复制兔ALI模型,C组在B组的基础上用美洛昔康(2.5mg/kg)进行干预,观测兔动脉血气、肺组织湿重/干重比(W/D)、肺水含量、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肺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氧合指数明显降低,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W/D比值、肺水含量及肺组织MMP-2 mRNA表达明显增加;C组氧合指数未见明显下降,W/D比值、肺水含量、肺组织中MMP-2 mRNA表达较B组减少,病理改变亦较B组轻。结论在ALI时,MMP-2 mRNA表达上调,美洛昔康可抑制MMP-2 mRNA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对内毒素性ALI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作用。方法观察AMB对ALI大鼠动脉氧分压(PaO2)、肺组织湿/干比值(W/D)和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AMB对ALI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表达影响。结果AMB可显著提高ALI大鼠PaO2、减小肺组织W/D、减轻ALI大鼠肺组织损伤、促进肺组织SP-A表达。结论AMB可能通过促进SP-A表达对ALI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赤芍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NF-κB/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大鼠内毒素ALI模型,40只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内毒素组(B组)、赤芍治疗组(C组)、赤芍预防组(D组)和SB203580组(E组),每组8只大鼠.观察赤芍对肺组织中p38MAPK、NF-κB和iNOS表达的影响,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和蛋白含量、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NO含量的变化,于LPS滴注后6 h行血气分析,并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A组比较,B、C、D和E组p38MAPK、NF-κB和iNOS表达显著增强,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和蛋白含量、肺组织MDA含量和血清NO含量显著增加,PaO2和HCO3-明显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D组和E组p38MAPK、NF-κB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P<0.05);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和蛋白含量、肺组织MDA显著减少,PaO2和HCO3-明显升高(P<0.05或<0.01).病理学显示C、D组和E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c、D、E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赤芍对内毒素性ALI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p38MAPK/NF-κB/iNOS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赤芍对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ALI)时肺诱导型血红素氧化酶(HO-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LPS组)、赤芍治疗组、赤芍预防组和血晶素组,每组8只。采用大鼠内毒素ALI模型,于LPS滴注后6h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肺组织中HO-1和iNOS的表达,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血清一氧化氮(NO)及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HO-1和iNOS表达显著增强(P〈0.01),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比、蛋白含量、肺组织MDA和血清NO显著增加,而PaO2和HCO3^-明显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赤芍治疗组、赤芍预防组和血晶素组HO-1表达明显升高,而iNOS表达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肺组织损伤程度较LPS组明显减轻。结论肺组织HO-1表达增强是内毒素性ALI的重要应激保护机制,赤芍对内毒素性ALI的防治作用可能与诱导HO-1的表达和抑制肺组织iNOS异常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海水淹溺后兔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海水淹溺性肺水肿(PE-SVCD)治疗作用。方法:家兔气管切开后模拟海水淹溺造成急性肺损伤,于淹溺前(T1),淹溺后15、30、60、120、240、480min(T2~T7)7个时间点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外周血炎症介质含量和单核细胞中NF-κB的淹溺前后表达变化,并采集肺组织。结果:海水淹溺致兔急性肺损伤各时间点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淹溺后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表达开始增高,90 min后达到最高峰,而山莨菪碱可降低NF-κB以及炎症因子表达(P〈0.01)。结论:海水淹溺急性肺损伤可能与NF-κB高表达有关。山莨菪碱可降低NF-κB表达,减轻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①观察普伐他汀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②观察普伐他汀不同给药时间对改善心室重构的区别;③探讨普伐他汀改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肌梗死对照组、C组普伐他汀早期干预组、D组普伐他汀晚期干预组,每组8只。早期和晚期干预分别选择梗死后即刻和72小时后以普伐他汀(3mg/kg)灌胃,共持续8周,A、B组每日以等量水灌胃,其余喂养饲料相同。BL-420S生理机能实验系统记录ECG、LVSP、LVEDP、±dp/dtmax、HR、SBP、DBP。RT-PCR检测左心室非梗死区TNF-α、MMP-2、MMP-9的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测定左心室非梗死区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指标:4组的心率无明显变化;B、C、D组的LVEDP较A组有明显升高(P〈0.01),SBP、DBP、LVSP、±dp/dtmax显著降低(P〈0.01);C、D组的LVEDP显著低于B组(P〈0.05),±dp/dtmax显著高于B组(P〈0.05);C、D组与B组比较SBP、DBP、LVSP无明显变化。②TNA-αmRNA及蛋白表达:B、C、D组均比A组高(P〈0.01),C、D组比B组低(P〈0.05),C组比D组低(P〈0.05)。③MMP-2、MMP-9的mRNA的表达:B、C、D组均比A组高(P〈0.01),C、D组比B组低(P〈0.05),C组比D组低(P〈0.05)。结论①普伐他汀可以有效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②普伐他汀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与用药时间有相关性,尤其是早期干预较晚期干预在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效果更佳。③普伐他汀主要通过减少MMP-2、MMP-9的mRNA的表达并且抑制TNA-αmRNA及蛋白表达达到防治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内毒素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氯喹干预的方法,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日)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ET致伤组、ET致伤+氯喹治疗组。静脉注射ET(500μg/kg)引起兔早期肺损伤,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血清及肺组织中磷脂酶A2(PLA2)活性、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取肺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查,观察ET的致伤作用及PLA2抑制剂氯喹对早期肺损伤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静注ET后兔出现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肺内白细胞扣押等早期肺损伤病理改变。ET组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性增高,肺组织LPO增高(P〈0.05),SOD明显降低(P〈0.05)。ET组病理检查见肺水肿,部分肺组织片状出血,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伴局灶性肺不张和肺气肿。超微病理改变表现为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肺泡隔明显增厚。氯喹治疗组PaO2未见下降,血清及肺组织PLA2活性低于ET组(P〈0.05,P〈0.05),LPO降低(P〈0.01),SOD增高(P〈0.01),病理检查见轻度肺水肿,炎细胞浸润较ET组少,肺组织超微病理检查显示损伤轻于ET组。结论静脉注射ET可复制兔早期肺损伤动物模型,氯喹具有抑制PLA2激活、减轻肺组织内氧化损伤的作用,实验结果证实PLA2激活及氧化应激在ET致兔早期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滴催产素引产过程中滴速的调控方法,为催产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的滴速调节间隔时间(每隔10、15、20、30 min调节1次滴速,分别为A、B、C、D组)及调节方式(等差/等比递增,分别为1、2组),将358例静滴催产素引产产妇分为8组(A1、A2、B1、B2、C1、C2、D1、D2组)。对比分析各组引产开始至最佳有效宫缩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阴道出血量、产程、引产成功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最佳有效宫缩时间A2组最短,D1组最长;相同间隔时间内,等比递增组较等差递增组出现最佳有效宫缩时间显著缩短(P〈0.05)。D1组催产素用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1、D2组产后阴道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1、B2、C1和C2组引产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C1、C2组阴道助产率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最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2组最高,D1组最低。B1、B2、C1和C2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结论静滴催产素引产较为理想的滴速调控为每隔15~20 min的等比递增方式,既可保证引产成功率,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又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对创伤性休克后大鼠肺组织NF - 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 mRNA表达的干预影响,探讨PHC对创伤性休克继发肺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0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对照组、休克组、PHC小剂量组(P1组)和PHC大剂量组(P2组).复苏开始时,P1、P2组大鼠分别经颈静脉注入含PHC 0.15 mg/kg和0.45 mg/kg的等渗盐水,给药容积2 ml/kg;休克组、对照组仅注入等容积的等渗盐水.复苏后2,6,12,24 h四个时相点处死大鼠.RT - PCR法检测各组NF - κB、iNOS mRNA表达;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肺通透指数(lung permeability index,LPI)和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休克组、P1、P2组各时相点NF -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I、LIS均明显增高( P<0.05).与休克组比较,P2组复苏后各时相点及P1组复苏后2,6 h NF-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I、LIS明显减低,同时P1组复苏后12 h LPI、LIS也明显降低.P2组6 h NF- κB、iNOS mRNA表达、肺W/D比值、LPl、LIS均明显低于P1组(P<0.05).结论 PHC可减轻创伤性休克后继发肺损伤,大剂量PHC作用更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NF - κB、iNOS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毒素(ET)致大耳白兔急性肺损伤(ALI)过程中磷脂酶A2的变化和1,6-二磷酸果糖(FDP)的拮抗作用,探讨FDP对ET所致ALI的治疗作用。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ET致伤组(B组)、ET致伤 FDP干预组(C组)。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kg。B组:将内毒素按500μg/kg溶于2ml生理盐水后经颈静脉插管一次注射完毕,随后注射生理盐水1次,液体总量为2ml/kg。C组:内毒素使用剂量和方法同致伤组,随后缓慢经静脉注射FDP(300mg/kg)的生理盐水溶液,液体总量同为2ml/kg。各组分别于0h、0·5h、2h、4h及6h等不同时点测定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气分析及血清中PLA2活性;于6h点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PLA2活性,并行肺组织光镜和电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静注ET后,B组动物与A组相比较,出现典型的ALI表现,血清和肺组织PLA2活性显著增高(P<0·01),而C组动物各项指标则介于A组和B组之间。同时,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B组动物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害,而C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较轻。结论PLA2激活是ET所致ALI发病过程中重要的致伤因素。FDP可抑制PLA2激活,从而对ET所致的兔早期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氧液体对兔窒息性中毒肺水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观察兔光气染毒后肺水肿指标及肺泡灌洗液成分的变化 ,并进一步探讨高氧液对光气中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衡盐组 (光气中毒后输注平衡盐 30ml·kg-1)和高氧液组(光气中毒后输注高氧液 30ml·kg-1) ,各组动物均于实验开始后 8h处死 ,立即开胸取肺 ,称取全肺湿重和右肺湿重 ,测定肺湿干比 (W/D)、肺水含量 (LW)和肺系数 (L/B) ;左肺用 37℃生理盐水进行灌洗 ,每次 5ml,共 3次 ,总回收率达 90 %以上 ,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丙二醛 (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及蛋白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氧液组、平衡盐组的肺水肿指标及BALF中MDA、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GSH Px活力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与平衡盐组比较 ,高氧液组GSH Px活力明显增高 (P <0 0 1) ,BALF中MDA、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W/D、LW和L/B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脂质过氧化参与了光气中毒性肺损伤的发病 ,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光气中毒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损伤性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后肺组织炎症反应指标及病理改变.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ET所致的兔ALI可能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ET致伤组(B组)、ET致伤 FDP干预组(C组),每组8只.A组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B、C组经静脉一次性注射ET复制兔ALI模型,C组在ET致伤后静注FDP作干预.6h后处死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白介素13(IL-13)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肺组织LPO和TXB2含量显著增高(P<0.05, 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6-keto-PGF1α和IL-13含量则无明显变化.C组LPO含量和SOD活性较A组无显著变化,而TXB2、6-keto-PGF1α和IL-13含量则较A组显著增加(P<0.01).光、电镜下观察,A组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B组病理损害明显,C组损伤较轻.结论 ALI过程中,氧化损伤、TXB2/6-keto-PGF1α比值失衡和保护性细胞因子分泌不足是导致肺组织病理损伤的重要因素.FDP可抑制氧化损伤, 改善TXB2/6-keto-PGF1α平衡并促进保护性细胞因子分泌,从而在ET致兔ALI的过程中对肺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水下爆炸继发性急性肺损伤(ALI)兔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新西兰兔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组)、爆炸组(I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每组10只,建立新西兰兔ALI动物模型后,B组经右颈外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注射液(10万单位/kg),N组、I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2h采集血液,24h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液及肺组织标本,测定肺湿干重比(W/D),行12、24h血气分析,ELISA法测定BALF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血清中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PCR法测定肺组织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HE切片病理学变化。结果 I组W/D、12h TNF-α、24h TNF-α、12h MMP-9、24h MMP-9均较N组升高[(5.79±1.60 vs.4.38±0.75)、(573.80±178.24 vs.348.12±172.13)ng/L、(552.30±169.64 vs.382.56±147.52)ng/L、(38.30±14.43 vs.23.67±5.28)ng/L、(42.10±15.24vs.25.72±7.16)ng/L,P0.05],B组的W/D、12h TNF-α、24h TNF-α、24h NE、12h MMP-9、24h MMP-9较I组降低[(4.63±1.21 vs.5.79±1.60)、(356.40±181.23 vs.573.80±178.24)ng/L、(356.10±130.99 vs.552.30±169.64)ng/L、(111.90±10.81 vs.136.70±13.61)ng/L、(28.20±7.38 vs.38.30±14.43)ng/L、(30.50±8.07 vs.42.10±15.24)ng/L,P0.05];肺病理切片显示B组肺水肿、炎症反应等较I组减轻。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NMMP-9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水下爆炸致家兔ALI的程度,可有效治疗ALI。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对大鼠百草枯(PQ)中毒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3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5只、PQ中毒模型组(B组)15只、乌司他丁组(C组)15只。B组与C组禁食1 h后经口一次灌胃PQ 75 mg/kg制成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模型,A组经口一次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万单位/d,共3 d,A组与B组给予0.2 ml/d生理盐水腹腔注射。A组于造模后24 h,B、C两组大鼠于造模后24、48、72 h分别取5只大鼠肺组织与血清。肺组织行HE染色,血清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果 B组血清TNF-α在第24小时即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且持续存在;血清TGF-β1造模后24 h即升高,在第48小时与A组比较有差异,在72 h则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组与B组比较,血清TNF-α升高缓慢,在第24小时即有统计学差异(P<0.05),持续至第72小时;而两组大鼠的TGF-β1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但对TGF-β1的影响有限,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减缓中毒后的肺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字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二次打击前用药组(10只)、二次打击中用药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所有大鼠腹腔注射5 mg/kg LPS,并分别于LPS腹腔注射前1 h和腹腔注射后14 h对二次打击前用药组和二次打击中用药组用雷洛昔芬30 mg/kg灌胃,LPS腹腔注射后16 h,所有大鼠均用戊巴比妥钠按40 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股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气管内滴入pH为1.2,0.5 ml/kg盐酸.盐酸滴入前及滴入后30,90 min和4 h查动脉血气分析,4 h后每组中选取5只大鼠行[18F]FDG microPET胸部扫描,而后取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血气分析显示二次打击中用药组大鼠能显著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并能使MAP稳定,[18F]FDG吸收度及肺组织病理评分在对照组分别为9.01±1.58,12.6±0.97,显著高于二次打击中用药组的4.67±1.33(P<0.01)和8.20±1.23(P<0.01).结论 雷洛昔芬对大鼠ALI具有明显保护作用;[18F]FDG microPET能很好地评价ALI时肺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吸入内皮素A(ETA)受体阻滞剂对急性肺损伤(ALI)动物模型肺氧合功能及肺炎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6只ALI模型犬,随机分为实验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8只。分别于肺灌洗前(T0)、灌洗后即刻(T1)、灌洗后1h合并雾化治疗30min(T2)、灌洗后2h(T3)、灌洗后3h(T4)、灌洗后4h(T5)监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取肺组织观察肺炎性变化。结果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输出量(CO)在各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O均于T2、T3、T4和T5时降低(P<0.05);L组T3、T4、T5时段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低于C组(P<0.01);与C组比较,L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于T2、T3、T4、T5时点显著升高(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肺分流值(Qs/Qt)于T4、T5时点明显降低(P<0.01)。与T0比较,两组ET-1水平在ALI后均升高,L组ET-1水平在T2、T3、T4、T5时段低于C组(P<0.05)。两组均有肺损伤改变,L组肺间质炎和肺间质出血度低于C组(P<0.05)。结论吸入低剂量ETA受体阻滞剂能改善ALI的氧合和换气功能,减轻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曲古菌素A(TSA)对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SA组(灌胃给予TSA1mg/kg)、LPS组(气管内给予LPS1mg/kg)及TSA+LPS组(气管内给予LPS前1h灌胃给予TSA),每组15只.分别于处理后1、3、6、12、24h获取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中TNF-α和IL-1 β的浓度,并取肺组织测定肺干湿重比,HE染色后行病理组织学观察,ELISA法检测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TSA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等急性肺损伤病理学征象,肺组织湿干重比、MPO活性、NO浓度及BALF中TNF-α、IL-1 β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TSA+LPS组上述改变均明显受抑,肺组织损伤减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A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了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沈美华  霍正禄  梅冰  何建  王美堂 《武警医学》2008,19(11):969-97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致急性肺损伤(ALI)兔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法复制ALI兔模型.制模成功后1 h、4 h、8 h、24 h、48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干重/湿重比值(D/W),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肺组织内NF-κB的变化情况,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使动物PaO2及D/W值进行性下降,于48 h降至最低(P<0.01);血清TNF-α含量及肺组织NF-κBp65的含量升高,并均于4 h达到最高峰(P<0.01);相关分析显示1 h、4 h、8 h、24 h、48 h NF-κB活性与TNF-α含量之间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肺组织病理显示肺泡壁增厚、炎性细胞浸润、局灶出血、部分肺泡萎陷.结论 NF-κB的活化,介导TNF-α等炎症介质的大量表达,在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打击导致ALI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