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口腔卫生指导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6名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碳纤维工作头对种植体周围进行刮治,不作口腔卫生指导;实验组用同样方法刮治后进行个体化口腔卫生指导。分别于术后第1,3,6周记录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以评价口腔卫生指导的效果。结果:在第1周,两组病例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3,6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mPLI及mSBI改善效果明显,两组PD稳定。结论:个体化口腔卫生指导可以有效提高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25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腔卫生指导配合碳纤维工作头洁治治疗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种植体周围黏膜炎患者,用碳纤维工作头对种植体周围进行洁治,同时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以控制菌斑。记录前后种植体周围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等相关指标。结果:用碳纤维工作头洁治种植体周围和口腔卫生指导可使mPLI、mSBI、PD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口腔卫生指导和碳纤维工作头洁治术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热刺激取出骨结合牙种植体的条件,建立热刺激微创取出骨结合牙种植体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只1~2岁杂种犬为实验动物,拔除双侧下颌第三或第四前磨牙,2个月后常规植入牙种植体,3个月后经临床及放射学检查,确定骨结合形成,随机选取右侧为实验侧,组成实验组,分别以(48±1) ℃持续1 min (简称A因素)、(53±1) ℃持续2.5 min(B)、(59±1) ℃持续3.5 min(C)刺激实验侧种植体,于每次热刺激前及刺激后4周测量种植体稳定性系数(ISQ),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 ,mPLI),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 ,PD),观察影像学表现以及能否用扭矩扳手取出种植体,左侧为对照侧,组成对照组,不施加任何热刺激,测量项目同实验组。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因素刺激前和刺激后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ISQ 、mPLI,PD无显著性差异,影像学无明显变化,无法用扭矩扳手取出种植体。C因素刺激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SQ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根尖X片显示种植体周围出现线形低密度影,低密度影外侧骨密度略有增高,但mPLI,PD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采用50 Ncm的扭矩可以取出种植体,对照组无法取出。种植体取出术后2个月,实验组牙槽骨基本愈合,与取出术前相比,牙槽嵴宽度和高度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动物实验显示,已完成骨结合的种植体在(59±1) ℃持续3.5 min热刺激条件下可使其周围骨质出现有限破坏,从而破坏其骨结合,达到微创取出种植体的目的,成功建立了热刺激取出骨结合牙种植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牙周炎及吸烟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牙周炎及吸烟单因素和双因素协同效应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影响.方法 设置健康组、牙周炎组、吸烟组、牙周炎合并吸烟组4个后牙缺失病例组,植入Straumann纯钛螺纹柱状标准型种植体进行修复,通过SIDEXIS-XG软件测算负载后1年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状况(MBL);记录负载12个月时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周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吸烟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牙周炎合并吸烟组与健康对照组在MBI及mSB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mPLI及 P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积极有效的牙周治疗及维护下,牙周炎或吸烟者植入Straumann标准型种植体,可获可靠疗效,但对牙周炎合并吸烟者可出现边缘骨明显吸收,更容易出现种植体周探诊出血,在病例选择上要引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贵金属烤瓷、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间完成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78例共120颗种植体,贵金属烤瓷修复与氧化锆全瓷修复各60颗。分别于修复后12个月复诊,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BL)、牙周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龈乳头指数等临床指标,以及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满意度。结果贵金属烤瓷与氧化锆全瓷修复在MBL、PD、mPLI、mSBI、龈乳头指数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金属烤瓷与氧化锆全瓷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无差异,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种植修复的早期临床效果,初步探讨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4颗种植牙作为实验组,选择10例牙周健康者20颗种植牙作为对照组,二期修复负载时(种植体植入后4~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龈沟液量(PISF)、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等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的龈沟液量明显多于牙周健康患者(P〈0.05);两组种植体周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值除mPLI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Vector治疗仪与派丽奥联合治疗老年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老年牙周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左右对称病情相近的后牙40颗,先行龈上洁治,一周后行Vector龈下刮治,3%过氧化氢及生理盐水冲洗牙周袋,实验组牙周袋内放置派丽奥凝胶,对照组牙周袋内放置碘甘油,每周一次,共4次。观察基线、用药4周及3月后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周、3月时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4周时实验组菌斑指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月时各项观察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派丽奥辅助Vector治疗仪治疗老年牙周炎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下颌后牙区植入在引导骨再生区域种植体的临床检查指标以及龈沟液内炎症因子和蛋白酶量,评估牙槽嵴水平向植骨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炎症易感性的影响,并将其与常规种植的种植体相比较。方法:选取负荷12~24个月并且颊侧角化龈宽度≥2 mm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共62颗,其中下颌后牙区水平向GBR植骨术(可吸收胶原膜结合1∶1的自体骨颗粒与异种骨替代材料)后,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共27颗种植义齿(实验组);下颌后牙区使用相同系统种植体行常规种植手术的患者16例,共35颗种植义齿(对照组)。对种植体临床检查并记录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使用相同规格滤纸条采集所有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同时采集1颗健康对照天然牙。通过ELISA实验定量检测IL-1β、IL-6、TNF-α、MMP-8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负荷12~24个月后生存率均为100%。平均负荷(18.70±4.45)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义齿PD小于对照组(P<0.05),而mSBI、mPLI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种植体之间及其与健康天然牙间各项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CP)患者种植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CBM、CNKI、VIP、协作网图书馆、MEDLINE、EMBASE相关研究,筛选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用Stata12.0进行分析,合并OR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评价CP种植义齿存留率,合并SMD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评价CP种植义齿修复后检测指标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探诊深度(PD)、边缘骨吸收(MBI)、附着丧失(AL)、龈沟液量(PISF),发表性偏倚以漏斗图显示,Egger’s test检验漏斗图的不对称性。结果:12篇文献513个研究对象共计693枚种植体纳入分析,CP种植体存留率合并OR(95%CI)=1.305,P=0.291,CP组种植体平均存留率=94.9%,对照组种植体平均存留率=98.7%,无统计意义,mPLI、mSBI、PD、MBI、AL及PISF合并SMD(95%CI)=-2.367、1.43、0.429、0.303、0.926、6.221,各项检测指标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MBI和PD作为关键研究指标,结果有统计意义,认为即使在良好的牙周治疗下种植体骨水平也会因CP存在而丧失,依靠种植体周围骨支持的种植体存留率无统计意义,随时间延长,MBI及PD会加大,进而影响种植体稳定性,使种植体存留率存在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混合固位(改良粘接固位)在后牙种植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0例后牙牙列缺损患者共植入92枚种植体,其中50枚采用粘接固位修复体,42枚采用混合固位修复体。分别于修复1年后复诊,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临床指标以及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满意度。结果:1年后,粘接固位组及混合固位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分别平均为0.531mm和0.492mm;两种固位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PLI、mSBI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混合固位种植义齿短期临床修复效果尚可,可用于种植义齿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软组织厚度种植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软组织厚度种植体修复后半年内临床状况的变化,分析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厚度是否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影响。方法:在种植义齿上基台前,测量30个Frialit-2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厚度(GH),并根据厚度分为3组:GH≤2mm组、2mm4mm组,同时选择10颗天然健康牙齿作对照,于种植体戴固后半年,检测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龈下菌斑中螺旋体比例(S%)、种植体周骨丧失(BL),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修复后半年时GH>4mm组的龈沟出血指数(mBI)、探诊深度(PD)、种植体周骨吸收量(BL)、龈下菌斑中螺旋体比例(S%)均有明显增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厚度过大可能会增加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烟对种植义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后牙缺失拟行种植修复的患者81例,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共植入124颗种植体,于负载后1年随访,检测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和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等临床指标。结果吸烟组有4颗种植体脱落,存留率为92%,非吸烟组种植体存留率为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0,P=0.028)。吸烟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平均为(1.04±0.18)mm,mPLI和mSBI平均水平P50均为1。非吸烟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平均为(0.74±0.11)mm,mPLI和mSBI平均水平P50均为0。2组的边缘骨吸收量、mPLI、mS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导致种植义齿失败的一个危险因素,吸烟患者种植修复的预后较非吸烟者差。为提高种植义齿的成功率,吸烟患者应尽早戒烟,并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口腔种植体骨愈合的影响,以期缩短口腔种植体骨愈合时间.方法 在12只新西兰大白兔下颌骨双侧各植入种植体1枚,右侧为实验组:种植体边缘骨膜下注射1.0μgNGF;左侧为对照组:同样部位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1次/d,连续7 d.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动物各4只,获取下颌骨,制作种植体骨磨片甲苯胺蓝染色标本,行大体、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以及骨计量学分析.结果 术后2、4周各组下颌骨种植体周围新生骨密度低于正常骨组织,种植体骨结合率对照组2周(26.67±3.88)%、4周(52.59±5.07)%;实验组2周(42.24±6.67)%、4周(72.25±6.30)%;术后8周两组骨密度与正常骨组织相近,实验组新生骨小梁出现哈弗系统,种植体骨结合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种植术后早期加入外源性NGF能够加速种植体周围骨小梁的形成和成熟,增加骨结合面积,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缩短口腔种植体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牙周袋内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辅助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逆行性牙髓炎 3 2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均无原发牙体牙髓病。患牙有深达根尖区的牙周袋 (探诊深度≥ 5mm)。实验组 76个牙位点 ,对照组 84个牙位点。两组均同时进行牙髓治疗和牙周治疗。在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术后 ,实验组牙周袋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对照组牙周袋内只用生理盐水冲洗 ,每周 1次 ,共 3次。在基线、治疗后第 4周、第 8周时 ,记录菌斑指数 (PLI)、探诊出血 (BOP)、牙周袋深度 (PD)、临床附着丧失 (CAL)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第 4周和第 8周 ,两组各项指标测定值与基线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两次复查时实验组各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牙周袋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逆行性牙髓炎 ,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修复方式对后牙区单个种植义齿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医生和患者对不同固位方式的满意度评价。方法 选择后牙区单颗种植义齿共86颗,分为粘接固位组(n1=50)和螺丝固位组(n2=36),种植体上部结构的平均负载时间为(54.95±28.71)个月,对两组的PD、mPLI、mSBI、种植体周围疾病发生情况等进行测量,并开展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 粘接固位组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者分别占8.0%和28.0%,螺丝固位组为2.8%和30.5%,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D、mPLI和mS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方面,患者对粘接固位组的美观度评价较高,医生对螺丝固位组的易清洁度评价较高,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粘接固位与螺丝固位对后牙区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显著。满意度调查提示,患者更倾向于选择粘接固位,而医生更倾向于选择螺丝固位。  相似文献   

16.
《口腔医学》2013,(6):383-388
目的在Beagle犬的下前牙建立牙周炎模型,探讨邻牙牙周炎对即刻种植体的影响。方法选6只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成2组,A组犬作为对照组,定期进行菌斑控制,B组为实验组,下颌前牙进行丝线结扎,建立牙周炎模型。4周后A、B组同时拔除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即刻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愈合4周后,行二期手术,连接基桩。自连接基桩后开始观察,分别于第1、2、3、4、5、6、7、8周进行各项临床检查,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围组织情况。结果随着时间进展,观察种植体8周后,种植体周围袋探诊深度(PPD):A组为(1.700±0.200)mm,B组为(5.083±0.133)mm;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A组为0.000±0.000,B组为2.830±0.408;改良菌斑指数(mPLI):A组为0.170±0.408,B组为2.830±0.408;种植体龈沟液(PISF):A组为(0.752±0.043)mg,B组为(1.640±0.164)mg,对2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1,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X线片显示B组种植体周围出现不同程度骨吸收,所有B组种植体出现类似人类种植体周围炎的症状。结论 Beagle犬可成功建立牙周炎模型,下前牙的牙周炎与人类前牙的牙周炎症状极为相似,且可诱导远中种植体周围炎的自然发生,影响即刻种植体早期负荷的初期稳定性,该实验可为临床牙周炎患者的即刻种植研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改良粘接固位后牙种植义齿修复对种植体周围组织的近期影响.方法:纳入后牙缺陷的患者1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9)接受传统粘接固位,观察组(n=93)接受改良粘接固位,考察治疗后1年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牙槽骨高度和厚度、粉红美观计分标准(pictorial view of pink esthetic score variables,PES)、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suleus bleeding index,mSBI)和患者对种植义齿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近和远中边缘骨吸收量明显降低(P<0.05),牙槽骨高度和厚度明显增高(P<0.05),舒适程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功能、PES、mPLI和mSBI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改良粘接固位较传统粘接固位在稳定种植体的骨支持和降低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围炎与健康种植体黏膜下微生物生态环境。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北京口腔医院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接受种植术并已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分为种植体周围炎组(n=43,51颗种植体)与健康组(n=59,63颗种植体)。检测2组患者探诊深度、骨吸收情况、探诊出血情况、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SBI)。收集2组患者黏膜下菌斑,使用微生物基因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经Illumina公司的MiSeq测序平台测序。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种植体周围炎组平均最大探诊深度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mPLI 2级[56.86%(29/51)]显著高于健康组[0.00%(0/63)](P<0.05);mSBI 2级[60.78%(31/51)]显著高于健康组[0.00%(0/63)](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健康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优势菌属中占比最多的为新月形单胞菌属(16.35%)、依次为假单胞菌属(11.20%)、梭杆菌属(10.05%)、链球菌属(7.63%)、密螺旋体菌属(6.84%)。结论 与健康种植体相比,种植体周围炎黏膜下微生物具有高物种丰度、低物种均匀度,其优势菌属中的假单胞菌属、新月形单胞菌属、梭杆菌属、链球菌属、密螺旋体菌属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牙区螺丝同位与黏结固位种植固定义齿临床修复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上下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42例共70枚种植体.其中24枚采用螺丝固位修复体.46枚采用黏结周位修复体。分别于修复后1年复诊.检测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对种植义齿的美观满意度。结果螺丝固位组及黏结固位组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78mm和0.68mm:螺丝组与黏结组mPLI平均水P50均为1,mSBI平均水平P50亦均为1:两组美观满意度平均得分P50为1。统计结果显示螺丝固位组与黏结固位组间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mPLI、mSBI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区螺丝固位与黏结固位种植义齿短期临床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甲状旁腺激素(1-34) [parathyroid hormone(1-34),PTH(1-34)]联合珊瑚转化型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骨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在8只杂种犬的两侧胫骨各制备两个种植窝,于种植窝的一侧骨壁创造骨缺损.将种植体植入种植窝,CHA植入骨缺损处.术后将8只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只.实验组每周连续3d背部皮下注射40 μg/kg PTH(1-34)溶液,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4和8周两组各处死2只动物获取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8周实验组骨缺损处的密度影均高于对照组,种植体与骨接触的界面间未见低密度透射影像;实验组种植体最大拔出力值(199.8、411.5 N)均显著高于同期的对照组(100.1、184.5 N),P<0.05;拔出力值实验组术后4周与对照组术后8周接近.术后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新生骨小梁较对照组稍粗,连续性较好;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直接接触.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骨较对照组致密;种植体表面与新生骨接触较对照组广泛.结论 PTH(1-34)联合CHA可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修复,使种植体与骨愈合周期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