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1邻近节段退变的病理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日趋成熟,脊柱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问题则变得更为突出,故引起人们的重视。1988年,Lee〔1〕首先报告了一组因下腰痛和/或腰骶部间盘突出而行腰椎融合术的病例,经平均8.5...  相似文献   

2.
腰椎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与患者自身因素、融合方式、内固定物性质、融合节段、随访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笔者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患者自身易感因素许多学者认为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性别、骨质疏松、术前腰椎状况、术后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Aota等[1]认为在诸多可能引起邻近节段不稳定的因素中,年龄最为重要,他发现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邻近节段退变率为36.7%,而小于55岁的患者退变率为12%。Chou等[2]认为老年人椎间盘中蛋白聚糖和水的含…  相似文献   

3.
脊柱融合术是通过手术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病变的椎骨(或丧失稳定性的脊柱节段)在生理状态下融为一体,融合的上下两端为正常活动节段,从而使脊柱发挥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4.
邻近节段病变是脊柱融合的长期并发症,随着脊住融合手术的增多,其发生率越来越高。融台使邻近节段产生有意义的应力量,使椎间盘内压力增加,关节面载荷增大,活动度加大。邻近节段病变的危险因素很多,这些危险因素所起的确切作剧目前并不明确,研究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我们面临的难点课题。  相似文献   

5.
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CD  Yu ZR  Liu XY  Li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46-248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2年5月33例行腰椎内固定融合术的病例进行随访研究,观察其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发生年龄、部位、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对是否“悬浮固定”、内固定融合范围、不同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进行对比。结果33例患者随访34~82个月,平均4年7个月。发现影像学上有退变表现10例(占30.3%),10例中有9例退变发生在头侧节段。发生邻近节段退变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是否进行“悬浮固定”对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多节段融合术后较单节段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有增多的趋势。L2/L3作为邻近节段时退变风险较高,而L5/L1,作为邻近节段退变风险较低。结论头侧邻近节段较尾侧节段更容易发生退变。如果L2/L3可能作为邻近节段,术前有退变表现,术中需将其进行固定融合,而如果L5/S1在术前没有明显退变证据,则不需要将其进行固定融合。腰椎内固定融合时,尽量避免长节段固定融合。  相似文献   

6.
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融合术是通过手术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病变的椎骨或丧失稳定性的脊柱节段在生理状态下融为一体,融合的上下两端为正常活动节段,从而使脊柱能发挥正常功能。1911年,Hibbs和Albee分别报道了对椎体结核患者采用脊柱后路融合术的治疗方法,为脊柱外科第一个成功的融合术式。20世纪60年代PaulHarrington设计了治疗脊柱侧凸的第一代脊柱后路矫形器械,开创了脊柱内固定器械用于脊柱融合术的先河。近年来,随着手术方法的日趋成熟和脊柱内固定器械的日新月异,脊柱融合术的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但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问题则变得越来越突…  相似文献   

7.
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 (附10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融合术邻近节段加速退变的原因.方法对107例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病人行椎体复位植骨融合术后进行观察.结果107例患者随访6~24个月,近期均取得良好效果.随访时间越长,出现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及腰部疼痛等神经症状.结论局部坚强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及原有脊柱退变,是造成加速退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关于腰椎融合术后出现ASD的概念、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和预防等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ASD的概念包括影像学ASD和临床症状ASD,腰椎融合术后影像学ASD发生率可达8%~100%,临床症状ASD发生率为5.2%~18.5%。ASD的发生与个体因素(年龄、性别、术前情况等)和手术因素(融合节段长短、融合术式、内固定使用、矢状面平衡、椎间隙过度撑开等)相关。术中减少融合节段、维持矢状面平衡以及非融合技术的应用可预防ASD的发生。结论腰椎融合术后ASD发生率增高。非融合技术的应用降低了ASD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长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腰椎融合术主要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或不稳定、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术后邻近节段退变越来越引起临床上广泛关注.影响邻近节段退变的因素中女性、绝经、高龄、术前邻近节段已存在退变可增加术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手术融合长度、融合方式、融合平面、脊柱矢状位平衡、椎间隙过度牵开等可影响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合理选择非融合技术、合理应用融合方式及手术入路、重建脊柱生理前凸及腰骶-骨盆参数等有助于预防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发生.该文就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相关概念、发生率、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6年2月行ACDF术的133例颈椎病患者,随访30~50个月。依据术后发生ASD与否,将患者设为ASD组(40例)与非ASD组(93例)。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前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等影像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A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SD组与非ASD组年龄、术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融合节段数、术后融合节段Cobb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03)、术后弧弦距(OR=1.981)、椎间撑开高度(OR=2.321)、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OR=2.201)、融合节段数(OR=1.875)是颈椎病ACDF后A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椎病ACDF后ASD发生率较高,年龄、术后弧弦距、椎间撑开高度、术后椎体边缘与钢板距离、融合节段数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92-1795
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畸形、腰椎滑脱和脊柱肿瘤等,坚强内固定和360°融合亦被视为脊柱稳定手术的金标准。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固定术后相邻节段最常见的病变。随着内固定器械的日趋成熟,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研究其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如何有效治疗和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概念、发生率、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邻近节段退变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作者就其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和预防等方面临床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附10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柱融合术邻近节段加速退变的原因。方法:对107例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病人行椎体复位植骨融合术后进行观察。结果:107例患者随访6-24个月,近期均取得良好效果。随访时间越长,出现邻近节段加速退变及腰部疼痛等神经症状。结论:局部坚强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及原有脊柱退变,是造成加速退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兔腰椎后外侧固定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行腰椎后外侧横突间钢丝内固定术,并用骨水泥包绕横突及钢丝。对照组仅作相应的暴露而不行固定术。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时邻近节段椎间隙的影像学改变及椎间盘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侧位X片显示术后3个月时邻近的L3-4椎间隙轻度狭窄,6个月时狭窄进一步加重,并可见终板硬化,L6-7椎间隙则无明显狭窄。病理显示术后L3-4椎间盘随时间延长退变逐渐加重,而L6-7椎间盘则无明显退变性改变。结论腰椎后外侧固定会导致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  相似文献   

15.
随着脊柱手术方法的日趋成熟和内固定器械的日新月异,脊柱融合术的成功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术后长期随访并发症也日益引起脊柱外科医师的关注,尤其是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因其可引起临床症状,影响预后,正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从ASD发生的机制,影响ASD的因素,ASD的治疗策略,ASD的预防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脊柱内固定与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脊柱内固定节段对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设计山羊长节段及短节段脊柱内固定的动物模型,对固定6 个月后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短节段组出现了软骨基质的破坏,部分软骨细胞呈现出活跃的分泌功能,符合软骨早期退变的表现;长节段组软骨基质的破坏加剧,软骨细胞也出现了较严重的退变表现,符合软骨晚期退变的表现。两组近头侧两个邻近关节突关节都出现了退变现象。结论:脊柱内固定导致了邻近运动节段关节突关节的退变。长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早期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退变,相比之下短节段固定后邻近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程度较轻,出现的时间较晚  相似文献   

17.
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以及融合术式的不断改进,脊柱融合的成功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术后长期随访也发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如邻近节段的退变问题,使不少临床医生在对脊柱退变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上产生了困惑。笔者就近年来临床医生对此问题的研究作一综述。1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及发生率目前普遍认为,脊柱部分节段融合术后,可增加邻近未融合节段的应力,加速其退变过程。放射学上表现为椎间盘变性或突出、椎间隙狭窄、椎体或小关节骨质增生、节段性失稳或滑脱,严重者可出现椎管狭窄[1]。由于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融合…  相似文献   

18.
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融合固定是众多脊柱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手术邻近节段逐渐退变并出现症状,从而引发对其发病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预防治疗策略等的大量研究.一般认为颈椎前路融合固定较后路融合固定更易引起邻近节段退变,本身已有退变者术后退变发病率更高.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但融合内固定、部位脊柱生理曲度异常等引起生物力学应力改变、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关节面载荷和椎间盘内压力增加在病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影响邻近节段退变的因素还包括融合节段的多少、融合术式和部位、邻近椎间盘状况、术前疾病类型等.尽可能地保留运动节段能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179-1182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7例。34例融合,33例保守作为对照。入院、末次随访时评测MRI、X线片参数:近端椎间高度丢失、近端小关节退变。采用SPSS 19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5±2.4)个月(18~28个月)。椎间高度组内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丢失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69,P=0.000)。小关节退变的组内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凸角异常是邻近节段退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结论]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是自然病程,融合加速该病程。前凸角异常是退变的重要因素,予适当矫正。  相似文献   

20.
穆彦志  陈旭  赵斌 《中国骨伤》2023,36(5):428-431
目的:探究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对腰椎融合固定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L5S1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L4,5关节突关节是否有退变(采用Weishaupt分级标准)分为退变组68例,无退变组70例。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术前L4,5椎间盘退变情况(采用Pfirrmann分级)等数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3个月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发生情况以及发生ASD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随访时间、术前L4,5椎间盘退变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