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议《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荣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注:荣,古通营,即营气),其义是心脉受损者可以通过调理营卫的方法治疗。笔者在临床上诊治心系疾病时,应用调和营卫之法,确有较好的疗效,因而对此条条文有了较深的感悟。首先,从营卫之气与心的生理关系可知,心与营卫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如“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邪客》),阐述了水谷精微化生营血成为血液的过程。这一化血之功由心所主,后世唐容川谓“心之能事,又主生血”(《血证论》)。营血既成,又在心的动力作用下行于脉中,是为“心主血脉”,而卫气与营气同起于中焦,营行脉…  相似文献   

2.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淑全 《新中医》2007,39(7):89-90
心脏受损治以“调其营卫”,如《难经·第十四难》云:“治损之法奈何?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主血脉,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皆与心主血脉有关,故调其营卫可使受损心脏得以恢复。但经文中有脉可辨却无症以验,有法可依却无方药可寻,笔者临证凡见心脏功能虚损病证,均以桂枝汤为主方调和营卫,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对于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吾师董廷瑶老中医善于运用桂枝汤类方调和营卫、宁心复脉,即基于此理。兹作简介,并祈指正。经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邪客》),阐述了水谷精微化生营阴,成为血液的过程。这一化血之功由心所主,所谓:“心之能事,又主生血,……乃生血之源泉”(《血证论》)。尔后,营血在心的动力作用下行于脉中,此即“心主血脉”。但  相似文献   

4.
浅谈“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损其心者 ,调其营卫”一语出自《难经·十四难》 ,意指心脏疾患可采用调和营卫的方法来治疗。调和营卫为何能达到治疗心疾的目的 ?这要从营卫的生理、病理及营卫与心脏的关系说起。1 营卫的生理1 1 营卫生理《灵枢·邪客》云“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 ,有营养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灵枢·本脏》云“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合” ,有温养脏腑肌肉、固护肌表和控制腠理开合及维持体温的作用。营卫二气 ,“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 ;“阴阳相贯 ,如环无端”(《灵枢·卫气》) ,从而达…  相似文献   

5.
武小强 《光明中医》2011,26(4):638-640
心系病症治以调和营卫,《难经·第十四难》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主血脉,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皆与心主血脉有关,故调其营卫可使受损心脏得以恢复。现就营卫的功能、调和营卫的代表方剂及在心系病症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宗气小议     
现行高等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1984年版)在论及宗气的组成与功能时说:“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互结合而成。”“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并说营、卫之气也是“水谷精气所化生的”,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此概念似有零散之嫌,难免让人疑窦丛生;宗气贯注心脉,营气亦行脉中,那么行于脉中的营气究其实质是否就是宗气?或者说宗气一旦贯注于心脉中与血同行时就改叫营气了呢?总观全书,未  相似文献   

7.
睡眠是以营卫之气的阴阳出入为机枢的生理过程,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多个篇章阐述有关睡眠的生理病理机制,其对于睡眠的描述,多与营卫之气的循行相关。现将《黄帝内经》之相关内容分论如下:1营卫与睡眠生理机制营卫二气皆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此清和浊,指营卫之气的性能而言。营为水谷精气所化,其性精专而柔和,故能入脉为营,卫为水谷之悍气所化,其性剽悍滑利,故充实于皮肤分肉为卫。人体中阴阳平衡的条件之一就是营卫之气的正常循行。  相似文献   

8.
冯珂 《福建中医药》2010,41(2):50-51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语出《难经·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其意是心脉受损者,可以通过调理营卫的方法治疗,本文对其理论基础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语出《难经.十四难》:"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其意是心脉受损者,可以通过调理营卫的方法治疗,本文对其理论基础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源自《难经》,为心系疾病的基本治则之一。王行宽教授博采先贤之所长,并结合自身多年来的临证思辨,对这一理论提出新的见解,主张心损者当调其营卫,调其营卫者须益气营与疏肝木并举,肝心并治,通调血脉,临证时再视其兼夹证而权变活之,每获良效。兹将其运用"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理论治疗心系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营卫学说研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时的中医界,从营卫的角度辨治疾病者委实不少。纵观医史,营卫之论源自《内经》,明载:“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难经》继其后而炳其用,直书“损其心者,调其营卫”。至汉张仲景,精思发微,以释其隐,究阴阳之恒变,穷动静之机微,在《伤寒论》中指出“营卫脉中,...  相似文献   

12.
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对营卫的阐发内容极为丰富,笔者拟从营卫的生理、病理、治则及临床应用方面略述管见。1 营卫的生理1.1 营卫的含义 营卫在《内经》不同的篇章有着不同的含义,如《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本神》篇曰:“脾藏营”,说明营是水谷化生的精气。《灵枢·营气》篇曰:“精专者,行于经遂,常营无已”,即水谷化生的精气中,精纯的部分,行于经脉之中,经常运转不止。《灵枢·脉度》曰:“脉为营”,指脉是血气运行的管道。《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冬脉如营”即冬脉营居于内。《素问·痹论》又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即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三焦出气”语出《灵枢·五癃津液别论》,这是对“三焦之气”理论的高度概述。如马莳曰:“故三焦者,上焦为宗气之所出,中焦为营气之所出,下焦为卫气之所出。”张介宾亦谓:“宗气积于上焦,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以下就依此分述。营卫二气均源于水谷之精气,都是由谷气所化生的,水谷入于胃中,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其精  相似文献   

14.
经脉包括经(气)络和血(脉)络,清代周学海《读医随笔》将气络末端称为"气之细络",脉络末端称为"血之细络"。心之气络涵盖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等广泛调控机制,心之脉络涵盖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心之气络与脉络相互协调,营卫相偕而行,共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营卫异常而发为心律失常,基于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难经·十四难》)治疗原则指导心律失常辨证论治,同时充分结合现代致病因素和致病特点,分别选用调节卫气营血之方药,标本兼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今  刘福明 《江苏中医药》2023,55(11):10-13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医学难题,《难经》中“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思想为从营卫角度论治慢性心衰提供了理论依据。营卫二气与心体、心脉、心神关系密切,营卫病机贯穿于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营卫虚损,心脉失养;营卫不畅,气液失宣;营血衰少,玄府闭塞。临证之时,应根据病情缓急及病理因素偏重的不同,从益营卫、畅营卫、和营卫三个角度入手,恢复营卫之承制调平以治疗慢性心衰。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内经》认为,营卫之气来源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皆根于下焦,源于中焦,布于上焦。《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在《内经》中,从语法上讲,营  相似文献   

17.
"宗气为后天之气"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之气,不外乎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诸种[1]。其中,元气又称真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禀受于父母,发源于肾脏,由先天之精所化生,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故被称为“先天之气”,这自不待言。宗气又称大气,是人体在出生之后,从后天获得的,它由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然后借助肺气的宣发肃降之力而升降出入,以布达全身:注入脉道则为营气;行于脉外则为卫气;走至脏腑则为脏腑之气;流入经络则为经络之气;入于肾脏则化生为肾气,以滋养和补充日渐消耗的先天之气;如此等等。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8.
《难经》提出"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涵义是可以通过调理营卫的方法治疗心脉受损者。运用营卫学说的辨证思路治疗心系疾病是中医的独特优势。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调和营卫的方法治疗心系病症,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从营卫与心的生理、病理关系、代表方剂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来阐述"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相似文献   

19.
翁志伟 《陕西中医》1989,10(12):558-560
<正> 《内经》中首先提出营卫气血理论,以论述人体生理为主,经历代医家不断阐发,目前已在疾病的范围、发病的层次、病理、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与其它辨证体系的关系以及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多方面内容有所涉及,现将近年来关于营卫学说的文献综述如下。一、营卫气血的来源及生理熊氏根据《内经》之意,认为营卫气血四者皆从营养饮食中来,补充机体所需的一种物质力量,水谷精气所养之血为营,与先天之血相合,流行脉中,又因悍气所养之气为卫,与先天之气相合,运于脉外,是以营卫气血本是同源,卫附于气,营附于血,卫气是护卫和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营血是营养和补充机体物质的作用。金氏提出:所谓营卫,正确地说应是营气和卫气,是指某种器官的功能。人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料,吸收入血液,在  相似文献   

20.
<正> 仲景承《内经》意,设营卫不和证,立调和营卫法,组桂枝汤,体现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辨证施治精神,兹剖析于下,供同道指正。一、机理卫受气于元阳,出于下焦,行于脉外,是气之本;营来源于水谷脾胃,生成于中焦,行于脉内,是血之源。营卫在心肺的施布下,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散煦于皮肤、分肉、盲膜之处,和肺、心、脾关系密切。肺、心、脾关系协调,则卫气外守,营液潜藏,营养脏腑以泌津化血,卫煦皮肤以司开阖,营卫和谐,阴阳相贯,气血调和。反之,肺、心、脾之间,一有窒碍,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