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DNA损伤是细胞最常见的损伤,DNA修复蛋白可以对DNA损伤进行修复,在维持生物体基因组的完整性和抑制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正常与否与肿瘤的进展有关。该文对目前的研究热点——人类X射线交叉互补修复基因(XRCC)家族中XRCCl、XRCC2和Rad5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对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XRCC)基因功能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哺乳动物DNA损伤修复过程和遗传不稳定性致癌机制的理解。通过观察XRCC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可以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目前已鉴定的这一基因家族的多数成员均参与几种重要的DNA修复途径,包括碱基切除修复、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重接。XRCC基因的鉴定及其在DNA损伤修复和维持遗传稳定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XRCC)基因功能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哺乳动物DNA损伤修复过程和遗传不稳定性致癌机制的理解。通过观察XRCC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可以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目前已鉴定的这一基因家族的多数成员均参与几种重要的DNA修复途径,包括碱基切除修复、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重接。XRCC基因的鉴定及其在DNA损伤修复和维持遗传稳定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崔伟  左富义  陈纲  孙亮  于波 《人民军医》2011,(8):691-692
目的:观察老年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65岁直肠癌28例为观察组,〈65岁直肠癌28例为对照组。两组术前均行新辅助放化疗,剂量为1.8~2.0 Gy/d,每周5天,共4~5周,累计剂量为45~50 Gy;放化疗期间给予卡培他滨2500 mg/(m2.d),分2次口服,连服2周,休息1周,3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分级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程度也较对照组更加严重,但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及死亡病例。恶心、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等不良反应分级病例数,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直肠癌手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低位直肠癌64例随机分为新辅助放化疗+手术组(A组)和单纯手术组(B)各32例,另选门诊常规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总T细胞、CD4+、CD8+、CD4/CD8和NK细胞水平变化。结果:A、B组治疗后或手术前、后NK细胞活性、总T细胞、CD4+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而CD8+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治疗前、后及术后7天,总T细胞、CD4+、CD8+、CD4/CD8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A、B组治疗前、后NK细胞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CT增强扫描静脉期图像测量左/右直肠静脉(LRV/RRV)、直肠上静脉(SRV)、肠系膜下静脉(IMV)血管直径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CRT)的疗效.方法 搜集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行术前nCRT联合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患者40例.由两名从事腹部影像诊断医师对每例患者在nCR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术前同步放化疗加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贵州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收治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为同步放化疗加化疗组。盆腔放疗DT:45 Gy/25次 ,5周,直肠肿块同步加量至50 Gy/25次,5周,放疗每周第1~5天同步5-FU持续滴注,随后行4周期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结束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术),术后4周再行4周期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对照组40例,为同步放化疗组。盆腔同步放化疗方案同试验组,治疗结束后6~8周行TME手术,术后4周行8周期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降期率、R0切除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及观察各组治疗完成情况。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分别为20.0%、5.0%(χ2=4.114,P<0.05);降期率分别为77.4%、55.6%(P>0.05);R0切除率分别为77.5%和65.0%(P>0.05)。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及11.5%(P>0.05),3年总生存率、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2.5%和65.5%(P>0.05)、25.0%和37.5%(P>0.05)。两组完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根治性切除术及围手术期全身化疗患者共57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为26例。接受8周期全身化疗完成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7.1%及61.5%(χ2=4.985,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1~4级急性反应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发生率、伤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较标准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提高近期疗效(pCR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尚需长时间随访观察及扩大病例数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总结3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治疗的护理经验。通过充分的护理评估,积极的心理干预,以及对放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新辅助治疗的依从性和耐受力,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准备和接受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ADC值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65例LAR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淋巴结状态,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两名不同年资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容积感兴趣区(ROI)勾画法分别测得nCRT前后ADC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差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并计算nCRT前后ADC最大值差(治疗后ADC最大值与治疗前ADC最大值之差)、最小值差(治疗后ADC最小值与治疗前ADC最小值之差)、均值差(治疗后ADC均值与治疗前ADC均值之差)以及最大值变化率(ADC最大值差/治疗前ADC最大值)、最小值变化率(ADC最小值差/治疗前ADC最小值)、均值变化率(ADC均值差/治疗前ADC均值)。分析上述不同的ADC值在nCRT后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明确各ADC值预测直肠癌nCRT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14个不同ADC参数值的组间一致性较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408~0.886。nCRT后ADC最大值、ADC最小值、ADC均值、治疗前后ADC最大值差、治疗前后AD...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短期疗效差异及耐受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放疗剂量分为46和50 Gy两组,同步化疗方案以卡培他滨为基础,<75岁且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联合奥沙利铂,所有患者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和直肠癌根治术。结果 共有21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46 Gy放疗剂量治疗61例,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接受50 Gy放疗剂量治疗152例,其中男性145例,女性68例;T2期22例,T3期180例,T4期11例;下、中、上段直肠癌分别为82、115和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T分期及N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特征匹配。50和46 Gy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24.3%和18.0%(P>0.05);病理缓解良好(GR)率分别为75.0%和67.2%(P>0.05);T降期率分别为46.7%和39.3%(P>0.05)。T3N2/T4亚组分析:50和46 Gy组CR率分别为23.3%和6.3%(P>0.05);GR (病理消退分级3+4)率分别为72.1%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降期率为46.5%和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Gy较46 Gy放疗剂量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未能提高肿瘤病理缓解率及T降期率,对T3N2/T4期患者,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12.
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加辅助化疗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传统的治疗方案,然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较低,不足15%,保肛率不能满足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近年来,将术后辅助化疗前移至术前的全程新辅助治疗(TNT)模式,进一步提高了pCR率,逐渐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模式,但其pCR率仍不足30%。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取得很大成功,但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应用较少。近年来,有多项临床试验探索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用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基于5-Fu类药物的联合方案中奥沙利铂的最大耐受剂量。方法 本试验设计为前瞻性研究,自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入组经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T3、T4/N+)直肠癌患者15例,接受调强放疗以及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的同步化疗。放疗采用同步局部加量, 总剂量GTV为50.6 Gy,CTV 41.8 Gy,共22次,30 d内完成。同期化疗,卡培他滨为固定剂量825 mg/m2,2次/d,每周1~5服用,伴随放疗全程;奥沙利铂剂量分别为100、110、120、130 mg/m2,共4个递增剂量水平组,每21天为1个周期。15例患者,前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例,最后一组因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又入组了3例患者,因此,第4组为6例。治疗后充分评估不良反应和有效率。结果 近期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肠炎、皮肤反应、恶心、乏力、泌尿系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并随奥沙利铂剂量的提高而增多、加重。观察100、110 和120 mg/m2组中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130 mg/m2组中则出现了剂量限制性毒性:1例3级血小板减少和1例3级恶心,该剂量为最大耐受剂量。手术后病理显示,所有患者均达到降期,4组患者分别有0、1、2、3例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调强放疗同步联合卡培他滨及奥沙利铂方案安全有效。奥沙利铂的最大耐受剂量为130 mg/m2,1次/3周。  相似文献   

14.
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逐渐成为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标准治疗方法。NCRT治疗后,有些病人甚至可达到完全病理缓解,其局部复发率更低,保肛率及生存率较高。因此,NCRT前对肿瘤转归的可靠预测以及治疗后的准确评估,对于制定多学科、个性化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就MRI评价直肠癌术前环周切缘是否受累、肿瘤体积改变等形态学参数,以及动态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等功能成像参数的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 评估对Ⅱ~Ⅲ期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并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化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间共13例Ⅱ~Ⅲ期可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前调强放疗,给予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56.25 Gy/25次 (2.25 Gy/次),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50 Gy/25次 (2.0 Gy/次),同时口服卡培他滨同步化疗(825 mg/m2,2次/d, 5 d/周×5周)。放化疗结束后4~8周患者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研究主要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率(ypCR率)、TNM降期率、急性期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终点为保肛手术率。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术前同步放化疗并接受TME, TNM降期率为10/13,其中T降期率为9/13,N降期率为4/6, ypCR率为 3/13。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全部为1~2级,包括2级骨髓抑制5例,1级骨髓抑制4例,1级腹泻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瘘。保肛手术率为10/13。 结论 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行SIB-IMRT并口服卡培他滨的术前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初步结果表明其疗效好、安全可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对比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临床分期为T3/T4或淋巴结阳性且肿瘤下缘距肛门10 cm以内初治直肠腺癌患者共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强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调强放疗组66例,三维适形放疗组64例。调强放疗方案为盆腔放疗剂量45 Gy,1.8 Gy/次,共5周,同步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外放1 cm加量放疗剂量至55 Gy。三维适形放疗为盆腔放疗45 Gy,1.8 Gy/次,共5周,两组于放疗第1~14天及第22~35天接受卡培他滨1 650 mg·m-2·d-1口服化疗。手术于放化疗结束后6~8周进行。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放疗终止情况,分别为调强放疗组1例3级腹泻与三维适形放疗组1例3级乏力。两组血液及非血液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出现。手术类型及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级病理降期(病理完全缓解)率调强放疗组为22.7%,三维适形放疗组为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与4级病理降期率两组比例分别为42.4%和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36)。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为可行治疗方案,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病理降期。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INR-1600800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直肠癌新辅助调强放化疗患者骨盆骨髓剂量体积参数(Vx)与急性血液学不良反应(HT)的相关性, 为降低放疗相关的血液不良反应风险, 优化放疗计划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CCRT)的4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5野调强放疗(IMRT), 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45~50.4 Gy/25~28次。放疗期间同步卡培他滨或5-氟尿嘧啶(5-FU)化疗。根据通用不良反应标准5.0 (NCI-CTC.V 5.0)评估放疗期间的急性H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骨盆(髋骨、骶骨、股骨)骨髓低剂量受照体积Vx与急性HT的关系,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和分段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骨盆骨髓低剂量(V5、V10)受照总体积(TV)、髋骨骨髓受照体积(CV)与≥2度白细胞降低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骶骨骨髓低剂量(V5、V10)受照体积(SV)与≥2度白细胞降低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