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冠心康对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敲除(ApoE-/-)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1,ABCA1)通路的影响。方法:70只ApoE-/-小鼠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AS模型。14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70只ApoE-/-小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高剂量冠心康组(生药浓度为3.456g/mL)、中剂量冠心康组(1.728g/mL)、低剂量冠心康组(0.864g/mL)和西药辛伐他汀组[3mg/(kg·d)]。每只小鼠灌胃0.5mL,每天1次。连续灌胃8周后取材,分离肝脏及主动脉。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 α,LXRα)和ABCA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肝脏PPARγ、LXRα和ABCA1mRNA的表达。结果:与C57BL/6J小鼠比较,ApoE-/-小鼠的主动脉、肝脏的PPARγ、LXRα、ABCA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高、中剂量冠心康与辛伐他汀在不同程度上下调了主动脉、肝脏的PPARγ、LXRα、ABCA1mRNA的表达(P〈0.05),而以高剂量冠心康的作用最为突出。低剂量组无明显改变(P〉0.05)。与C57BL/6J小鼠比较,ApoE-/-小鼠的主动脉、肝脏的PPARγ、LXRα、ABCA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各用药组主动脉、肝脏的PPARγ、LXRα、ABCA1蛋白的表达量下降(P〈0.05),而以冠心康高剂量组作用最为突出。结论:PPARγ-LXRα-ABCA1通路在ApoE-/-小鼠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复方冠心康能改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脂质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反应的进展,可能与调控ApoE-/-小鼠的主动脉、肝脏PPARγ、LXRα、ABC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ApoE-/-小鼠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含量及主动脉窦斑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ApoE-/-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药物组及电针组,每组各10只。电针组予针刺单侧神门、内关、后三里及三阴交,并接通韩氏电针仪,药物组给予辛伐他汀40mg/(kg·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hs-CRP及IL-6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窦斑块中TNF-α的表达。结果电针组血浆中hsCRP、IL-6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1);主动脉窦TNF-α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有大量TNF-α分布于纤维帽上,斑块中含有大范围坏死核和胆固醇结晶体,而电针组少量TNF-α表达于纤维帽上,未见明显坏死核和胆固醇结晶体。结论电针治疗改善了ApoE-/-小鼠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达到保护血管内膜、抑制斑块发展的作用,说明抗炎可能是电针治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熊果酸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和机制。方法:KKAy小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组、非诺贝特组、熊果酸高剂量组和熊果酸低剂量组,每组7只,以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干预4周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脂联素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2,IRS-2)及葡萄糖转运因子2(glucose transport factor-2,GLUT-2)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PEPCK、IRS-2及GLUT-2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α,PPARα)和PPARγ的表达。结果:经药物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熊果酸高剂量组小鼠血清FFA、TNF-α含量明显降低,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药物干预4周后,高剂量熊果酸对PEPCK蛋白及其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低剂量熊果酸能抑制PEPCKmRNA的表达,并可诱导IRS-2磷酸化(P〈0.05);高、低剂量熊果酸均可增强KKAy小鼠肝脏中PPARα的表达(P〈0.01)。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提高肝脏组织PPARα的蛋白表达,调节下游信号转导通路PEPCK转录和诱导IRS-2的磷酸化,影响细胞因子FFA、TNF-α和脂联素的水平,从而改善KKAy小鼠的肝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汤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肝脏组织Fas抗原的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干预情况。方法雌雄各半的NIH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加味四逆汤大、小剂量组,采用Con A(18mg·kg-1)尾静脉注射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给药结束后,观察血清中TNF-α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细胞内有大量的Fas抗原表达,且血清中TNF-α含量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药物组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不大,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不明显。结论加味四逆汤能够干预Con A小鼠肝脏组织Fas抗原和血清TNF-α水平的表达,对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外伤小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30只)和脑外伤组(30只)。每组依据手术后不同时间点再分6 h、1 d、3 d 3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TNF-α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脑外伤组小鼠海马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RT-PCR结果也显示脑外伤组小鼠海马TNF-α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脑外伤小鼠海马TNF-α表达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降糖消渴颗粒干预后的2型糖尿病小鼠肝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指标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改善糖尿病状态下肝脏脂代谢的可能途径。方法:40只8周龄雄性KK-Ay小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诱导2型糖尿病发生,尾静脉取血测量空腹血糖,以空腹血糖≥13.9 mmol/L作为糖尿病成模标准。将40只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及降糖消渴颗粒低(1.75 g/kg)、中(3.50 g/kg)、高(7.00 g/kg)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治疗10周。8只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治疗结束后,肝组织取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蛋白激酶Cε(PKCε)、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TNF-α mRNA上升,IRS-1、AMPKα、PPAR...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SD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联素(AP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10只,给予常规饲料;高脂组(HF组)[包括高脂对照组(HFN组)15只、高脂+罗格列酮组(HFR组)15只],给予高脂饲料,共喂养12周。测定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给予HFR组罗格列酮5mg/(kg.d)灌胃2周,其余两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APN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1)HF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P〈0.05);(2)HF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3)HFN组大鼠肝脏中APN显著降低(P〈0.01),HFN组大鼠肝脏中TNF-α显著升高(P〈0.01),HFR组APN的表达显著高于HFN组(P〈0.01);HFR组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HFN组(P〈0.01)。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肝脏组织中APN表达量降低,TNF-α表达量升高,导致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可以提高肝脏组织中APN的表达,降低TNF-α的表达量,缓解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rHuEPO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I/R)组,每组32只。每组依据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再分为6 h、24 h、3 d及7 d 4个小组。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TNF-α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I/R组TNF-α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和rHuEPO治疗组(P均<0.05);RT-PCR结果发现,I/R组TNF-α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和rHuEPO治疗组(P<0.05)。结论 rHuEPO可通过减少TNF-α的表达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银杏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肝脏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肿瘤坏死因子(T N 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构建小鼠N A FL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银杏黄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银杏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不同剂量银杏黄酮灌胃,正常对照组和高脂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肝组织 NF-κBp65表达,血清 TNF-α、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 NF-κBp65、TNF-α、TG水平升高(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银杏黄酮高、中、低剂量组 NF-κBp65、TNF-α、TG水平降低(P<0.05),且剂量越高降低越明显。结论银杏黄酮可减少NF-κBp65及TNF-α、TG的产生,从而对NAFLD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干预ApoE-/-小鼠后肝脏细胞的形态和肝脏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各组小鼠间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含量的差异,探讨针刺对ApoE-/-小鼠肝脏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善机制。 方法 6周龄ApoE-/-小鼠喂食高脂饲料至20周龄,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药物对照组(F组)、针灸治疗组(A组)、模型对照组(M组),每组10只,继续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同时,将5只喂食普通饲料的同龄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BC组)。F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治疗,40mg/(kg·d),A组给予针刺内关、后三里(足三里)、三阴交、神门治疗。治疗11周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浆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浆Ox-LDL含量;取小鼠肝脏,行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细胞的形态变化,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LDLR蛋白表达的差异。 结果 针刺后肝脏内细胞LDLR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肝脏细胞内脂滴变小,肝脏炎症减轻,血浆Ox-LDL含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 针刺治疗可以调节肝脏内脂质代谢,达到活血化瘀的疗效,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85α(PI3K p85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12周建立大鼠NAFLD模型后,造模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组、健脾组、综合组和自然恢复组等5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其他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其余均予基础饲料喂养。治疗8周后,用3%戊巴比妥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及肝功,稳态模型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内PI3K p85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治疗各组及自然恢复组肝脏脂变程度明显减轻,肝功、血脂、胰岛素抵抗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肝细胞内PI3K p85α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药物治疗各组肝功、血脂、血糖的改善无显著差异,但肝脏脂变程度减轻,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5),肝细胞内PI3K p85α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与其降低肝细胞PI3K p85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膏转浊方对高脂饲养的肥胖大鼠肝脏TNF-α和瘦素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相关性。方法:Wister雄性SPF级大鼠40只。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组的大鼠饲以高脂饲料。8周后,正常组饮食同前;模型组继续高脂喂养;消膏转浊组以及罗格列酮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共为12周。取材后检测肝匀浆中TNF-α、瘦素、FFA、MDA、SOD的含量;同时检测CYP2E1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消膏转浊方能够显著地降低肝匀浆中TNF-α、FFA以及MDA的含量(P〈0.01),瘦素(P〈0.05),同时提高SOD的活性(P〈0.01)。免疫组化定量分析以及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消膏转浊组肝细胞中CYP2E1染色阳性的细胞面积和MOD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CYP2E1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消膏转浊方可以逆转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肝脏TNF-α的过度表达改善瘦素抵抗进一步减少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3.
以高脂饮食诱导小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通过检测肥胖抵抗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内PPARα及Bax基因的表达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的水平,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体内脂代谢变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中小鼠体重下降,但肝湿重及肝指数却明显上升,肝脏内PPARα基因表达受抑制,脂质代谢能力减弱,且NAFLD小鼠中PPARα基因的表达随着脂肪肝的病变程度而变化;Bax基因在高脂饮食组中表达量上调,肝细胞凋亡水平上升。说明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体内PPARα基因表达减少而Bax基因表达上调,肝脏脂肪病变加重,从而引起脂肪酸代谢水平的下降,增加脂质的异位沉积,增强了肝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丁酚对高脂高胆固醇饲养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和C57BL/6J小鼠肝脏SR-BI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和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饲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和/或丙丁酚。动物喂养12周,摘眼球取血,采用酶比色法及直接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采用HE染色检测肝脏蓄脂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肝脏SR-BI及PPARγ蛋白质表达;RT-PCR检测小鼠肝脏SR-BI和PPARγ基因的表达。结果血脂检测显示,丙丁酚可以显著降低高脂高胆固醇饲喂的小鼠血清中的TG、TC和LDLC水平(P〈0.05)。HE染色显示,丙丁酚处理组小鼠的肝脏脂肪空泡少于未加丙丁酚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丙丁酚可以上调高脂高胆固醇饲养的小鼠肝脏SR-BI和PPARγ蛋白质的表达(P〈0.05)。RT-PCR检测也显示,丙丁酚可以明显增加高脂高胆固醇饲养的C57BL/6J小鼠及ApoE-/-小鼠肝脏SR-BI和PPARγmRNA的表达(P〈0.05)。结论丙丁酚可以减轻高脂高胆固醇饲养ApoE-/-小鼠的肝脏蓄脂,其机制可能是上调高脂高胆固醇饲养小鼠肝脏的SR-BI和PPARγ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津力达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ApoE-/-小鼠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10只雄性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NF);40只雄性ApoE-/-小鼠喂养16周后分为模型组(HF)、罗格列酮组(LGLT)、津力达低剂量组(JLDL)、津力达中剂量组(JLDM)、津力达高剂量组(JLDH),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周。采用酶法、BCA蛋白浓度法测定骨骼肌TG含量;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评价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小鼠骨骼肌HS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ATGL(脂肪甘油三酯脂酶)、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津力达能够不同程度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下调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改善小鼠糖耐量异常;津力达能够不同程度的上调小鼠HSL、ATGL、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津力达能够通过调节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基因表达,改善高脂诱导的ApoE-/-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加味二陈汤对ApoE-/-小鼠血清、主动脉壁及瓣膜的IL-6、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ApoE-/-小鼠中10只为空白对照组,30只以高脂饲喂养4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模型,均分成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加味二陈汤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辛伐他汀及加味二陈汤对小鼠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IL-6、TNF-α在主动脉壁及瓣膜的表达。结果 辛伐他汀组血清IL-6和TNF-α分别为392.06±37.70 pg/mL、189.1±50.4 pg/mL,与模型组相比表达下降(P<0.05);加味二陈汤组血清IL-6、TNF-α分别为442.41±172.26 pg/mL、47.2±13.3 pg/mL,与模型组相比表达下降(P<0.05),与辛伐他汀组相比,表达下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加味二陈汤可降低IL-6、TNF-α在主动脉壁内的表达。结论 加味二陈汤可降低血清和主动脉壁及瓣膜的IL-6、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天麻素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天麻素对PD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天麻素组和电针结合天麻素组,每组10只。PD动物模型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来造模,天麻素组给予天麻素腹腔注射;电针组给予高频电针治疗;电针结合天麻素组先天麻素腹腔注射,再电针治疗;三组均治疗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黑质TH和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TH表达减少(P<0.01),天麻素、电针和电针结合天麻素治疗后TH表达增加(P<0.01);与天麻素组和电针组相比,电针结合天麻素组TH表达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黑质TNF-α表达增加(P<0.01),天麻素、电针和电针结合天麻素治疗后黑质TNF-α表达减少(P<0.01),与天麻素组和电针组相比,电针结合天麻素组TNF-α表达减少(P<0.05)。结论 电针结合天麻素可上调PD大鼠黑质TH表达,下调TNF-α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低脂对照组(n=10)、高脂模型组(n=20),分别用低脂饲料(4.5%脂肪)、高脂饲料(45%脂肪)喂养。喂养12周后,通过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检测胰岛素抵抗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药物组(n=10),药物组给予白藜芦醇灌胃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10 d后进行IPGTT实验并用免疫蛋白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的线粒体形态调节信号蛋白、炎症信号蛋白以及Ca++Mg++、Na+K+ATP-Pase含量。结果白藜芦醇可以促进小鼠肝脏组织中促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OPA1表达,抑制线粒体促分裂蛋白Drp1蛋白含量,并且增加肝脏组织中Ca++Mg++、Na+K+ATP-pase含量。白藜芦醇可以明显增加小鼠肝脏组织中NF-k B的抑制性蛋白IκBα的表达,相应地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短期灌胃干预可以通过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调控以及相关的炎性信号变化改善高脂和肥胖等病理情况下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PA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在NAFL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观察不同处理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应用生化法检测大鼠肝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内PPA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所有的大鼠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75%)和程度不等的小叶内灶性炎细胞浸润;肝内FFA明显升高(P〈0.05),大鼠肝内PPARα蛋白质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主要为核内表达增强。结论NAFLD时存在FFA和PPARα表达的异常,PPARα表达异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