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129-132+136
目的 探讨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不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 对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杭州市中医院睡眠障碍门诊的584例不寐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调查,采用中医临床调查表及中医体质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不寐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175例、气郁质141例、阴虚质83例。常见中医证型为痰热扰心证149例、心胆气虚证132例、气郁化火证106例、肝郁气滞证73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057)、心胆气虚证(P0.001,OR=3.140)有关;气郁质与气郁化火证(P=0.003,OR=6.638)、肝郁气滞证(P=0.004,OR=6.504)有关;阴虚质与阴虚火旺证(P0.001,OR=3.868)有关;湿热质与痰热扰心证(P=0.001,OR=3.480)、心肝火旺证(P=0.046,OR=4.837)有关。结论 不寐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中医体质易转化为某种中医证型,为临床辨证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癌前病变(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GPL)是指胃粘膜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其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在对胃癌缺乏理想的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对胃癌癌前病变的防治已显得十分迫切。据此,许多学者针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作了大量的研究,中医药在这一领域中独具特色,且临床疗效肯定,现将近些年来对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百京  蔡钢  赵瑾 《农垦医学》2010,32(1):25-27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病理演变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123例,做对照研究。结果:与慢性胃炎组比较,癌前病变组肝胃气滞、脾胃湿热两组中医证型发生率降低,脾胃虚寒、胃络瘀血两组中医证型发生率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前病变组Hp感染以脾胃气虚、脾胃虚寒两组中医证型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发展到癌前病变的病理演变过程中,由脾胃湿热转为脾胃虚寒,寒凝血脉,导致胃络瘀血可能是关键因素。虚、滞、寒、瘀是胃癌前病变病理演变的基本规律,也是辨证论治的关键。正气不足,不仅是癌前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能是Hp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论胃癌癌前病变中医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在胃癌的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现代医学对胃癌癌前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从中医整体学说之邪正盛衰理论分析其发病的病理机制。正虚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内在因素,邪实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条件,邪正胜负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最终环节,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措施。文章分别从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气机郁滞及血脉瘀阻方面分析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胃癌的预防至关重要。胃癌癌前病变与饮食习惯、外邪侵袭、情志不调、先天禀赋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运用治未病手段预防胃癌癌前病变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人体正气,调节体内微环境,减少癌前病变的发生。对中医预防胃癌癌前病变的规范化、具体化、细致化研究将为胃癌癌前病变的预防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文献检索,对乳腺癌与中医体质相关的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探讨乳腺癌发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实践中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系统、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将符合相关标准的文献数据纳入进行整理汇总,采用Stata 16.0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以及三阴性乳腺癌亚组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分析文献24篇,乳腺癌患者共计6251例,其中气郁质1469例、阴虚质808例、气虚质765例、血瘀质667例、痰湿质663例。无对照数据的横断面研究合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体质类型的95%置信区间分别为气郁质95%CI=0.220(0.172,0.268)、气虚质95%CI=0.135(0.104,0.166)、阴虚质95%CI=0.132(0.101,0.164)、血瘀质95%CI=0.111(0.085,0.136)、痰湿质95%CI=0.101(0.078,0.125)。有对照组的文献合并显示气郁质95%CI=2.68(1.18,6.0...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大样本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兼杂规律。方法 :选择7 882份中医健康体检报告中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作为数据源,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14.1中的Apriori模型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小支持度阈值为6%,最小置信度阈值为80%。结果:体质类型的兼杂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单一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较为常见;在兼杂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可能是除特禀质以外的6种偏颇体质的基础体质;挖掘出与兼杂体质有关的分类关联规则22条。结论:采用《中医九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进行的体质辨识其辨识度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服用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34例采取胃复春片治疗;均以三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的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94.44%、61.11%、63.89%,对照组胃复春片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64.71%、32.25%、29.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效果明显优于胃复春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子宫肌瘤人群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究中医体质类型在子宫肌瘤及非子宫肌瘤人群中的分布差异,以期为临床与科研提供基于较大样本的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方法 分别检索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及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31日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012—2015年的6项研究2 193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OR=0.13,95%CI为0.04~0.36)是子宫肌瘤的保护性因素(P<0.05),痰湿质(OR=1.67,95%CI为1.23~2.28)、气郁质(OR=1.97,95%CI为1.48~2.64)和血瘀质(OR=4.56,95%CI为2.54~8.19)是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均P<0.05),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与子宫肌瘤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 结论 本研究为子宫肌瘤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但鉴于纳入研究多为中等质量研究,期待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中国有95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六位[1l。骨质疏松症因其病情隐匿、危害严重,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POP的好发体质,以期通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PO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献基础上,综述中医药治疗PLGC的机制,包括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抑制癌基因蛋白表达及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调节细胞因子、降低胃液pH值等。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不同体质的M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MS的治疗和调养提供个体化的思路。【方法】收集328例MS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并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对所纳入的MS患者进行标准化的中医体质类型分类。【结果】(1)本研究所纳入的328例MS患者中,TG水平升高或已接受相应治疗,合并血压升高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最多,共41例,占12.50%。(2)中医体质分析以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共308例,占93.90%。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最多见,共78例,占23.78%,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兼夹体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平和质共20例,占6.10%。(3)痰湿质MS患者的体质量及BMI与平和质MS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MS患者的TG与特禀质MS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纳入的MS患者均具有典型的MS临床表现,中医体质辨识的结果提示MS以痰湿质、湿热质和气郁质为多见,对MS的治疗和护理调养应建立在对体质辨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体质特征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调养措施,实现个体化诊疗,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中医辨证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组血浆总T3(TT3)、总T4(T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湿热型血清TT3、TT4、T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肾阴虚型血清TT3、TT4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SH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脾肾阳虚型血清TT3、TT4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低于肝肾阴虚型,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TS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结论TT3、TT4、TSH的不同水平变化在NS各中医证型间具有差异性,可作为中医证候的客观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临床,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5个街镇25个村居委会55岁以上常住人口,筛查老年抑郁症,再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辨证分型,考察其中医体质类型、证型、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抽样4 600例,回收有效问卷4 047份,筛查出抑郁症患者519例,其体质类型以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最多,分别是122、99、99例,此3类体质占抑郁症总数的61.66%,其次是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分别为94、37、26、18、17、7例。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型最多,为141例,其次是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分别是132、77、59例。结论老年抑郁症多为"情志之郁,因郁而病",初起以气滞气郁为主,多为实证,久则由实转虚,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亏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63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和消风散加减方,疗程2周。治疗前、治疗7 d末、治疗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the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7 d和14 d末,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7 d末,两组UAS及DLQ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末,两组UAS和DLQ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末和14 d末,两组UAS和DLQI均较前一时点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荨麻疹痊愈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消风散加减方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其长期疗效优于单用依巴斯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其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配合胃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病案回顾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发现胃癌患者年龄与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年龄结构上年龄越大者本虚标实证越明显。病理类型上以腺癌类型较多,腺癌患者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证出现频次最多。证候分布主要为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气虚等证为主。结论胃癌证候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且与年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防治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纳入大学生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研究文献。采用R软件进行横断面研究单个率的Meta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有对照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共3 327例,其中原发性痛经者2 117例,对照组1 210例。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和血瘀质占原发性痛经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5.48%(95% CI 18.04%~34.70%)、24.71%(95% CI 18.97%~31.50%)、19.60%(95% CI 12.33%~29.71%)、17.92%(95% CI 10.18%~29.63%)、14.17%(95% CI 9.03%~21.55%)。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和血瘀质大学生原发性痛经患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2.75(95% CI 1.38~5.47)、2.93(95% CI 1.63~5.25)、0.17(95% CI 0.05~0.59)、1.73(95% CI 1.15~2.59)、2.62(95% CI 0.99~6.92)。结论 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和血瘀质是原发性痛经大学生的主要体质类型和原发性痛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医疗的进步,现代社会迈入人口老年化的时代,女性平均停经年龄为50岁,意即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更年期与停经状态,故更年期引发的许多不适,以及雌激素减少而产生的各种慢性疾病,需要受到更多重视。本研究目的为更年期症候群患者接受中西医治疗概况,与中医治疗用药规律,供临床参考。方法:回溯台湾长庚医院林口、台北、桃园院区2004~2014年间,更年期症候群患者就诊中西医门诊的治疗情形与中医的处方治则用药。结果:总病患人数为55472人,其中单纯就诊中医的患者有9228人,单纯就诊西医的患者为43561人,中西医门诊皆就诊者有2683人。常用方剂类别之前三名分别为补益剂(31.66%),和解剂(18.19%)和安神剂(11.41%)。常用单味药类别之前三名则为补益药(21.36%),清热药(16.50%)与安神药(13.87%)。结论:40岁~65岁间因更年期症候群就诊中医的妇女,其中药处方类别以补益、和解、清热、安神为主,从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则需考虑疏肝郁、调气机、滋补肾之阴阳等方向,合并兼夹症候作单味药的加减。与更年期高度相关的合并症包括睡眠障碍、代谢症候群、骨质疏松症等,医师临诊时需提高警觉,更全面化看待更年期症候群。而更年期症候群的各种症状与辨证的结合则需要进一步探讨与临床实践,来达到更高的治疗精准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将5 582例社区老年志愿者分为高血压病组及非高血压病组。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其进行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5 582例老年人中,高血压病患者占55.2%,非高血压病者占44.8%;高血压病组平和质562例(18.2%),偏颇体质2 521例(81.8%),非高血压病组平和质467例(18.7%),其余共2 032例(81.3%)。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组偏颇体质主要是痰湿质,非高血压病组偏颇体质主要是气虚质,两组之间体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病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的模型中,痰湿质为独立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病与中医体质类型及相关因素关系的模型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痰湿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异常、年龄及血糖为危险因素。结论 本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多见,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是较为常见的体质类型;ALT、痰湿质、Hcy、血脂异常、年龄及血糖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根据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干预方案,积极调整偏颇体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51例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10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67%,对照组为42%,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白细胞下降等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癌较单纯化疗疗效更显著,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