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栀子豉汤的案例进行归纳整理,从治吐后余邪未尽、清利湿热、清利上焦、调和木土四个方面阐述叶天士对栀子豉汤功效的认识,探讨了叶天士应用栀子豉汤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的下法病案及方药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了丰富的下法理论,叶氏学习古方古法,对先世医家下法理论继承和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古方古法,灵活多变。体现了叶天士在下法应用中“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根据病位、病性、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随证立法组方,注意顾护阴液、邪正兼顾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代医家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探讨其调气机法治胃病经验.[方法]通过对《叶天士医学全书》中叶氏医案的整理、分析、归纳,阐述叶天士在治胃病中如何运用调气机法.[结果]叶天士认为诸病与人体气机运行异常有关,治病关键是取药物性味,调整气机的升降出入使其复常,治疗胃病亦然.胃病的发生与肝脾密切相关,胃腑以降为顺,脾宜升,肝宜平.用药以甘温轻清之品升脾,辛泄苦降之属平肝,甘凉滋润、辛温通阳以降胃阴胃阳.临证中常多种方法合用.[结论]叶天士在治疗胃病中善用调气机法,继承发扬了前人学说而经验独特,对现代中医临床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着, 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中辑录经方医案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想且包括许多方症具备的案例, 反映了叶天士对张仲景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5.
《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所著。全书共收录208方,皆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药量、煎服法是否得当.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吴氏亦非常重视药物煎煮及服用方法.每首方后均对药物的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综述吴氏所注,《温病条辨》中对药物的煎煮及服用有特殊要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叶天士从营卫角度治疗肺系病的思路。[方法] 收集《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收录的《临证指南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著作中涉及营卫理论的肺系病相关医案,进行分类、归纳,探讨叶氏的治疗思路。[结果] 收集到的医案涉及到咳嗽、咯血、失音、肺痿、肺痹、哮证、喘证、痰饮等疾病,从病因病机上可以分为营卫实证和营卫虚证两大类,实证主要为外感寒邪或温热类邪气所致,叶氏治以解表宣肺、清肃肺卫和清营凉血等法,体现了其卫气营血辨证思维;虚证可分为卫虚、营虚和营卫俱虚证,叶氏注重以甘药补养脾胃、化生营卫,并强调脾胃分治。[结论] 叶天士继承和发展了源自于《黄帝内经》的营卫学说,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独特的脾胃思想运用于肺系病的治疗,大大拓宽了肺系病的临床治疗思路,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临证应用桂枝汤的经验,为桂枝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 搜集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桂枝汤的医案,分析桂枝汤的适用病证、方药化裁和药量规律。[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桂枝汤的医案总计40则,包括咳嗽中门、虚劳门、胃脘痛门、腹痛门、汗门、痞门等。叶天士以桂枝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化裁,除了常规治疗外感病、咳喘、汗证外,还用于治疗内伤疼痛、虚劳、心悸、痞证、泄泻、寒热如疟、发疹等病证,扩大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结论] 叶天士既重视对前人学术经验的继承,又善于结合临床发展创新。学习叶天士对桂枝汤的加减应用,能够为临床拓展应用桂枝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历代脾胃大家,如李东垣、叶天士等为世人皆知,但追溯脾胃学说的源头当首推张仲景之脾胃观。如《古今医统》云:“汉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仲景在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后世脾胃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李东垣正是继承发展了仲景脾胃学术思想,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能滋养元气”,创立了升发脾阳之说,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脾胃学说;而叶天士据此提出滋养胃阴学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脾胃学说。仲景在立法、组方、用药上匠心独具,处处顾护脾胃,其养胃扶正以祛邪及祛邪而不伤脾胃的治法,体现了以脾胃为本的指导思想。现从以下七方面讨论仲景治疗学中的脾胃观。  相似文献   

9.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振子Gax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上生栀子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炒炭褥子则无此作用。主要用于止血,吐血、便血、血痢。栀子的炮制方法从汉代起在历代的医方本草和炮制专著中都有记载。汉代为擘法《伤寒论》,近晋代有“烧末”的记载《肘后备急方》,唐代为去皮用《惫急千金要方》,宋代则为“槌碎”《太平圣惠方》、“烧存性”(《普济本事方》)、“炒”(《校注妇人良方》)和“姜汁拌炒”《疮疡经验全书》,元代则有“炒焦”法和“治血病炒黑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阅近年来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研究文献,探讨叶天士对单味药和方剂的运用规律及特点,概括叶天士对疾病的病机及分型的认识,总结叶天士临证运用的各种辨证方法,发现叶天士的临证思维是决定其临床疗效的关键。加强《临证指南医案》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对更好的传承叶天士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等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所撰写,后由其门人辑录整理而成的中医临床重要著作,集中展示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叶氏治疗血证医案很多,分别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等著作中。从其医案来看,叶氏治血巧用经方,治法灵活多样,用益气健脾法、补益肝肾法、甘缓益营法、疏肝治中法等治血,并强调辨证论治、扶正固本,颇能启发后世之人。本文结合叶氏医案,对其治血特色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对五苓散的加减运用,探讨其对张仲景五苓散的发挥。吴鞠通在继承张仲景学术思想基础上,汲取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方药精华及其学术思想,结合自己临床感悟,注重五苓散用于治疗湿停下焦的组方特点,将其化裁后用于转筋、神志异常等病,使其不仅适用于下焦病证,是对其治疗病位的扩展,将其用于湿温下利、寒湿腹胀等病,使其适用于各种水饮病证,扩大了其疾病治疗范围,是对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一理论思想适用范围的进一步延伸,为后人加减运用经方提供思路,使之更贴合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温病大师叶天士先生,毕生致力于温病研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今天有效地指导着温病临床,为我国传染病的诊断治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叶氏非常重视辨舌,他说:“必验之于舌.”其《外感温热篇》条文共37条,其中舌诊条文16条,对舌诊有深刻的研究,在临床诊断的运用、阐述得全面具体.为了继承和发扬叶天士的温病学说,笔者对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舌诊条文特作初步探析。1 辨察舌苔定卫气营血众所周知,叶香岩的《外感温热篇》是温病学的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温热论》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温热论》是一部系统论述温病的专著,它补充了《伤寒论》有关温病不足,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在温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整个祖国医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 《温热论》的特点1.1 承前启后羽翼伤寒叶氏温病学说是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继承刘河间辛凉、表里双解之法。刘河间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治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继承和发展了张仲景脾胃分治、顾护胃气、脾胃之气资助营卫的思想。在继承仲景白虎汤清热救阴、承气汤急下存阴的同时,以麦门冬汤为基础方发展演变出清养胃阴与甘凉濡润通腑的治疗方法,以大半夏汤为基础方发展演变出通补阳明法,通过补胃气、温胃阳、建中气等手段以治疗胃失和降,达到通降胃气的目的。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充分展现了其对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脾胃学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福建省宁德地区有适合栀子生长的自然环境,该地区开发了大片栀子生产基地,现研究其是否能作为药用栀子。方法 :参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对闽产黄栀子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薄层色谱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各项目指标符合药用黄栀子的标准。结论 :通过对闽产栀子原植物、花、果实以及粉末的鉴别,确定该品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可以作为栀子药材应用,为该地区栀子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福建省宁德地区有适合栀子生长的自然环境,该地区开发了大片栀子生产基地,现研究其是否能作为药用栀子。方法:参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对闽产黄栀子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薄层色谱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各项目指标符合药用黄栀子的标准。结论:通过对闽产栀子原植物、花、果实以及粉末的鉴别,确定该品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可以作为栀子药材应用,为该地区栀子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伤寒论》中有关吐法的五个条文,从其理法方药及禁忌证作一探讨,认为仲景之用吐法继承于《内经》而又有所发展。创制瓜蒂散治病应在上“因而越之”、“以苦吐之”正合内经之语,使《内经》的原则具体化。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是继叶天士之后又一温病大师,在继承叶天士学术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编著了系统论述四时温病的专书。《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之津梁”,“温病传世之作”。其主要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气机升降角度探讨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特色。[方法] 通过学习《临证指南医案》中便秘的相关论述及医案,总结叶天士医案中便秘的病因病机特点,阐述叶天士辨治便秘的遣方用药独特之处,并附以验案一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叶天士将便秘的重要病因病机归于脏腑气机失常:即肺失宣降、肝失疏泄、三焦不畅、气血结痹、阴虚阳亢及胃失和降,与此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为开降肺气、疏泄肝气、宣通三焦、双通气血、潜阳固阴及和降胃气六法。所附验案以叶天士脏腑气机升降学说为指导,采用疏利肝胆、宣肺通腑、活血通络之法治疗便秘,临床疗效确切。[结论] 通过调畅全身脏腑气机治疗便秘是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特色,值得深入学习及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