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应重视肺肠并治,脏腑兼顾.肺肠并治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病及部分皮肤病,可收到较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老年便秘主要与老年人脏腑功能的失调有关,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思虑过度、久病而气血亏虚等,使其大肠传导失常而致.临床可分为实秘、虚秘两类.  相似文献   

3.
便秘从肺论治五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便秘属大肠病变,唐宗海《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中云“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又《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大肠司燥金,喜润而恶燥……与肺相表里,故病多治肺之法治之。”验之临床,言中肯綮,今就便秘从肺论治总结五法如下。1宣肺通秘法肺的宣发功能是保证津液、水谷精微布散全身的关键。肺与大肠相表里,经脉上相互络属,肺的正常宣发是大肠濡润和运化的基础。肺失宣发,津不布肠,临床见大便干结不通,腹满胸闷,咳喘气逆,咯痰白粘或黄,口干不欲饮水,苔白厚而干等。治当宣发肺气,润肠通便。方用《类证活人书》桔…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机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以通润肠腑为主,兼顾调理气血阴阳,来达到通便的作用,并根据不同病机以复方加减及针灸推拿等随症治之,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少,依赖性小,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中医"泄泻"、"痢疾"等范畴,这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密不可分。肺气宣发肃降,促进大肠的传导;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通畅,也有助于肺的宣发肃降。基于肺与大肠的经脉络属、气机升降、水液代谢、水谷传导的关系,故可以从肺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调治。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排便的过程是依赖大肠的传导功能来完成的,而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与否,又取决于肠道的润涩及与之相关的脏腑功能是否正常。若劳倦、饮食内伤,或病后、产后以及年老体弱之人,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失去传送能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若病久则肾阴、肾阳亏损,肾阴一亏,则肠道更加失润而干枯;肾阳一亏,则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二者均可导致排便困难,甚至失通。由此可见,虚性便秘与肾密切相关。 笔者自拟“归蓉五仁汤”治疗虚性便秘,一般服药2~3天后大  相似文献   

7.
许成群 《海南医学》2002,13(1):72-73
老年便秘是内科杂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病机关键是因虚致实 ,虚实错杂 ,病位虽在大肠 ,但实为脏腑功能紊乱的反映 ,余根据脏腑相关理论 ,辨治老年便秘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体会介绍于下。1  从心治秘心与大肠、魄门似无直接关连 ,但心主神态 ,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心脏功能正常 ,则脏腑活动协调 ;心失所主 ,则脏腑气机逆乱 ,百病丛生 ,故曰 :“主明则下安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且又主血脉 ,血液运载看营养物质供养全身 ,大肠魄门无不依赖血液的营养灌溉而行使其传导排泄作用。若年老体弱 ,心血不足 ,血虚…  相似文献   

8.
郑翠  郭朋 《中医学报》2020,35(1):40-42,58
在生理上,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大肠主传导糟粕。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而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也能促进肝调畅气机功能的正常发挥。在病理上,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可引起大肠传导功能失司,临床可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在经络上,肝与大肠虽不为表里,但两者的经气可以通过肺经而发生联系。现代医学提出的"肠-肝轴"学说,进一步为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提供了支持。慢性肝炎病机复杂,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来说,当属肝气郁滞、郁极化火,加之热毒内扰,从而导致阳明不通。慢性肝炎当从大肠论治,首选柴胡剂,以大小柴胡汤为基础,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两者互为表里。《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肺肃降下行之气,能促进大肠传导糟粕;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清肃通利。在病理情况下,肺有病,可致大肠传导失司,大肠传导失司又可导致肺气不利,肺与皮毛相表里,开  相似文献   

10.
陈小华  刘智斌 《中医学报》2020,35(9):1849-1852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胃肠功能障碍的病机主要为经络受损、气机失调、大肠传导失司。足三里具有通经活络、调畅气机、调理脏腑之功,为"治未病"之首选穴位。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可影响迷走神经系统,调节脑肠肽激素水平,提高免疫功能。临床工作者应该重视应用足三里穴,通过在临床尝试如电针、艾灸、穴位注射等不同方法,可以改善前驱期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胃肠功能障碍,延缓帕金森病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肺辨治肠易激综合征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排便习惯和便质性状的改变,多为“便秘”“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发作”三种类型,这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密不可分。肺气的肃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有助于糟粕下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通畅,也有助于肺的肃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肺气的宣发正常,才可以使肺的肃降功能正常,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肺的宣发失常,可以导致肺的肃降不利,大肠传导不利。所以,利用肺气宣发肃降与大肠传导的关系,可以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调治。  相似文献   

12.
范洪桥  杜俊毅 《中外医疗》2013,32(26):123-123,125
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实质是气机升降失司。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但其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肝的疏泄,肺的肃降的调节作用。若从调燮脾胃升降,疏肝通达脾胃,左金平木多脏调理脏腑气机升降的角度治疗便秘疾患,可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西贝助便操以中医升清降浊的气机升降理论为依据,以气功、导引、推拿手法为动作基础,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而形成。其运用意念、呼吸、动作配合,对足阳明胃经、任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相关穴位进行有序导引和推揉,改善脏腑气机升降功能,促进腑气畅通,恢复大肠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肺与大肠经穴表里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大肠经穴在脏腑表里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临床实践、现代医学研究中有关肺、大肠经穴治疗脏腑表里疾病以及探讨肺与大肠关系的文献.结果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密切的表里关系,是肺与大肠经穴能够治疗脏腑表里相关疾病的基础.针灸临床实践中肺、大肠经穴治疗脏腑表里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肺经穴位治疗大肠疾病,大肠经穴位治疗肺系疾病.结论 肺、大肠经穴治疗相关表里疾病疗效良好,现代研究从胚胎、器官的演化发育、免疫相关和生物学联系途径探讨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但其科学内涵和联系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等原因,引起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失调有关,治疗以通下为主,但老年人便秘,不可过用猛进攻伐之剂,以免犯虚虚之戒,变生他症,近三年通过临床辨证论治,对老年人便秘治疗理气润肠、增水行舟、疏肝健脾补肾为主地治疗本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粘液组织化学变化试论肺与大肠的阴阳表里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102例肺与大肠的粘液组织化学等病理改变,对肺与大肠的阴阳表里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脏腑的阴阳表里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内在联系,由致病因子引起的阴阳平衡失调而产生的病理变化,是由有关脏腑中某些物质的质和量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中医"肺与大肠表相表里"的脏腑理论,采用"肺与大肠脏腑同治"的治疗原则,组方通腑宁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法:治疗组60例,予通腑宁颗粒。对照组60例,予香连丸。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治疗上,采用"肺与大肠脏腑同治"原则在思路与方法上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为消化道、精神状态及肠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的症候群,临床以腹泻或便秘、腹痛为特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与多种因素有关。IBS隶属于中医学泄泻、便秘、下痢等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最为密切,与郁证也有一定关系。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小肠、大肠、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的疏泄功能、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及肾的温煦功能失调,均可引起IBS的有关临床症候。  相似文献   

19.
李诗莹  张书信  屈映  王志颖 《中医学报》2021,36(5):1018-1020
慢传输型便秘病机本质为虚、弱、郁,主要在于脾、肾二脏的不足,当从脾肾论治,重在治本,尤重健运脾胃,"运"中求益,绝不呆补;选取脾俞穴、肾俞穴作为主穴埋线,背俞穴作为膀胱经腧穴可联络脏腑、通达表里及调和脏腑气机;同时,足太阳膀胱经的解剖定位深处可见脊神经走行,刺激相应部位的脊神经,可调节内脏功能;兼顾情志调节,防止因情志刺激引起肝的疏泄失常,进而腑气不通而致大肠传导失常。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紊乱性疾病,为消化道、精神状态及肠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的症候群,临床以腹泻或便秘、腹痛为特点。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与多种因素有关。IBS隶属于中医学泄泻、便秘、下痢等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最为密切,与郁证也有一定关系。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小肠、大肠、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肝的疏泄功能、脾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及肾的温煦功能失调,均可引起IBS的有关临床症候。1病机责之脾虚肝郁脾气虚弱是导致IBS发生的一个主要病因病机。IBS脾胃虚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