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升清降浊,是中医气机升降运动的核心。升清,谓升其清阳;降浊、即降其浊阴。“清阳”与“浊阴”,皆为体内的水谷精微所产生。其清轻升发部分是清阳;浓浊降泄部分则为浊阴、清浊的功能,正如张景岳所说:“清者上升故注于肺、浊者下降故走于胃。然而浊中有清,故胃中清气上走于口,以通呼吸津液;清中有浊,故肺中浊气下注于经,以为血脉营卫”。  相似文献   

2.
升降散首见于明代龚廷贤所著的《万病回春·卷二·瘟疫》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的《二分析义》记载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赔赈散。杨璇将之更名为升降散,收载于《伤寒温疫条辨》组成:白僵蚕2钱,蝉衣1钱,姜黄3分,生大黄4钱。诸药相合,升降相因,宣通三焦,条达气血,清升浊降,全方共奏"清升浊降"之功,给浊毒以出路。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应用发挥甚广,究其组方,凡辨证属清浊升降失常所致之浊毒病症均可随证加减。现代医家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应用此方辨证论治喘证、水肿、泄泻、糖尿病、慢性肾衰等病机属于"清浊升降失常"者,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甘草在《伤寒论》一书中应用甚广,遍及三阴三阳六经,涉及条文130多处,所载113方除禹余粮丸无药一方外中有甘草达70方,占62%。或为君臣,或为佐使,配伍谨严,各显其效。因此,探讨仲景对甘草的运用,对我们今天研究甘草在临床上应用有一定裨益。现将《伤寒论》中对甘草的运用试述如下。甘草的功用一、斡旋升降脾胃居于中焦,是升降运化的枢纽,脾主升、胃主降,上下升降有序,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  相似文献   

4.
从两个方面论述仲景脾胃学术思想。(1)阳道实,阴道虚:阳明胃病多实多热,或有形实邪结滞、或无形邪热内扰、又或热伤胃津,仲景以寒凉来清降胃腑;太阴脾病多虚多寒,或中阳虚弱、或火不生土,通过温运脾阳或温补肾阳,以复脾之健运。(2)调气机,复升降:脾胃枢机不利,清气不升、浊阴不降,仲景或升清、或降浊使清浊归于常道;若清浊相混、寒热错杂于中,则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开中焦之郁结,复脾胃气机之升降。  相似文献   

5.
升降散在中医领域深得诸多医家的推崇,其应用广泛,一般运用于气机升降失常以及热毒内郁的病证。此外,升降散在临床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中的应用也较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被誉为瘟疫首方。李佃贵教授,博士生导师,第3届国医大师,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余载。浊毒理论为李佃贵教授所首创,在中医学体系不断创新完善和中医医疗质量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浊毒"作为一种新的病因病机概念而被提出,并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肯定与认同,是中医学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重大学术理论创新。升降散,主要作用在于升清降浊、调理气机出入,李佃贵教授认为升降散为古代名方,全方宣上导下,使气机畅通,共奏"清升浊降"之功,给浊毒以出路。李佃贵教授更谓其三焦浊毒,苟能审证求因,无论何病,何证,辨证准确者,皆可应用。  相似文献   

6.
气机升降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生死之机.升降而已”。它具体地反映了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的基本形式。正如《医学求是》指出“明呼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皆得其要领”。而脾胃升降又在整个气机升降运动中占非常重要地位,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也是一切气机升降的根本。因此,调理脾升胃降是治疗胃病的一个主要方面。调理脾升胃降之大法,内经指出:“病在上者,取之于下,病在下者,取之于上”,“高者仰之,下者举之”,通过疏其气血,调和阴阳,祛其邪恶,复其脾胃升降之序,以达到补其不足,助升运和降,纠其反作,以举陷降逆,辛甘升脾,苦酸降胃之法,具体为:  相似文献   

7.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是升其清阳,降其浊阴,脾属土脏,位居中央,是阴阳升降运动的枢纽。由于脾乃中流砥柱,为气血运行上下之总枢。若脾胃之气伤,则四脏皆失其所养,所谓“居中央畅四方者”是也。故临床调整脾胃之升降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男性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 HPRL)是指血清中泌乳素浓度异常升高,以乳房异常发育、溢乳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可归属中医学“乳泣”范畴。吴深涛教授认为HPRL病理演变在于少阳失和,升降失司,终致木郁土壅,酿生淤浊入血化毒,浊毒上蒸外溢,核心病机为“木郁土壅,淤浊酿毒”,临证治以化浊解毒之法,并强调木土同调、浊热分解、调复气机、随症加减,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胃肠病以食欲不振、早饱、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及排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胃升降理论认为,脾胃气机出现升降不及或升降反作,可直接导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故治疗应以调和脾胃气机升降为大法:中气不足者,施予补中益气;寒热错杂者,治以辛开苦降;中虚胃逆者,施予和胃降逆;中阳虚损者,助其振奋阳气;肝气犯脾者,活用健脾疏肝。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入手,认为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病机以"阳微阴弦"为核心,以中焦升降失司、上焦心阳不振、湿饮瘀浊痹阻为要点,具有本虚标实的特征;其辨治应着眼于振上焦心阳、蠲湿饮瘀浊、和中焦升降及缓心脉挛急4个层次。文章浅析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辨治思路,以期对张伯礼教授在该病诊疗中展现出的临证思维有所体悟。  相似文献   

11.
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无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术79例与常规支架术124例,分析其罪犯病变血管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其对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直接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5.1%),常规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18例(14.5%)(P<0.05)。22例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件院期间心脏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与未发生无复流现象者比较明显增高(27%vs 7%,P<0.01)。结论 直接支架术有助于降低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发生无复流现象预示着较高的负性预后事件。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治疗青春期功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春期功血以无排卵型多见,相当于中医的崩漏.崩漏病名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诸病源候论·漏下候>认为,崩中之病是因"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其经脉,故血非时而下"所致.李东垣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的理论,提出了"人以胃气为本"的学说,强调脾胃在精气升降中的重要作用.在<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沉浮之间论>中曰:"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相似文献   

13.
<正> 升降学说的起源及其发展概况升降学说起源于《黄帝内经》,该书《六微旨大论》篇中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人体“无器不有”,“无不升降”。又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功能失常就会导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些论述说明了升降的动态变化是带有普遍性的,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此外,《内经》也谈到了脾胃的升降功能及经络的升降特点。如“胃者六腑之海,其气  相似文献   

14.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危重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自透析疗法与肾移植术问世以来,其治疗虽有进展,但是偏远山区医院难以开展运用。中医无肾功能衰竭病名,但究其病因与症状皆属肾病、关格、溺毒、水肿等病证范畴。其病机是肺脾肾衰败,湿浊羁留,浊邪壅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以致津液不得上承,浊阴不能下泄;或湿浊郁化为热毒,以致热毒充斥内外,淤血阻滞经络。故临床上表现为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复杂证候。笔者对临床见全身浮肿,尿少或闭,身重困倦,胸闷呕恶,面白肢冷,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或沉等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浊阴上逆为主要证候的病例,立温阳法进行治疗,治标:方选五苓散、五皮饮合真武汤加减;固本:方选金匮肾气丸(或改丸为汤)加减。临床兼见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尿蛋白多者重用黄芪,多至一剂40g;水毒甚者(小便镜检脓细胞多)加金银花、连翘、鱼腥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直接支架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20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直接支架术79例与常规支架术124例,分析其罪犯病变血管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并随访观察其对急性期心脏事件的影响.结果直接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4例(5.1%),常规支架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18例(14.5%)(P<0.05).22例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负性事件的发生率与未发生无复流现象者比较明显增高(27% vs 7%,P<0.01).结论直接支架术有助于降低ACS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发生无复流现象预示着较高的负性预后事件.  相似文献   

16.
<正>升发脾阳法之端,源于《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素问·太阳阳阴论篇第二十九》又云:"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明确指出脾主升清、主运化、胃主降,主受纳的生理功能和天地阴阳升降变化是一样的,并在人身中居重要地位。而升发脾阳法之形成、发展则归功于金元时期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其著《脾胃论》之精髓即是以脾胃内伤为发病之由,脾胃气机升  相似文献   

17.
问:中医水液代谢的全过程?答:凡水液摄入人体后,通过胃的游溢精气,经小肠泌别清浊:清者经脾为胃行其津液,上归于肺。肺为水之上源,经肺气之宣发作用,将清中之清者,进入血行而滋养全身;外出以熏肤,充身,泽毛,上濡各孔窍,完成滋养作用后,余者复还入血中。经肺气的肃降作用,将清中之浊者,通调于三焦水道,经三焦的化气行水作用,外出汗孔而为汗,上出孔窍而为涕涎唾泪等,下归于肾。浊者下输膀胱,其来源有三条:一是由小肠泌别而来,一是由肾而来;一是由肺通调三焦水道,下输膀胱。水液经膀胱气化作用后,去路有两条:一是浊中之清者入肾,再经肾气蒸化作用,上升到肺、敷布全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升降散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升降散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并随访1个月,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3.3%,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升降散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疗效满意,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明蛭升降涤浊调脂方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的血脂增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自拟的明蛭升降涤浊调脂方,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或非诺贝特治疗,然后进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疗效,并且治疗组血脂等各项指标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明蛭升降涤浊调脂方有很好的治疗高血脂症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及不完全肠上皮化生(IM)癌前病变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方汤剂和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Hp转阴率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86.67%,胃复春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8.33%,胃复春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转阴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3.17%,胃复春组为3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浊毒理论指导下运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除与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有着密切关系外,还可能与增强胃肠动力、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