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剂量普萘洛尔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肝源性溃疡60例,观察其溃疡部位、合并出血率及溃疡愈合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0例,用普萘洛尔+奥美拉唑口服治疗;对照组(B组)30例,用奥美拉唑+维生素B。口服治疗。同期选择单纯性消化性溃疡30例,作为对照2组(C组),治疗方法与B组相同。结果:肝源性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高,较对照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普萘洛尔可明显提高肝源性溃疡愈合率,与B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且易合并出血,小剂量普萘洛尔有助于肝源性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HU)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肝源性溃疡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HU出血患者经早期综合治疗,获得止血者67例,有效率为89.3%。其中69例进行系统治疗,溃疡愈合35例,治愈率为46.6%。结论HU出血患者应早期进行综合、系统治疗,可防止其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探讨内镜下止血及小剂量心得安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肝源性溃疡75例,观察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溃疡部位、HP感染率、出血率及7d内止血率及溃疡愈合率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内镜下止血 心得安 泰胃美治疗,对照组38例,用维生素B6 泰胃美治疗;另外选单纯性消化性溃疡73例,随机对照2组36例,用维生素B6 泰胃美治疗,对照3组37例,内镜下止血 维生素B6 泰胃美治疗。结果:肝源性溃疡发病年龄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10年,溃疡部位以复合性溃疡居多和并出血率高,内镜下止血 小剂量心得安可明显提高肝源性溃疡7d内止血率,促进肝源性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源性溃疡难以治愈互易并出血,互以复合性溃疡多见,门静脉高压因素可能从中发挥作用,内镜下注射及喷洒止血剂及口服小剂量心得安及用制酸护肝治疗能有效止血,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评价中洛赛克对肝源性溃疡(HU)的疗效。方法:对251例肝硬化经胃镜检出溃疡的48例患者,予每日晨服洛赛克20mg,疗程4-6周,着重观察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并与同期消化性溃疡(PU)疗效对比分析,结果:4周愈合率HU组中,十二指肠溃疡(DU)为69.2%,胃溃疡(GU)为52.9%;PU组中DU与GU均为1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6周愈合率HU中DU为84.6%,GU为82.3%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状况以及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关联。方法:肝硬化患者406例,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及抗HCV,PCR法查HBV—DNA和HCV—RNA,金标法查Hp—cagA。14↑C尿素呼气试验采用HTY1001HP测试仪,如≥0.1dpm/molCo2判定为有Hp活动性感染;血氨采用比色法。胃镜下取胃窦及胃体黏膜组织2块,行HP的组织学涂片检查。选117例HP感染的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给予枸缘酸铋钾、克拉霉素及替硝唑进行根除治疗。对照组53例用乳果糖治疗。用PCR法对肝组织进行HpDNA扩增分析。结果:Hp在慢性肝病中的感染率(47.2%)明显高于对照组(24.7%,P〈0.01)。Hp阳性组中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6.4%(4/11例),对照组为60.0%(6/10例),对照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Hp根除治疗后,治疗组血氨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出血率为40.2%(47/117例),阴性组出血率为13.7%(18/131例),两组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Hp阳性率60.5%(26/43例)高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Hp阳性率53.8%(35/65例)。肝源性溃疡组Hp的感染率为60.9%(39/64例)与非肝源性溃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3例患者肝组织中扩增出Hp的16SrRNA基因。结论: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明显增高;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存在Hp感染。慢性肝病并有Hp感染的患者根除治疗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雷贝拉唑联合心得安治疗肝源性溃疡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芳  伍联军 《四川医学》2006,27(5):494-494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联合心得安治疗肝源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对31例肝源性溃疡随机分组:治疗组用雷贝拉唑加心得安,对照组单用雷贝拉唑治疗。结果 雷贝拉唑联合心得安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优于单用雷贝拉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心得安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好,有利于肝源性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对肝源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9例肝源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A组)25例,用奥美拉唑20mg早晚各1次,硝苯地平10mg,1次/8h;对照组(B组)24例,用奥美拉唑20mg早晚各1次,羟氨苄青毒索500mg,3次/d,疗程均4周。疗程结束时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硝苯地平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压而促进溃疡愈合,对肝源性溃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欣洛维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力强  王梦玲 《广东医学》2001,22(6):536-537
目的:探讨欣洛维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266例,随机分为雷尼替丁组(n=131)与欣洛维组(n=135)观察疗效。结果:治疗胃溃疡,欣洛组组愈合率73.5%,总有效率86.8%,雷尼替丁组愈合率54.5%,总有效率6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欣洛维愈合率55.2%,总有效率67.2%,雷尼替丁组愈合率63.1%,总有效率75.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欣洛维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醋氨己酸锌(ZAC)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肝源性溃疡(HU)的疗效及肝功能变化。方法:选择消化科住院病人确诊Hp阳性HU5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应用ZAC 0.3po tid;胶态次枸橼酸铋(CBS)组22例,应用CBS 0.24po bid;2组均同时应用法莫替丁20mg po bid。疗程均为4wk。结果:溃疡愈合率ZAC组为62.5%,CBS组为59.1%(P>0.05)。Hp根除率ZAC组75%,CBS组70%(P>0.05)。肝功能恢复情况ZAC组总有效率75%,CBS组36.3%(P<0.05)。结论:ZAC组和CBS组对Hp阳性HU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疗效无差别,对肝功能恢复ZAC组优于CBS组,说明ZAC不但能使溃疡愈合,同时有肝功能恢复作用,因此对肝功能异常的HU更适应选择ZAC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临床特征,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PU的效果。方法:调查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经胃镜确诊的178例老年PU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发生部位、并发症及伴随疾病、治疗效果。治疗方案:Hp阴性患者:埃索美拉唑40mg,晨起口服(1次/d)。Hp阳性患者:埃索美拉唑40mg,晨起口服(1次/d)+阿莫西林1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疗程:胃溃疡6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疗程均为10d。结果:老年患者上腹痛多不典型;伴发病发生率高,高达52.81%。胃溃疡经埃索美拉唑或三联治疗6周后,愈合率86.11%,有效率94.44%。十二指肠溃疡经埃索美拉唑或三联治疗4周后,愈合率83.72%,有效率96.52%。复合性溃疡经治疗6周后,愈合率85.00%,有效率95.00%。所有患者3d后上腹痛缓解总有效率为100%。埃索美拉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5.06%。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埃索美拉唑应用于治疗老年PU具有治愈率高,起效快、作用持久稳定、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肝源性溃疡临床特征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源性溃疡 (HU)临床特征并观察小剂量心得安对HU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 96例 (其中HU64例 ,单纯性消化性溃疡 3 2例 )受试者发病年龄、溃疡部位、HP感染率、出血率及治疗后溃疡愈合率、腹痛平均消失时间。将 64例HU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 3 2例 ,单纯性消化性溃疡 3 2例为C组 ,三组均服用雷尼替丁15 0mgBid(早晨及睡前服用 ) ,A组联用心得安 10mgTid ,B、C组联用维生素B6 10mgTid ,疗程均为 4周。结果 HU发病年龄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 15年、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及复合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高 ,心得安可明显提高HU溃疡愈合率 (P <0 .0 5 )、总有效率 (P <0 .0 1)及缩短腹痛平均消失时间 (P <0 .0 1) (与B组比较 )。结论 HU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及复合溃疡居多 ,而且容易并发出血。在制酸基础上联用小剂量心得安有助于溃疡愈合及缩短腹痛平均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12.
张秀梅  袁如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96-2197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50例肝硬化经胃镜检查出的30例HU患者,用雷贝拉唑(治疗组)治疗15例,并与雷尼替丁(对照组)治疗15例相比较,疗程均为4周。结果:雷贝拉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雷尼替丁(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贝拉唑治疗HU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肝源性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慢性肝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1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10.3%(121/1246),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7.3%(42/575),慢性重型肝炎中为5.9%(26/41);肝硬化中为23.0%(53/230),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血糖重度升高的比率,肝硬化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显著(P<0.01)。通过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或胰岛素治疗,除2例死亡外,其他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在控制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邹傲  王俊萍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3):48-50,63
目的增加对以肠道溃疡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方法收集2017年~2019年在我院诊治的病例239例,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肠道溃疡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分两大类,肿瘤性溃疡76例,约占31.8%,其中局限溃疡型大肠癌72例(30.1%)、胃肠粘膜相关性淋巴瘤4例(1.7%)。非肿瘤性溃疡150例,占62.8%,其中感染性疾病47例(19.7%)、非感染性疾病103例(43.1%)。感染性疾病中,急性感染者23例(9.6%),慢性感染者24例(10.1%)。非感染性疾病中,以溃疡性结肠炎最为常见,共62例(25.9%),其次为克罗恩病17例(7.1%)、缺血性肠病15例(6.3%)。另有13例肠道溃疡原因不明,约占5.4%。结论以肠道溃疡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复杂,部分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不典型,应重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麻杏甘石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喘咳,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  相似文献   

16.
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海阳 《河北医学》2004,10(2):140-142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1年2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87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的45例(占51.7%),其余42例(占48.3%)均在剖腹探查时确诊;腹痛性质、压痛包块、腹水征、腹平片、B超、CT等是早期确诊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依据:87例病例治愈70例(占80.5%),死亡17例(死亡率为19.5%),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困难。应动态观察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预防肠坏死发生。早期及时采取正确的手术和加强术后ICU监护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8例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部溃疡5例(13.2%),十二指肠溃疡31例(81.6%);27例(71.1%)呈多发性的,31例(81.6%)存在明显的危险因素,其中有20例(52.6%)HP检测阳性;35例(92.1%)治疗痊愈,3例(7.9%)未愈;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随访1次,共3例复发,其中2例为HP阳性患儿。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发病和HP感染、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系。治疗要根除HP,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兵 《当代医学》2010,16(2):85-86
目的分析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对67例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穿孔单纯修补50例,胃大部切除17例。治愈62例,死亡5例(7.46%)。术后并发症16例:肺部感染9例、急性心功能不全2例、中毒性休克3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情复杂,一经确诊,宜尽早手术,同时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源性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浩  李彦芳  应达时 《当代医学》2010,16(32):14-15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的临床特点和四联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210例,内镜检查了解溃疡合并出血发生情况及四联疗法治疗后溃疡愈合情况,并与同期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疗效对比分析。同时胃粘膜活检做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HU患者溃疡部位以十二指肠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高。HU组和PU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5.7%和88.5%。随访两年后,HU组溃疡复发率为68.4%,再出血率为30.2%,PU组溃疡复发率为48.9%,再出血率为16.6%,两组溃疡复发率与再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HU患者Hp阳性率为72.4%。根除Hp可明显提高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降低溃疡复发率与再出血率。结论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较难治愈,且易合并出血,根除HP有助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洪伟  邵花平  赵海燕  张翠红 《吉林医学》2010,31(9):1161-1162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38例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在诊断糖尿病之前均有慢性肝病史,全部病例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降糖治疗,肝功能逐渐好转。结论: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以肝病为主,糖尿病的症状多不典型。积极治疗原发病,辅以降糖治疗,以胰岛素为主,糖尿病可随肝病好转而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