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 考察不同浓度醋酸氯己定对引起急慢性咽炎的主要致病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变形菌、肺炎双球菌、金葡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96孔板测定醋酸氯己定对几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值(MIC),打孔法测定不同浓度醋酸氯己定对引起急慢性咽炎的几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醋酸氯己定对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变形菌、肺炎双球菌、金葡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最小抑菌浓度分别7.81×10(-3)、0.0313、3.91×10(-3)和1.96×10(-3)mg/mL.结论 醋酸氯己定对引起急慢性咽炎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变形菌、肺炎双球菌以及金葡球菌等几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急慢性咽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吉生  黎行山  叶茂清  吴华伟 《中国药房》2006,17(24):1854-1855
目的:研究复方奥硝唑栓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以氧氟沙星栓和替硝唑栓进行对照。结果:复方奥硝唑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0.061、0.015、0.49、0.031μg/ml,MBC值分别为0.12、0.031、0.98、0.031μg/ml。无论是对标准菌株还是临床分离菌株,复方奥硝唑栓MIC、MBC值均明显低于氧氟沙星栓及替硝唑栓,其组方中2组分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结论:复方奥硝唑栓对妇科炎症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醋酸氯己定栓剂中醋酸氯己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醋酸氯己定栓剂中醋酸氯己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醋酸氯己定的含量。结果醋酸氯己定在2~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C=13.35A+0.06273(r=0.9997),平均回收率99.6%,RSD=0.83%(n=9)。结论此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复方奥硝唑栓剂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剂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连续稀释法测定复方奥硝唑栓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氧氟沙星栓剂和替硝唑栓剂作为对照。结果:复方奥硝唑栓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脆弱拟杆菌均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0.061,0.015,0.490,0.031μg/mL;MBC值分别为0.120,0.031,0.980,0.031μg/mL。无论是标准菌株还是临床分离的菌株,其MIC及MBC均明显低于氧氟沙星及替硝唑栓剂。结论:复方奥硝唑栓剂对治疗妇科炎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鲁迪平 《中国药业》2007,16(1):38-39
目的 根据临床需要制备奥硝唑氯己定含漱液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以奥硝唑和醋酸氯己定为主药,辅以甘油、薄荷油等制备含漱液;用系数倍率分光光度法,在(258±1)am波长处测定醋酸氯己定的含量,在(311±1)nm波长处测定奥硝唑的含量;以随机对照法考察该含漱液的疗效。结果 奥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0.11%),醋酸氯己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0.17%);奥硝唑氯己定含漱液治愈率为87%,甲硝唑氯己定含漱液治愈率为50%,二者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 奥硝唑氯己定含漱液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容易控制,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医院制剂推广。  相似文献   

6.
谷玉兰  黄美艳 《首都医药》2006,13(14):40-41
目的评价醋酸氯己定溶液不同含量治疗口腔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其它致病菌引起的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白带增多症及性病等的治疗效果。方法不同剂量的醋酸氯己定溶液,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实验法。结果醋酸氯己定溶液治疗口腔炎、皮肤粘膜和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5.04%、98.7%,细菌阴转率为95.65%,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醋酸氯己定溶液治疗临床常见致病菌引起的口腔炎、皮肤黏膜发炎,泌尿系统感染临床疗效较好,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朱庆玲  黄海潮  叶娟  陈颖 《中国药房》2010,(41):3910-3912
目的:建立奥硝唑氯己定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奥硝唑氯己定洗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方法学验证,比较人工污染细菌的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细菌、霉菌检验方法,并设立试验组和阴性菌对照组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控制菌验证试验。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冲洗液用量为300mL,微生物菌落回收率均高于70%,验证试验表明试验组见菌生长,而阴性菌对照组未见菌生长。结论: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去除奥硝唑氯己定洗剂中的抑菌成分,适用于该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控制菌检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眼科用冲洗液为0.02%升汞及2%硼酸,长期临床应用有慢性吸收中毒的可能,少数病人对汞可产生过敏,临床使用时多需要用生理盐水洗脱,再施以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膏,其消毒杀菌作用短而弱,临床急需新型高效冲洗消  相似文献   

9.
醋酸氯己定对呋喃西林溶液的防腐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醋酸氯己定对呋喃西林溶液的防腐作用。方法:以醋酸氯己定作为呋喃西林溶液的防腐剂,结果:改进的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抑菌效果良好,结论:醋酸氯己定可作为呋喃西林溶注的防腐剂。  相似文献   

10.
评价醋酸氯己定溶液不同含量、不同剂型在临床上做为消毒剂、口腔疾病的治疗,妇科由细菌和滴虫引起的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肛肠细菌感染及在小面积烧伤外科感染方面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冯小龙  王晖 《中国药房》2004,15(3):149-150
目的 :研究氮酮抗皮肤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标准委员会公布的M27、M38方案和MTT染色法测定氮酮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FC)。结果 :氮酮对常见真菌的MIC为0 02 % ,对皮肤癣菌的MFC为0 08 %。结论 :氮酮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对皮肤癣菌有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乳酸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乳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两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 8种细菌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结果 :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甚为敏感 ,其MIC50 为 0 0 5mg·L-1,MIC90 为 0 2 0mg·L-1,MBC50 为 0 0 5mg·L-1,MBC90 为 0 39mg·L-1。结论 :乳酸左氧氟沙星比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壳聚糖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两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8种细菌进行体外抗菌试验。结果 该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 菌很敏感,其MIC50为0.04mg·L-1,MIC90为0.25mg·L-1,MBC50为0.04mg ·L-1,MBC90为0.35mg·L-1。结论 壳聚糖化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阿莫西林中加入不同比例的他唑巴坦后 ,观察其对临床分离的12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与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比较抗菌活性的强弱。方法 :用2倍稀释法检测4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2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2∶1)的MIC50 值分别是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4∶1)与 (8∶1)的1/4~1/8 ,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及阿莫西林/舒巴坦 (2∶1)的1/2~1/4 ;其MIC90 值分别是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4∶1)与 (8∶1)的相同值或1/4 ,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1)与阿莫西林/舒巴坦 (2∶1)的1/2~1/4。结论 :与其它联合制剂相比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抗菌作用最强 ,并且其2∶1的比例体外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杏香兔耳风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如意  许军  徐伟  熊俭  刘燕华  袁斌 《中国药业》2009,18(11):13-14
目的观察杏香兔耳风母液及其各萃取物在体外对某些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药材母液和各萃取物配成不同的稀释度,采用牛津杯法对4种常见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种药液对4种细菌的抑制效果大小顺序为母液≥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结论3种药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体外抗茵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泰能和其他3种药物对136株临床分离茵的体外抗茵活性.结果:泰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茵、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茵、表皮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阴沟肠杆菌和微球菌的抗茵活性优于海舒必、他唑西林和头孢他啶,对肺炎球菌的抗茵活性较海舒必和头孢他啶弱.结论:泰能对本试验中所有的受试菌有较强的抗茵活性.  相似文献   

17.
翁一玲  陈松旺 《海峡药学》2006,18(3):173-175
目的研究6种常见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呼吸道感染病人临床分离致病菌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NCCLS2003年规定的肉汤稀释法测定常见氟喹诺酮类药物M IC 90;同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抑菌圈的大小。结果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盐酸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结论新氟喹诺酮类对部分呼吸道致病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为呼吸道感染适宜选用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娄晟  朱君荣  史益星 《中国药房》2008,19(11):830-832
目的:评价帕珠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分离的90株常见致病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设计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种抗生素单用及联用时对90株致病菌(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大肠埃希菌,3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联合药敏指数(FIC值)。结果:帕珠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后,2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的90株常见致病菌的MIC值均显著降低。FIC≤0·5占60·7%~80·0%;0·52为0。结论:帕珠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对90株医源性常见致病菌抗菌作用增强,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作用为主,无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洛西林单用及与他唑巴坦联用后对临床分离的168株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2种抗菌药物对168株临床分离的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阿洛西林/他唑巴坦(4∶1)MIC50、MIC90值分别是阿洛西林单用的1/32、1/64。结论:阿洛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后抑菌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芩素等9种中药单体对艰难梭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片法测定9种中药单体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其中活性较好的中药单体;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滤纸片法测定pH稳定性以及棋盘法测定与万古霉素联合的抑菌作用.结果:黄芩素、 槲皮素对艰难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