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浓缩血小板(PC)一般是通过两次离心程序来完成。先将抗凝全血离心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再以更高的离心力第二次离心。结果沉淀中常含有不易再混悬的血小板聚集物。有两种方法可使压实的血小板沉淀物容易再混悬:(1)在第二次离心前加ACD,使PRP的pH降低;(2)在第二次离心后将PC在室温静置1小时。本文比较了从CPD全血制备PC的这两种方法。作者对14名健康人,每人采450ml全血,置含有63mlCPD抗凝剂的标准塑料袋中。在采血过程中不断摇动血袋,采后1小时内将血袋在20℃以275g离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通血袋常温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后保存24 h再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质量。方法将采集的400 mL全血50袋,保存在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采集后4 h经1次轻离心分离出PRP,容量(200±10)mL/份,再每份均分成2袋存放于普通血袋中,分别标识为实验组:将PRP放置20-24℃的恒温保存箱内过夜,次日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24 h完成制备;对照组:将PRP立即2次重离心,分出上清血浆,制备成PC,从全血采集时间算起,6 h完成制备。采集后24和48 h,分别检测2组PC中血小板、红细胞含量和pH值。结果 2组PC中红细胞混入量和pH值差异甚小(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含量(×1010/袋)分别为1.36±0.33和2.63±0.46(P0.05);对照组3项指标均合格,实验组只有红细胞混入量与pH值合格。结论分离PRP后,在普通血袋常温保存24 h再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达不到《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由全血制备临床用血小板制剂的经典方法是首先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再经第二步离心将血小板球聚并重悬于小量血浆中,欧洲则流行用另一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首先沉降全部血细胞,回收上清血浆和“白膜(BC)”,再沉降BC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收获上清即得PC。后一方法的优点是在较柔和的初始离心条件下即可获得相当数量的血浆,PC成品悬浮于含少量血浆的添加液中,其中混杂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很少。  相似文献   

4.
贮存5-7天的浓缩血小板(PC)在输注后恢复和存活不如新鲜血小板。作者首先在新鲜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一种生化激活剂后进行制备,并与常规PC制备法对照。方法:采集至少10天未服药的男性献血者全血,枸橼酸-磷酸-葡萄糖(CPD)抗凝,室温离心(1000g,7分钟)制备PRP。加入用正常盐水稀释的前列腺素E_1(PGE_1)使其最终浓度为1.3×10(~-8)M,然后室温3500g离心7分钟制备PC。PC于22℃±1℃贮存5天后,在使用前2-3小时以自身血浆浸泡血小板,然后弃液体,计数血小板、白细胞,测定pH,按Kunickl法作形态学积分,每个单位浓缩血小板加入250μCi铬酸钠(~(51)Cr)标记,22℃孵育30分钟,以自身血浆洗涤后配成30ml悬液,于输入后1.5、2.0、24、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规格全血分离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最佳离心条件。方法共采集54例健康献血者的新鲜全血,根据离心次数和离心条件分为两次离心组(A、B、C三种分离方法)和三次离心组(D、E、F三种分离方法)共6组,每组含200、300和400 ml全血各6袋。检测每组制备PRP的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混入量,计算血小板回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次离心法所制备PRP的血小板回收率最高,但红细胞混入量较多,其中200 ml全血采用方法A最佳(即初次850g离心8 min,第2次4 650 g离心5 min),300 ml全血为方法B(初次1 000 g离心6 min,第2次4 650 g离心5 min),400 ml全血为方法C(初次1 220 g离心5 min,第2次4 650 g离心6 min)。三次离心法与二次离心法相比,红细胞混入量明显减少(P0.05),但血小板回收率有所降低。结论不同规格全血制备PRP应采用不同的离心条件,两次离心法适用于制备新鲜PRP或血小板胶,而三次离心法更适合冰冻或冻干PRP或血小板胶。  相似文献   

6.
<正> 富含血小板的白膜层(BC)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BC—PCs)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血站采用,其优点是降低了红、白细胞的污染,且这种非压积血小板的体外聚集功能显著好于经典的富血小板血浆法(PRP—PC)制备的血小板。然而其获得率仅为56%、57.2%、52%和59%,远远低于方静致等报告采用PRP—PC法制备血小板的得率(74.7%)。Prins等和Piertersz等认为全血重离心后,在白膜层中含有约占全血90%的血小板。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分离白膜时不同程度的粘袋现象,致使大量白膜丢失,此白膜中血小板含量差别很大,降低了终产品血小板回收率。笔者参考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离心法制备大、小鼠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最佳离心条件。方法分别采用股动脉插管和心脏穿刺的方法获取大、小鼠动脉血,14%CPDA-1抗凝,滤除白细胞后分装入无菌EP管中,不同条件下(离心力:300×g~600×g,离心时间:4~12min)离心制备大、小鼠PRP,利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抗凝全血、滤除白细胞后的血样及PRP进行细胞计数,比较不同方法间的血小板回收率。结果大、小鼠抗凝全血滤除白细胞后分别以400×g和300×g的离心力离心8min时,血小板回收率最高。结论选择合适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达到白膜形成前的临界状态,是一次离心法制备PRP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浓缩物(PC)制备时,血小板被激活,使血浆中血栓素 B_2(TXB_2(和β血栓球蛋白(β-TG)的含量升高。贮存的 PC 经历生物化学、机能和形态学的变化。这种变化抑制了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对聚集剂的应答低下,纠正血小板减少病人的出血时间的能力受损。作者用前列腺素1(PGE_1~-)(5.9×10~(-3)M)在制备 PC 前直接加入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以减轻 PC 制备和贮存期间激活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目前,浓缩血小板的手工分离制备方法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去白膜法(BC法)2种。我们就去白膜法分离血小板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分离制备血小板(PRP法)20世纪70—80年代,富含血小板血浆法为血小板分离制备的标准方法。此方法是先将全血经轻离心后分离制  相似文献   

10.
骨组织及软组织修复作用中富血小板血浆的制作及其原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含有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可促进骨愈合及软组织修复。探讨通过离心法制作富血小板血浆的原理,为临床利用PRP修复组织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肘前静脉取血5mL,选用4种不同离心次数、离心力和离心时间的PRP制作方法,制作的PRP均为0.7mL,对比研究各种PRP和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和活化率。结果:全血标本的平均血小板计数是214.41×109L-1。在不同方法制作的PRP中,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全血,分别是629.95×109L-1(Anitua法),1093.00×109L-1(Petrungaro法),1323.80×109L-1(Landesbergo法)和1347.05×109L-1(Aghaloo法),是全血血小板计数的2.92,5.10,6.17和6.28倍。PRP中血小板计数与全血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Anitua=0.79,rPetrungaro=0.83,rLandesberg=0.93和rAghaloo=0.89。活性检测,CD62P的表达在全血中是0.85%,Anitua法4.87%,Petrungaro法9.79%,Landesberg法6.05%,Aghaloo法9.12%。PRP的CD62P表达率与全血的CD62P表达率以及各PRP之间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二次离心法制作的PRP其血小板浓度和血小板回收率显著高于一次离心法。在这4种方法中,以Landesberg法制作的PRP中血小板浓度高、活化率小。  相似文献   

11.
离心法制备少白细胞血小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密闭4联输血袋系统(PVC),用2次离心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解聚后,再行第3次离心以去除PC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探讨了第3次离心速度对其效果的影响。经第3次450×g离心观察65例,其白细胞残留量为0.07×10~8/L;血小板回收率为全血的52.5%,平均(5.3±1.6)×10~(10)/袋。通过18袋PC对照研究证实,第3次离心对保存期间血小板质量与体外功能无影响。少白细胞PC保存3天、5天的pH值显著高于普通PC,分别为7.2±0.1,6.6±0.4;7.1±0.2,6.3±0.6(P<0.001)。血小板保存5天乳酸脱氢酶释放率显著低于普通PC(P<0.05)。经临床46例对照验证,其发热性输血反应显著下降(P<0.05),具有与普通PC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人血小板及其洗涤后获得的各组分补体灭活前后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和人成纤维细胞(HDP)的增殖作用.方法 将所制备的新鲜人富血小板血浆(PRP)3份及血小板浓缩液(PC)5份(50 mL/份),分别用20 mL0.9%生理盐水洗涤2次,重悬以获得贫血小板血浆(PPP)、生理盐水上清、洗涤血小板(WP)3个组分,同未经处理的PRP及PC一道,分别冻融留取对照样品后作补体灭活处理,ELASA方法测试补体灭活前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CCK-8试剂盒测定补体灭活前后对L929/HDP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PRP及洗涤各组分补体灭活前后PDGF-AB、VEGF及EGF含量比较,P>0.05,PC及各组分补体灭活前后PDGF-AB、VEGF、EG及TGF-β1含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PRP及WP促L929细胞增殖比较:PRP为0.68±0.12 vs2.13±0.18(P <0.05),WP为0.69±0.12 vs 0.66±0.13(P >0.05);PC及WP促L929细胞增殖比较:PC为0.42±0.05 vs 1.94±0.19(P<0.05),WP为1.69±0.13 vs 1.93±0.19 (P >0.05).补体灭活前后,PRP及WP促HDP细胞增殖:PRP为1.36±0.09 vs 1.30±0.11(P>0.05),WP为1.26±0.04 vs 1.33±0.10(P >0.05);PC洗涤组分促细胞增殖:PC为1.32±0.07 vs 1.28±0.09 (e >0.05),WP为1.39±0.13 vs 1.44±0.13(P >0.05).结论 补体灭活对PRP与PC及洗涤获得的各组分PGFs含量影响较小,PGFs含量与促L929/HDP细胞的增殖作用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PGFs促细胞增殖 可能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用含CPD—1保养液的三联袋采集1单位全血于第一袋中,以2200rpm 离心5分钟,加速时间为1分钟,减速过程为3分钟,此时全血为压缩红细胞(RBCs)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二部分加压使PRP 通过去除白细胞的滤器(由表面处理过的聚酯微纤维制备)进入血小板收藏袋(第二袋),即得少白细胞PRP.再以3250rpm 离心15分钟,加速时间为1.6分钟,降速时间为3.5分钟,然后将上层少血小板血浆挤入第三袋作为新鲜冰冻血浆使用,在第二袋中留下50—60ml 即为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用此方法共制备15份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平均体积为56.7ml.第5天血小板含量平均为8.6×10~(10)/单位。第5天白细胞含量平均为0.83±0.7×10~4/单位(0.14白细胞/μl),而对照组14例,白细胞平均含量为5.95±2.86×10~7/单位,白细胞去除率99.9%。11例配对比较,样本组血小板为7.3±1.4×10~(10)/单位,而对照组为7.7±1.5×10~(10)/单位,血  相似文献   

14.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1种自体血液产品,是通过离心或单采工艺从自体血液中提取的血小板浓缩物,国内普遍认为PRP中的血小板浓度以全血中血小板计数的4~8倍为宜,高浓度的血小板活化后可以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和介质等,有助于组织的修复与再生。PRP应用于再生医学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近年来其在面部美学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涉及痤疮、皮肤老化、脱发、黄褐斑等多个领域。篇中,我们强调了PRP的制备和使用,也概述了PRP在面部美学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照射后在标准条件下于室温贮存5天的浓缩血小板(PC),作者应用成对的山同一单位全血制备的PC进行研究。方法:15单位全血采于Fenwal 1618PL1240四联袋,于采血后立即制备PC,用Bcckman离心机1700 g离心4分钟,随后将富血小板血浆移至两个相同体积的袋中。然后再以2500 g离心10分钟,弃上层血浆,在每一袋中得到50-60mlPC,于室温放置60分钟,悬浮后每对PC中的一份立即应用Gamma Cell 2000,铯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小板型研讨会参加的机构有13个,第一次会议的主要目的:①评价方法,②建全配组血小板.指定的检查方法为MPHA(混合被动凝集法),其余方法任选,包括PSIFT(血小板悬浮荧光抗体法),C-FDA(Carboxyfluoresceln diacetate),FACS(流动细胞计数法)和EIA(酶联免疫测定法).MPHA法采血:用20G注射器,按ACD液1:全血7的比例采血.血小板粘附微板制作:①400×G,离心10分钟,获得PRP(富含血小板血浆).②加PRP总量10%的ACD液,1100×G,离心15分钟.③沉降的血小板用生理盐水洗2次(1100×G,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PC);一种是用常规的方法从富含血小板血浆制备PC(PRP-PC),另一种为BC-PC,制备方法为:四联袋采集2小时内的血单位,以5000×g离心5分钟.将白膜层(BC,红细胞-血浆界面间约25ml,含8%的红细胞、60%的白细胞和80%的血小板)挤入子袋,然后断开,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将血小板活化抑制剂与代血浆强化电介质溶液联合使用,延长了血小板的贮存期,减少了血小板功能和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1.试剂血小板活化抑制剂—前列腺素:(PGE_1)、茶碱(theophylline),人工介质等。每250ml人工介质中含无乳酸盐林格氏液187.5ml,CPD42.5ml,50%葡萄糖1.35ml,90mEq KCI0.175ml,50%MgSO_40.10ml。2.浓结血小板(PC)健康献血者全血,采入CPDA-1抗凝血袋中,离心、制成富血小板血浆(PRP)。再将PRP挤入子袋,1/8容量的柠檬酸盐水(0.9%NaCl 7份加CPD1份)处理,  相似文献   

19.
白膜法制备的血小板浓缩物(BC—PCs)贮存于一种合成介质保养液(PL)中9~12天后,输给病人仍有效。该文研究PL的两个主要成份——葡萄糖酸盐和乙酸盐在血小板新陈代谢中的作用。制备BC—PC:用四联袋采集400~450ml血液2小时内5000g离心5分钟,压出25~35ml白膜(BC)到附属聚氯乙烯袋内,在血小板翻滚仪上以6转/每分钟过夜(22±2℃),将这样制备的18人份ABO和Rh血型相同的BC混合,分成三等份,每份再1000g离心7分钟,挤出的上层血小板浓缩物(PC),与300ml,PL或缺少乙酸盐的PL(PL—A)、或  相似文献   

20.
用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制备浓缩血小板大多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法(简称PRP)。这种工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和大量的白细胞,制备后的浓缩血小板要经过再悬浮处理,得率也不稳定。国内有人作过这方面研究,发现全血离心后的白膜中含有90%以上的血小板,于是便以白膜作为浓缩血小板。以上两种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在输注前都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这不仅使输注过程繁琐,更为不利的是,大量白细胞的混入更易引起病人发生输血反应。国外已有学者用多联袋从白膜中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