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产广藿香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阐明广东特产药材、石牌藿行”的道地性内涵以及不同采收期的成分变化。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果;从四月和七月采民的茎油中分离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6.63%,主要含广藿香酮(71.87%和71.72%),广藿香醇(2.57%和3.39%),以及十六烷酸d-苦橙油醇,δ-愈创木烯和反式-丁香烯等;从叶油中分离鉴定出5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1.03%,主要含广藿香酮(16.69%和65.15%),广截香醇(1.95和6.10%),以及反式-丁香烯,α-愈创木烯,法呢醇,十六烷酸,刺蕊草烯等。结论:石牌香的茎油和叶油中均以广截香酮的含量最高,与其它产地的明显不同,且以七月采收的最高,怀传统采收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苹果籽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苹果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较多的是亚油酸(73.836%),其次为十六酸(11.819%)。结论:苹果籽含有有机酸、烯烃、烷烃、醛、酮、酚类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白花鬼针草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  杨洁  王翔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21(3):179-180,183
目的 分离鉴定云南昆明产白花鬼针草 (Bidens pilosa 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技术 ,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共鉴定出 39种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76 .4 % ,主要为长链脂肪烃及脂肪酸类。结论 白花鬼针草的挥发油成分也是活性成分或具有协同作用的成分。通过对其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分析评价 ,为开发利用白花鬼针草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娴  潘路  王春桃 《海南医学》2014,(20):3024-3027
目的:分析海南产温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海南产的温莪术挥发油和浙江产的温莪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HPLC色谱法,根据《中国药典》公布的莪术油的质量标准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海南产温莪术挥发油与浙江产温莪术挥发油的成分基本一致,两种挥发油的特征图谱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公布的莪术油的特征图谱比对,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不同产地的温莪术挥发油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为海南产温莪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方法提取的三七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静态顶空法提取三七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运用NIST11.0质谱数据库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已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回流提取、超声提取、静态顶空法提取的三七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0、50、24个挥发性成分。在静态顶空法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是香桧烯,占挥发性成分的24.97%;在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都是聚炔类物质环氧十三烷-4,11-二炔,分别占挥发性成分的9.97%和14.75%。首次从三七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3个聚炔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化合物。结论 三七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类、烯烃类、醛类、酸类、酯类、萜类、聚炔类、甾体类和杂环类物质。3种方法的补充利用可较全面地提取出三七中的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正>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藤茎[1],又名细叶青蒌藤,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通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经脉拘挛、屈伸不利。主产于福建,因具有较好的治疗风湿作用,民间应用广泛。海风藤含有较多的挥发油[2],具有抗炎镇痛的生物活性[3]。福建省许多地方将海风藤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多使用藤茎部位。有文献[4]报道浙江海风藤茎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法提取海风藤挥发油的GC-MS分析[5],但未见对福建海风藤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闽产鹅不食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鹅不食草挥发油,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8.6%。鹅不食草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反式乙酸菊烯酯,相对含量达53.53%;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麝香草酚、3,7-二甲基丙酸-2,6-辛二烯-1-醇、4,6,6-三甲基-二环[3,1,1]-3-庚烯-2-醇、2-甲基-5-异丙基苯酚、1,3,5-三甲基-1-乙烯基-4-己烯丁酸酯和雪松烯。结论所用方法为闽产鹅不食草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杭白菊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鉴定杭白菊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杭白菊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Howeily检索库对杭白菊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65个峰,从中鉴定了53个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鉴定梅花入骨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药典记载的提取方法提取梅花入骨丹的挥发油,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梅花入骨丹中共分离出78个峰,通过与软件中的质谱标准谱图库比较鉴定出其中的24种化合物。结论本研究为梅花入骨丹的物质基础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藤皮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藤皮中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藤皮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15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异硫氰酸甲酯(2.016%),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2.280%),β-蒎烯(11.063%),月桂烯(2.298%),3-蒈烯(1.311%),右旋萜二烯(5.423%),α-蒎烯(1.966%),β-榄香烯(1.000%),铃兰醛(1.167%),2-十三烷酮(1.583%),石竹烯(4.860%),反式-橙花叔醇(9.159%),表双环倍半水芹烯(3.885%),上述13种成分含量占总含量的48.012%.结论 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藤皮挥发性成分较复杂,含有丰富的倍半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11.
12.
油柑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GC-MS对油柑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油柑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经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用归一化法计算含量.结果 从油柑叶挥发油中分离出58个成分,其中鉴定出35个,其主要成分分别为异植物醇(2.64%)、硬脂酸(9.24%)、十四烷酸(41.34%)、叶绿醇(2.67%)、反亚麻酸(14.14%)及亚麻酸(10.61%),占挥发油总含量的78.64%.结论 油柑叶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与余甘籽油的成分有一定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枳壳饮片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8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不同产地及炮制前后对枳壳饮片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枳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枳壳饮片的质量进一步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海桐科植物海桐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5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45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大根香叶烯D(29.36%)、2-异丙烯-1,3,5-三甲苯(16.54%)及β-蒎烯(5.81%)。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海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为海桐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眼斑芫菁的挥发油性成分,确定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眼斑芫菁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眼斑芫菁中共检出6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0种物质结构得以鉴定,以酸类物质含量最多。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E)-9-十八碳烯酸(9.69%)、硬脂酸(5.01%)、1,13-十四碳(3.00%)、亚油酸(1.69%)等。结论眼斑芫菁中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很好的对其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16.
湖北栽培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湖北栽培的唇型科植物薄荷挥发油化学组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利用GC-MS法对湖北栽培薄荷挥发油进行了化学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出89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6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薄荷醇(15.43%),其次为2-氰基-2-异丙基-3-甲基丁酸(9.81%),...  相似文献   

17.
紫苏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苏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紫苏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紫苏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9种化合物。结论本研究为紫苏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测定正常大鼠尿液中小分子挥发性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收集正常大鼠24h尿液,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检测,利用质谱谱库检索和准确质量测定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正常大鼠尿液中鉴定出16个化合物,大多数是酮类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3个化合物为2-庚酮、4-庚酮和2-戊酮。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鼠尿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蒺藜炒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和脂肪油进行分析,为科学评价蒺藜炒制意义提供相关化学依据。方法:利用自制实验室炒制装置收集蒺藜炒制过程中挥发出的成分,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收集生、炒品挥发油及甲酯化脂肪油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从生蒺藜挥发油中鉴定出14个化合物,炒蒺藜中鉴定出13个,炒制中挥发出的成分鉴定出11个。3类挥发性成分之间的相对含量亦发生变化,生、炒蒺藜中脂肪油含量相近,两者脂肪油中均检出了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花生酸、反-9,12-十八碳二烯酸、山嵛酸。结论:蒺藜生、炒品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炒制对蒺藜脂肪油的含量和其中的脂肪酸组分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甘肃岷当归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lica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 ,多年生草本植物 ,为著名常用中药材 ,主产于甘肃省 ,一般认为甘肃岷县为当归道地产区[1] ,其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文献报道挥发油含量为 0 .4%。本文利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获得挥发油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甘肃岷当归进行了分析 ,为我省岷当归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量化数据。1 实验材料岷当归药材 :选用 2 0 0 1年秋季采收当归药材 ,购自岷县药农家中 ,经生药鉴定后供实验用。将药材剪碎 ,按《中国药典》2 0 0 0版规定的挥发油测定法提取挥发油。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