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美国马里兰卫生部门报告,1991年8月19日,一名36岁的妇女发生严重水样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水样腹泻达30次/d,红细胞压积43.6,白细胞15.1×10~9/L,中性白细胞71%,血清Na137mmol/L,K为2.3mmol/L,Cl为103mmol/L,重碳酸盐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化的国家,由阿米巴引起的传染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流行程度,随着城镇都市化以及卫生学、卫生设备水平的提高,在逐渐降低,有时从一些热带、亚热带归来的旅游者中,能诊断出阿米巴病。但这些病例并不常见。作者报道了今年5月2日~7日160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金阳县霍乱暴发流行情况,做好病原检诊工作,为霍乱的防控工作提供病原学资料。方法对2006、2007两年从患者、死亡病例、密切接触者、疫区外环境中共采集3184份标本,对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7年检出菌株染色形态、生化特征、血清学反应与2006年一致。3184份标本中共检出75株O1群霍乱弧菌,总检出率为2.36%。结论通过疾控中心医务人员及时开展病原检诊工作,为霍乱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8年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霍乱暴发流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霍乱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霍乱流行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8年6月17日~9月1日在水磨沟区共发病29例,死亡1例,检出带菌者9例,疫情持续72天,波及水磨沟区6个街道办事处,患者主要集中在水磨河流域苇湖梁办事处的苇湖梁煤矿和八道湾办事处民工集中的砖厂.结论流行原因主要与水源污染有关,其次为日常生活接触.  相似文献   

5.
一起O139霍乱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7年绵阳市涪城区某镇O139群霍乱暴发流行原因及传染来源,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暴发流行的个案调查表、调查登记表、实验室检测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次暴发流行始于2007-09-25,止于2007-10-04,全部患者和带菌者解除隔离;暴露人口181人,发病2例,罹患率为1.10%,无死亡病例;检出带菌者11例;感染率为7.18%(13/181)。最小年龄6岁,最大85岁,20岁以下1例,20~40岁7例,4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41.8岁,以20~40岁为主,占病例及感染数的53.85%(7/13)。9月27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综合市场某海、水产批发门市的甲鱼养殖水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并开展病例对照调查,确定这起霍乱疫情由海、水产品污染凉拌菜所致。结论本次霍乱暴发流行的原因为集体性聚餐,传播途径为经食物传播,传染源为甲鱼。  相似文献   

6.
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戊型肝炎,HE)临床上和甲型肝炎相似,其潜伏期为3~9周。尽管戊型肝炎最初发生在印度,但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特别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率相当高。在有接触史的家庭成员中第二次发病率较低,但实际上其发病率高于无接触史的对照者,提示戊型肝炎病毒(HEV)确实经粪、口途径传播,但比甲型肝炎少见。本文报告1例在南非开普敦 Groote Schuur 医院经血清学证实的戊型肝炎患者,很可能传染了1位医生和2位护士。  相似文献   

7.
非结核分支杆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非结核分支杆菌(NTM)虽然早在Koch发现结核分支杆菌后不久即被注意到,但其病原学意义于本世纪50年代初才被确认。而NTM作为医源性感染或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报道则始于1973年。因为散发性NTM医院感染病例报道零星分散,且多语焉不详,有的难于区分医院感染抑或社区感染,故文中仅讨论NTM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一、NTM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概况在医院包括门诊部(室)内由于诊疗操作或其他原因短期内发生3例以上同类感染是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自70年代中期至1996年国外文献至少有25起NTM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病例数600以上,每起3~298…  相似文献   

8.
1983年2~3月某医院流行性腹泻爆发流行,共发生266名病人,发病率为41.82%。流行期间我们深入现场作了调查。一、一般情况:该医院在蓬莱县境内,为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气温-1.1℃,本病流行前为-12℃。相对湿度为58%。据报告,自1981年以来,蓬莱、黄县即有不明原因腹泻病人,有的村庄爆发流行。二、临床特征:起病急,有食欲明显减退,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中毒性症状。大部患者体温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住院患者,以了解目前我国大型医院住院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治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骨质疏松症调查问卷,通过事前培训的调查人员于同一日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由长期从事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员对问卷信息进行分析汇总。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2059例住院患者,占该院当日住院患者总数的47.9%。其中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1186例,占被调查患者的57.6%。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比例较高的科室分别为老年科(97.3%),其次为疼痛科(82.1%)、风湿免疫科(77%)、内分泌科(71.6%)。这些高危患者已行DXA骨密度检测者171人,占14.4%,检测比例较高的科室分别为老年科(29.8%),康复科(28.9%)和内分泌科(28.6%)。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中有584人(49.2%)正在使用钙剂,其中正在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43人,占存在治疗意愿患者的7.4%(43/584),占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的3.6%(43/1186)。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例相对较高的科室分别为内分泌科(12.7%)、康复科(8.9%)、风湿免疫科(8.8%)。结论综合性大型医院住院患者中,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比例较高,但其中得到及时诊治的患者比例较低。骨质疏松症高危患者多自行采用钙剂,目前的临床医疗服务远未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 鼠伤寒沙门氏菌(简称鼠伤寒菌)是人畜共患的致病菌。近年来,鼠伤寒菌医院内感染,已成为一项严重的院内感染问题。1988年4~5月,我区某医院妇产科婴儿室突然发生一批原因不明的腹泻病儿,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证实,确认此次婴儿腹泻系一次经水传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医院内鼠伤寒沙门菌病暴发流行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州市儿童医院1989年发生一起鼠伤寒沙门菌病暴发流行。流行菌株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种类达11~13种。质粒检测结果表明流行菌株均含四个质粒,最大质粒为122.6或103.3kb,其余三个为93.5、13.9和4.1kb。103.3kb质粒编码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性。122.6kb质粒除编码上述三种药物的耐药性外,还编码对氯霉素、四环素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根据药敏试验、质粒检测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实此次暴发流行是由两株不同的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本院严重SARS暴发流行后,疫源地不同人群血清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水平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探讨人群SARS-CoV隐性感染和IgG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法,联合运用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调查疫情暴发流行期间及流行后,疫源地内非SARS人群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定性研究SARS患者病后6周内IgM、IgG抗体产生和变化规律;动态观察SARS患者康复期82周内IgG抗体水平变化规律。结果 各100例疫源地一般人群和非疫源地对照人群血清SARS-CoV IgG抗体ELISA抽样检测均为阴性;487例SARS高危人群血清SARS-CoV IgG抗体ELISA检测阳性率为0.41%,经IFA复核后均为阴性;疫源地内非SARS人群IgG抗体A值水平在疫情流行后高于流行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RS患者病后1~6周血清抗体IgM和Ig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40.0%、57.8%、88.2%、76.6%、57.1%和0、23.1%、48.4%、65.4%、77.8%、100.0%;SARS患者康复期血清IgG抗体A值逐渐增高,病后第22周达到高峰,此后缓慢下降,第82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下降趋势减缓。结论 SARS可能不存在隐性感染者;绝大多数SARS患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的血清中存在IgM抗体,其出现较早,消失也较快,抗体IgG出现稍晚,但在血清中存在时间较长,达到高峰后消退缓慢,提示该抗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性胃肠炎聚集病例的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流行及临床特点。方法调查与分析我院2006年冬季(2006年11月28日—2006年12月24日)聚集发生的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采用PCR法检测患者便标本诺如病毒核酸和免疫印迹法查血清抗体。结果本次流行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共87例,中老年人发病占大多数,主要临床特点为腹泻、呕吐、腹痛等,大便细菌培养阴性。用PCR法检测20例患者大便标本,其中12例诺如病毒呈阳性。检测24例患者血标本,19例诺如病毒抗体阳性。结论证实2006年我院发生的急性胃肠炎是诺如病毒性急性胃肠炎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潜伏期24~48h,多表现为腹泻、呕吐等非细菌性胃肠炎,在医院中该病传染性极强,冬季好发,中老年人易感,饮食、接触污染物表面及人与人密切接触等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识别对治疗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背景:巴黎东南部一所大城市教学医院。目的:通过对1993年3月1日至1994年2月28日确诊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和1994年3月1日至1995年4月30日确诊的所有结核病患者(任何形式的结核性感染)分离的菌株(161株)进行系统的限定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结核病医院内传播的初步监测。结果:系统的PFLP分析表明12个患者簇(n=40),这些患者具有相匹配RFLP特征的结核分支杆菌菌株感染。没有耐多药菌株。与非成簇患者相比,成簇患者似乎更多的是无家可归者(55%比19%,P≤0.001)或居住在旅馆的非洲流动工人(20%比6%,P=0.01),并且此前很少住院(12%比28%,P=0.05)。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簇的结核病确非医院内传播所造成,而是由于社会传播,很象是在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和流动工人的旅店中传播所造成的。结论:在本研究期间的患者中未鉴定出结核病的医院内传播。使用基于医院的样本进行系统的RFLP分析能检出结核病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播散。  相似文献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