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对PCO模型大鼠血清睾酮、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调周法对PCO模型大鼠排卵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克罗米芬组、补肾调周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孕激素加HCG进行造模.各组连续灌胃16天,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睾酮(T)、胰岛素(INS)水平,并对卵巢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补肾调周法治疗PCO大鼠能有效降低其空腹血清睾酮(T)、胰岛素(1NS)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颗粒细胞层数增多,黄体组织数量增加.结论:补肾调周法可降低PCO大鼠血清雄激素、胰岛素的水平,具有整体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使卵巢恢复排卵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补肾调周法对多囊卵巢(PCOS)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PCOS模型大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岛素(INS)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造模法制备PCOS模型大鼠.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西药组.运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光镜观察卵巢、卵泡发育的影响.结果 补肾调周法能显著降低PCOS模型大鼠血清T,LH,E2,INS含量,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卵泡膜细胞层有所变薄.结论 补肾调周法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全面调节体内内分泌环境,从而改善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肾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大鼠血脂及瘦素(LEP)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补肾调周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胰岛素加HCG进行造模。测定血清瘦素﹙LEP)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胰岛素﹙INS)水平,治疗前后对大鼠称重并取体重差比较体重变化,对卵巢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补肾调周法治疗PCO大鼠能有效降低其空腹血清TC、TG、INS、LEP水平,升高血清HDL水平,并使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增加颗粒细胞层数与黄体组织数量。结论:应用补肾调周法可对PCO大鼠瘦素和血脂等进行良性调节,此可能是其临床治疗PCOS高瘦素血症和高脂血症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调周法(模拟大鼠动情周期序贯应用补肾Ⅰ号方和补肾Ⅱ号方)与单独应用补肾Ⅰ号方、补肾Ⅱ号方对多囊卵巢(PCO)大鼠糖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孕激素加HCG建立PCO大鼠模型。用药16天后,检测体重,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ELL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抵抗素,并对卵巢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在降低体重及血清胰岛素、抵抗素方面,补肾调周组优于补肾Ⅰ号组、补肾2号组。补肾调周组、补肾Ⅰ号组、补肾Ⅱ号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多,黄体组织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应用补肾调周法可对PCO大鼠糖代谢进行良性调节,这可能是临床治疗PCOS高胰岛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调周系列方药(补肾Ⅰ号方、补肾Ⅱ号方)单独应用、补肾调周(补肾Ⅰ号方与补肾Ⅱ号方)循环应用对多囊卵巢(PCO)大鼠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Ⅰ号方组、补肾Ⅱ号方组、补肾调周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孕激素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造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补肾调周系列方药治疗后的PCO大鼠进行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的测定,并对卵巢形态学作光镜观察。结果:在降低血清T、LH水平与LH/FSH比值,升高血清FSH水平上,补肾调周组优于补肾Ⅰ号方组、补肾Ⅱ号方组(P0.05)。补肾调周组与补肾Ⅰ号方组、补肾Ⅱ号方组及模型对照组比较,其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多,黄体组织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应用补肾调周法可对PCO大鼠雄激素进行良性调节,此可能是其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和高LH血症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癸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造模大鼠性激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以硫酸普拉睾酮钠加高脂高卡饲料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中药天癸方配合达英-35及二甲双胍干预治疗,测定T(睾酮)、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FBG(空腹血糖)、Ins(insulin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及ISI(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天癸方能显著降低PCOS模型大鼠血清T、LH含量,改善LH/FSH比值,调节IGF-1,HOMA-IR及ISI。结论:天癸方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雄激素血症及高胰岛素血症,调节LH/FSH比值,调节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8):1148-1150
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方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血清TGF-β1、IGF-1、TNF-a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雌性大鼠(SD)45只,随机分为PCO模型组36只和正常对照组9只。参照Poretsky法,将造模成功的36只模型随机分为4个组,各9只。分别给予补肾调肝汤68.66g/kg(中药大剂量组)、17.17g/kg(中药小剂量组),二甲双胍250 mg/kg(二甲双呱组)和蒸馏水1ml/100g(对照组)体重灌胃,1次/d,连续用14d。放射免疫法检测T、E_2、LH、FSH、INS水平;用ELISA法检测TGF-β1、IGF-1、TNF-a水平。结果:中药大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T水平明显降低,E_2水平、E_2/T比值明显升高,血清TGF-β1、IGF-1水平升高,TNF-a水平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能降低PCO模型大鼠血清T水平,升高E_2水平,也能够调节垂体LH、FSH的分泌,同时能够使PCO模型大鼠的血清TNF-a水平降低,TGF-β1、IGF-1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恢复PCO模型大鼠的生殖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滋肾化瘀祛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规律发情周期SD雌性大鼠50只,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胰岛素(INS)造模法制作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滋肾化瘀祛痰汤组和益肾导痰调冲汤组。运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光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INR和IGF-1R表达水平。结果:滋肾化瘀祛痰汤能使PCOS大鼠卵巢囊状卵泡减少,颗粒细胞形态恢复完整、排列整齐,卵泡膜细胞层变厚,黄体组织增多;血清T、FSH、LH、INS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下调卵巢组织IGF-1R,增高INR表达。结论:滋肾化瘀祛痰汤通过调整内分泌及影响IGF-1R及INR的表达,改善PCOS大鼠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及排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助孕胶囊对PCO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及INH-ACT-FS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对PCOS的治疗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岛素联合HCG造模法制备PC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助孕胶囊组、二甲双胍组.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胰岛素(INS)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抑制素(INHB)、激活素(ACTA)及卵泡抑素(FS)的水平.结果:助孕胶囊可明显下调PCO大鼠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INS水平;并能上调血清ACT水平,降低血清INH、FS水平;且INS与ACTA呈负相关,与INHB呈正相关.结论:INH-ACT-FS系统在多囊卵巢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高胰岛素血症与INH-ACT-FS系统有关;助孕胶囊能够通过调整H-P-O轴及影响卵巢局部细胞因子INH、ACT、FS的表达,从而调节生殖内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及排卵.  相似文献   

10.
观察补肾调经汤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大鼠卵巢分泌激素LH、FSH、T值的影响。总结其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规律发情周期SD雌性大鼠50只,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胰岛素(INS)造模法制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补肾调经汤低剂量组、补肾调经汤高剂量组。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补肾调经汤高剂量组通过调整内分泌,降低血清T、LH水平,以及降低LH/FSH比值,此可能是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高雄激素血症和高LH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中药复方对骨形成蛋白-4(BMP-4)诱导成骨信号转导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空白组、牡蛎钙补肾中药复方低剂量组、牡蛎钙补肾中药复方中剂量组、牡蛎钙补肾中药复方高剂量组、骨疏康颗粒组、牡蛎碳酸钙咀嚼片组。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应用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中药复方防治12周后进行取材及实验指标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骨密度;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骨组织BMP-4和Smad5、6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空白组比较,中药复方各剂量组股骨骨密度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BMP-4、Smad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mad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益肾填精、补钙壮骨中药复方可明显上调BMP-4和Smad5 mRNA表达,下调Smad6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补肾化痰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血清及卵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3周龄雌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组(二甲双胍0.043 g/kg)、高剂量组[补肾活血生药3.0 g/(kg·d)灌胃]、中剂量组[补肾活血生药2.0 g/(kg·d)灌胃]和低剂量组[补肾活血生药1.0 g/(kg·d)灌胃]各10只大鼠,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肥胖型PCOS模型大鼠,对比各组大鼠连续干预14d后的血清及卵巢组织中IL-1β、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的血清IL-1β、VEG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空白组和阳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的IL-1β、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子宫匀浆液中VEGF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大鼠子宫匀浆液中VEGF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匀浆液中VEGF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大鼠子宫匀浆液中VEGF浓度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卵巢匀浆液中IL-1β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大鼠卵巢匀浆液中IL-1β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卵巢匀浆液中IL-1β浓度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大鼠卵巢匀浆液中IL-1β浓度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补肾化痰法可显著降低肥胖型PCOS模型大鼠血清、子宫及卵巢组织中的IL-1β、VEGF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谭勇  李健  陈杲  吕诚  赵宏艳  吕爱平 《中医杂志》2011,52(14):1229-1232
目的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正常和肾阳虚证大鼠对白附子的毒性反应的差异。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肾阳虚证模型组和正常组,采用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的方法造模,造模结束后,把两组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给药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对各给药组大鼠连续14d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白附子溶液,剂量依次为0.32、0.64、1.28、2.56g/(kg·d),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结果氢化可的松造模可引起血浆代谢物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水平和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水平的下调。正常大鼠和肾阳虚证大鼠给予白附子后两者内源性代谢产物存在差异,随着白附子剂量的增加,正常大鼠LPC水平和LPE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而模型大鼠LPC和LPE水平基本保持在稳定状态。结论肾阳虚证大鼠对白附子的毒性反应低于正常大鼠,印证了在证候理论指导下进行中药毒性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对模拟失重大鼠钙、磷代谢的作用,比较其促进骨矿化能力的异同.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悬吊、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共5组.后4组大鼠头低位-30度尾部悬吊连续21 d模拟失重,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组大鼠从实验第1天开始依次按2.4,3.2,5.7g·kg-1·d-1给予补肾方、健脾方和补肾健脾方灌胃,其余各组大鼠灌服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第22天取材,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左侧胫骨骨密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和尿中钙磷含量,EDTA法检测粪钙和饲料钙含量.结果:较之正常对照组,悬吊组大鼠左侧胫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血钙和血磷含量、钙的表观吸收率明显降低(P<0.01),尿钙、尿磷、粪钙含量明显增高(P<0.01);较之悬吊组,补肾健脾组大鼠左侧胫骨骨密度、血钙和血磷含量、摄入钙量、钙的表观吸收率明显升高(P<0.01),尿钙、尿磷、粪钙含量明显降低(P<0.01),补肾组和健脾组大鼠左侧胫骨骨密度、血钙升高(P<0.05),钙的表观吸收率均明显升高(P<0.01),补肾组大鼠血磷含量明显升高(P<0.01),尿钙、尿磷含量显著降低(P<0.01),粪钙含量降低(P<0.05),健脾组大鼠血磷和摄入钙量增加(P<0.05),尿钙、尿磷和粪钙含量降低(P <0.05,P<0.01);较之补肾健脾组,补肾组和健脾组大鼠左侧胫骨骨密度、血钙含量降低(P<0.05),补肾组大鼠钙的表观吸收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3方均能改善模拟失重引起的钙磷代谢异常,健脾方在促进钙吸收和维持血钙处于正常水平方面对补肾方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动态观察模型大鼠肾功能、肾组织中HGFmRNA的表达变化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组、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分别于UUO术后3、7、14、21、28d观察造模大鼠血肌酐、尿素氮的动态变化;采用RT-PCR法,观察造模大鼠肾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变化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浓度呈进行性增高,P〈0.05或P〈0.01;HGFmRNA表达于UUO术后第3天开始增加,于第14天达高峰,P〈0.05或P〈0.01,随后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渐弱。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肾功能改善,P〈0.05或P〈0.01;各时间点HGFmRNA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增加,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以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功能;可以提高肾组织中HGFmRNA的表达,防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运用补肾活血方药辨证加减,序贯用药,能否有效影响关节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方法:选取涉及膝关节内骨折的并已经进行内固定术的患者60人,设补肾活血组、西乐葆组和对照组。补肾活血组予以补肾活血汤药分期加减口服。术后3周和8周,通过对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进行综合计分。结果:3周时3组患者的计分均无显著性差异。8周时西乐葆组疼痛计分最优,补肾活血组次之。补肾活血组和西乐葆组总计分相近。补肾活血组中医证候计分最高。结论:辨证分期加减应用补肾活血方药,能对关节骨折术后病人在全身证候上产生调理,使患者关节功能的更快和有效康复,有利于防治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排合剂对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实验以60只雌性SD健康大鼠为研究对象,选择目前应用最多的肌注氢化可的松的方法来制备肾阳虚排卵障碍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建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米芬阳性组、促排合剂低、中(正常)、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1 mg/100 g,促排合剂组按等效剂量0.5、1、2倍作为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标准给药15 d,氯米芬阳性组大鼠剂量为4.5 mg/kg,模拟人的月经周期,在15 d的治疗期(3个性周期),每个性周期的前2 d给药,后3 d停药。各组干预15 d后,动情期处死大鼠。处死前观察并记录大鼠动情周期变化,测定不同组大鼠体质量及脏器质量系数,检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相关激素和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氯米芬阳性组、促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0.05);氯米芬阳性组、促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各脏器质量系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0.05);氯米芬阳性组、促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孕酮(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血清雌二醇(E2)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水平,而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0.05);氯米芬阳性组、促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水平,然而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0.05);氯米芬阳性组、促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水平,丙二醛(MDA)含量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水平,然而T-SOD和CAT含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水平,且MDA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促排合剂可通过改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节功能和缓解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机制,促进肾阳虚大鼠生殖功能的改善和生殖器官的发育,为该制剂的临床推广提供了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子宫指数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同时应用补肾中药低、高剂量组,补脾中药,对模型大鼠给药干预12周,用骨疏康颗粒剂、盖天力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大鼠离体股骨头骨密度;用电子天平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同时用扭力天平称取大鼠子宫湿重,计算子宫指数。结果:骨密度:与正常组相比,其中模型组股骨头骨密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用药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均有提高,其中高剂量组上升最为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子宫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用药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各用药组均有提高,高剂量组优于各阳性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大鼠卵巢13周后,骨密度和子宫指数显著降低,提示成功复制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药12周后,高剂量组股骨头骨密度可接近正常组,并且优于其他治疗组,说明补肾中药具有提高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