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随着新的括约肌保守治疗的出现,最大程度保留肛门括约肌和节制功能的保守肛门手术已经成为可能。但是,许多外科医师对肛门术后大便失禁的性质及影响还不确定。本研究目的是明确肛门术后大便失禁患者肛门括约肌损伤的形式。方法:回顾了大便失禁患者的数据库并对肛门术后发生失禁的亚群进行了研究。评估最大静息和缩榨压及远端高压带至中段肛管的静息压力梯度。评估肛管超声并描述特异性的术后肛周损伤。结果:对接受人工扩张、内括约肌切开术、瘘管切开术及痔切除术后发生大便失禁的93例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损伤形式进行研究。内括约肌呈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该研究旨在采用胃肠病生活质量指数和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来研究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成人慢性肛裂患者接受开放式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244例患者在入院时和术后12个月时完成胃肠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同时在术前、术后2个月和12个月分别计算大便失禁严重指数积分。术后12个月大便失禁严重指数积分在0分以上的患者完成大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结果:平均术前胃肠病生活质量指数为118.34±6.33,术后提高至140.74±2.38(P<0.001)。在术后2个月的随访中,18例(7.38%)患者大便失禁严重指数积分大于0分;至12…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大便失禁经动力股薄肌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与全组行动力股薄肌成形术的患者进行长期疗效比较。方法:研究纳入肛门直肠畸形外科治疗术后大便失禁行动力股薄肌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后随访包括肛门直肠测压、登记排便频率、自主排便评分和排便延迟时间。结果:试验共纳入28例患者,中位年龄25.5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有89.3%的患者存在高位肛门直肠畸形。36%的患者以前进行过传统的股薄肌成形术。所有患者均大便失禁。中位排便频率为4次/d。中位排便延迟时间是0min。17%患者存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相似文献   

4.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垂体瘤较理想的方法。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颅面无改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术后护理对病情恢复至关重要。我科2009年1月1日~5月30日收治垂体瘤患者19例,进行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通过术后积极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大便失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小儿大便失禁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6~12岁。均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股薄肌肛门成形术治疗。术后禁食4~5 d,切口暴露,随时清除创口和肛门分泌物,保持肛门处清洁。术后3周开始肛门功能训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 a,18例无污粪,3例稀便时有污粪。临床评分5~6分,客观评分4~5分。结论:肌肉联合移植是治疗小儿大便失禁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6.
大便失禁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或支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功能发生障碍,排便不受患者意志支配,使大便不自主地溢出肛门[1].大便失禁是危重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容易导致患者肛门周围皮肤炎症反应,极大地增加护理工作量及难度.我院ICU成立后,危重患者多,在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期间采用一次性气囊导管用于11例大便失禁患者,有效降低患者大便失禁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腰骶部脊髓脊膜彭出术后及隐性脊柱裂所致的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4~14岁患儿156例均表现为排便异常。病理改变为盆底肌肉瘫痪,肌层薄弱,盆底下垂,肛门松弛。均采用改良的髂腰肌加强盆底、直肠悬吊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0.5~6 a,154例没有污粪,2例无效。结论:髂腰肌加强盆底肌、直肠悬吊术是治疗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一种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8.
低位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大便失禁(fecalincontinence,FI)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对于术后排便功能的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肛门直肠测压法、肛管直肠感觉功能测定、经肛门腔内超声、神经电生理技术等多种方法都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评估肛门及直肠的功能.本文就低位直肠肿瘤术后排便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赵玉萍 《海南医学》2010,21(24):86-86,81
目的总结重度会阴撕裂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6例重度会阴撕裂伤病人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伤口Ⅰ期愈合,术后未发生肛门阴道瘘,无大便失禁。1例伤口感染,Ⅱ期愈合,未发生肛门阴道瘘,有大便失禁。结论早期诊断、早期修补,严格掌握手术助产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以较好的治疗会阴重度撕裂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月经PPH术治疗的73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28分钟,外痔均上提入肛,体积明显缩小,肛缘较大皮赘或肥大肛乳头切除,肛门基本平整。术后肛缘水肿23例,3~9天消失,13例大便带血少量,未予处理,自行消失;无大出血、吻合口或肛门狭窄、大便失禁、肛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平均3.5天,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便血、疼痛、肛门狭窄等。结论:PPH手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肛门外观较好,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恢复规律及激素替代剂量,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激素使用及替代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187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激素检测值,结合术后激素替代情况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变化规律,了解术后垂体功能恢复与年龄的相关性。 结果 垂体瘤术后垂体激素恢复规律,术后3 d激素水平最低(P<0.05),与术后3 d比较,术后1月有所恢复(P<0.05),术后3月、1年达到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激素变化规律有差异,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激素功能低下,恢复程度相对较差(P<0.05);根据患者症状及激素水平进行激素替代,术后3月强的松及左旋甲状腺素的替代剂量可达到相对稳定。 结论 垂体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可出现激素分泌减少,老年患者较明显且垂体功能恢复较慢;垂体瘤术后根据病情予小剂量激素替代,患者3月内激素功能可较好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可将术后3月作为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是否恢复的衡量时间。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肛瘘114例,疗效满意,平均治愈时间16天,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患者痛苦少、痊愈快,肛门组织损伤少,痊愈后疤痕小,无术后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后遗症,是治疗肛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4月共收治20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术后肛门功能不良;大便失禁,污粪,肛门狭窄、回缩,直肠粘膜脱垂的患儿。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成端辉  柳逸斌  黄恒良 《广西医学》2011,33(8):1088-1089
目的 观察碘甘油喷射、手法复位、肛门置入弹性硅胶管治疗习惯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习惯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碘甘油喷射脱出的直肠黏膜后再用手法复位,并将弹性硅胶管置入肛门至直肠中段,术后常规抗感染、高锰酸钾溶液坐盆.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均治愈.随访10个月,无复发、感染、出血、大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 碘甘油喷射联...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3岁.因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近12a,于2001年6月9日入我院就诊.患者于出生后6个月因先天性巨结肠在省内一家儿童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遗有大便失禁.12a来。患者在多家医院就诊,但病情未见好转,故求诊我院.入院时情况: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营养较差,心肺功能检查正常,左耻区可见一长约15cm的手术瘢痕。膀胱截石位,肛门12点位置有一长约5cm的手术瘢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截根术治疗复杂性肛门直肠瘘的效果.方法 对于62例瘘管长度超过8cm及外瘘口数量超过2个的肛瘘类型,采用截根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在随访时间内无一例出现大便失禁及复发.结论 对于瘘管较长并有多个外瘘口的复杂性肛瘘类型,采用截根术治疗可减轻患者创伤,避免术后肛门失禁、皮肤缺损等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恢复规律及激素替代剂量,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激素使用及替代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87例垂体瘤患者手术前后激素检测值,结合术后激素替代情况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变化规律,了解术后垂体功能恢复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垂体瘤术后垂体激素恢复规律,术后3d激素水平最低(P<0.05),与术后3d比较,术后1月有所恢复(P<0.05),术后3月、1年达到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后激素变化规律有差异,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激素功能低下,恢复程度相对较差(P<0.05);根据患者症状及激素水平进行激素替代,术后3月强的松及左旋甲状腺素的替代剂量可达到相对稳定。结论垂体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可出现激素分泌减少,老年患者较明显且垂体功能恢复较慢;垂体瘤术后根据病情予小剂量激素替代,患者3月内激素功能可较好恢复,激素替代剂量基本稳定;可将术后3月作为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是否恢复的衡量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大便失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小儿大便失禁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6-12岁。均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分别底肌、股薄肌肛民形术治疗。术后禁食4-5d,切口暴露,随时清除创口和肛门分泌物,保持肛上清洁,术后3周开始肛门功能训练。结果:术后访6个月 ̄4a,18例无污粪,3便稀便时有污粪。临床评分5 ̄6分,,客观评分4 ̄5分。结论:肌肉联合移植是治疗小儿大便失禁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肛门一期结肠拖出根治术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对2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术前评估、回流灌肠及改善营养,术后肛周局部护理.结果 大便失禁1例,1月后恢复正常,排便困难1例, 6月后痊愈.余24例患儿恢复顺利.结论 围术期细心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及预防并发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庄晓泉  赵勇  徐婷 《现代医学》2012,40(2):207-209
目的: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重度混合痔行PPH加外痔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肛门平整,无便血、复发、大便失禁、肛门狭窄或肛周脓肿,切口愈合后无疼痛。结论: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疗效满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