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无创性动态血压检测仪(Ambutood pressur Monitoring)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如何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减少心、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键。本组通过对16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特点,指导高血压患者正确给药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 对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男117例)女(63例),年龄70-89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于EH所至靶器官损害(脑血管意外、肾损害、充心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比较.结果 (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S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相关性,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DBP)亦和上述事件有相关性.(2)动态血压中"杓型变化者"比"非杓型""反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25%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信号之一,"非杓型"患者比"杓型"患者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原发性高血压所至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洪云  马冰洁 《河北医学》2000,6(9):802-80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护仪,对100例老年和75例老年前期(年龄40 ̄60岁)进行24h动态血压观察,其中老年高血压者55例,老年血压正常者45例,老年前期高血压者40例,老年前期血压正常者35例。结果:各期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昼夜血压,日间血压,夜间血压及血压负荷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血压波动范围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潞河教学医院就诊90例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和10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连续24 h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在白天、夜间以及24 h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白天、夜间24 h收缩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0.2±9.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22.5±4.9)mm Hg、(151.6±17.6)mm Hg比(121.7±4.8)mm Hg、(143.1±9.8)mm Hg比(119.8±4.0)mm Hg],(均P<0.01);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夜间收缩压相对较高[(151.6±17.6)mm Hg比(140.2±9.5)mm Hg](P<0.01),但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正常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较正常者明显升高,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因此要加强对夜间收缩压的控制,并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院220例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据结果分析各年龄段高血压特点。方法:将22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者110例为观察组,110例正常血压者列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有无晨峰现象,再将两组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110例中杓型血压38例(34.5%),非杓型血压56例(50.9%),反杓型血压14例(12.7%),超杓型血压2例(1.8%),晨峰现象33例(30.0%);对照组110例中杓型血压86例(78.2%),非杓型血压18例(16.4%)、反杓型血压2例(1.8%),超杓型血压4例(3.6%),无晨峰现象。观察组患者非杓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全面清晰地记录高血压各时间段的血压值,确定血压类型,反映靶器官损害情况,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特点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2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年龄分为:A组为老年组146例;B组为非老年组(对照组)130例.两组中根据有否合并脑卒中再分4组:A1、B1组(有脑卒中);A2、B2组(无脑卒中).结果 A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脑卒中,其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低于B组(非老年组)(P《0.05).A组脉压与B组脉压相比有明王差异(P《0.05).A1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动态血压脉压增大及夜间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忘者并发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的特点以及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 使用美国Acu utrakerⅡ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老年正常血压组 ( 30例 )、高血压病Ⅰ期组 ( 34例 )、高血压病Ⅱ期组 ( 34例 )、高血压病Ⅲ期组 ( 34例 )的 2 4小时血压负荷值。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用F检验。结果 高血压病各期组血压负荷值依次递增。高血压病Ⅱ期、Ⅲ期组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接近或超过日间血压负荷 ,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夜间血压负荷对区别是否存在高血压性靶器官损伤更有意义。血压负荷可反映异常血压出现的频率和靶器官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分为两组,认知功能障碍组42例,认知功能正常组48例.对比两组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差异,分析认知功能障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赖成毅  廖琦 《四川医学》2008,29(1):50-51
目的 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0.75%(22/106),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9.25%(84/106).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高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代容 《四川医学》2012,33(6):1040-104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颈动脉硬化组(CAS)及颈动脉正常组(CAN)。将两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进行组间对照,并对相关数据与颈动脉硬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CAS组白天、夜间及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均明显高于CAN组,两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S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或减弱者较CAN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有显著影响,且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异常昼夜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201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230例,原发性132例,继发性98例。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入院4周、8周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L)、白天舒张压负荷值(dDL)、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L)。结果:8周原发性132例均血压控制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继发性90例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8例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治疗达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邢华  汪家瑞 《河北医学》1996,2(6):559-561
观察了64例原发性高血压(I、Ⅱ期)患者,发现其诊所血压值明显高于动态血压(P〈0.001),诊所血压亦明显高于白天动态血压(P〈0.001)。除白天收缩压外,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曲线呈“杓型”。64例病人中有12例(19%)为白衣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上的应用,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开辟了新途径。血压负荷是指在一定时域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超过正常范围次数的百分率。有研究认为,血压负荷值应作为高血压病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标准之一。为探讨老年人动态血压负荷的特点,我们观察了1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血压老年人的动态血压负荷,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根据头颅CT或MRI的结果按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2组: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所有对象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其收缩压明显增高,脉压明显增大(P〈0.01)。其中腔隙性脑梗死组的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24hPP、dPP、nPP与无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杨楠 《中外医疗》2009,28(2):20-20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人们对二者危害性的认识也在进一步深化。本文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其血压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增长血压有逐渐增高趋势。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 ,据NHANESⅢ资料[1] 显示 ,美国 >6 9岁的老年白人中 ,高血压患病率为 5 0 %以上。它构成了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对 6 0岁以上老年人轻中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男女性别之间血压 ,波动规律对比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6 6例 ,年龄 6 0岁~ 98岁 (平均 70 5岁 ) ,女性 5 7例 ,年龄 6 0岁~ 83岁 (平均 6 8岁 ) ,分两组观察。男性D组 ,女性A组。检查前三天停服任何药…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起血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悦鞍  刘秋杰 《北京医学》1998,20(6):371-371,37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ABPM)波动规律及范围。方法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42例老年高血压病Ⅰ、Ⅱ级患者的动态血压。结果Ⅰ级高血压病患者SBP波动均值为50mmHg,DBP波动均值为28mmHg;Ⅱ级高血压病患者SBP波动均值为58mmHg,DBP波动均值为35mmHg。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均值SBP和DBP呈双峰双谷状,各时间点上的平均SBP与DBP均高于正常老年人组,Ⅱ级高血压病患者表现尤为明显。结论血压变异性高低对判断高血压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征,血清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态血压参数、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入选患者共243例(平均年龄76.2岁,男性84.0%),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测、颈部动脉及心脏超声检查,根据血压昼夜波动情况分组,分析各组临床及动态血压特征;分析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血清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动态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多表现为夜间血压增高,晨峰现象明显。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节律(β〈0.001,P=0.008)、晨峰(β=0.025,P=0.003)呈正相关。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独立相关(χ2=5.435,P=0.020);年龄、血清尿酸、动态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独立相关(χ2=36.578,P〈0.001)。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血压昼夜波动的重要因素。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密切相关,未发现血清尿酸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夜间收缩压水平升高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为RH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08例的病历资料,根据年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青年组(68例,18岁~40岁)和老年组(140例,≥60岁.同时选择性别、年龄与青年组相匹配的同一时间段住院的青年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8例为对照组.比较青年组、老年组和对照组的动态血压指标.结果 青年组24 h舒张压(24 h D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平均动脉压(24 h MAP)、24 h平均脉压(24 h PP)、24 h心率(24 h HR)、白昼心率(dHR)和夜间心率(nHR)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dDBP、nSBP、nDBP、24 h MAP、24 h P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的24 h HR、dHR、nHR、D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RH患者的舒张压呈下降趋势,而收缩压呈升高趋势,青年RH患者的心率较高,青年与老年RH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脉压差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