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脊柱侧凸疾病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法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功建立了鸡、鼠、兔、羊等多种动物的脊柱侧凸模型。其建模方式,经历了从复杂的松果体切除术,到简单的利用脊柱内、外拴系方法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凸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范宁  藏磊  海涌  杜鹏  袁硕 《中国骨伤》2018,31(4):391-394
脊柱侧凸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三维复杂脊柱畸形,常合并胸廓畸形、肩失衡等并发症。由于其尸体标本难以获取以及动物模型制作困难,致使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研究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和图像处理的不断发展,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人类脊柱有限元数字模型的技术日臻成熟,已为脊柱侧凸的病理机制、支具的设计及应用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等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成为脊柱侧凸生物力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建立高质量的脊柱有限元数字模型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但有限元建模方法多样且过程复杂,因而如何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成为有限元研究者的首要任务。笔者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章后,对脊柱侧凸有限元建模过程包括脊柱侧凸数据的获取方式、几何模型的建立、各组织材料属性及参数设定、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等方面作一综述,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3.
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指10岁之前因任何原因发病的脊柱侧凸,如伴严重侧凸往往需要早期手术干预,但过早的脊柱融合又会对其胸廓及肺功能产生影响。依据发病原因,EOS可分为先天性、神经肌肉型、综合征相关型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目标为控制侧凸进展的同时允许脊柱及胸廓尽可能地生长,以...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楔形变有限元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初步应力统计分析,量化比较部分应力值.[方法]对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薄层CT扫描,获得目的原始数据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直接进行相关测最,并选取若干应力点分析止常载倚下目的受力情况.[结果]侧凸段各椎体楔性变在顶椎区域最大,椎体各点应力分布也呈现顶椎区域集目的现象,楔变和应力大小均呈现向端椎逐渐减小目的趋势.[结论]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脊柱侧凸各种条件下目的应力变化分析,为脊柱侧凸目的相关生物力学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建立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14只5~8周龄雌性山羊,采用T6~L2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右侧T8~T12肋骨部分切除的方法建立脊柱侧凸模型,建模时间8周.术前、术后均摄后前位及侧位X线片,术后每4周拍照一次,观察山羊脊柱弯曲在生长过程中的演变特点.将已建立脊柱侧凸模型的山羊单纯取出后路内固定,不治疗,继续观察8周后随机抽取2只山羊进行CT三维重建.观察该侧凸模型的三维结构特点.结果:共有12只山羊成功建立了脊住侧凸模型.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29.0°(23.0°~38.0°),术后4周时Cobb角平均36.8°(27.0°~48.0°),脊柱轻微旋转;术后8周时Cobb角平均43.0°(36.0°~58.0°),脊柱出现明显旋转.CT三维重建示弯曲内脊柱前后结构完整,没有任何融合迹象.CT冠状面显示椎管内脊髓信号正常,椎体出现明显楔形变,主弯内椎体突向有侧胸廓.CT横断面示胸廓两侧不对称,主弯内椎体明显旋转.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不对称内固定建立的脊柱侧凸模型足一个三维骨性畸彤模型.其结构特点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相似.  相似文献   

6.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8):599-599
“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脊柱侧凸联合研究中心”于2006年4月22日在南京鼓楼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目前大陆与香港联合的首家专门从事脊柱侧凸相关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心将依托两校和南京鼓楼医院在脊柱外科领域的科研力量,深入开展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在过去的几年中,双方对基因学、脊柱生长不平衡、神经内分泌异常等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了深入的合作研究,其结果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都作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治疗和预后的研究,将有助于减轻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危害,减少残疾人数,减少手术人数.方法 根据福建省惠安县32280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从AIS的筛查、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脊柱侧凸的预后等方面对AIS进行研究.结论 对脊柱侧凸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预后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及发展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者们对褪黑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令人鼓舞的成就,也出现了不少的争论。笔者就此作一综述。1松果体切除与褪黑素及脊柱侧凸的关系松果体切除术可以造成鸡脊柱侧凸模型,但很多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进行松果体切除的动物一定会发生脊柱侧凸。Machida等[1]报道切除松果体的小鸡均发展成脊柱侧凸,而其他学者报道发生率为48%~70%。Machida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术后观察时间不同造成的。不管怎样,鸡松果体切除后可产生脊柱侧凸是一个实验事实。由于松果体的基本功能是产生褪黑素,因此,学者们认为…  相似文献   

9.
脊柱侧凸动物模型在脊柱侧凸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对脊柱侧凸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59年,Thillard首次报道鸡切除松果体可制造出与人类脊柱侧凸解剖特征类似的脊柱畸形,发展至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简易、可重复性强、易推广的建模方式。因此,对脊柱侧凸建模方式的深入研究仍然很有必要。本文将脊柱侧凸的建模方式按机制不同分为8类。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脊柱侧凸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早发性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early-onset scoliosis, IEOS)发病于5岁以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发病于10~18岁之间。目前有关AIS的侧凸弯曲方式研究较为深入,广泛采用的分型有King和Lenke分型系统,其中Lenke分型应用更广,但不适宜直接应用于幼年患者。本研究旨在将需要手术治疗的IEOS和AIS患者进行对比,明确二者在主要弯曲特征、稳定椎位置或后凸畸形程度等方面是否存在不同,如果存在明显差异,则进一步探究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善松  李明 《颈腰痛杂志》2003,24(6):371-37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仍然不是很明确。研究表明特发性脊柱侧凸与褪黑素、生长激素、脊柱的生物力学等有关。但神经系统异常可能是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如脑干网状结构功能异常、脊髓空洞形成、本体感觉异常、局限性的神经源性疾病致脊柱两侧肌肉力量不等可能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首要原因。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的错误及翻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个世纪前,对于脊柱侧凸范国声先生在《临床骨科学》一书中界定的定义是“脊柱中某部分永久性的离开身体中线”,并且进一步指出,“不论由于什么原因所引起,结构性脊柱侧凸的治疗一向是骨科难题之一”.50年来,骨科学者对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的研究不遗余力努力,发展了像Harrington、C-D等具有脊柱侧凸矫形技术里程碑标志的手术方式,脊柱侧凸的治疗理念及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迄今为止脊柱侧凸的治疗仍然是骨科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椎体向侧方移位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结构性畸形.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定义脊柱侧凸为测量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Cobb角>10°[1].据统计,全球青少年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为1%?3%[2].该疾病的发生可涉及多种因素,相关的病因学机制及遗传背景尚未明确.为研究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而进行人类随机对照试验不符合相关...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疾病,且危害较大.具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对MS的发病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脊柱侧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体征,常因体检或出现外观畸形而被发现;多数患者在青春发育期出现侧凸不同程度的进展.对AIS自然病程的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Risser分级及初诊时的Cobb角与侧凸的进展情况具有明显相关性[1~3].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RS)的研究数据[2]表明,年龄越小、Risser分级越低、初诊时Cobb角越大的AIS患者,其侧凸进展的风险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重度脊柱侧凸肋骨成形的可能性,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重度脊柱侧凸的肺功能进行初步观察,以其作为不同状态下的衡量指标加以比较和分析。取60只纯系大耳白兔,随机抽样的原则平均分成四组,对照组、SI、SⅡ和SⅢ组。其中SI、SⅡ和SⅢ制成重度脊柱侧凸模型。12周后测定对照组和SI组的肺功能指标,加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Ⅱ和SⅢ组建立模型后6周矫正脊柱侧凸,其中SⅢ组同时行肋骨成形术。矫正脊柱侧凸及肋骨成形术后6周测定SⅡ和SⅢ组的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重度脊柱侧凸明显影响家兔的肺功能。重度脊柱侧凸的家兔矫正脊柱侧凸加肋骨成形是可行的,不会影响其肺功能。上述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3):1213-1216
[目的]探讨幼猪后路不对称性栓系建立的脊柱侧凸模型中弯型演变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选择8只雌性约克夏幼猪(6周龄,68 kg),采用分段小切口的方式,在T5、T6及L2、L3左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同侧竖脊肌旁切口暴露并绑扎第108 kg),采用分段小切口的方式,在T5、T6及L2、L3左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同侧竖脊肌旁切口暴露并绑扎第1013肋骨,适当加压行钢缆栓系,使脊柱凸向右侧,建立脊柱侧凸模型。术后每4周进行脊柱X线检查。建模8周后,将后路内固定取出,不做任何治疗。观察记录冠状面及矢状面弯型特点,冠状面测量侧凸主弯Cobb角,记录顶椎位置,矢状面形态测量前凸及后凸Cobb角。[结果]1只因感染导致内固定松动,栓系失败。其余7只幼猪成功建立了脊柱侧凸模型,表现为进展性结构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为34.5°,经过8周栓系,进展为59.3°。所有幼猪的侧凸均表现出显著的顶椎偏移中线以及顶椎旋转等类似于人类脊柱侧凸的特征。冠状面上,侧凸主弯的顶椎位置随栓系时间发展,逐渐移行至胸椎下段,矢状面上,由术后即刻的均匀的生理性后凸发展为胸椎前凸、胸腰段后凸的特征。[结论]幼猪中脊柱侧凸模型,在栓系过程中,会发生冠状面顶椎位置的改变和矢状面弯型的改变,在进行矫形技术的应用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构建在体脊柱侧凸畸形虚拟现实(VR)模型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基于螺旋CT技术,获取1例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的Dicom 3.0原始数据,利用M Visioner软件构建脊柱侧凸畸形VR模型。结果成功构建出在体脊柱侧凸数字化虚拟现实模型,构建的模型立体感强、结构清晰、保真度高,可清晰显示出脊柱各椎体及附件的相互关系、脊柱与骨盆空间关系,立体展现脊柱各生理弯曲方向及程度。在无其他工具辅助的情况下即可实现解剖结构在现实环境中的重现,达到裸眼3D的效果。为脊柱截骨、置钉手术模拟及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字化载体。结论脊柱侧凸畸形VR模型可清晰显示脊柱整体形态、各椎节旋转角度、相互空间关系、椎弓根大小等解剖特点,术前对患者进行精确评估,避免术中反复调整,对解剖细节的深度理解也可使术中操作针对性更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发生和发展的畸形,脊椎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畸形之一。虽然脊椎旋转在脊柱侧凸的发病机理中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脊柱  相似文献   

20.
虽然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的病因未知.但是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文献中就有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家族聚集现象的临床报道。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中有重要作用。笔者就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模式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