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肝静脉闭塞病的防治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15)、野百合碱组(n=15)、野百合碱+内皮祖细胞输注组(n=15)。灌胃后d 8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TBIL、ALT、AST)、肝脏指数及TNF-α、IL-6水平;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血窦内皮细胞、肝中央静脉内皮细胞及肝细胞的损伤情况,Masson染色了解肝脏纤维化的程度。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野百合碱组小鼠肝脏中至重度肝血窦内皮细胞、中央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肝小静脉淤血;Masson染色可见中至重度肝中央静脉、肝血窦纤维化。野百合碱+内皮祖细胞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小鼠肝血窦内皮细胞和中央静脉内皮细胞损伤;Masson染色可见肝中央静脉和肝血窦纤维化为轻度至中度,肝小静脉淤血减轻。与野百合碱+内皮祖细胞组小鼠相比,野百合碱组小鼠肝脏指数升高,肝功能异常明显,且野百合碱组小鼠的血清TNFα、IL-6表达水平更高。结论:野百合碱诱导的肝血窦内皮及中央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是肝静脉闭塞病的始发因素,内皮祖细胞输注可以起到防治肝静脉闭塞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定量参数评估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肝窦阻塞综合征(SOS)微循环障碍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SOS组(n=30)和基准组(n=6)。SOS组大鼠用野百合碱溶液灌胃,剂量为160 mg/kg,分别在灌胃后第1、3、5、7、10天随机选取6只大鼠行IVIM MRI检查,测量肝脏的水分子扩散(D)、灌注分数(f)、伪扩散系数(D*)、表观扩散系数(ADC),待扫描完成后处死该组大鼠行肝脏取样,测量病理评分。基准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在SOS组开始灌胃前1 d行IVIM MRI检查,扫描完成后处死该组大鼠行肝脏病理检查。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大鼠肝脏分为正常、早期、晚期SOS。分析IVIM MRI定量参数与病理评分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相关性。结果 D、f、D*、ADC的定量参数值在第1、3、5天下降,在第7、10天升高,与病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与正常肝脏比较“,早期”SOS的D(P<0.01)、f (P<0.01)、D*(P<0.001)、ADC(P<0.001)均降低“,晚期”SOS的D(P<0.001)、...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大多数应用倒千里光碱造成肝损伤模型都是以大鼠为实验对象,有研究报道倒千里光碱并不能抑制小鼠肝细胞增殖,也有报道倒千里光碱对小鼠的肝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目的:观察单纯肝脏大部分切除及其联合应用倒千里光碱致小白鼠对肝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只.倒千里光碱/肝脏部分切除组:腹腔注射倒千里光碱溶液70 mg/kg,注射2次,每次间隔2周,4周后肝脏2/3切除.肝脏部分切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0 mg/kg,注射2次,每次间隔2周,4周后行肝脏2/3切除.观察术后14 d肝脏大体结构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术后第3,7天肝细胞损伤情况;BrdU染色观察术后第3天成熟肝细胞增殖情况;CK19和C-ki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术后第3,7,14天肝脏卵圆细胞增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肝脏部分切除组14 d肝大体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而倒千里光碱/肝脏部分切除组肝脏大小没有明显的恢复.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倒千里光碱/肝脏部分切除组明显的肝细胞变性改变;BrdU染色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3天有明显肝细胞增殖,而倒千里光碱/肝脏部分切除组肝细胞增殖很少.CK19和C-kit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倒千里光碱/肝脏部分切除组术后第3天开始肝脏主要通过肝卵圆细胞增生并逐渐向肝细胞和小胆管分化,从汇管区开始向肝小叶内延伸以修复损伤.提示倒千里光碱可抑制小鼠肝脏损伤后肝细胞增殖再生.建立倒千里光碱/肝脏部分切除小鼠模型可诱导肝脏卵圆干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4.
任雷  胡粟  朱卫东  赵卫峰 《临床荟萃》2015,30(1):100-103
<正>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也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指由某种原因引起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内窦后性门脉高压的肝血管疾病。临床上以肝脏肿大、肝区疼痛和腹水为主要表现。早在1953年Hill等[1]便对  相似文献   

5.
早在1876年德国学者Kupffer即报道肝窦的内皮细胞近血流侧存在枯否细胞,而在肝窦的内皮细胞近肝细胞的一侧即狄氏(Disse)腔有星状或纺锤状细胞,其功能不明,当时命名为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 cell,HSC),又称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FSC),lipocyte或Ito细胞,是在肝纤维化时及正常情况下肝脏中细胞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来源细胞,HSC的活化、增殖及胶原产生的增加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就HSC的分离、生物学特性、以及与肝纤维化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脑死亡供者维护对于改善脑死亡供者器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前列腺素E1被广泛使用于临床肝移植领域,但有关前列腺素E1对脑死亡供者的作用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大鼠渐进性脑死亡模型,观察前列腺素E1对脑死亡供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脑死亡组及前列腺素E1组建立渐进性脑死亡大鼠模型,前列腺素E1组于脑死亡诱导后,经尾静脉微输液泵通道以0.05 Pg/(kg·min)速度持续性泵入前列腺素E1注射液.各组在脑死亡诱导后的2,4 h分别采血及获取肝脏标本.自动生化仪检测肝酶学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质量浓度,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肝血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脑死亡诱导2 h后,大鼠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异常:诱导脑死亡4 h后,脑死亡大鼠的肝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前列腺素E,组较脑死亡组有明显改善(P<0.05).脑死亡诱导2 h后,透明质酸质量浓度升高提示肝脏微循环障碍;诱导脑死亡4 h后,脑死亡组大鼠的透明质酸质量浓度进一步升高,前列腺素E1组较脑死亡组有明显改善(P<0.05).脑死亡后透射电镜显示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Kupffer细胞活化,前列腺素E1可减轻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并抑制Kulpffer细胞活化.提示前列腺素E1能改善脑死亡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微循环,抑制肝脏Kufpper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门静脉输注血小板对肝硬化大鼠行部分肝切除术后残肝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油性混合液灌注,建立肝硬化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的SD大鼠行30%肝切除后按处理因素的不同分为以下3组:经门静脉注射血小板组(组1,n=18);经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组2,n=18):仅行30%肝切手术组(组3,n=18);另取16只正常SD大鼠,行30%肝切作为正常对照组(组4,n=16)。术后12 h、24 h、48 h测定大鼠血清肝功能,通过计算残肝重量与体重比和肝脏组织Ki67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肝再生情况。结果术后48 h所测得的剩余肝脏与体重比值中,组1、组4较组2、组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 h、24 h、48 h,各组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别HE染色显示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假小叶形成明显,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空泡变形,部分肝细胞肝窦间隙增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组1 12 h、24 h、48 h后,发现有Ki-67阳性染色细胞,且与组2、3相比,阳性染色细胞的比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门静脉注射血小板能促进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术后肝再生,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强大的增殖和分化为肝细胞能力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对其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肝功能和生存分析,并对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7周内的相关情况予以对照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10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于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①动物分组选用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5只为供体,供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雌性6周龄Wistar大鼠60只,其中50只被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在首次用二甲基亚硝胺处理后的第10天,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2组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10只(为受体),于治疗39 d后结束实验,取材分析病理对照组40只.另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②肝纤维化模型制作在实验的当天,给予10g/L二甲基亚硝胺溶液(生理盐水配置)1 mL/kg,腹腔注射,每周连续3次,共6周.③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每只大鼠输注3×106个骨髓间质干细胞;病理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骨髓间质干细胞.④动物的一般生活状态每天观察饮食、活动、二便、体质量、皮毛、呼吸情况等.⑤肝脏的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将肝组织以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⑥肝星形细胞及其活化程度检测前者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后者以德国IBAS2.5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⑦肝脏胶原分布的相对含量检测采用Masson三色染色法,从而反映肝纤维化程度.⑧肝脏羟脯氨酸含量测定采用氯胺T法.⑨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⑩血清层粘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11雄性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雌性大鼠肝内的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12统计学分析两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plan-Meier法.结果雌性大鼠6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动物生存状况造模6周后,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生存率为80%,而病理对照组生存率为10%,空白对照组生存率为100%,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可能通过阻止肝纤维化发展,从改而善大鼠的生存率.②肝脏组织学显示,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的肝脏结构明显改善,炎症减轻、假小叶结构减少或消散.相反,病理对照组出现广泛的肝脏结构重塑,包括增厚的纤维间隔形成和明显的桥接坏死.半定量分析胶原染色,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较病理对照组显著减低(8.12±1.98,15.71±2.13,t=6.11,P<0.05).③肝脏星状细胞活化的标志α-平滑肌激动蛋白的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仅见血管壁有少量α-平滑肌激动蛋白的阳性表达,而病理对照组和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可见在纤维间隔、肝窦和汇管区内明显表达.半定量分析α-平滑肌激动蛋白的阳性染色,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较病理对照组显著减低(11.06±2.03,18.50±3.87,t=4.47,P<0.05).④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表达经雄性Wistar大鼠(供体)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39 d的雌性大鼠,肝脏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显示,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表达阳性,而空白对照组和病理对照组则无此阳性信号.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受体肝内存活5周以上.⑤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血清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 05)但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后能够减少肝脏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减少肝纤维化的形成,使肝纤维化得到控制.⑥反映肝功能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组明显低于病理对照组(P<0.05),接近空白对照组.说明了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有助于改善肝功能状态.结论①二甲基亚硝胺能成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②骨髓间质干细胞可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生存状况和肝功能.③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减少肝脏胶原蛋白的产生,抑制肝纤维化形成.④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活化态的肝星状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骨髓间质干细胞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原因之一.⑤雌性大鼠肝脏内存在雄性供体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的信号说明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在受体肝内存活5周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参软肝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护肝、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芪参软肝胶囊1.6g口服,1天3次,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脏硬度、纤维化、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内径大小。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内径大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参软肝胶囊具有减轻肝脏炎症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和抗肝纤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脑死亡供者维护对于改善脑死亡供者器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前列腺素E1被广泛使用于临床肝移植领域,但有关前列腺素E1对脑死亡供者的作用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建立稳定的大鼠渐进性脑死亡模型,观察前列腺素E1对脑死亡供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脑死亡组及前列腺素E1组建立渐进性脑死亡大鼠模型,前列腺素E1组于脑死亡诱导后,经尾静脉微输液泵通道以0.05μg/(kg·min)速度持续性泵入前列腺素E1注射液。各组在脑死亡诱导后的2,4h分别采血及获取肝脏标本。自动生化仪检测肝酶学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质量浓度,日立H-600型透射电镜观察肝血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脑死亡诱导2h后,大鼠肝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异常;诱导脑死亡4h后,脑死亡大鼠的肝功能损伤进一步加重,前列腺素E1组较脑死亡组有明显改善(P〈0.05)。脑死亡诱导2h后,透明质酸质量浓度升高提示肝脏微循环障碍;诱导脑死亡4h后,脑死亡组大鼠的透明质酸质量浓度进一步升高,前列腺素E1组较脑死亡组有明显改善(P〈0.05)。脑死亡后透射电镜显示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受损,Kupffer细胞活化,前列腺素E1可减轻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损伤并抑制Kupffer细胞活化。提示前列腺素E1能改善脑死亡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微循环,抑制肝脏Kufpper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s)迁移运动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SPF级68周龄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对照组(8只),以血吸虫尾蚴腹部贴附法建立感染模型,正常组予以生理盐水代替。于感染后8周末处理小鼠,取部分肝组织石蜡包埋,进行病理学评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Cs(α-SMA,红光)运动蛋白Fascin(绿光)的表达;另取部分肝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迁移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以及HSCs运动蛋白α-SMA、Fascin的表达。结果 8周末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已形成明显肝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PDGF以及MCP-1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30倍、14倍及1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39以及P=0.037);同时,模型组中HSCs运动相关蛋白α-SMA和Fascin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9倍和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8);荧光共聚焦结果提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红色)和Fascin(绿色)表达部位一致,集中在虫卵周围肝纤维化区域,较对照组二者表达明显增加,且红绿光分布多重叠。结论诱导HSCs运动迁移的因子表达增加和HSCs自身的运动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均有利于HSCs运动迁移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韩博  徐三荣  张进  周庆  李伟 《中国临床康复》2013,(36):6474-6480
背景: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免疫相关研究较少,同基因与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BALB/c与C57BL/6胚胎肝干细胞。104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硬化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复制肝硬化模型,16周后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量同种同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和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在移植4周后比较各组受体小鼠存活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细胞(CD4’T、CD8’T、NK、NKT)数目及比值、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生存率均为100%,与肝硬化组小鼠存活率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户〉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组织修复: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肝硬化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胚胎肝干细胞能提高肝硬化小鼠的生存率、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未发现免疫排斥,对小鼠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改善肝纤维化。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对纤维化的作用。方法:20 只雌性 Wistar 大鼠由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致慢性肝损伤模型后,随机等分为 2 组,间充质干细胞组(n=10)在第 4,8,12,16 周时尾静脉注射雄性大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1×109L-1),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慢性肝损伤 20 周后,Y 染色体仅能在间充质干细胞组中检测出,说明间充质干细胞被成功移植并存活。MRI显示在间充质干细胞组中有大量的增生性结节。与模型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组中的结节数、纤维化评分、α-平滑肌肌动蛋白、胶原面积均明显增高(P 〈 0.05)。表明体循环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导致其植入肝脏组织,并且在由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中促进了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改良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简便和稳定的酒精性肝病(ALD)的动物模型。方法利用简易胃造漏的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组,A组为正常小鼠(n=12);B组为胃造瘘后给予生理盐水(n=12);C组为胃造瘘后给予酒精(18g·kg-1·d-1)(n=22);D组小鼠给予自制的ZQ液(n=22)。实验动态观察12周,分别在第4周、6周、8周、12周测四组小鼠肝重、体重值并检测肝脏ALT和AST水平,同时收集肝脏标本经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 C组模型与A组和B组比较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但损害的程度较D组轻。D组小鼠在4周开始出现了肝细胞脂肪变性,8周开始出现酒精性肝炎和轻度的肝纤维化,12周时出现肝脏纤维化的表现。结论简易胃造瘘法配合ZQ液可以建立简便和稳定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任明  宋志宏  陈瑞莞  鞠金秀  赵铭鹏 《新医学》2009,40(12):781-783,F0003
目的:观察苦瓜对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丙二醛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探讨苦瓜抗慢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苦瓜组及高剂量苦瓜组(饲料含苦瓜分别为10%和20%)、模型组、对照组,每组各8只,予相应饲料喂食。饲养过程中,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用四氯化碳制备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752型分光光度计上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动物肝组织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通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等病理学损伤程度较轻;且其肝组织中的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降低,以高剂量组更明显。结论:苦瓜可降低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的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同时,可减轻慢性肝损伤所致的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血清PDGF-BB水平在CH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HB血清PDGF-BB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CHB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析血清PDGF-BB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分级和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血清PDGF-BB水平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相关(P〈0.01);与肝功能分级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DGF-BB水平与CHB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不但可反映CHB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也可反映CHB肝纤维化程度,可应用于CHB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李鹏  李扬  谭嗣伟  刘慧玲  吴斌 《新医学》2012,43(5):318-321,F0002
目的:建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小鼠模型;检测PHG小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和活化Caspase-3表达情况。方法:分别采用部分缩窄门静脉联合左肾上腺静脉结扎(PPVL+LAVL)、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建立C57BL/6小鼠门静脉高压模型(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假手术组、PPVL+LAVL组以及对照组、四氯化碳组),测量门静脉压力,进行肝胃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TUNEL标记检测染色计算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活化Caspase-3表达情况,比较各组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PPVL+LAVL组门静脉压力高[(9.5±0.8)mm Hg对比(5.9±0.4)mm Hg,P<0.01],凋亡指数高(9.2±0.9对比0.7±0.3,P<0.01),胃组织损害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四氯化碳组肝组织呈中重度肝纤维化,门静脉压力高[(8.8±0.9)mm Hg对比(6.1±0.5)mm Hg,P<0.01],凋亡指数高(8.2±1.9对比1.9±0.6,P<0.01),胃组织出现损害。PPVL+LAVL组和四氯化碳组小鼠胃黏膜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两种小鼠PHG模型;PHG小鼠胃黏膜细胞凋亡增多,活化Caspase-3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姜黄素能否抑制肝脏NADPH 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的表达.方法:腹腔注射CCl4(每周2次,共6周)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10)、单纯给药组(n=10)、模型对照组(n=15)和姜黄素预防组(n=1 5),姜黄素给药剂量为200 mg/kg体质量.检测血清中ALT、AST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评估采用肝组织HE染色与天狼星红染色;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NOX4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减轻CCl4诱导后大鼠的肝损伤与肝纤维化,抑制血清ROS的产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预防组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NOX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姜黄素能减轻CCl4诱导大鼠发生的肝损伤与肝纤维化,其效应可能与抑制肝脏NOX4过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肝脏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SD大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H干预组(每组各24只),每组大鼠再按按0h、2h、6h、24h分为4个亚组(每组各6只)。GSH干预组在造模后立即经尾静脉给予GSH(300mg.kg-1)共0.1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组大鼠在4个时间点(CLP术后0h、2h、6h、24h)采集血标本和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肝功能和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水平在术后6h起开始升高,术后24h仍持续升高;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均在术后2h显著升高,术后6h达到高峰,术后24h有所回落;术后24h肝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等损伤性改变。与模型组相比,GSH干预组在术后6h和24h血清肝功能损伤指标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TLR4和TNF-α水平在术后2h、6h、24h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性改变也明显减轻。结论:在脓毒症早期肝组织TLR4及其调控的炎性因子TNF-α水平增高在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脓毒症早期应用GSH治疗可能通过降低TLR4水平,减少肝组织TNF-α浓度,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与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用四氯化碳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能够抑制NF-κB激活的N-乙酰-L-半胱氨酸(NAC)(100 mg/kg,ip)作为对照。在造模第4、8、12周末处死大鼠,动态观察大鼠肝脏活化NF-κB表达和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数量变化,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各个造模时间点上,模型组大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在第4、8周末肝脏枯否氏细胞(KCs)强烈表达活化NF-κB,肝脏炎症评分增加,NAC抑制NF-κB活化,肝脏炎症评分降低(P<0.01~0.05);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活化NF-κB HSCs数量逐渐增多,活化HSCs亦增多,肝脏纤维化评分增加。NAC抑制NF-κB激活,活化HSCs减少,肝纤维化评分降低(P<0.01~0.05)。结论 NF-κB参与大鼠肝纤维化过程KCs和HSCs激活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